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412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77篇、会议论文190篇、专利文献46300篇;相关期刊909种,包括临床肝胆病杂志、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白血病·淋巴瘤等; 相关会议148种,包括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第14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专题研讨会、第六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等;免疫疗法的相关文献由8859位作者贡献,包括斯特芬·沃尔特、哈普利特·辛格、延斯·弗里切等。

免疫疗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77 占比:6.77%

会议论文>

论文:190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46300 占比:92.85%

总计:49867篇

免疫疗法—发文趋势图

免疫疗法

-研究学者

  • 斯特芬·沃尔特
  • 哈普利特·辛格
  • 延斯·弗里切
  • 曹雪涛
  • 托尼·怀申克
  • 克劳迪娅·特劳特温
  • 哈普瑞特·辛格
  • 奥利弗·斯库尔
  • 彼得·莱维卓尔斯奇
  • 托妮·维因斯申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核病防治分会基础和临床学部
    • 摘要: 结核病不仅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也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患者的抗结核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结核病患者通常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功能方面存在异常,检测其免疫细胞数量和免疫功能可评价其免疫功能状态,为临床施行免疫干预提供依据.对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应用免疫制剂进行免疫干预,可增强其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同时,可清除持留菌而降低复发率.尽管目前结核病免疫辅助诊断在临床应用广泛,然而,对结核病的抗结核免疫和免疫异常机制及其在结核病中的作用尚认识不足、缺乏深入的研究;对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评估的指征、评估指标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而免疫制剂的应用受到政策的限制,对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干预与否、免疫治疗的指征、免疫制剂的选择也未达成一致意见,临床应用不规范.为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核病防治分会基础和临床学部联合组织专家拟定《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评估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本共识概述了抗结核免疫及结核病患者免疫异常机制,介绍了我国临床常用的结核病患者免疫相关检测方法,提出了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评估的指征、方法及策略;系统介绍了我国临床可用的免疫治疗制剂,确定了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帮助临床医师对活动性结核病患者适时、合理地进行免疫治疗.
    • 蔡胜胜; 梅衡; 张学全; 邓劲; 曹俊; 何斌
    • 摘要: 背景:常用光敏剂疏水性强、缺乏靶向性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光动力疗法的治疗效果.虽然纳米药物载体可将光敏剂靶向递送到肿瘤部位,但肿瘤部位的缺氧微环境严重削弱了光动力疗法的疗效.此外,光动力疗法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激活宿主免疫应答,但这也受到免疫抑制微环境的限制.目的:合成目标材料并评估其组装成复合纳米粒子后的各项性能、增强光动力疗法效果及联合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氨基酸闭环反应、开环聚合、缩合反应等合成两亲性功能化聚赖氨酸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小分子抑制剂NLG8189二聚体,通过透析法将其制备为纳米粒子的内核;加载全氟己烷并包裹透明质酸后得到HPe6DF纳米粒子,测试该复合纳米粒子的粒径、电位、表面形貌、酶响应性、氧气负载量、活性氧产生等能力.体外将HPe6DF纳米粒子与鼠源乳腺癌细胞4T1共培养,评估纳米粒子的细胞摄取、活性氧的产生、细胞毒性、细胞凋亡、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以及对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抑制等能力.结果 与结论:①实验成功制备了大小均一的球形HPe6DF纳米粒子,其粒径约150 nm,电位约-20 mV,该复合纳米粒子具有一定的透明质酸酶响应性、优异的氧气负载能力及活性氧产生能力;②与细胞复合培养实验结果显示,HPe6DF纳米粒子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在胞内累积,并且在其余条件相同时,透明质酸预孵育组的荧光强度明显弱于无透明质酸预孵育组,证明HPe6DF纳米粒子可通过跨膜糖蛋白CD44介导的方式加速入胞;在光照条件下,HPe6DF纳米粒子可有效提高胞内活性氧水平,从而促进细胞凋亡,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并且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内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活性;③结果 表明,HPe6DF纳米粒子既可提高光动力效率、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还可以缓解肿瘤部位免疫抑制微环境.
    • 蔡胜胜; 梅衡; 张学全; 邓劲; 曹俊; 何斌
    • 摘要: 背景:常用光敏剂疏水性强、缺乏靶向性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光动力疗法的治疗效果。虽然纳米药物载体可将光敏剂靶向递送到肿瘤部位,但肿瘤部位的缺氧微环境严重削弱了光动力疗法的疗效。此外,光动力疗法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激活宿主免疫应答,但这也受到免疫抑制微环境的限制。目的:合成目标材料并评估其组装成复合纳米粒子后的各项性能、增强光动力疗法效果及联合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氨基酸闭环反应、开环聚合、缩合反应等合成两亲性功能化聚赖氨酸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小分子抑制剂NLG8189二聚体,通过透析法将其制备为纳米粒子的内核;加载全氟己烷并包裹透明质酸后得到HPe6DF纳米粒子,测试该复合纳米粒子的粒径、电位、表面形貌、酶响应性、氧气负载量、活性氧产生等能力。体外将HPe6DF纳米粒子与鼠源乳腺癌细胞4T1共培养,评估纳米粒子的细胞摄取、活性氧的产生、细胞毒性、细胞凋亡、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以及对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抑制等能力。结果与结论:(1)实验成功制备了大小均一的球形HPe6DF纳米粒子,其粒径约150 nm,电位约-20 m V,该复合纳米粒子具有一定的透明质酸酶响应性、优异的氧气负载能力及活性氧产生能力;(2)与细胞复合培养实验结果显示,HPe6DF纳米粒子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在胞内累积,并且在其余条件相同时,透明质酸预孵育组的荧光强度明显弱于无透明质酸预孵育组,证明HPe6DF纳米粒子可通过跨膜糖蛋白CD44介导的方式加速入胞;在光照条件下,HPe6DF纳米粒子可有效提高胞内活性氧水平,从而促进细胞凋亡,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并且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内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活性;(3)结果表明,HPe6DF纳米粒子既可提高光动力效率、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还可以缓解肿瘤部位免疫抑制微环境。
    • 韩鸿举; 苏子阳; 王玺; 周玉洁
    • 摘要: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主要表达于人角质细胞、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中。IL-33在Th(helper T cell)2细胞的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Th2细胞分泌Th2相关细胞因子,趋化Th2细胞,并在组织损伤中作为警报素放大免疫反应。IL-33也可以激活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研究逐渐深入,IL-33的抗肿瘤作用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包括在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癌症中的作用。为更好总结IL-33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本文从IL-33在肿瘤免疫中的信号通路和IL-33对不同肿瘤免疫治疗效应两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 赵娟; 许小菁; 敖博; 张静; 陈静瑜; 陈文惠; 张琪
    • 摘要: 患儿,男,6岁,体质量19.0 kg,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年,呼吸困难5周”于2019年2月11日入院。2岁确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化疗后完全缓解,4岁因睾丸白血病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5岁行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逐渐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先后给予激素、硫唑嘌呤、环孢素、他克莫司、甲氨蝶呤、芦可替尼等治疗。近5周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患儿近10个月不能站立及行走,近期食欲欠佳,以流质食物为主,睡眠、精神尚可,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无特殊;家族史:患儿外祖父患肺癌。入院查体:体温36.5°C,脉搏148次/分,呼吸30~40次/分,血压122~134/89~99 mm Hg,血氧饱和度>90%(吸氧3~4 L/min);精神状态欠佳,柯兴貌,皮肤黏膜略苍白,面部、躯干皮肤可见较多色素沉着,散在瘀斑,发稀黄;眼部黄白色分泌物.
    • 闫永凤
    • 摘要: 近年来,坚果过敏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一旦患病,将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由于多种坚果过敏原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因此,《过敏性疾病诊疗指南》提出,一旦患者被确诊为坚果过敏,应严格避免食用所有类型的坚果。目前,临床已知核桃和山核桃以及腰果和开心果均存在高度交叉反应,但尚不清楚在其他坚果中免疫球蛋白E(IgE)所介导的交叉反应程度,因此,最安全的方法是避免食用所有类型的坚果。现阶段,针对食物过敏的免疫疗法已取得了新进展,例如,可采用口服免疫疗法(OIT)、舌下免疫疗法(SLIT)和表皮免疫疗法(EPIT)治疗对牛奶、鸡蛋和花生过敏的患者。然而,目前关于对坚果过敏免疫疗法的研究较少,但有研究表明,当坚果过敏原存在时,动物模型以及过敏患者体内均会出现T细胞交叉反应,因此认为免疫疗法亦可以用来治疗坚果过敏患者。该研究回顾了流行病学、过敏原同源性以及坚果间交叉反应的相关文献,并对如何将现有的研究结果有效地用于临床治疗进行了探讨。
    • 张颖; 陈芊; 石玉霞; 陈永顺
    • 摘要: 肺癌是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CLSC)是肺癌中的最常见病理类型,其患者占80%~85%,5年生存率为15.9%[1-2]。NCLSC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肺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以上肿瘤早期临床表现均较为隐匿,临床数据[3]显示75%的NCLSC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
    • 潘灏; 侯波; 彭鹏
    • 摘要: 胆管癌恶性程度极高,患病人数近年来明显增多,其主要表现为胆管狭窄、梗阻性黄疸等,目前针对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化疗以及内镜治疗,但疗效均欠佳。过继细胞免疫疗法近年来研究日趋火热,其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利用自体产生的针对肿瘤的免疫细胞进行改造和扩增,再重新输入人体,使其产生特异的抗肿瘤效应,依靠自体免疫杀死癌细胞,包括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治疗,理论上可治愈胆管癌。本文整理相关文献,就国内外胆管癌的过继细胞免疫疗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张宇; 付璐(指导)
    • 摘要: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目前,尚没有药物能够治愈该疾病或有效阻止该疾病的进展。免疫疗法,旨在利用免疫学手段阻止疾病进程并干预疾病发展,在AD的治疗与预防领域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本文主要阐述AD发病机制,并对以Aβ和Tau为靶点的主动和被动免疫疗法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