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藿朴夏苓汤

藿朴夏苓汤

藿朴夏苓汤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13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福建中医药、光明中医、河北中医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第五届高等教育高峰论坛暨2014年全国中医儿科教学与学术交流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次中医方剂学术年会等;藿朴夏苓汤的相关文献由285位作者贡献,包括唐东晖、林重、赵统秀等。

藿朴夏苓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 占比:91.50%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8.50%

总计:153篇

藿朴夏苓汤—发文趋势图

藿朴夏苓汤

-研究学者

  • 唐东晖
  • 林重
  • 赵统秀
  • 钟映芹
  • 钟艳花
  • 党天谋
  • 关东升
  • 冯昭强
  • 刘增光
  • 叶品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亢弘扬
    • 摘要: 目的 探究采用银翘散与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6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银翘散与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手足口病症状积分及体温。结果 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手足口病症状积分、体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银翘散与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加速缓解患儿病情,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价值高。
    • 李媛; 杨宇峰; 曲静
    • 摘要: 目的观察藿朴夏苓汤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痰湿证的临床疗效及对中医证候评分、血糖水平和腰臀比(WHR)的影响。方法将112例2型糖尿病痰湿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6例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治疗组56例予藿朴夏苓汤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糖水平及WHR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53/56),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44/5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脘腹胀满、易饥多食、形体肥胖、肢体麻木、心烦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 _(1c))水平及WHR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藿朴夏苓汤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痰湿证,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及WHR,减轻相关临床症状。
    • 杨璞叶; 杨明博; 秦灵芝; 付青青
    • 摘要: 目的观察藿朴夏苓汤对抗病毒药物所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肝脏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两例抗病毒药物所致COVID-19合并肝脏损伤患者采用藿朴夏苓汤治疗,观察症状、体征、肝功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胸部CT等相关指标变化以评估疗效。结果发现藿朴夏苓汤对治疗抗病毒药物所致COVID-19合并肝脏损伤患者,在改善症状、体征、肝功能、病毒核酸、胸部CT均有明显疗效。结论藿朴夏苓汤对治疗抗病毒药物所致COVID-19合并肝脏损伤患者可肝、脾、肺同调,标本兼治,效果明显,可推广应用。
    • 贾芮婷; 冷建春
    • 摘要: 藿朴夏苓汤出自清代石寿堂《医源·湿气论》[1],有解表化湿之功,原用于湿温初起,湿重于热者,是临床常用治湿之良剂.现代医家常根据湿热偏重加减化裁灵活应用,常常效如稃鼓;现将验案举例介绍如下.
    • 赵凰宏; 詹向红; 马振; 关东升; 韩冠先; 杨柳; 雷励飞; 曹钰珂
    •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藿朴夏苓汤治疗新冠肺炎炎症风暴的有效化合物成分和潜在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中药大辞典》中获取藿朴夏苓汤的药性与归经,然后运用TCMSP、BATMAN-TCM、TCMID数据库,检索该复方各味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并将经过Uniprot数据库检索的靶基因官方名称及检索出的相应中药成分、中药名称输入Cyoscape3.7.1软件,使"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可视化.其次,运用STRING平台和BioGPS平台获取药物关键靶点和基因表达的器官组织,构建"关键靶点-器官组织"网络图.然后,将藿朴夏苓汤关键基因和新冠肺炎炎症风暴的靶基因取交集,获取"药物-疾病"基因,并对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藿朴夏苓汤治疗新冠肺炎炎症风暴作用机制和主要有效化合物成分.最后对主要化合物成分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涉及10味中药、53个有效药物成分,210个靶基因;网络拓扑分析结果显示,有79个相互密切作用的关键基因,根据BioGPS基因定位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在肺、心、肝、心肌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CD34+细胞等器官组织内高表达;按照P<0.05的标准,GO富集到细胞对细菌起源分子的反应、白细胞与细胞粘附的正调控、炎症反应的正调控等938个条目,KEGG富集到甲型流感、IL-17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非小细胞肺癌等与新冠肺炎炎症风暴相关的130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黄芩素、利卡灵A以及卡维丁等有效成分,具有和推荐药类似或更好的与ACE2受体、2019-nCoV spike glycoprotein结合的能力.结论 藿朴夏苓汤的有效化合物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黄芩素、利卡灵A以及卡维丁等能通过多脏器组织与ACE2结合,作用于RELA、CALM1、IL6、IL4、IL2、PRKCB、PRKCA、IL1B、CDK4、CCL2、CXCL10、EGFR等关键靶点参与的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新冠肺炎炎症风暴的治疗作用.
    • 吕嫒嫒
    • 摘要: 目的 探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6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开展研究,采用单双序号法,划分对照组(34例,利巴韦林)和观察组(34例,银翘散+藿朴夏苓汤).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疱疹、发热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应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临床疗效显著,患儿的疱疹、发热等症状在短时间内消退,安全性强.
    • 钟艳花; 林重; 钟映芹; 唐东晖
    • 摘要: 目的:研究藿朴夏苓汤中主要成分之一厚朴酚改善OA+PA诱导HepG2细胞脂质积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析筛选藿朴夏苓汤中各成分对CPT1α-luc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对接研究厚朴酚与PPARα的相互作用;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测定HepG2细胞的PPARα蛋白表达。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DMSO)、模型组(OA+PA)、厚朴酚低、中、高剂量组(2.5,10,40μmol/L)和非诺贝特组(10μmol/L)。1 mmol/L的OA+PA处理HepG2细胞24 h构建脂质积蓄细胞模型,2.5,10,40μmol/L厚朴酚处理24 h。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聚集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脂质合成、摄取和氧化分解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厚朴酚通过Cys276、Lys358、Thr279等氢键方式与PPARα的LBD进行分子-蛋白质相互作用,提高CPT1α-lu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厚朴酚通过促进PPARα核易位,提高PPARα和CPT1-α的mRNA表达水平。油红染色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HepG2细胞内红色脂滴聚集和TG水平明显增加,模型组细胞内主要脂质合成和转运基因(FAS、CD36、FABP1和FATP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脂质氧化代谢基因(PPARα、CPT1-α和ACO)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藿朴夏苓汤成分厚朴酚通过激动PPARα信号,提高脂质氧化分解作用,并降低脂质合成、摄取,从而减少HepG2细胞模型脂质蓄积。
    • 宁秀英; 陈耀辉
    • 摘要: 目的:观察藿朴夏苓汤辅助西药治疗脾胃湿热证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脾胃湿热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和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藿朴夏苓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三叶因子1(TFF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朴夏苓汤辅助西药治疗脾胃湿热证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增强患者免疫功能,促进VEGF、TFF1、VCAM-1水平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 钟艳花; 林重; 钟映芹; 唐东晖
    • 摘要: 目的:研究藿朴夏苓汤中主要成分之一厚朴酚改善OA+PA诱导HepG2细胞脂质积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析筛选藿朴夏苓汤中各成分对CPT1α-luc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对接研究厚朴酚与PPARα的相互作用;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测定HepG2细胞的PPARα蛋白表达.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DMSO)、模型组(OA+PA)、厚朴酚低、中、高剂量组(2.5,10,40μmol/L)和非诺贝特组(10μmol/L).1 mmol/L的OA+PA处理HepG2细胞24 h构建脂质积蓄细胞模型,2.5,10,40μmol/L厚朴酚处理24 h.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聚集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脂质合成、摄取和氧化分解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厚朴酚通过Cys276、Lys358、Thr279等氢键方式与PPARα的LBD进行分子-蛋白质相互作用,提高CPT1α-lu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厚朴酚通过促进PPARα核易位,提高PPARα和CPT1-α的mRNA表达水平.油红染色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HepG2细胞内红色脂滴聚集和TG水平明显增加,模型组细胞内主要脂质合成和转运基因(FAS、CD36、FABP1和FATP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脂质氧化代谢基因(PPARα、CPT1-α和A-CO)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藿朴夏苓汤成分厚朴酚通过激动PPARα信号,提高脂质氧化分解作用,并降低脂质合成、摄取,从而减少HepG2细胞模型脂质蓄积.
    • 谭祖稳; 何惠锋; 吴满
    • 摘要: 目的:探究藿朴夏苓汤加减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于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63例IBS-D患者,按照给药方案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给予藿朴夏苓汤加减联合匹维溴铵治疗,疗程4周。根据肠易激综合征肠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BSS)积分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 %,高于对照组的70.9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朴夏苓汤加减联合匹维溴铵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肠道症状,且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