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八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八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八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哈尔滨
  • 出版时间: 2016-07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会议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八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通降和胃方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该方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纳入70例GERC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5例(予通降和胃方)和西药组35例(予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行LCQ、SF-36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rn 结果:1.中药组、西药组LCQ总积分随治疗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时间与组别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中药在改善生理状况、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方面均优于西药(P<0.05).2.中药组、西药组SF-36中PCS随治疗时间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组、西药组MCS变化趋势不同(P<0.01),中药组MCS改善程度大于西药组;中药组PCS、MCS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PCS、MCS治疗前后变化趋势不同,西药组PCS改善程度较明显(P<0.01).rn 结论:通降和胃方能够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多个维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rn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选用自数据库收录以来至2015年4月全面收集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Jadad量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根据数据检验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运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共纳入24个试验(2002名患者),对24个试验中的临床有效率进行评定,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OR=3.96,95%CI(2.96,5.28)],合并效应量Z=8.65(P<0.00001),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大于对照组.试验组中胃镜疗效与对照组无差别[OR=1.90,95%IC(0.99,3.65)].试验组中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差别[OR=0.26,95%IC(0.06,1.07)].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提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优于单纯西药疗效,两种疗法对胃镜改善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上无明显差异.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以中药、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和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为关键词在PubMed、CBM、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中药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采用Rev-man5.2软件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统计分析显示中药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对比西药组有效(95%CI:1.91~4.80);结论:依据数据,中药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的疗效.
  • 摘要:目的:在窄带成像内镜(NBI)技术下观察Barrett食管(BE)肝郁证各亚型的分布,与NBI内镜下分型的关系.rn 方法:将在本院2013年至2014年期间就诊,经过内镜及病理确诊入组,并符合临床诊断和纳入标准的230例BE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Barrett食管(BE)肝郁证各亚型的分布,采用对应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其与NBI内镜下分型的关系.rn 结果:采用NBI内镜对入组230例BE病人进行分析归纳,NBI普通模式及放大模式分型中,岛型及pitl、pit2型多分布于肝郁证亚型中的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肝郁脾虚等亚型.而舌型、全周型及pit3、pit4、pit5多分布于肝郁证亚型中的肝郁痰凝、肝郁血瘀、肝郁阴伤三个亚型.NBI普通模式及放大模式分型的分布规律恰恰与BE肝郁证及其各亚型症状轻重程度的排序相一致.rn 结论:NBI内镜下BE分型与肝郁证及各亚型的关系:肝郁证以pit-1、pit-2型腺管开口为主,pit-1、pit-2型中以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肝郁脾虚三个亚型为主.
  •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泻火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分别口服清热泻火方加减和康复新液,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疼痛指数、溃疡个数、溃疡持续时间、愈合及复发情况.rn 结果:(1)局部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总体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69.4%,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rn 结论:清热泻火方治疗ROU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缩短平均溃疡期,降低疼痛指数,减少溃疡数目,促进溃疡愈合,有效降低复发率.
  • 摘要:目的:本研究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角度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肝郁"的生物学机制,并以疏肝和胃中药复方进行以方测证的研究,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rn 方法:复制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检测胃食管连接处pH值,以HE染色观察大鼠食管下段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免疫组化检测GABAA受体蛋白在食管、脑、肝、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中药复方的调控机制;以ELISA检测循环血中相关神经递质的含量.rn 结果:1.中药组食管下段黏膜炎症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H监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6),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P=0.176);2.GABAAR蛋白在食管下段、肝脏、脑干、海马、小脑中都有明显表达,且在模型组大鼠中的免疫阳性表达较假手术组均见降低;中药组GABAAR蛋白的免疫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3.模型组循环血中5-HT含量显著增多;中药组循环血中5-HT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rn 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的脑、食管、肝脏中可见GABAAR的活化障碍,并影响5-HT等神经递质的释放;疏肝和胃中药复方可改善食管下段pH值和炎症表现,并促进GABAAR的活化,减少5-HT的释放;GABAAR受体活化障碍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肝郁证候的生物学本质之一.
  • 摘要:目的:基于本课题组前期高通量二代测序发现β-catenin与Hp相关胃病相关,本文进一步探讨其与Hp相关胃病脾胃湿热证的关联.rn 方法:共收集胃黏膜标本108例(其中慢性胃炎55例;消化性溃疡27例;胃癌15例;健康受试者11例);所纳入个体均通过调查问卷并评分后判定为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分别采用快速尿素酶、美蓝及HE染色进行胃黏膜Hp感染和病理检测;Elivision plus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rn 结果:脾胃湿热证胃黏膜Hp感染率、程度和炎症、萎缩及肠化生程度较脾气虚证高,异型增生程度明显重于脾气虚证(P<0.05),Hp感染者胃黏膜萎缩程度重于非感染者(P<0.05).β-catenin表达定位于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胞浆,正常对照者固有膜胞浆见少量表达,Hp相关胃病患者则以肠化生、异型增生腺体表达为主,脾胃湿热证较脾气虚证为明显;脾胃湿热及其Hp感染者较正常者有明显差异(P<0.01),脾胃湿热证较脾气虚证非Hp感染者明显(P<0.05);同一证候Hp感染者高于非Hp感染者,其中脾胃湿热证Hp感染者较脾气虚证非感染者明显(P<0.01).β-catenin表达与HP感染程度、炎症程度、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程度成正相关.rn 结论:Hp与"湿热之邪"可能共同引动"内邪"表达,"三者协同"可能加速了胃黏膜由炎症向肠化生、异型增生的病理学改变进程;β-catenin在脾胃湿热证中表达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亦可能是反映"邪正交争"湿热之邪严重程度的微观信号之一.
  •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细胞增殖、凋亡及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rn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黄芪组、三七组、黄芪三七组、Purmorphamine组、环巴明组以及叶酸组,运用幽门弹簧法制备萎缩性胃炎模型.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蛋白表达,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清fas、fasL、EGF、TGF表达,量子点介导的免疫荧光法检测胃黏膜组织Smo、SUFU、CyclinD1蛋白的表达.rn 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凋亡指数降低(P<0.01),PCNA表达增加(P<0.01),血清fas及fasL均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TGF-β水平降低(P<0.05),免疫荧光检测Smo、CyclinD1蛋白表达下降(P<0.01),SUFU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三七组、叶酸组及Purmorphamine组可减少凋亡指数,黄芪组、Purmorphamine组和叶酸组可降低PCNA表达,各给药组均能降低血清fas表达(P<0.05,P<0.01),黄芪组及黄芪三七组能显著降低fasL水平(P<0.05).黄芪组、三七组、黄芪三七组,Purmorphamine组可升高Smo蛋白,降低SUFU蛋白(P<0.05,P<0.01),黄芪三七组和Purmorphamine组可升高CyclinD1蛋白表达(P<0.05,P<0.01).rn 结论: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可改善胃粘膜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情况,其机制可能与激活hedgehog信号通路中Smo、SUFU和CyclinD1的表达相关.
  • 摘要:目的:通过对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证候分型与五运六气理论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2015年发病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证候分型及发病时间的运气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证候分型的年份、客运、客气的构成比有一定差异.结论:五运六气理论与消化性溃疡的证候分型有一定影响.
  • 摘要:本文阐述笔者所在科室在中医治疗Hp感染时较多选用新蒲饮联合PPI制剂的方案,组方有:黄连、黄柏、木香、槟榔、蒲公英、连翘、百合、生甘草等。配合PPI使用,能增加原方抗菌效能,提高有效根除率及症状好转率。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该方案亦取得了较好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CAG/IM)浊毒内蕴证与血清、胃黏膜组织中Livin、Caspase-3的相关性.rn 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病房确诊为CAG/IM的患者,共90例,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肝胃不和组27例,湿热中阻组28例,浊毒内蕴组35例.分别应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Livin、Caspase-3的含量和表达情况.rn 结果:浊毒内蕴组患者血清Livin的含量与肝胃不和组及湿热中阻组相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spase-3的含量与肝胃不和组及湿热中阻组相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浊毒内蕴组患者胃黏膜Livin的含量与肝胃不和组及湿热中阻组相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Caspase-3的含量与肝胃不和组及湿热中阻组相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及胃黏膜中Livin在萎缩、轻度肠化、中度肠化、重度肠化中的含量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的含量则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组织中L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0.697,P<0.05).rn 结论:"浊毒"可增加胃黏膜萎缩、肠化发生的几率,其机制可能是增加患者血清及胃黏膜中Livin的含量,抑制细胞凋亡;降低Caspase-3的含量,减慢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最终导致细胞凋亡与增值失衡而引起胃黏膜的病变.
  • 摘要:本文产胡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豁膜固有腺体萎缩,勃膜变薄,或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的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证之一。属中医“胃痛”、“痞满,,、“嘈杂”、“吞酸”等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很少有单纯的脾胃虚弱,多是虚实夹杂。气滞、血疲、食积、湿热毒互结是本病发生的基本病因。厥阴乃三阴之尽,阴尽阳生,其病特点易于化风,复杂多变。故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气滞、血疲、食积、湿热毒互结的复杂病机其实正是厥阴病的特征。一般多从脾胃论治,但临床疗效较差。笔者从经典理论出发,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属“厥阴病”,应首先考虑从厥阴论治。
  • 摘要:目的:建立术后肠梗阻大鼠模型,观察通腹化瘀汤对术后肠梗阻大鼠肠组织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及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表达的影响,评估肠粘膜损伤程度,为临床更好防治术后肠梗阻提供有效的治疗方剂和理论依据.rn 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通腹化瘀汤组(药物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空白组,通腹化瘀汤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建立术后肠梗阻模型,手术后6h,16h两个时间点分别给予通腹化瘀汤药液和生理盐水各0.8ml灌胃,空白组不给予手术处理.处死前取大鼠小肠远端距盲肠约5cm左右的肠组织,采用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肠粘膜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it蛋白(ICC特异性标志物)和COX-2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rn 结果: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COX-2表达显著提高(P<0.05),c-kit表达显著降低(P<0.05),肠黏膜损伤程度较重: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COX-2表达显著降低(P<0.05),c-kit表达显著提高(P<0.05),损伤的肠粘膜得到一定程度修复.rn 结论:通腑化瘀汤能够减少术后肠梗阻小肠组织COX-2的表达,改善ICC形态并提高ICC数量,抑制炎症反应,对受损伤的肠粘膜起到保护作用.
  • 摘要:中医学没有IBS-D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多有腹痛(腹胀)、腹泻的特点,多将其归属于"腹痛"、"泄泻"、"肠郁"等病证范畴.黄绍刚教授受周福生教授"心胃相关"辨证模式的启发及结合肝脾辨证体系,提出从心肝脾"血三脏"辨证模式论治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上有些胃肠病病人虽具有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等肝气郁结的症状,若只是疏肝解郁,忽略从心论治,不懂得"心-肝-脾"三脏同治,则临床疗效会大打折扣,而在疏肝健脾的基础上配合安神解郁,临床疗效明显得到提高,尤其患者的神经症状的缓解与单纯疏肝健脾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临床辨证用药中酌加夜交藤、合欢皮、生龙骨、酸枣仁等补养阴血、养心安神之品,使患者神疲懒言、体倦乏力、烦躁易怒或失眠多梦等症得到明显改善,进而减少肠易激症状的复发.
  •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病证结合肝郁脾虚证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rn 方法:通过大鼠母子分离+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法+三硝基苯磺酸灌肠三因素造模建立肝郁脾虚型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探讨痛泻要方治疗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rn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三因素组体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相比,旷场实验三因素组总穿格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三因素组抓力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三因素组腹壁回撤反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三因素组大便含水量增加及维持时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方面,三因素组黏膜结构完整,固有层可见少量淋巴细胞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少数有中性粒细胞浸润,间质轻微水肿(±),符合轻度炎症的诊断标准.与模型组相比,痛泻要方高、中、低剂量组在NO、组胺含量、肥大细胞计数、MCT和C-fos的表达方面均降低,中药高剂量组在MCT蛋白表达方面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采用母子分离+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法+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方法能更好模仿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病证结合疾病及证候特点,能够建立肝郁脾虚型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较理想模型.痛泻要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减少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和及其脱颗粒.
  •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病证结合肝郁脾虚证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rn 方法:通过大鼠母子分离+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法+三硝基苯磺酸灌肠三因素造模建立肝郁脾虚型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rn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三因素组体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相比,旷场实验三因素组总穿格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三因素组抓力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三因素组腹壁回撤反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三因素组大便含水量增加及维持时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方面,三因素组黏膜结构完整,固有层可见少量淋巴细胞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少数有中性粒细胞浸润,间质轻微水肿(±),符合轻度炎症的诊断标准.结论:采用母子分离+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法+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方法能更好模仿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病证结合疾病及证候特点,能够建立肝郁脾虚型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较理想模型.
  • 摘要:目的:对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脾虚湿蕴证患者和健康正常人群肠道菌群分布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推测UC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性差异,为不同中医证型UC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rn 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和住院UC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健康志愿者对比.提取所有研究对象粪便中细菌DNA,先通过浓度与纯度的分析提取可进行后续研究的DNA,然后通过细菌通用引物515F-806R测定DNA的基因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用物种丰度分布门水平的变化情况.rn 结果:通过门水平上的相对丰度分析:脾虚湿蕴证UC患者拟杆菌门的含量最高,健康人次之,大肠湿热证UC患者最低(P<0.05);大肠湿热证UC患者厚壁菌门的含量最高,健康人次之,脾虚湿蕴证UC患者最低(P<0.05).rn 结论:脾虚湿蕴证UC患者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的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存在26类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的菌属,在这些菌属中大部分为厚壁菌门下的菌属,是可以用于临床区分两种中医证型的UC患者的差异菌属.
  • 摘要:“五脏六腑皆有玄府”理论,尤其在脾胃病应用方面,以“玄府的正常开阖”为切入点,治疗上以开通玄府为根本,配合辩证论治,中药与针灸相结合,以补气、行气为原则,针对微观病因加以治疗。以达到脏腑气机升降出入正常的目的。慢性便秘本虚标实,一味行气消导定犯“虚而虚之”之戒,脏腑元气不足,从而变证丛生。根据便秘病肝气郁结,脾胃虚损,肺肾不足致玄府闭塞的病机特点,导师陈苏宁教授提出“疏肝畅三焦,补脾益肺肾,开膝通玄府,,三法并用,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疏肝与补脾益肺肾同用,佐以升散开泄的风药以开胰理通玄府之法。疏肝以通少阳厥阴气机,疏利三焦,健脾以补中焦,中焦得运而下可益肾滋先天之本,上可补肺以脾土生肺金,运化之功复健,肺气以降,肾气以升,三焦得畅则大肠传导之力恢复,针灸与中药并用,全方位、多途径开通五脏玄府揍理,使气机的最基本通道得以开阖有利,而便秘自除。
  • 摘要:目的:观察脂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F-κB-TNF-α信号通路介导的肝细胞炎症的干预效应.方法:160只大鼠随机分出8w正常对照组(第8周末随机处死)和12w空白组各20只;其余高脂饲料喂养至8w后,随机分出8w模型组20只(第8周末随机处死)、其余100只继续高脂饲料喂养至12w,随机分出12w模型组,余随机分为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各20只,喂饲高脂饲料至实验结束.中药组大鼠给予脂肝方低、中、高剂量灌胃,西药组大鼠给予立普妥灌胃.各组动物喂养至12周末处死取材.禁食12小时后取血,采集肝脏,HE染色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m Blot检测NF-κB、TNF-α蛋白表达水平.rn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病理学显示治疗组的脂肪性炎性及脂质沉积有明显减轻和好转,使实验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并且趋于正常,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NF-κB、TNF-α蛋白表达水平较同期空白组明显升高,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的肝组织NF-κB、TNF-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脂肝方高剂量组明显优于其他各治疗组.rn 结论:实验说明脂肝方对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炎症有一定作用.
  • 摘要:本文阐述了脂质体可减少给药剂量,生物相容性好,能够较好地发挥局部生物学效应,尤其是其表面含PEG链的长循环脂质体(SSL),可增加循环半衰期.而DiR为近红外染料,适合于活体成像的示踪.本文制备了含DiR荧光染料的DiR-SSL并检测了其表征,采用BALB/c裸鼠进行了活体荧光成像的研究,拟初步评价SSL递药系统的体内分布及肝靶向效果.本实验制备的SSL可能可实现良好的肝靶向递药作用,如对中药活性成分进行包载及递送来治疗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纤维化等慢性疾病,可增效减毒、减少给药频次。然而,该实验是仅在正常的BALB/c裸鼠中进行的初步研究,肝纤维化后的BALB/c裸鼠或者SD大鼠是否具有相似的肝靶向效果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摘要:本文阐述张声生教授临床善从脾论治病证,提出"脾以气虚为本,以气郁为先,以气滞为渐,以湿困为标,以气机升降失司为常态",将治脾诸法统称为"理脾法",提出"理脾以理气为核心,理脾之功能,理气血阴阳之虚实,理脏腑之寒热",故理脾以补脾气为基础,配合以疏肝行气,消积导滞、运脾化湿、芳香醒脾诸法,旺脾以恢复脾脏功能,斡旋中焦以调畅全身气机.归纳出理脾十法,包括补脾气、滋脾阴、温脾阳、升脾气、醒脾困、运脾滞、消脾积、化脾湿、泻脾热、固涩法.本文从理脾法定义、重要性、及内涵全面阐述了张声生教授理脾法临证策略,文中对"脾为之使"、"脾阴"、"脾劳"、"醒阳"、"脾之阴火"等观点均作了详细论述.
  • 摘要:象思维是中医药学最主要的思维方法之一,其对疾病治疗中的药物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从象思维对脾胃病的用药角度入手,探究象思维在脾胃病用药方面的应用,为脾胃病临证的治疗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作用.象思维作为人类最早产生的思维方式,贯穿于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是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人们只是在使用这种思维方式,并没有把它高度提炼总结出来,直到《易经》一书的诞生,将象思维很好的诊释。脾胃居于中焦,是“后天之本”,有受纳食物、消化和运输水谷,化出五味营养,以养全身和统摄血液等功能。人出生后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健全,食入的营养才能消化、吸收,输运全身,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发育和能量的需要。故脾胃疾病的治疗要从其生理功能方面进行思考,这时需要象思维的运用,而且象思维与中医的四诊合参、辨证论治都是一脉相承的。例如:根据脾胃的生理特性,用药治疗的时候可从升与降、燥与湿、受纳与运化这三方面入手,因为脾胃不是直接显露于外的,故在治疗脾胃病的时候需要运用象思维来从整体上把握,其用药的过程更是象思维的体现。
  • 摘要:本文阐述李培教授为第二届四川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李培教授以病理因素分析为基础,辨病与辨证结合,衷中参西,形成独到的学术见解."土木并调,虚实兼顾"尤为李师所重视,为立法遣方之本,贯穿治疗始终.
  •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t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状态.本研究共纳入9个氟呱咪屯美利曲辛片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纳入研究的实验组均为氟呱唆屯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均为常规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氟呱唾屯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改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焦虑抑郁状况疗效更为显著,亚组分析提示治疗4周和8周均显示联合用药对症状缓解的优越性。在对纳入研究的总有效率、治疗4周后有效率及焦虑抑郁状况改善的Meta分析时发现存在异质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纳入研究量表版本、量表评价标准、药物用量及种类、随访时间不一致有关,还与各研究的被研究对象及统计分析方法存在差异有关,这些因素都可导致异质性的发生。进一步对实验用药安全性方面进行评价,发现两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发生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并患者可耐受。
  • 摘要: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应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双盲试验方法,收集264例3家医院符合标准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性别、疾病严重程度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对照治疗组(雷贝拉唑联合中药安慰剂).观察周期为8周,每2周随访1次,观察两组临床疗效.rn 结果:(1)临床疗效:两组在治疗4周、6周、8周时临床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临床疗效不同,与治疗2周比较,治疗4周、6周、8周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疗效越好.rn 结论: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在改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单用雷贝拉唑.
  • 摘要:目的:从辣椒素受体基因(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多态性探讨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refractory reflux esophagitis,RRE)的易感因素.rn 方法:收集肝胃不和型RRE患者49例,健康人38例,采用PCR-RFLP及基因测序法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RPV1RS8065080、RS222747、RS222749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rn 结果:(1)RRE患者TRPV1基因位点RS8065080基因型、等位基因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性模型下,携带RS8065080CT+TT的个体患RRE的风险是携带RS8065080CC个体的5.306倍(P<0.05);在共显性模型下,携带RS8065080TT的个体患RRE的风险是携带RS8065080CC个体的7.318倍(P<0.05),但携带RS8065080CT的个体与携带RS8065080CC个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逻辑加模型下,携带RS8065080TT的个体患RRE的风险是携带RS8065080CC个体的7.318倍(P<0.05);在隐性模型和超显性模型下,未发现RS8065080与患RRE有关联(P>0.05);(2)RRE患者TRPV1基因位点RS222749基因型、等位基因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共显性模型下,携带RS222749TT的个体患RRE的风险是携带RS222749CC个体的6.000倍(P<0.05),但携带RS222749CT的个体与携带RS222749CC个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逻辑加模型下,携带RS222749TT的个体患RRE的风险是携带RS222749CC个体的6.000倍(P<0.05);在显性模型、隐性模型和超显性模型下,未发现RS222749与患RRE有关联(P>0.05);(3)TRPV1基因位点RS222747基因型、等位基因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并在各个遗传模型中,均未发现RS222747与患RRE有关联(P>0.05).rn 结论:TRPV1基因RS8065080、RS222749多态性与RRE易感性相关,TRPV1基因RS222747多态性与RRE易感性无关.
  • 摘要:目的:明确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候、证素分布特点,探索证候客观化判定新方法.rn 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慢性胃炎患者四诊信息,建立四诊信息库.应用因子分析优化方案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挖掘分析,获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候分布规律及其差异.rn 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慢性胃炎患者合格病例1770例,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088例,萎缩性胃炎682例.慢性胃炎常见的证候类型共有8种,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常见的证候类型共有6种,依次是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瘀阻胃络证;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的证候类型共有7种,依次是脾胃虚寒证、脾虚湿困证、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肝郁脾虚证、瘀阻胃络证.rn 结论:慢性胃炎两病理阶段的证候分布存在差异,随疾病进展呈现"虚实夹杂、由实致虚"的病机变化过程.
  • 摘要:目的:探讨枳实总黄酮苷(aurantiifructusimmaturus flavonoid,AFIF)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胃适应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途径.rn 方法:10日龄雄性SD大鼠8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2只及造模组64只,造模组采用碘乙酰胺(iodoacetamide,IA)灌胃法联合夹尾应激法诱导大鼠FD模型;至大鼠8周龄时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枳实总黄酮苷大、中、小剂量组及模型组,分别予大、中、小剂量的枳实总黄酮苷或生理盐水干预14天,给药结束后,各组大鼠经食道置入胃内气囊,应用电子恒压器对胃内气囊分阶段加压,检测大鼠胃适应性,加压程序为:以1mmHg为起始压力,维持10min后,每分钟压力升高1mmHg直至10mmHg(斜坡期),在10mmHg压力下维持10min(平台期).应用离体平滑肌张力测定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枳实总黄酮苷对大鼠近端胃体离体纵行平滑肌张力的影响.rn 结果:近端胃适应性检测结果显示:在斜坡期及平台期,模型组大鼠胃适应性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积实总黄酮普大剂量组(大剂量组)大鼠胃适应性在斜坡期及平台期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积实总黄酮昔中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胃适应性在平台期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积实总黄酮昔小剂量组(小剂量组)大鼠胃适应性较模型组未见显著差异。近端胃体离体平滑肌张力测定结果显示:近端胃体纵行平滑肌张力随积实总黄酮普浓度升高而降低,当积实总黄酮普浓度达到6000μg/ml及10000μg/ml时具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积实总黄酮昔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近端胃适应性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降低近端胃体平滑肌张力有关。
  • 摘要:目的:通过大样本分析胆汁反流的临床特点及其与HP感染的相关性.rn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调研本院消化内镜中心近5年来胃镜检查报告22872例,检索出包含"胆汁反流"相关的病例1392例,分析其发病特点,以及其与HP感染(一分钟快速尿素酶试验)、年龄、合并症等的相关性.rn 结果:有胆汁反流情况的病例占总胃镜检查数的6.09%;"胆汁反流性胃炎"占所有"胆汁反流"病例24.28%,"伴胆汁反流"占75.72%;"胆汁反流"病例中58.04%HP阳性,21-40岁年龄段28.81%HP阳性,女性占15.41%,男性占13.40%."胆汁反流"合并相关疾病中"糜烂"占51.93%,消化性溃疡占23.34%,其中球部溃疡占53.67%,胃溃疡占46.33%;胆汁反流伴球部溃疡HP阳性占85.47%,胃溃疡中,HP阳性占81.19%.rn 结论:"胆汁反流"多伴有HP感染,其感染率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在合并溃疡时阳性率显著升高,胆汁反流对胃窦黏膜影响更为常见,但对胃黏膜多为糜烂等相对表浅的影响.
  • 摘要:目的:分析功能性烧心的中医证候及临床表现,总结其在证候及症状方面的特点.方法:收集127例功能性烧心的病例,通过社会网络研究的中心性、凝聚子群等分析方法,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及图表,对其证候和症状的分布特点进行总结概括.结果:所有病例中共出现62个症状、14个证候,其中反酸、烧心是其主要症状,其他症状以实证为主,肝胃不和证、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是其主要证候,气滞、湿阻、郁热是其主要病机,肝、脾、胃是其主要病位.结论:功能性烧心的中医证候和症状表现均呈现了一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尚需在临床中进一步探究.
  • 摘要:目的:观察新加青蒲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脾胃湿热证的疗效.rn 方法:将难治性Hp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新加青蒲饮联合奥美拉唑,口服2周为1疗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可莫西林,口服1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患者Hp根治情况及中医症状疗效.rn 结果:治疗组Hp转阴率为50.0%(15/30),对照组为56.7%(17/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新加青蒲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难治性HP效果与西药三联相当;对脾胃湿热证患者中医症状改善具有优势;在本试验中反应较小;中药抑杀HP疗效可能受胃内pH值的影响;中药新加青蒲饮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抗生素发挥抗HP作用.
  • 摘要: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是慢性糜烂性胃炎中的特殊类型,是一种以胃窦部黏膜复发性或持续多发性糜烂灶为特点的慢性疾病.同时前期研究表明健脾清化散瘀饮疗效确切,因此本课题拟采用健脾清化散瘀饮治疗REG,进一步观察其临床疗效,并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健脾清化散瘀饮对REG患者胃黏膜组织中bFGF、FGFR2指标的影响,探讨健脾清化散瘀饮治疗REG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通过健脾清化散疲饮治疗REG在临床症状改变、镜下改变及病理改变等方面的疗效观察,证明了其安全可靠,疗效确切。通过bFGF,FGFR2两个指标在REG治疗前后及对照组之间的比较,提示bFGF和FGFR2的过度表达在REG的发病中扮有重要角色,说明了REG是一种胃乳膜组织细胞高增殖的疾病。降低bFGF,FGFR2在胃勃膜组织上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健脾清化散癖饮的治疗机制之一。
  • 摘要:本文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个慢性演变的过程,无论外感、内伤,最易影响脾胃功能,出现脾胃损伤,脾失健运则水谷运化失常,气血津液生成不足而全身脏腑筋脉失养;脾胃为中焦气机升降之枢,脾胃升降失职则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输而变生痰饮癖浊,痰饮疲浊之邪又会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而加重癖滞。痰疲浊邪内蕴,日久化热、耗伤人体正气,日久则脏腑功能受损,伤及胃体,胃阴受损;又由于久病入络,出现胃络受损之癖血内结,符合叶天士“初病在气,久病入血”的理论,且与“浊毒”、“虚毒疲”、“癖毒”、“胃络癖血”等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观点相一致。可见,血癖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因此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行气和血;在后期,癖血阻络较突出,应加强化癖散结治疗。
  • 摘要:谢晶日教授认为湿热邪气是导致幽门螺杆菌产生的主要致病因素,其病因病机多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脾虚导致脾失运化,湿热内蕴,正气亏虚,虚、滞、瘀是病理关键,其病位主要在脾与胃,与肝密切相关,治疗上应以清热化湿、益气健脾、调气和血为基本原则,并重视病后护理.现代医学常用抑杀HP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根除HP,其副作用不可忽视,且极易形成二次感染。脾胃湿热证是HP滋生的主要病因病机,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调整人体湿热体质可以减少脾胃湿热证的发生机率,从根本上改变人体湿热的内部环境,使HP失去有利的生存条件,加之重视病后调护,联合应用西药亦可产生协同作用,能够快速根除HP,有效地减少了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刺激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大大降低了二次感染的几率。
  • 摘要: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片(TWP)对TNBS/乙醇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miR-146a,miR-146b及TLR4/MyD88依赖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rn 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的方法建立TNBS/乙醇UC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TWP低、中、高剂量组(3、6、12mg/kg)、硫唑嘌呤(AZA)组(6g/kg),每组15只.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14天.14天后解剖所有大鼠,留取相应结肠组织进行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及镜下病理评分.采用qPCR法检测miR-146a,miR-146b的表达情况;westem blotting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MyD88依赖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LR4/MyD88/TRAF-6/NF-κB/TNF-α/IL-1β)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rn 结果:DAI评分,大体及镜下表现和评分均提示TNBS/乙醇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TWP对UC大鼠临床症状的改善及黏膜愈合具有一定作用,该作用与AZA相比相当或强于AZA.qRT-PCR结果提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中miR-146a,miR-146b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药物TWP及AZA均可显著抑制miR-146a,miR-146b(p<0.01).其中TWP中剂量组对两者的抑制作用最强.RT-PCR及WB实验均提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中TLR4/MyD88依赖信号通路相关的分子无论在mRNA还是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WP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该信号通路上各节点分子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其中TWP高剂量组中各节点分子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在与阳性对照组AZA组比较,TWP高剂量组对该信号通路上游因子(TLR4/MyD88/TRAF-6/NF-κB)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略好于AZA组,而对末端炎症因子TNF-αt及IL-1βmRNA及蛋白水平的抑制作用却略逊于AZA组,但上述两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在TNBS/乙醇UC大鼠模型中,TWP能通过抑制miR-146a,miR-146b的表达,并能抑制TLR4/MyD88依赖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IL-1β及TNF-α释放,对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的作用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炎,它主要累及直结肠,呈连续非节段性分布,约有30%患者可以累及到整个结肠。中医古籍根据其大便下血,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的临床特点,常将其归纳为“痢疾、泄泻、肠风、脏毒”等范畴。祖国医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很多经验,临床有诸多治愈的患者,多有医家医案刊著。但在中医药治疗中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困扰很多人的是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治疗方法的问题,比如在实热之初病情,病情较重热毒稽留,清热苦寒之法大量应用,随病情的恢复,素体体虚而成无力御邪外出而致,或正邪虚实夹杂,或余热成痈,或疲血内结气血所致,脾虚湿盛是余热稽留的基础,故应健脾利湿,虚实夹杂是余热稽留的条件,故应标本互应用,余热成痈是余热稽留的变证,故应化邪解毒,血疲为余热稽留清除的障碍,故应活血化瘀。
  •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疑难疾病。中医将本病归属为中医“休息痢”、“久痢”和“肠僻”等病范畴。“休息痢”以时发时止,经年不愈为辨证重点,更能准确的反应UC的发病特点。本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洁)、情志内伤、素体脾肾不足所致,基本病理因素有气滞、湿热、血癖、痰浊等.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结肠滴注、中药栓剂纳肛等局部外用方法是中医治疗的特色,配合内服药物共同使用疗效更佳。局部外用给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加快吸收,更有利于抗炎、止血,促进豁膜愈合能力,还可避免口服药物时胃肠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提高了药物有效利用率。
  • 摘要:原发病-克罗恩病患者病史较长,结合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的病史先后取得3次病理,均提示克罗恩病,目前克罗恩病诊断明确。回顾患者病史,发病年龄24岁,病变部位为回结肠,且因肠穿孔、肠屡进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提示该患者克罗恩病分型为A2L3B3,CDAI:4分,考虑为轻度度活动期。肝硬化患者肝功异常,表现为ALP,GGT升高,ALT,AST正常,结合胃镜提示食管静脉曲张,肝脏弹性检测(肝纤维化E=28.1kpa),考虑与肝硬化一门脉高压诊断明确,病毒性肝炎,完善病毒系列检查己除外。无淤血肝、寄生虫、酒精肝、脂肪肝等病史,均不支持。克罗恩病少部分可出现肝脏淀粉样变,继发出现门静脉回流受限,引起门脉高压,导致食管静脉曲张及脾大,并进一步引起血小板的减少。慢性肝脏病变:任何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免疫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均会出现这种非特异性肝脏改变。肝小叶结构发生改变,肝细胞肿胀,可能导致门脉血回流不畅,压力升高,该患者出现食道静脉曲张,经过门面宽度14mm(正常高值)考虑存在门脉高压,也是脾大的主要原因。最终肝脏活检可以明确肝脏病理情况,免疫组合对诊断亦有很大帮助。
  • 摘要:目的:观察脐火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与中药颗粒剂口服的内治方案;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脐火疗法,疗程1个月,3个月后随访.结果:试验组在减少彩超腹水量、减轻体重、改善中医证候、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增加血清白蛋白及提高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减小腹围、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脐火疗法可提高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在于探讨五味子通过促进内源性干细胞增殖治疗肝硬化的机制.方法:通过CC14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观察五味子对肝硬化组织病理学、肝功、肝纤维化的影响以及Brdu标记的内源性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肝硬化大鼠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功以及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改善,且干细胞增殖明显增多,并能表达为肝组织的标记物.结论:五味子能通过促进内源性干细胞增殖改善肝硬化的进展,这可能是五味子防治肝硬化的机制。
  • 摘要:对五行学说,张海峰教授认为其在脾胃病生理病理的解释、临床认证、选方、用药方面都非常重要,并且五行生克乘侮在脾胃病中具体应用时,一定要注意虚实变化的影响。例如:生克反常的治疗原则中,可分虚实两类:治虚有补其母和抑其所不胜;治实有泻其子和助其所不胜。如泄泻虽然主要由脾虚湿盛引起,但在痛泻要方证中,却是由肝旺而脾相对虚,脾受木栽所引起,所以用防风、白芍抑肝启脾,这就是治虚抑其所不胜的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在诊疗疾病中,张海峰教授认为中西医结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慢性肠炎脓便的出现,则常在主方的基础上重用六月霜、铁觅、地锦草、马齿觅可使脓便消失,症状明显好转。此外,张海峰教授认为补脾必先开胃。如果胃纳不开,则没有化源,以致没有精微物质可以营养周身,同时药物也不能被吸收而发生效用,所以一定要注重胃气的有无。在治疗中,不能简简单单地使用健脾开胃的方法,要找到相关的病因,有针对性的治疗,这样才能使胃开脾健,否则适得其反,反而会使胃气更加闭塞。
  • 摘要: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祖国医学经典著作,总结了汉代以前医学成就及著者的临床经验.《伤寒论》总结了一般外感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变化规律、诊疗原则以及药剂配伍的方法,将理、法、方、药系统地贯联并有效地指导外感疾病的辨证施治.《金匮要略》是治疗杂病的典范,含内科、外科、妇科等四十多种疾病,根据脏腑经络的病机指导辨证,理法方药的严谨为后世对中医内、外、妇各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今强调认真学习四大经典是有道理的.《伤寒论》112方中涉及胃肠症状者有30多条方剂.《金匮要略》涉及胃肠症状的有虚劳、腹胀、宿食、积聚、呕吐、脾约、哕、下利、肠痈等疾病.两书的经典方剂为后世在胃肠疾病的临证确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摘要:清代医家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篇中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医学和兵法之间的确有诸多相似之处,兵法讲敌我之势,医术讲正邪之变;兵法讲攻守谋略,医术讲补泻之机;兵法讲三才之法,医术讲三因制宜;兵法讲全局观点,医术讲整体治疗,等等.《孙子兵法》开宗明义便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伤寒论》中也说:"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平脉辩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孙武被誉为"兵圣",《孙子兵法》被誉为"兵经"和"武经之冠",张仲景被誉为"医圣",《伤寒论》被誉为"医书之祖",兵法变化无穷,军情瞬息万变,临床情况万千,病情症状各异,两本书之中相关之处非常多,阳明腑实,灼津伤液,会造成肝肾阴亏,病传下焦,所以仲景非常重视“存津液”,阳明腑实三急下之法,就是在阳明腑实己成,病势较重之时所施用的,正所谓“急下以存阴”,脾胃为仓之本,敌据仓凛,助长威势,我军攻敌之谷仓,削敌兵力,即相对地壮大了我军的力量,也阻止了敌人的进军脚步,所以攻敌仓,即是我军扶正之法。
  • 摘要:本文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为难治病,西医学认为CAG胃粘膜萎缩、肠化和不典型增是不可能逆转的是治不好的。中医药治疗CAG采取宏观辨证与微观辩证相结合、辨证治疗与辩病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与药膳辅助治疗相结合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及其拆方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2mm幽门夹+胃底2/3结扎术",制造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并通过分析旋覆代赭汤及其拆方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食管组织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从微观角度探讨线粒体能量代谢与脾胃气机升降的相关性,阐释RE关键病机及旋覆代赭汤治疗RE的作用机理.结果与结论:旋覆代赭汤各组分药物都可改善模型大鼠食管括约肌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Na+-K+-ATP酶及Ca2+-Mg2+-ATP活性,从而提高线粒体能量代谢及减少食管黏膜损伤,证实了气机升降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相关性.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