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硫唑嘌呤

硫唑嘌呤

硫唑嘌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7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4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610篇;相关期刊312种,包括中华内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5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第一届华北地区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北京地区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3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等;硫唑嘌呤的相关文献由1515位作者贡献,包括辛华雯、吴笑春、孙成春等。

硫唑嘌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4 占比:17.14%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60%

专利文献>

论文:2610 占比:82.26%

总计:3173篇

硫唑嘌呤—发文趋势图

硫唑嘌呤

-研究学者

  • 辛华雯
  • 吴笑春
  • 孙成春
  • 蒋金根
  • 李罄
  • 熊晖
  • 熊磊
  • 郝俊文
  • 周世文
  • 师少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娟; 许小菁; 敖博; 张静; 陈静瑜; 陈文惠; 张琪
    • 摘要: 患儿,男,6岁,体质量19.0 kg,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年,呼吸困难5周”于2019年2月11日入院。2岁确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化疗后完全缓解,4岁因睾丸白血病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5岁行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逐渐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先后给予激素、硫唑嘌呤、环孢素、他克莫司、甲氨蝶呤、芦可替尼等治疗。近5周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患儿近10个月不能站立及行走,近期食欲欠佳,以流质食物为主,睡眠、精神尚可,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无特殊;家族史:患儿外祖父患肺癌。入院查体:体温36.5°C,脉搏148次/分,呼吸30~40次/分,血压122~134/89~99 mm Hg,血氧饱和度>90%(吸氧3~4 L/min);精神状态欠佳,柯兴貌,皮肤黏膜略苍白,面部、躯干皮肤可见较多色素沉着,散在瘀斑,发稀黄;眼部黄白色分泌物.
    • 杨柯菁
    • 摘要: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常累及全身多系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但易复发、死亡率较高。利妥昔单抗能与CD20抗原相结合,对B细胞进行特异性清除。对利妥昔单抗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利妥昔单抗能有效诱导和维持缓解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 邓琳; 文贵斌
    • 摘要: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或环孢素A(CyA)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MG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AZA+GC治疗;观察组采用CyA+GC治疗,疗程均为两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年后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QMGS评分)、重症肌无力复合量表(MGC评分)、肌无力肌肉量表(MMS评分)、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总疗效率、药物毒性反应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QMGS、MGC、MMS得分明显减少且血清AchR-Ab、IgE、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的总疗效率、药物毒性总发生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ZA或CyA联合GC治疗MG的疗效相当,均能有效调节自身异常免疫反应,恢复肌肉正常功能,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 郑东海; 阚艳红; 王慧娟
    • 摘要: 目的比较来氟米特与硫唑嘌呤联合厄贝沙坦对狼疮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8例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治疗方案分为A组和B组,A组52例患者接受来氟米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B组36例患者接受硫唑嘌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液检测相关指标、血脂水平、血液指标变化,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15%(50/52)]高于B组[83.33%(30/36)](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狼疮肾炎效果较好,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尿液、血脂及血液相关指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 李英彬
    • 摘要: 目的探讨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采用硫唑嘌呤联合泼尼松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复发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采用泼尼松治疗,研究组(n=45)采用硫唑嘌呤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两组肝功能水平,并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评价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5)。治疗后研究组AST、ALT、TBil水平分别为(51.08±16.90)U/L、(65.45±19.62)U/L、(20.95±6.95)mmol/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IgA、IgM、IgG水平分别为(2.75±0.70)、(2.56±0.73)、(12.05±2.17)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8、3.521、4.630、5.221、4.037、10.338,P<0.05)。结论对复发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采用硫唑嘌呤联合泼尼松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下调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 叶晓芬; 吕迁洲; 李晓宇; 金美玲
    • 摘要: 1例诊断为罕见病——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患者因口服硫唑嘌呤14 d(25 mg qd×7 d,50 mg×7 d)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外周血白细胞0.86×10^(9)/L,中性粒细胞0.4×10^(9)/L),并伴有全身皮疹加重,颜面部出现红色、中央破溃、结痂伴疼痛的丘疹(大小约0.5 cm)。诊断:粒细胞缺乏伴皮疹,考虑与硫唑嘌呤相关。停用硫唑嘌呤并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300μg qod升粒细胞治疗,8 d后血常规逐渐恢复至白细胞1.62×10^(9)/L、中性粒细胞1.1×10^(9)/L,遂停升粒细胞治疗。约2周后,粒细胞升至正常范围。皮疹破溃处给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外涂处理并全身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 胡容; 邓学杰; 王振; 杨少奇
    • 摘要: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IFX)联合硫唑嘌呤治疗中重度炎性反应性肠病(IB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中重度IBD患者78例,按不同给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硫唑嘌呤治疗,观察组则给予IFX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疾病活动指数(DAI)、炎症指标、营养状况。结果:治疗2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DAI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ESR、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营养水平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D采用IFX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优于单用硫唑嘌呤
    • 过文昊; 黄益彪; 曹倩
    • 摘要: 目的调查中国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使用硫唑嘌呤(AZA)治疗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1994至2015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就诊的,使用AZA治疗的IBD患者共487例,回顾患者的一般资料及AZA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发生AZA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6%(120/487)。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症74例(15.2%)、肝功能异常19例(3.9%)、流感样症状14例(2.9%)、消化道症状8例(1.6%)、急性胰腺炎5例(1%)以及脱发2例(0.4%)。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使用AZA治疗后相关不良反应并不少见,其中白细胞减少症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可以考虑在合适的患者中使用AZA,同时注意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测,做到合理安全用药。
    • 关津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应用硫唑嘌呤联合泼尼松龙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治疗,对照组给予泼尼松龙等药物治疗;试验组应用硫唑嘌呤联合泼尼松龙治疗,比较两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安全性评价评分及疗效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安全性评价评分及疗效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来说,应用硫唑嘌呤联合泼尼松龙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提高疾病治愈率。
    • 李纯坚; 许茂; 黄金模妮; 罗金波
    • 摘要: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联合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肝胆湿热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肝脏生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PRI)、肝纤维化指数(FIB-4)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层随机化临床试验方法和1∶1试验原则,将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92例PBC患者分为2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硫唑嘌呤,观察组患者给予硫唑嘌呤联合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肝脏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GF-β1、APRI、FIB-4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结论:PBC肝胆湿热证患者应用硫唑嘌呤、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TGF-β1、APRI、FIB-4水平,进而延缓疾病进展,在改善免疫功能、肝功能及抑制肝纤维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