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脾胃湿热证

脾胃湿热证

脾胃湿热证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9篇、会议论文62篇、专利文献4488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光明中医、实用中医药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八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国际学术大会暨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年会等;脾胃湿热证的相关文献由755位作者贡献,包括劳绍贤、文小敏、杨春波等。

脾胃湿热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9 占比:6.36%

会议论文>

论文:62 占比:1.28%

专利文献>

论文:4488 占比:92.36%

总计:4859篇

脾胃湿热证—发文趋势图

脾胃湿热证

-研究学者

  • 劳绍贤
  • 文小敏
  • 杨春波
  • 柯晓
  • 胡玲
  • 周正
  • 周凡
  • 胡光宏
  • 黄恒青
  • 傅肖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莫沃深; 苏耀科; 陈晓英
    • 摘要: 目的:分析清热化湿和胃汤对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的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桥头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9例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西医组(41例)和中医组(4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临床疗效、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 %,低于西医组的29.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 %,高于西医组的90.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的Hp根除率为97.92 %(47/48),高于西医组的85.36 %(35/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患者清热化湿和胃汤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腹胀、纳差、胃脘痛、发酸等症状,提高Hp根除率,提升疗效,且中药的副作用小,安全性更好。
    • 骆晓佩
    • 摘要: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Hp转阴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口苦、痞闷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低(P<0.05),血清IL-6水平较低(P<0.05),血清G-17、SOD水平较高(P<0.05),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及血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G-17、SOD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效果较好。
    • 李勇
    • 摘要: 目的:观察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辅治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脾胃湿热证的效果。方法:84例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辅治CSG脾胃湿热证疗效较好。
    • 许戈林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与病理特点。方法:选择1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脾胃虚弱证42例,脾胃湿热证35例,肝胃不和证22例,胃阴不足证14例,胃络瘀血证11例。通过胃镜、胃黏膜病理学活检及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等方法对各证型患者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胃络瘀血证比较,其余各证型黏膜白相率较高,血管透见率及颗粒增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虚弱证比较,其余各证型单纯性、伴糜烂以及伴黏膜出血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虚弱证比较,其余各证型轻度萎缩及重度萎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虚弱证比较,脾胃湿热证及胃络瘀血证萎缩伴肠化生比例较高,胃络瘀血证萎缩伴异型增生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湿热证比较,其余各证型Hp阳性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比例较高,胃络瘀血证较低,脾胃湿热证Hp检测阳性率最高,其中胃络瘀血证患者黏膜白相、血管透见、颗粒增生以及重度萎缩等病理特点较为明显。
    • 廖桂彬; 唐舒婷; 廖晓意; 兰绍阳; 胡玲; 陈斌; 樊冬梅; 李培武; 陈昫
    • 摘要: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病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形成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收集107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的胃黏膜样本,其中脾胃湿热证70例,脾气虚证37例,同时招募平和体质健康受试者1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16S rDNA技术检测胃黏膜样本菌群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NLRP3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菌群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脾气虚证组患者胃黏膜菌群的门水平物种丰度无明显差异;线性判别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幽门螺杆菌属为Hp相关性胃病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患者的胃黏膜标志菌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患者胃黏膜NLRP3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胃黏膜菌群结构差异、炎症水平升高可能是Hp相关性胃病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形成的内在生物学机理。
    • 卢晓庆
    •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消积颗粒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在东港市中心医院2019年4月—2020年12月收诊的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随机抽取1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9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89例)在西药的基础上给予健脾消积颗粒治疗。对比2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等。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FD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消积颗粒配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确切,利于促进患者胃肠动力的增强,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林洁; 马善美
    •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清胃汤对胃癌根治术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的影响。方法按1∶1随机将胃癌根治术后脾胃湿热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及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胃汤,观察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胃汤对胃癌根治术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并能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应用与深入研究。
    • 崔璀; 张振巍
    • 摘要: 目的探讨加味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大鼠水通道蛋白4(AQP4)、氧化应激及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SPF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三仁汤低、中、高剂量组(4.725、9.45、18.9 g/kg),建立“脾胃湿热”模型,连续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状态及体征,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sIgA、AQP4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外周血TNF-α、IL-10、IFN-γ、IL-2、MDA水平和SOD、GSH-Px活性,以及胃黏膜ATP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AQP4,血浆TNF-α、IFN-γ、IL-2、MDA水平,胃黏膜和骨骼肌能量代谢水平均升高(P<0.05),结肠黏膜组织sIgA、血浆IL-10水平和SOD、GSH-Px活性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三仁汤各剂量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AQP4,血浆TNF-α、IFN-γ、IL-2、MDA水平,胃黏膜和骨骼肌的能量代谢水平均降低(P<0.05),结肠黏膜组织sIgA水平和SOD、GSH-Px活性均升高(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加味三仁汤可通过升高结肠黏膜组织sIgA水平,降低AQP4水平,升高血浆抗炎因子IL-10水平,降低促炎症因子TNF-α、IFN-γ、IL-2水平,调节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来调节机体免疫平衡,改善机体能量代谢,进而达到修复肠黏膜的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的目的。
    • 丛隽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脾胃湿热证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脾胃湿热证患者,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入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西医治疗,研究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将疗效和不良反应率纳入组间对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比对照组的60%高,P0.05,统计学对比无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脾胃湿热证有显著疗效和安全性.
    • 李本领; 庄步辉; 左振素
    • 摘要: 目的:研究清胃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3月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的患者共计60例,利用Excel对6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观察组采用清胃散加味方进行治疗,对对照组3O例患者采用常规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疗程共计4周,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73.3%,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清胃散加味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在临床治疗中有明显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