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健康管理学术论坛
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健康管理学术论坛

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健康管理学术论坛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6-11-11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健康管理学术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马王堆导引术开创了中国导引运动养生之先河,在其后两千多年历史中,它不仅一直为医家和养生家所广泛采用,而且在道教和佛教界也广泛用作修炼身心之法.医圣华佗采撷《导引图》之精华,创造了"五禽戏",不仅使得自身"年且百岁,尤有壮容",更是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代表项目.现代中医学认为,导引的作用是通过各种练功手段进行锻炼和活动,加强人体的气化作用实现的,可以对机体起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培植真气、强筋壮骨的作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导引正是根据人体阴阳盛衰情况,采取相对应的运动形式和手段。若阳气旺盛则以静式为主,若阴气旺盛则以动式为主。从而动静结合,外动内静,动中求静,达到“动静互根,阴平阳秘”的状态。同时,导引还能通过肢体运动和呼吸吐纳等手段,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或强化经脉,使得气血趋于顺畅调和。导引的许多功法都有调呼吸、促消化、培育真气的作用,古代更有“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的说法。
  • 摘要:运动和静养是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生命在于运动"是人所共知的保健格言,它说明运动能锻炼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但并不表明运动越多越好,运动量越大越好.也有人提出"生命在于静止".认为躯体和思想的高度静止,是养生的根本大法,突出说明了以静养生的思想更符合人体生命的内在规律.以动静来划分我国古代养生学派,老庄学派强调静以养生,重在养神;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动以养生,重在养形.他们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对古代养生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养生方法上虽然各有侧重,但本质上都提倡动静结合,形神共养.只有做到动静兼修,动静适宜,才能"形与神俱"达到养生的目的.
  • 摘要:现代社会,人们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身心障碍,甚至诱发各种严重疾病.为防病保健,大多数人片面追求饮食养生,而忽略了情志养生."情志养生"对中医学"治未病"的先进思想体现得尤为充分,在当今社会应为人们倍加重视.本文以"治未病"为主旨,明确了为何应重视情志养生、情志养生的关键以及从四季角度分别阐述如何进行正确的情志养生,指出随着现代医学从生物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学中的情志养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将心理、身体、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各种因素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它所包含的“治未病”的先进思想及深刻内涵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及医疗实践当中,大大地减少了人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摘要: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协调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医生的基本工作之一.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处理好医患关系是其将来医生职业生涯中的永恒主题.针对当前医学生医患沟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提出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方法,即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帮助医学生树立信心,提高患者对医学生的信任感,开设医患沟通系列课程,加强临床实地带教,加强现场实践,总之,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疗活动得以正常、有序地开展的基础。医学生是我国医院未来的主力军。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与交流技能,引导他们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之成长为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要求的临床医师,是我国未来医疗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 摘要:膏方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本文结合现代移动医疗,探索建立一套基于互联网+中医,具有便捷性、快速性和推广性等特征的膏方疗效评价系统.从而在实现个体化膏方调治体质与改善症状的疗效评估,促进膏方健康产业的发展,推广普及膏方养生文化,使膏方成为老百姓慢性病调理和养生保健的"良方",为中医"治未病"走向世界做探索.
  • 摘要: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认知障碍症候群,其向阿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转化的风险很高,是公认的高危人群.本文主要从MCI的高危险因素,分别从西医和中医的角度介绍了其诊断框架,目前主要西医干预管理分为药物及非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主要通过积极控制风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治疗基础疾病以及认知训练等。而中医学中,对本病的诊断因人而异。从望闻问切以及整体观出发,通过调整身体各项机能的平衡,从而改善健忘等症状,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处理和干预的方式有中医中药、养生功法锻炼、经络穴位的刺激等。
  • 摘要: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患传递和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最主要的方式.对于护理工作来说,沟通又有其特殊的含义.护理人员与患者通过沟通,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及信息资料,有利于护理评估的进行及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更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开展.通过成功的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同时也为医护人员营造愉快的工作环境.
  • 摘要:本文从构建物联网的传感技术、通信及服务技术、智能算法三大关键技术着手,基于已经研发的产品,重点介绍一个完整的体征信号智能监护物联网所包含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可以同时采集心电、呼吸、温度、血压、姿态、位置等多种生命特征信号的采集终端、具有很好扩展性的多层结构的服务器群以及智能监护算法研究步骤和情况.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慢性病的严峻形势对中国的健康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针对慢性病、亚健康疾病都有非常好的作用."云中医智能健康管理系统(云中医APP、智能健康镜)"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实时给出健康报告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指导人们预防疾病."云中医智能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 摘要:自21世纪以来,医学研究的对象由急性感染性疾病转向慢性疾病,医学模式由"治疗疾病"向"维护健康"改变,国内外都在寻找适合各国国情的不同的健康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国际上通用健康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我国在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呈"井喷"趋势的阶段,探索一种在"大健康、大数据"背景下的能够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面向基层、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完整的健康管理包括了对受检者检前、检中、检后全方位的关注,检后保健、预警,随访,健康管理是现代健康体检的更高层次。一家专业的中医健康管理中心,配备有中西医的全科医师、保健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学专家等包括多方面健康医疗知识的专家团队,可针对受检者的不同症状给出个性化建议及治疗方案,对健康人群(未病)、欲病人群进行中医调养与保健,对慢性疾病、疾病患者等已病人群进行中医治疗与调养。另外,还可根据服务人群的年龄及职业不同特点设计若干套有针对性的体检套餐,经西医体检后,再由名中医借助健康状态辨识系统给予“望、闻、问、切”中医体检。综合体检结束后,再根据体检结果,进行风险预测,在每份体检表上附上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健康指导,不但突出中医“治未病”理念,还强化了西医“早发现、早治疗”的服务理念,给受检者最好的建议。并且,由于健康状态辨识系统具有的疗效评价特点,使得中医调理有了疗效依据。
  • 摘要:随着健康管理研究的兴起,对中医健康管理的相关研究日渐增多.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医健康管理研究的梳理,指出中医健康管理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技术方法,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在中医健康维护体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但如何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平台与现代健康管理有机结合、制定完善的管理执行标准,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值得更好的探索与实践。
  • 摘要:国家对健康服务业日益重视,中医健康管理应当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的特征,从中医健康管理信息和过程层面的需求出发,对大数据、物联网、云平台、云计算、智能设备在中医健康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把握大数据时代机遇,灵活有效将各种相关技术运用到中医健康管理中去,将促进中医健康管理事业的迅猛发展,实现"治未病"的目标.
  • 摘要:目的:以状态辨识理论为基础,研发一款全面、规范采集人体的症状、体征信息的中医太空舱及其相应配套软件,为中医健康管理提供工具和方法支持.方法:采用智能终端全面采集身高、体重、舌诊、面诊、声诊、问诊、切诊等相关信息并进行处理,处理后传输到服务器端,由服务器端的智能状态辨识算法辨识出状态,并给出状态报告.结果:1.全面规范的采集个人信息并建立健康档案;2.辨识出个人的状态并根据状态给予起居、运动、食疗、自我按摩、音乐等方面的建议指导;3.具有跟踪回访及疗效评价功能.结论:中医太空舱研发完成,为累积中医临床大数据奠定了基础,也为发展中医健康管理产业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摘要:患方的认知水平与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医疗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提升患方的认知水平十分重要.我国传统医学对患方的认知已提出一定要求.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为保证医学的健康发展和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患方应正确认识疾病的双重意义、医疗服务行为的多重属性、医患双方的主次关系、医学作为自然科学功能的有限性以及患者满意度与医疗质量之间的差异性.
  • 摘要:中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既有自然科学的内涵,也有丰厚的人文哲学底蕴.它汇集了中华文明动静结合的哲学思维、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念、形神统一的个体化辨证论治诊疗模式、理法方药有机统一的治疗艺术以及"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道德修养,在维护人类健康的同时对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摘要:经学强调注不破经、疏不破注,株守家法、烙守师法,形成了信而好古、言必称尧舜的价值取向。董仲舒《春秋繁露》虽然自成一说,但并没有突破儒家确立的价值理念;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也是对儒家经典的注疏,是对儒家理念的一脉相承。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类似于经学中的五经,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历代对中医进行注疏,《黄帝内经》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的医学典籍。《难经》是阐发《黄帝内经》的疑难和要旨的第一部书;《伤寒明理论》是对《伤寒论》的注解之作;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类经》,是对黄帝内经进行全面研究的著作。历代医家经过临床实践,提出各自理论,或者自成流派,但是核心离不开《黄帝内经》等典籍。春秋战国,中医有用针、用药和重切脉的三大派。西汉时代已汇合为医经和经方两大派别。在金元时代有被称为“四子学派”的四大医家,即刘完素、李东垣、张子和、朱丹溪;刘完素创立火热论;李东垣师承于张元素,主补脾,著《脾胃论》;张子和立论邪之法而主攻下;朱丹溪则撰著《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而创立了滋阴学派。中药是中医学对人体产生积极作用的最主要体现方式。中药用于治疗疾病,分为单行和配伍使用。配伍强调“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一个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药物。“臣药”有两种意义,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它的药力小于君药。“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君臣佐使”学说也是封建等级制度在中医学中最明显的体现,体现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等级秩序的推崇,明显带有儒家对于秩序的强调。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亦轻。这种组方原则是科学的,有良好的实践效果。但这一组方原则也是封建等级制度在中医学中最明显的体现,体现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等级秩序的推崇,明显带有儒家对于秩序的强调。由此可见,经学对中医学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 摘要:本文提出了在高血压慢病管理系统设计中医学方面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以《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作为设计的基础,以高血压控制率为目标监测和评估管理措施的成效,以血压监测、危险因素管理、健康教育、高危现象监测与预警、治疗干预效果评估与建议等综合管理为重点,以检测、教育、随访、治疗、预警的规范化作为软件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准.
  • 摘要: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慢病之一,其发病因素与诸多因素相关,中医对其治疗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状态辨识的角度,根据人体的,人体的健康状态可分为未病状态、欲病状态、已病状态和病后状态。由于疾病已处于病理状态,故本文主要探索了慢性胃炎在欲病状态、已病状态和病后状态下的中医个性化调理,为本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肝胆湿热证是慢性乙肝常见证型,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日常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院外的健康管理同样重要,发挥中医整体诊治、整体预防的优势,针对肝胆湿热证的病机特点,从饮食调摄、情绪调节、药物管理、劳逸结合、季节养生等环节,实现慢性乙肝患者个性化的整体自我管理.
  • 摘要:医学生的道德修养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医疗行业的职业作风,也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环境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因此,以医学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是实现把医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总之,医德医风教育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更是医学生实习期间医学教育的难点.只要思想上重视,教育方式得当,良好的医德医风就会形成并发扬光大.
  • 摘要: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而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致残率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养治历史悠远,方法繁多,疗效确实,接受度高。中医“治未病”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未雨绸缪”是治未病的主旨。骨质疏松中医称“骨痿”、“骨痹”,“肾虚、气虚、血瘀”作为骨质疏松的主要病机,已经得到大部分医家的承认,如何通过中医丰富的养治手段,辨证施治,防患于未然,古今医家做了丰富的尝试,效果斐然。东直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依托“四时七养”中医养治平台,将中医养治与现代健康管理方法结合,借助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动态监护,身心兼顾,结合导引、药膳、茶饮、膏方、和针灸按摩等多种方法,制定出一个完善可行、疗效确实、接受度高的中医养治方案“四时七养强筋骨”,依据春夏秋冬“四时”,施行“心养、气养、动养、居养、术养、食养、药养”。
  • 摘要:中医学阴阳虽然有哲学内容,但它并非仅仅是抽象的哲学概念,也不能等同对立统一.所谓"对立统一",指的是已发展到"同一"关系的对立.而"对立",则是尚未发展到"同一"关系的对立.对立是本质的差异,在对立中,互相区别的不是任一他物,而是与自己正相反的他物,"对立统一"与"对立",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概念.阴与阳之间既存在对立统一关系,也存在具体的对立关系.中医文本中之阴阳到底是中医哲学阴阳还是中医医学阴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具体语境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但就中医文本中阴阳所处的某一具体语境而言,阴阳两个指称语言符号指称的是哲学阴阳,还是医学阴阳则是确定的,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 摘要:本文以手法参数和量化研究为切入点,查阅近8年来国内外针灸工作者的研究进展.从针刺手法参数的量化方法研究、针刺手法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影像技术与针刺手法研究的结合等方面进行归类总结分析,并提出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经络、针刺、穴位的图像可视化研究也一直是针灸手法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针刺手法研究在原有的生化、生理、数据挖掘分析的基础上,与成像技术的结合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趋势.
  • 摘要:经常推拿按摩足底肾脏、膀胱反射区对调理肾气有很好的效果.按摩脚心涌泉穴可以益精补肾,强身健体.按摩脚心补肾气的手法: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将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以搓热双脚为宜.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效.按摩脚心可以使全身的血管弹性增强,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而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同时,对大脑皮质也是一种良好的刺激,通过刺激脚底板的神经末梢,使人感到全身温暖、舒适、愉快,能提高记忆力,对神经衰弱所引起的头痛、失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临床上很多的实践证明,经常按摩脚心,对高血压、神经衰弱、偏头痛、头顶痛、眩晕、耳呜、失眠、足部萎缩酸疼、麻木浮肿健忘、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痫病、疝气、小儿惊风和心、肝、脾、胆等脏器病症,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摘要:明代推拿学的发展和成就,首先表现在按摩科在太医署医学分科中获得的地位,是当时医学十三科之一,明代按摩家在广泛总结儿科临床应用按摩法的基础上,撰写了大量有关儿科按摩著作,如《陈氏小儿按摩经》(为杨继洲收入《针灸大成》中)、《小儿推拿秘旨》、《小儿推拿仙术秘诀》等。《陈氏小儿按摩经》用歌诀形式,介绍了小儿常见病证的按摩推拿的理论和方法。特别对掐法、推手指三关(风关、气关、命关)法及其适应症有详述I31。《小儿推拿秘旨》(认为推拿对小儿保健医疗有独特良效,这些小儿推拿著作的广泛流传,进一步促进了推拿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进一步推进了明代推拿术发展。
  • 摘要:转经是西藏以及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的藏传佛教的一种宗教活动,即围绕某一特定路线行走、祈祷.转经可以使身心俱修,特别是对人心灵的启迪,对真、善、美的追求,对邪恶的憎恨、摒弃,在转经的过程中都可以得到提升.每一个人都在转经过程中修身修心,祈求做一个善良的人,这对人的心智发育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养生学中形与神的对立统一关系.rn 方法:通过分析中医学中的形神合一,心理与生理、精神与物质、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说明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神生于形,依附于形而存在,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为形的主宰.由于人体本身就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因此,保养身体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有节、劳逸要适度、要避免外邪侵袭、坚持体育锻炼等,才能有效的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养神和养形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养神和养形同样重要."守神全形"与"保形全神",都是"形神合一"对立统一规律在养生学中的运用,都是是为了达到"形与神俱,颐养天年"之目的.rn 结果:通过分析证明,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主宰,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方都不能离开另一方而单独存在.rn 结论:中医养生学中形与神之间确实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 摘要:介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理,现代医学认识,重点从中西医结合角度阐述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提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预防胜于治疗。预防慢性疲劳综合征在于身心的放松。保证充足睡眠,是解除疲劳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保证睡眠时间的同时要注重睡眠质量。美国和英国的专家们都认为“阶梯运动法”是有效的慢性疲劳综合征防治方法之一,能有效的帮助身体机能由疲劳中恢复。合理分配、均衡膳食,能有效帮助人体维持正常神经功能、消除疲劳、减少压力、安定神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仅能宣泄并交流内心情感、修身养性同时能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学会正确面对压力,树立正确的处世观。
  •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体质因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转归有密切关系.运用中医健康管理理念,纠正偏颇体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类型决定了个体相关疾病的易感性和发病的倾向性,中医健康管理是整体、个性的健康管理,两者是相契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存在偏颇体质,以痰湿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为主,将中医健康管理理念贯穿于该病防治始终,可降低疾病高危人群的发病率;对于育龄期患病人群,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体质辨识,可增强疗效,改善预后;对于已经恢复生殖功能的患者,仍应通过中医健康管理保持机体阴阳平衡状态,降低流产率。总之,基于体质辨识的中医健康管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防治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 摘要:《伤寒论》的半表半里概念衍生于八纲,或称从属于八纲,正是由于张仲景于八纲辨证中加入了半表半里理念,病位由二变为三,才形成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也说明了《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不是经络脏腑辨证,是有别于《内经》的独特辨证理论体系.《伤寒论》的半表半里概念衍生于八纲,或称从属于八纲,正是由于张仲景于八纲辨证中加入了半表半里理念,病位由二变为三,才形成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也说明了《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不是经络脏腑辨证,是有别于《内经》的独特辨证理论体系.
  • 摘要:近年来高血压前期(PHT)在人群中的离检出率使其成为研究热点.PHT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本文总结PHT生物标志物,其临床应用,能够提高早期诊断率,达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目的,控制治疗高血压疾病。此外,单一生物标志物的联合使用,可大大提高PHT诊断的准确性,对于优化个人治疗方案、确定高血压治疗的靶标有重大的意义。
  •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简称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排除酒精和其它明确的肝脏损伤因素之外的导致肝细胞内脂肪沉积过度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本文旨在介绍MicroRNA测序数据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中的最新应用,重点讨论其分析方法并就其医学意义进行探讨,指出多组学的整合与渗透已成为当今疾病研究的新焦点,而转录组中的miRNA因其在进化上的高度保守性和功能的重要性已引起各国科研人员的普遍关注。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的miRNA数据被应用于NAFLD的最新研究中,使得人们对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不仅如此,miRNA已经被证实不仅存在于细胞内,而且可以在外周循环中被检测到。这一发现表明,miRNA可能成为NAFLD诊断的新的生物学标记并被应用于NAFLD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预后推断等方面。除此之外,通过miRNA测序数据的分析,可能寻找到新的药靶分子,或模拟分子的生化特性进行新药研发,从而为NAFLD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 摘要:中医学在亚健康与慢性病的防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己被大量的医学实践所证实,中医学历来重视运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动态辨证观,中医治未病的预防观作为指导以维护人类的健康,本项目在以往中医四诊智能化诊断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样本临床患者四诊数据,运用深度学习、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和可视化等技术,研发了开放式的数字化健康评价管理平台——“云中医APP和云中医智能镜”,能够实现中医四诊信息参数的无创、实时、准确获取,该信息通过服务器内建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模型的分析计算,可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健康管理方案,实现人体健康状态的动态监测。
  • 摘要:目的:中医证候的诊断要考虑到患者临床表现和病因等因素,以便因证施治,达到个体化诊疗的目的,这与精准医学的理念非常契合.而如何将中医药与遗传学相结合以实现精准医学是难点斤在.rn 方法:首先,综合分析组学与环境因素以阐明证候的生物机制;其次,证候诊断的客观化能够促进中医药精准医学研究;最后,建立标准化样本库和数据平台.rn 结果:综合考虑环境因素、证候以及通过组学分析得出的生物标志物的全新医学模式应运而生.多种现代化工具设备可以服务于证候的客观诊断研究,有望帮助提高临床实践水平.建立标准化的样本库和数据平台能够服务于整个生物医学研究.rn 结论:证候与现代生物医学相结合将改变现有的医疗实践模式,并加快实现中医药精准医学.
  • 摘要:随着本文通过统计和收集近年有关中医移动医疗的资料,阅读相关文献,并依此设定评估维度及调查问卷.并对不同产品进行体验,收集和分析问卷结果,设定访谈问题,以便对专业人士进行访谈.最后总结、整理并分析访谈资料.通过这次调研为消费者提供真实的使用评价并为创业者提供中医移动医疗新的发展点以及创业点,且为设计和推广中医移动医疗产品提供参考意见。通过对各类中医移动医疗的使用以及调研来证明“中医+互联网”的可行性。也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调研使消费者对中医移动医疗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消费者对中医移动医疗的接受性,由此为改善医疗行业供不应求的现状的方式提供一条更加广阔的道路。
  •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主的模式已不能解决日益复杂的健康问题.从健康与否的角度讲,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就处于健康与疾病两种状态的相互转化之中.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时,通过阴阳的自我调整,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保持正常,机体处于"平"的状态,即"阴平阳秘",为未病状态;若机体出现了偏差,但阴阳自和的调节能力(代偿和调整)尚能调节,机体阴阳接近平衡,为欲病状态,是介于来病与已病之间的状态;当外在刺激或体内的应激超过了阴阳自和的能力,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出现了偏颇,机体处于"阴阳失衡"状态,为已病状态;欲病态和已病态均属于"偏"的状态.因此从状态入手认识人体是把握健康的关键.由于状态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为人们认识自然、社会,乃至于人的各种现象和本质,提供了可行的工具。然而这些状态信息是庞杂的,尚未成体系,很难直接被医学应用。因此,构建状态辨识的健康认知体系,阐述以状态为中心的医学理论体系具有重大医学意义。李灿东等发表在《中华中医药杂志》关于健康状态的十二篇论文以状态为基础,提出状态是中医健康认知理论的逻辑起点;介绍如何构建以状态为中心的健康认知理论;描述了健康状态表征参数的集合研究及其在状态辨识、调整和效果评价方面的方法与意义等,为中医状态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摘要:通过对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实行的健康管理模式的列举,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优缺点,试着探讨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模式,认为中医药健康管理模式必然将中医药理论放在核心位置,只有凸现了中医药的特色的健康管理,才能称之为中医药健康管理。其模式可以多样多化,也可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病种、不同体质来选择不同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模式。三因制宜是原则,辨证论治的方法,中医药健康管理是方式。
  • 摘要:本文阐述了现代健康管理的概念,论述了芬兰、日本、美国、中国等国健康管理模式的形成源流和内容,通过分析对比发达国家健康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依据我国国情采用基于中医状态学的健康管理模式的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中医状态学提出的在现代医学指导下维护健康的措施包括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疗效评价五个方面。全面概括了健康管理干预措施,是贯穿于生命全过程干预的概念,适合所有人群,因为其采集数据具有客观化、数字化、标准化的特点,使得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得以实现,是未来医学的方向。
  • 摘要:医院文化是一个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医院精神和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医院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医院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医院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医院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医院实际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医院制度,寓文化建设于制度之中,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信誉度,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营造良好的医院视觉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医院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作用推动力,构建调协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医院文化建设水平.
  • 摘要:"防患于未然"是祖国医学一贯强调的观点,从而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摄生方法.精神摄生,修心养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指出人如清心寡欲,精神保护得好,就不会生病.《黄帝内经》表达了我国古代医学家的精辟的医学哲学思想,对疾病的防治提出了全面、系统、具有一定科学性的论述.对人的心理作用的阐述贯穿在该书的各章节之中.
  • 摘要: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居于各类胃病之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医健康管理应时而生,但是其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笔者基于整体观念,试探索慢性胃炎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以“整体、实时、动态、个性化”为理念,从采集三观信息,建立个人档案;辨识健康状态,预测疾病风险;综合评估分析,提供健康指导;反馈干预效果,实时调整方案四个方面阐述慢性胃炎的健康管理模式,为慢性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提供新思路.
  • 摘要:通过介绍健康管理与慢病及其科学基础,总结了慢病管理主要内容及思路,探究了慢病管理的中医优势,东直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本着继承发展的理念,建立了“四时七养”中医养治平台,以“治未病”和中医慢病管理为主要目标,以中医体质辨识等中医健康状态监测评估为基础,依据春夏秋冬“四时”,施行“心养、气养、动养、居养、术养、食养、药养”七养,进行个体化、全方位、多角度的动态中医养生调护,希望通过努力,不断丰富完善平台建设,提高治未病和慢病管理的综合水平,提升健康管理的内涵,推动中医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
  • 摘要:人体五脏,皆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通过介绍脾阴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探究了脾阴虚的病因,针对其临床表现,《内经》中早已明确提出其治疗原则。《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确定补脾当以甘味为主,而甘又分为甘温、甘平、甘凉、甘寒、甘淡等。又因脾恶湿,故滋脾阴不能与滋他脏之阴同法。唐荣川在《阴阳水火气血论》中说:“李东恒治病以气为主,故专主脾胃,然用药偏于刚燥。不知脾不制水固宜燥,脾不升津则宜滋”。其具体治疗方法归纳如下:甘淡实脾法,甘寒滋阴法,酸甘敛阴,芳香甘平,指出人体五脏,皆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依此,脾亦有脾阴脾阳。人体每一脏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一旦出现阴阳偏颇就会发生病变。然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对脾虚证的论述较少,即或论述,亦不详尽,有的把脾、胃阴虚合为一证,有的以胃阴虚证代替脾阴虚证,存在医家不重视、缺乏系统论述。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和临床辨证论治方面,重视脾阴虚,正确认识脾阴虚,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中医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健康服务产业中占重要地位,怎样顺应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研究人体健康状态辨识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研发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医健康服务产品,创新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模式,是中医高校当前必须直面且积极对应的重大命题.研发的"云中医"智能健康监测与管理产品有助于探索中医健康服务的新模式.创新中心的建设不仅仅需要人才的培养与适合的模式运营,更需要结合自身特色实现创新的飞跃,“云中医智能健康管理系统”不仅仅是中医创新的飞跃,不仅仅是计算机算法、大数据创新的飞跃,它更是中医院校中的技术飞跃,将中医创新特色展示给所有人,也是为创新中心的建设增添了光彩。云中医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完美诊释了“互联网+智慧中医”的优势。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