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胃炎

胃炎

胃炎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889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18篇、会议论文109篇、专利文献2570篇;相关期刊1120种,包括河北中医、内蒙古中医药、陕西中医等; 相关会议72种,包括第二届全国民族医药传承和发展交流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首届全国专科专病建设学术研讨会等;胃炎的相关文献由13656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李春雷、陈致慜等。

胃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18 占比:69.89%

会议论文>

论文:109 占比:1.23%

专利文献>

论文:2570 占比:28.89%

总计:8897篇

胃炎—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磊; 张琪; 邢毅囡
    • 摘要: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结合替硝唑在小儿胃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胃炎患儿,采用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苦口干、胃脘胀满、嗳气反酸、胃脘疼痛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效果明显,不仅可以及早改善胃脘疼痛、口苦口干、嗳气反酸等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 苏珈仪; 刘春涛; 王铁山; 李文坤; 杨奕; 武珊珊; 李鹏; 吴静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毒素分型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早期胃癌的关系,探索与说明抗体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检查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并近期进行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的568例患者。根据H.pylori是否感染、年龄、H.pylori抗体分型以及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分型分为3组,分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27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260例)和早期胃癌组(31例)。分析不同毒素分型的H.pylori感染与患者年龄、不同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分型的关系。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和早期胃癌组50岁及以上、男性及H.pylori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胃黏膜病变患者H.pylori菌株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和早期胃癌组高毒力菌株感染比例及低毒力菌株感染比例均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结论慢性H.pylori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早期胃癌等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有相关性,H.pylori高毒力菌株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早期胃癌发生有相关性。H.pylori低毒力菌株感染者中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早期胃癌等胃黏膜病变者占有一定比例,依据H.pylori毒力抗体分型来预测患者胃黏膜病变情况以及帮助决策是否根除H.pylori的可信度仍需探讨。
    • 周晓虹
    • 摘要: 1连萸乌贝汤组成:黄连5 g,吴茱萸2 g,浙贝母10 g,海螵蛸15 g(先煎),北沙参15 g,法半夏10 g,厚朴6 g,茯苓10 g,丹参15 g,郁金10 g,砂仁3 g(后下),威灵仙15 g,炙甘草5 g。功效:清肝泻热,降逆化痰。主治: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气逆痰阻证)。
    • 杨书波
    • 摘要: 目的探讨寒热错杂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采用清热运脾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6月临清市中医院收治的98例寒热错杂型Hp相关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清热运脾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治疗前后胃肠激素[胃泌素(GAS)与胃动素(MTL)]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与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AS、MT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热错杂型Hp相关性胃炎患者应用清热运脾汤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调节免疫功能,提高Hp根除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章燕红; 韩丰; 冀子中; 鉏莉; 陶春燕
    •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7月至2020年6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123例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128例患者(肠上皮化生组)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14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样本中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采用14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各组的幽门螺杆菌水平。结果肠上皮化生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Ⅱ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显著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肠上皮化生组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Ⅱ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显著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5)。肠上皮化生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肠上皮化生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5)。肠上皮化生患者血清胃泌素-17水平越高,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越低(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Ⅰ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检测敏感度为0.812,特异度为0.825,明显优于各单独检测指标。结论血清胃泌素-17水平升高、胃蛋白酶原水平降低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发生有关,其中高水平的胃泌素-17和低水平的胃蛋白酶原Ⅰ可提示肠上皮化生风险。
    • 梁敏; 张星星; 周晓虹(指导)
    • 摘要: 周晓虹教授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以脾胃虚弱为发病基础,病机关键在于湿热内蕴、气机不畅,治疗以运脾清热、祛湿解毒为总原则,并善用黄连-厚朴、蒲公英-藿香、丹参-葛根、黄芩-仙鹤草药对治疗本病,临床收效显著。附验案2则以佐证。
    • 郭金香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和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HP-IgG)检测对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某院就诊行胃镜检查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组,21例胃黏膜正常者为对照组,2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为萎缩性胃炎组,15例早期胃癌患者与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胃癌组(33例)。检测所有患者PGⅠ、PGⅡ、HP-IgG抗体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PGR)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PGⅠ水平、PGR值诊断胃癌的最佳截断值,评价血清PGⅠ水平、PGR值和HP-IgG抗体对胃癌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PGⅠ、PGⅡ水平、PGR值、H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2.93±37.05)μg/L、(11.81±3.14)μg/L、(10.27±2.04)、19.05%,萎缩性胃炎组分别为(65.24±21.65)μg/L、(14.76±3.56)μg/L、(4.53±1.38)、46.43%,胃癌组分别为(34.26±11.94)μg/L、(17.69±3.98)μg/L、(2.69±0.67)、75.76%,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PGⅠ最佳截断值为42.84μg/L时,PGⅠ检测胃癌的约登指数0.452,AUC 0.768,灵敏度69.70%,特异度75.51%,准确度73.17%;当PGR最佳截断值为3.13时,PGR检测胃癌的约登指数0.503,AUC 0.802,灵敏为72.73%,特异度77.55%,准确度75.61%;HP-IgG抗体单一检测胃癌的约登指数0.563,AUC 0.842,灵敏度84.85%,特异度71.43%,准确度76.83%;PGⅠ、PGR、HP-IgG抗体联合检测胃癌的约登指数0.633,AUC 0.897,灵敏度93.94%,特异度69.39%,准确度79.27%;3者联合检测灵敏度、准确度、约登指数高于单一检测。结论:PGⅠ、PGR、HP-IgG抗体均可作为胃癌及萎缩性胃炎早期诊断方法,PGⅠ、PGR均可作为胃癌诊断评价标准,且联合检测准确度、灵敏度较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吴明智
    • 摘要: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胃炎合并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症状起效时间与症状控制时间、治疗前后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参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症状起效时间、症状控制时间分别为(4.99±1.15)、(7.90±1.99)d,均短于参照组的(7.75±1.65)、(10.91±2.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GAS、MTL、CCK水平分别为(71.29±7.45)、(237.55±14.86)、(12.19±2.27)ng/L,均优于参照组的(82.39±9.19)、(213.51±16.76)、(16.03±2.5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且预后水平显著提升。
    • 吕晨辉; 张艺; 赵晶; 厉祥媛; 胡蓉; 戴金锋
    • 摘要: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发表的有关于中药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10月。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包括患者1408例,其中试验组704例,对照组704例。Met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仅用四联疗法相比,试验组采用中药联合四联疗法在治疗总有效率(RR=1.20,95%CI:1.13~1.27,P<0.00001)、根除率(RR=1.19,95%CI:1.14~1.25,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8,95%CI:0.31~0.74,P=0.0008)上更具优势,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联合四联疗法比单用四联疗法更为有效和安全,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和根除率,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 刘令令; 段飞; 杜巧婷; 崔晨辉
    •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获取加减半夏泻心汤化合物及靶标,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和类药性(drug likeness,DL)≥0.18及半衰期(half-life,HL)≥4 h为阈值进行化合物筛选,将靶标输入Uniprot获取靶标对应的基因Symbol;从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 Card:The Human Gene Database)获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疾病基因,并筛选出与加减半夏泻心汤靶标基因的交集基因;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疾病-中药-化合物-交集靶标(基因)"网络图、STRING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关键靶点和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Profiler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aedia of gene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设置OB和DL及HL值筛选得到加减半夏泻心汤化合物239种,涉及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作用预测靶点有189个。网络拓扑分析结果表明,Cytoscape 3.7.2拓扑分析得到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JU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1,MAPK1)、MAPK14等22个关键靶点,槲皮素、β-谷甾醇、汉黄芩素、豆甾醇、黄芩素、芦荟大黄素等10个核心成分。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取482个GO条目,101条KEGG通路,主要涉及调节P53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β-谷甾醇、汉黄芩素、豆甾醇、黄芩素、芦荟大黄素等成分与TNF、JUN、MAPK1、MAPK14等靶点均有较强亲和能力,结果提示加减半夏泻心汤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及抗炎作用起到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作用。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