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72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6篇、会议论文63篇、专利文献7596篇;相关期刊261种,包括光明中医、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等; 相关会议59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暨湖南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等;茵陈蒿汤的相关文献由1490位作者贡献,包括窦志华、王喜军、罗琳等。

茵陈蒿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6 占比:7.89%

会议论文>

论文:63 占比:0.76%

专利文献>

论文:7596 占比:91.35%

总计:8315篇

茵陈蒿汤—发文趋势图

茵陈蒿汤

-研究学者

  • 窦志华
  • 王喜军
  • 罗琳
  • 刘平
  • 孙晖
  • 孟萍
  • 吕海涛
  • 孙文军
  • 王磊
  • 候金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韩利刚
    • 摘要: 目的:探讨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黄疸型肝炎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茵陈蒿汤组和常规治疗组(36例/组)。对常规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茵陈蒿汤组患者采用茵陈蒿汤加减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结果:茵陈蒿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44%(34/36)〕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8.57%(3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茵陈蒿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的水平分别为(124.28±26.01)IU/L、(105.97±33.14)IU/L、(94.14±18.12)μmol/L,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的水平分别为(168.35±29.52)IU/L、(135.75±38.86)IU/L、(121.65±22.49)μmol/L;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茵陈蒿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的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 李沐珍; 黄俊花
    • 摘要: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湿热内蕴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湿热内蕴证患者13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茵陈蒿汤加减药浴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如血清总胆红素指标、住院时间、光疗总时间、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46%,64/65)高于对照组(64.62%,4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7 d时,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总光疗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湿热内蕴证时,可在蓝光照射基础上,给予茵陈蒿汤治疗,血清总胆红素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光疗总时间,疗效理想。
    • 王育; 王薇
    • 摘要: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采用茵陈蒿汤药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蓝光照射疗法,观察组采用茵陈蒿汤药浴+蓝光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红素日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胆红素恢复正常、胎便转黄等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发生黄疸的可能性非常高,对患儿在常规蓝光治疗的同时,以中药茵陈蒿汤进行药浴治疗,可加速黄疸的消退。
    • 张心雨; 庞志红; 张玉
    • 摘要: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G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AG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LC术及术后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联合茵陈蒿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疗效、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术后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 %,高于对照组的7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IL–6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的CRP、IL–6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用时、应用抗菌药物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 %,低于对照组的1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蒿汤对AGC行LC患者整体疗效较好。
    • 吕迎春; 蔡翠珠; 马贞
    • 摘要: 目的探讨四逆散合复方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老年慢性胆固醇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肝胆湿热证)的疗效,及对血清核因子-κB(NF-κB)、胆囊收缩素(CCK)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验性抗感染、止痛解痉、促进胆汁分泌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四逆散合复方茵陈蒿汤加减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5 d后血清NF-κB、CCK及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5 d后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最终观察组有4例(11.43%)、对照组有8例(22.86%)患者中转手术治疗。结论四逆散合复方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能提高老年慢性胆固醇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肝胆湿热证)的疗效,降低中转手术比例,可能与其通过改善NF-κB调控,抑制炎症介质表达,调节胆汁分泌及排泄有关。
    • 何守敏; 傅军; 王梽; 丁小凤; 吴大庆; 王守铭
    • 摘要: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对梗阻性黄疸肝胆湿热证术后IL-6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梗阻性黄疸肝胆湿热证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茵陈蒿汤治疗,每组均于术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检测血液中的炎症因子IL-6及免疫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及其比值。结果两组在茵陈蒿汤干预前,即术后第3天IL-6,CD4^(+)T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茵陈蒿汤干预后,即术后第7,10天IL-6,CD4^(+)T细胞,CD8^(+)T细胞即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蒿汤能够明显降低梗阻性黄疸肝胆湿热证术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调控作用确切,值得应用于临床。
    • 于希
    •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黄疸型肝炎采用加味茵陈蒿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9月—2020年8月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患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参照组35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组35例应用加味茵陈蒿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相关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总体疗效。结果2组病患治疗前TBIL、DBIL、ALT和AS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联合组TBIL、DBIL、ALT和AS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参照组低;总体疗效94.29%(33/35)较参照组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加味茵陈蒿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病患肝功能指标,提升总体疗效,具有大量推广应用价值。
    • 贾蓓蕾
    • 摘要: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予以蓝光治疗,观察组加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TSB、DB、TC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 崔霞; 徐晓梅
    • 摘要: 茵陈蒿汤作为治疗湿热蕴结型黄疸的代表方,在治疗阻塞性黄疸、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中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亦将其广泛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内蕴证的治疗中,这与其抗炎、抗病毒、抗纤维化及利胆保肝的作用密切相关,此文通过查阅近10年的文献报道,总结有关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与药理作用机制,以期为该方的临床应用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肖肽平; 王曼菲; 艾碧琛
    • 摘要: 结合原文对《金匮要略》黄疸湿热四方证的证候特点及组方用药进行辨析,茵陈蒿汤证湿热并重,病位偏中焦,栀子大黄汤证热重于湿兼气机阻滞,病位偏上焦,茵陈五苓散证湿重于热,大黄硝石汤证热盛里实,病位偏下焦;结合《神农本草经》分析张仲景治疗湿热黄疸的用药规律,发现其治疗湿热黄疸时,湿重者喜用茵陈,热重者喜用栀子、黄柏,并且重视活血化瘀治法以及大黄的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