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第五届高等教育高峰论坛暨2014年全国中医儿科教学与学术交流大会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第五届高等教育高峰论坛暨2014年全国中医儿科教学与学术交流大会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第五届高等教育高峰论坛暨2014年全国中医儿科教学与学术交流大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武汉
  • 出版时间: 2014-03

主办单位: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

会议文集: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第五届高等教育高峰论坛暨2014年全国中医儿科教学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通过对6个月~3周岁婴幼儿穴位贴敷相关因素控制的分析、总结,为在婴幼儿中推广穴位贴敷这项技术提供依据.rn 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本院进行穴位贴敷的6个月~3周岁738例婴幼儿,观察不同体位进行贴敷的配合度、皮肤反应情况和健康宣教在穴位贴敷中的作用等方面(其中,在观察体位时,将患儿分成6~12月、13~24月、25~36月三组,对不同的体位进行统计学对比.)进行分析、总结.rn 结果:对不同体位的穴位贴敷中,三组之间的配合度做平均值t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操作者娴熟的技术,全程健康教育,积极处理贴敷后皮肤不良反应,是影响婴幼儿穴位贴敷的重要因素.rn 结论:穴位贴敷疗法适宜在婴幼儿中应用,值得推广.
  • 摘要:本文结合胃脘痛、支原体感染后咳嗽、小儿情感交叉叉腿综合症、抽动-秽语综合征、颈部淋巴结炎、鼻衄、中耳炎等典型病例,介绍胡成群教授从肝论治儿科疾病的经验.rn 胡师认为小儿胃脘痛往往与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有关,小儿所欲不遂,情志弗郁,肝气不畅,横逆犯胃,气机阻塞,而致胃脘痛,拟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法治之,效果显著。方中用青皮,香附,延胡索,佛手,木香均归属于肝经,均有疏肝理气之功,更加白芍柔肝止痛,炙甘草缓急止痛,柿蒂降气止呃,同时加用内金,炒二芽,莱菔子消食和中,健脾开胃,以增强疗效,防止再发病。肝之气机通畅,则胃脘痛止,暖气未作。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方中龙胆草、青皮、夏枯草清肝泻火,黄芩、生石膏、桑白皮清泄肺热,杏仁、法夏、瓜萎仁,浙贝母化痰止咳,葶苈子降气化痰,桔梗、射干解毒利咽,生大黄通腑泻肺,对于年龄较小,服药困难的小儿,胡师常用竹茹。rn 小儿情感交叉擦腿综合症胡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拟清相火,兼除湿热为主要治疗原则。虽此相火寄于肝肾,但胡师强调以清肝之相火为主,辅以滋肾清虚热,正如钱乙所云:“肝有相火,则有泻无补;肾为真水,则有补无泻。”方选龙胆泻肝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rn 抽动—秽语综合征胡师认为其发生多与肝有关,患儿若肝气郁滞,久郁化火则出现抽动表现,胡师常拟泻肝熄风法治之,加用桔梗、射干、生石膏等治疗咽部病灶的药物,效果显著。rn 颈部淋巴结炎拟泻肝散结,清热解毒为治疗法则。临床多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rn 鼻衄胡师临床多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常用龙胆草、青皮、夏枯草泻肝清肝,丹皮,茅根,知母清热凉血,银花炭、生地炭、黄芩炭清热止血,诸药合用,共奏泻肝清热,凉血止血之效。rn 中耳炎胡师临床多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神经发育干预模式在促进早产儿脑损伤的神经发育方面是否存在优势.能否进一步的确立中西医结合干预在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中的重要地位.rn 方法:对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病例8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早期干预治疗(运动疗法、早期教育、水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加用通督醒脑益肾健脾按摩,对照组用婴儿抚触,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Ⅱ及Gesell发育商数(DQ)进行评估.rn 结果:治疗后两种方法对Gesell各区的发育商及GMFM(A、B)两个区分数均比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大运动(DQ)发育商均数及GMFM的B区总体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几项两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I及PDI治疗前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通督醒脑益肾健脾按摩和婴儿抚触两种方法结合常规早期干预均可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水平及运动发育水平的提高,而通督醒脑益肾健脾按摩在改善脑损伤患几的大运动功能,尤其在坐位方面具有疗效优势.
  • 摘要:从风痰的角度联合中医病因学说阐发对小儿慢性咳嗽的认识,认为小儿慢性咳嗽多为风咳,分别从风寒犯肺、风热袭肺、风燥伤肺、痰湿蕴肺、血瘀阻肺、肝郁气滞6个方面阐述风咳的辨证分型,最后典型病例加以阐明从风痰论治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徐荣谦主任吸收中医儿科先贤使用“芎蝎散”之宝贵经验,经过多年临床验证,在“芎蝎散”的基础上加白前、五味子、芦根,形成“加味芎蝎散”用于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症见咳嗽日久,咳吐胶痰、粘痰,用于风痰、顽痰、老痰。常在加味芎蝎散的基础上配合苏葶滚痰丸,如苏子、葶苈子。还可以加地龙、僵蚕、金礞石、青礞石、沉香。临症加减,药合病机,疗效更佳。
  • 摘要:正安先生每次讲儿科病证的特点时总拿成人作比较,故有"儿科病证有五易"之说:即肺娇易病,脾弱易伤,心热易惊;肝旺易搐;肾气易虚.肺娇易病:门诊临诊遇见最多是感冒、咳嗽、鼻炎、咽扁炎、哮喘类病,症状最多的也是咳嗽、有痰、发热、喷嚏、鼻涕、鼻塞等,都是肺系疾病,归结其原因与肺娇相关。脾弱易伤:临床有三层意义:一是指易被乳食所伤发生伤食类疾病。二是在小儿病症过程中容易损伤脾胃,特别是外感病时易兼脾病。三是指在用药过程中,特别是发热类疾病时用中药或西药,特别是抗生素及强汗退烧极易伤到脾胃。心热易惊:小儿惊惕哭闹类病证,先生多以心热论治,并说小儿乃纯阳之体,阳热偏旺,心常有余,易于火化,且心为神明之府,心本主惊,心经有热,神明受扰,故心热易惊也。肝旺易搐:临床上遇见发热小儿伴发惊风抽搐,属“肝旺易搐”之故。先生认为小儿感邪发热,肝旺之气升发太过,火盛生风,肝风内动;另肝主筋,肝经火热,筋脉拘急,均可导致肝经旺盛从而出现抽搐。肾气易虚:小儿发育延迟,齿生迟缓、毛发稀疏不黑、不能坐等,中医称之为“五软”“五迟”等病症;也有生长发育障碍,个矮体轻,或二便不能自控尿床尿频等,都是肾常虚之由。此外小儿最常见的慢性病肾病综合综的发病也与肾虚密切相关,常用的真武汤及肾气丸就是为了为纠正肾虚。先生“五易”的提出,立足于小儿特殊的生理犄点,基于临床上的经验总结,继而运用于小儿临床的病症分析与诊治。
  • 摘要:本文介绍了敷脐疗法和儿童功能性便秘概念及特征,回顾了敷脐疗法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用药情况,并分析其用药特点,指出敷脐疗法用药应结合病机特点辩证用药,以期进一步提高敷脐疗法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rn 从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可见:大黄、芒硝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枳实、厚朴,再次是皂角刺、牵牛、槟榔、冰片,另外还有炒莱菔子,芦荟、番泻叶、桃仁、杏仁、火麻仁,乳香、没药、细辛、巴豆、苏合香丸等药物。从药性分析,有寒性、温性、平性药,多选择寒性、温性药,且寒性药多于温性药;从药味分析,用药多选择苦、辛、甘、咸药,且苦、辛药居多:从药物的归经来看,多选用归脾、胃、大肠、肝经、心经、肺经、 肾经的药物,且归脾、胃、大肠、肝经的药物居多。上述用药可见,临床儿科医生用药多偏重寒性,说明多从实热型便秘论治,药味多用苦、辛、甘、咸,“六腑以通为用”,所用药物共呈降气通便,恢复大肠的传导功能为目的,因苦味能清热泄火、降气通便、泻火存阴,辛味能行气活血,咸味能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甘味能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从药物的归经来看,多选用归脾、胃、大肠、肝经、心经、肺经、 肾经的药物,“魄门为五脏之使”,便秘的发生的病位在大肠,但却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药物的选择也体现了这一观点,且选择的药物以脾、胃、大肠、肝经为主,体现了调畅气机为主的用药思想。但总的来说,脐疗治疗儿童便秘临床用药比较单一,应结合内治法的对该病病机的认识,辩证用药,在此基础上可参入宣肺降气、疏肝理气、健脾益气,滋阴润燥之品,以期进一步提高敷脐疗法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
  • 摘要: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声秽语为特征并伴有社会功能、心理行为改变的疾病.长期以来,西医对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多采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偏高,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近年来,临床运用中药和针灸、耳针等外治及心理情志疗法治疗该病,显示出了中医综合疗法的独特优势.本文从中医学的角度对其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辩证思路与方法作一探讨,并对五音相关情志疗法治疗提出些思考.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症状多种多样,以抽动为主,而且易于反复。究其病因,应责之于风痰作祟,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故本病实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应立足于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拟方选药紧扣病机。由于本病主要为脾虚肝亢,风动痰扰所致,故临床上以脾虚痰聚、脾虚肝亢证最为多见,其次为气郁化火、阴虚风动,但均表现为肝风内动。风木旺必克脾胃,故当先实其土,后泻其木,健脾平肝为治疗本病的关键。因此法疗上首重健脾化痰,平肝熄风,在此基础上注重化痰通络药物的应用,以使脾气得健,痰湿自化,肝木条达,抽动得以平复。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土虚木亢”治疗各有侧重,辨证施治过程中细审肝实和脾虚之轻重。临床在运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对一些严重及反复发作的抽动症患儿采用针灸、耳针、背部低频脉冲电疗法、及古琴五音情志调节五位一体综合疗法,越来越多的患儿的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 摘要:崔文成教授以其多年从医心得总结出咳嗽变异性哮喘究其病位在肺,其本在于肺脾肾阳虚而痰饮内伏于肺,故以益肺化饮治法为主据证加减治疗收效甚佳。咳嗽变异性哮喘外因是气寒、形寒、寒饮伤肺而肺寒内因是肾脾肺阳虚而痰饮内伏于肺。脾、肺、肾三脏息息相关,脾肾阳虚,水湿痰饮停积于肺。肺通调水道失常,宣发肃降不及,则水湿痰饮停积于肺。水湿痰饮上贮于肺,肺为贮痰之器,故其标在肺,脾为后天之本,寒饮不化是脾失健运,故其本在脾;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命门之火不足,则一身阳虚不能化水,故其根在肾。rn 周某,女,6岁,反复发作咳嗽2,加重2天。患儿即往有冬春季节反复咳嗽病史,此次2天前因受凉出现咳嗽频作,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咽瘁声重,咳嗽有痰,痰白量多质稀,舌淡苔白滑,脉滑。方用益肺化饮颗粒加减。三日后复诊,流涕止,咳嗽减轻,上方去辛夷白芷,继服五付愈。rn 本方以干姜为君,能温脾肺之寒,温化肺中寒饮,又使脾能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水液能在体内正常运行,不致停蓄为患。细辛为臣,内以温肺化饮、起肾阳,外助干姜以散风寒;半夏为臣,其燥湿化痰以助姜辛之功,又能降逆。五昧子反佐,酸温收敛,止咳平喘,又以防姜、辛耗散肺气,若单独应用,有碍发散表寒,若与干姜、细辛合用,三味药相配,则一散一收,一开一阖,收中有散,散中有收,收散相伍,相反相成,邪去而正不伤。甘草,大枣共为佐、使药,其中大枣补脾益气,兼而又能起到调和营卫的作用;甘草既可辛甘化阳以温化水饮,与五味子合用又可酸甘化阴,防止姜、辛、夏太过于温燥,还可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有风温者加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湿温加石菖蒲、白豆蔻、薏苡仁等,诚如高保衡,孙奇等《金匮要略方论序》所言:“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
  • 摘要: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儿科常见病,临床主要以感冒、乳蛾、咳嗽、肺炎喘嗽在一段时间内反复感染经久不愈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气候变化剧烈时为甚。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肾三脏,基本病机为卫外不固,正虚易感。导师徐荣谦教授根据本病特征结合其临床经验,在临床上采用大青龙汤和玉屏风散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徐教授所用的化裁后的大青龙汤剂量则是麻黄4g,桂枝lOg,甘草lOg,杏仁8g,石膏30g。诸药并用,共奏解肌散寒,清热止咳之效。徐教授治疗复感儿前两期的时候,在以大青龙汤为底方的基础上,常会根据表寒里热的轻重而随症加减。在表证已解,感冒症状消失之后的感染间歇期,患儿多以出汗、畏风、易疲劳、纳呆等为主症,徐教授则用玉屏风散为底方,予以扶正祛邪,健脾和胃之法,取得满意疗效。徐教授在运用大青龙汤为基础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证时,临床上主要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感染期和迁延期的患儿,以从《伤寒论》化裁而来的大青龙汤止咳清热、解肌祛邪,往往奏效。而对感染间歇期的患儿,则考虑脾胃虚弱,着重于祛除余毒、健脾和胃,使余毒清而肺始宁,脾胃健而正气盛,所谓“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也。
  • 摘要: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的疾病.小儿脾胃薄弱,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寒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故泄泻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其中,尤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特别高.刁本恕主任中医师,,善治疗内、儿、妇科诸病.余有幸跟师学习,每天侍诊于左右,耳听面授,受益匪浅.今特将两则刁老师治疗小儿泄泻病案总结于下,以资同道.rn 男,1岁6月,泄泻7天。10天前因发热、咳嗽于某儿童医院行西医治疗后,热退咳嗽减轻。但一周前,出现大便稀溏,次数增多,西医治疗少效,而伴有喂食呕吐,厌食。辨为脾胃损伤,水湿内停。脾虚而运化无力,清浊不分,水湿内聚,下注肠间所致。刁老以甘温健脾,苦温燥湿,略参泄者敛之为治疗原则。以红参须益气健脾,固守中气,为君,得白术、茯苓之助,又有四君子之义。苍术燥湿健脾,伍厚朴、陈皮,又是平胃散之方,为臣。另以苏梗、藿香、白蔻芳香醒脾,陈皮、竹茹降逆止呕,而荆芥炒之,则燥湿之性加,因其辛散之性,取“风能胜湿”也。赤石脂收敛固涩,以挽堤坝溃退之势,经云:“滑者涩之”是也,为佐。而外用以苦寒燥湿之药以治肛周红肿。二诊,泄泻止,大便成形,说明辨证准确,用药中的,故减燥湿之药,而主以四君健脾,芳香醒脾之药辅之。rn 男,5岁泄泻伴发热1天。昨晚不明原因出现大便稀溏,泻3次,后于凌晨即发热。今晨又泻5次,便多腥臭,伴脐上隐痛,无压痛,不呕吐,舌质红苔薄白,脉左数。暴下如注,属火。腹痛、协利、发热,葛根芩连汤主之。湿热居中,表里同热,治疗以解表清里为主。刁老师初诊、二诊治疗皆以化湿解表清里为主。选用黄连香薷饮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方中香薷、扁豆、苏梗、藿香、葛根化湿和中解暑,黄连、黄芩、白头翁、苦参燥湿清热,尤以马齿苋、马蹄草、马鞭草,功善清热燥湿,凉血解毒,为刁老师治疗湿热泄泻并痢疾专用对药。伍以厚朴、木香行气宽肠,川木通、车前草清热泄湿,逐邪热于小便而解。使湿热分消,暑热外解,自能热清泄止。三诊,因邪去泄止,故以调理脾胃善后。
  • 摘要:丁XX,男,7岁,因"反复咳嗽三月"来刁师处治疗.患儿自述从三月前因"感冒"而发咳嗽,后感冒治愈,但咳嗽症状不减反加,前后在华西、川医予西药(抗生素、激素)治疗,症状反复.多处中医药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遂来刁师处治疗.痰饮病的治疗上张仲景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基本治则,而刁老师在本例中使用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三子养亲汤,黄连导痰汤,五皮饮等成方。一诊时以苓桂术甘汤为主方,取温阳利水之意,其中桂枝,白术的量用到30g,方中其他药物,如葶苈子、半夏、厚朴、杏仁的量在跟师几年时间内所见也是较大的,应了那句“药以攻病,有病则病受之,无病则人受之。”二诊时以黄连导痰汤为主方,因秋末冬初燥气袭人,且患儿体内因用温药而热象已现;并合五皮饮,五皮饮原为水肿病所设,此处用乃是求其利水之效,只因患儿体重实在超标,不是水肿而犹甚水肿。三诊中皆用到泻下药,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意思。(1)“利小便以实大便”是治疗泄泻的治则,也就是说,用了利水药后大便通常会相对秘结。此例中用了大量利水药物,小便利而大便秘恐于病情无益。(2)汗、吐、下三法乃是攻邪外出的不二手段,逐水攻下并用,当效果显著。(3)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部受邪,邪不可从上而出时,不妨另辟蹊径从下而出。在治疗小儿咳喘,痰浊壅盛时,刁师喜用泻下之品,刁师常说:“小儿并不会咯痰,那痰在肺中总得给个去处,下则可以。”.
  • 摘要: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患儿为就诊时主要表现为腰脊无力,摇摆不定,颈软不抬,站立不能,面色无华,反应迟钝,唇淡,苔白,脉细。诊断为“肌张力低下型”治疗以清热祛湿,解肌益胃为原则。内服方药三妙丸合葛根解肌汤。中医外治采用麝香灯火灸、中药钟型罩灸、微针点刺法、刺络放血法、中药敷贴法、中药外熨法、中药洗浴法、耳穴压籽法联合治疗。刁老认为初起重在补肾、利湿、通下、健脾等法。后期以扶正为主补气填精是治致病之体,独取阳明是治致病之本。又加用祛湿解表外洗方直达患处,而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故疗效明显。刁老在处理本病人时思路广阔,强调中药在处理小儿脑瘫上的重要作用,认为中药促进小儿神经恢复,大脑功能重建起到较好作用,并结合传统康复、现代康复可以使小儿较好恢复,刁老的独特处方和中医外治的优势发挥,在小儿脑瘫康复中值得学习和借鉴。
  • 摘要:介绍董幼祺教授以"推理论病,推理论治"为指导思想,临证总结并探讨小儿湿热兼伤阴型泄泻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以及证候分析,并根据辨证论治原理,运用自拟升清运脾汤联合西医补液治疗小儿湿热兼伤阴型泄泻,并强调饮食护理对小儿泄泻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泄泻的内容.小儿患泄泻以后,不论何因,均易造成脾胃虚弱,故治疗的最后当以健脾运脾而收工。
  • 摘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简称:麻杏石甘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用于治疗太阳病变证,即太阳病经发汗或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之外邪入里化热,邪热壅肺,肺失宣降之证,具有宣肺清热,止咳平喘之功效.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用、研究具有许多创新之处,本文就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药效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能对该方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帮助.麻杏石甘汤中,石膏辛甘寒,清泄肺热为主药,麻黄辛苦温,宣肺定喘为辅药,两者寒热,相制为用,清宣肺中郁热,以止咳平喘,杏仁苦降肺气,石膏,质重而降,又与麻黄一降一宣,相辅相成,以平喘止咳,是为佐药,甘草为使,安胃和中,协调诸药,四味相伍,组方严谨,合为清宣肺热,平喘咳的代表方。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主要要抓住邪热壅肺的本质,目前所报道麻杏石甘汤治疗肺外疾病上存在着2个规律: (1)常见病位为肺、卫表、膀胱、三焦、肠道、鼻窍咽喉等,均与肺脏的脏腑经络功能密切相关。(2)所治疗疾病虽病名病位不同,症状各异但病机基本上均为“热郁于肺,肺失宣肃”,治病求本,异病同治,采用麻杏石甘汤宣肺清热,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这也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特点。药理学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汤具有镇咳、祛痰、平喘、解热、抗炎、抗过敏、增强免疫,抗病原微生物,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系统的疾病。
  • 摘要:冬病夏治穴位三伏贴是中国特色疗法,近年来在儿科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对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关节炎、变应性鼻炎、冻疮等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冬病夏治理论的了解以及对三伏天贴敷疗法中贴敷药物、穴位选择的探讨,并借助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分析,提出采取循序渐进方式积累临床应用证据、形成基于临床证据的操作技术规范、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冬病夏治疗法使用人群、临床疗效,展示其临床价值,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中医学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及“天人相应”理论。夏季三伏天属于缓解期,此时人体的脏腑功能相对稳定,病情亦稳定,但人体阳气盛于外而虚于内,皮肤腠理相对疏松,采用审因论治的辩证治疗方法:一采用内服温补药物以扶助正气,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分别采用补肺固表,健脾化痰,益肾纳气等治法去除寒邪,以消除冬令之夙邪;二重点运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热敷、熏洗等外治方法使其养内虚之阳,以助生长之能,振奋人体相应的脏腑功能,达到疏通表里,沟通经络,促进气血流畅,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敷贴疗法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外治法之一。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进行最好。“三伏”是一年中阳气之盛之时,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此时应用补虚助阳或者温里散寒的药物进行穴位敷贴治疗,并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升发之势,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经过皮肤的吸收、经脉的循行而深入脏腑,直达病所,以最大限度的以阳制阴、以热克寒,来驱散人体内的阴寒之气。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连贴三年,为一疗程。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为每天0.5 -2小时。根据患儿的年龄及皮肤情况增减贴敷时间。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亦有临床实例证实贴敷对冻疮、肾病等有一定疗效。
  • 摘要:目的:研究拟通过对脑性患儿的共患病的情况进行数据收集,进行相关统计及临床分析,旨在:①分析了解脑瘫常见共患病类型及不同共患病的患病率;②分析了解脑瘫危险因素与临床类型、程度及中医分型对共患病的种数的影响;③分析了解脑瘫危险因素与临床类型、程度及中医分型对常见的脑瘫共患病类型的影响。rn 方法:查阅2008年12月-2013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住院的电子病历,选取符合筛选条件的所有脑瘫患儿的首次入院记录,在具有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儿科医师指导下完成相关数据收集,数据包括患儿的性别、脑瘫类型、GMFCS分级、中医辨证分型、辅助检查结果、共患病数目及种类、造成脑瘫危险因素等,对相关诊断及辅助结果进行再次确定,将所有数据用统一录入程序以Epidata3.1进行录入,录入相关数据后,进行下一步的核对整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纳入本次调查的脑瘫患儿共444名,伴有脑瘫共患病的有442例(占总数的99. 5%)。脑瘫共患病种数为3.04±1.45,其中脑瘫伴两种及以上共患病的有392例(占总数的88.2%)。脑瘫常见的共患病类型有(按共患率高低排序如下):智力低下、脑室旁白质软化症、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脑软化、营养不良、癫痫、胼胝体发育不良。rn 结论:脑瘫共患病具有常见性,多发性。研究发现伴有脑瘫共患病的发病率高达99.5%,其中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障碍较轻者,其伴随有脑瘫共患病的发病率较低。脑瘫共患病具有种类多样性脑瘫常见的前10类共患病类型为智力低下、脑室旁白质软化症、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脑软化、营养不良、癫痫、胼胝体发育不良。除脑瘫共患病以外,脑瘫患儿常伴有脾胃虚弱的一系列症状表现,如胃纳差、流涎、吞咽功能差(表现为易呛咳、易吐奶)、张口吐舌、便秘、激惹、多汗等。临床治疗中需兼顾补益脾胃。
  • 摘要:患儿杨某,男,2岁,2013年8月16日初诊:反复咳嗽月余,前医曾予止嗽散、六安煎等方药,但效不明显.三天前咳嗽加重,故来老师处就诊.患儿现以干咳为主,晚上加重,无鼻塞流涕,夜卧不安,易出汗,纳差,大便夹不消化食物,平时喜吃零食唇红,苔白稍厚,指纹沉滞.rn 此例患儿咳嗽日久,病情反复,老师认为,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脾胃素虚,内生积食,也有人称为胃肠型咳嗽。虽为干咳,其实是痰热为祟。故治疗当以消积和胃、清热化痰为主。故以楂曲、二芽、鸡内金、白蔻、槟榔、枳实等消积通腑,以三子、橘络等化痰,以冬花、百部、射干、麻绒、桔梗等宣肺止咳,以黄连、黄芩清热,如此,胃腑得通,食积、痰热得以随大便而下,则肺脏恢复正常宣降功能,咳嗽遂减。rn 关于和胃消导法的运用,刁本恕老师强调,一般反复性、长期性咳嗽,如见平时纳差,夜卧不安,手足心热,烦躁,苔白厚,腹胀,大便酸臭等症状,均可加用消导之药,消导药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消除积食以利胃肠,二是排除痰湿。因为小儿不会吐痰,而痰为有形之物,即可使之随大便而出。关于小儿久咳,老师还强调,不可按照书上所说,急于从肺脾虚证论治,或补肺阴,或补肺气,或补脾胃,即使有虚证,也应在和胃消积的基础上适当补益,不然痰邪不去,咳嗽难止。
  • 摘要:本篇主要从临证要点、辨证思路、治则治法、处方用药、医案等几方面论述张介安思辨呕吐、腹泻的学术思想。张老习惯运用的诊法仍然是望诊,望精神,望舌苔,望指纹等,望呕吐物或者大便情况,问呕吐和泄泻症状。张老在呕吐的辨证上关键是分清呕吐寒热之属性,常以“食入即吐谓之热,朝食暮吐谓之寒”为准则。张老的导滞止泻法适用于积滞不化、伤及中土、土失健运、清浊不分并走大肠之泄泻。扶脾止泻法适用于脾土亏虚,清浊不分的泄泻。处方用药上外邪犯胃选用藿香正气散加减;痰饮、湿浊、伤食呕吐给予家传消食散;偏胃寒,加藿香、姜夏;偏胃热者,加竹茹、石斛等;燥湿加藿香、姜夏、砂仁等。脾胃虚弱的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治疗,张老习惯将党参改为北条参,加强滋肺胃阴的作用,偏寒者,张老多加以藿香、姜夏、砂仁等;属于热者,给以竹茹、石斛滋胃阴降火;温中加良附丸,高良姜、附子温胃止痛止呕;肝气不舒给予杭白芍柔肝止痛,郁金行气疏肝止痛止呕;导滞止泻选用川朴、茯苓、陈皮、建曲、内金、焦查、麦芽、泽泄、猪苓等行气导滞,健脾利湿。
  • 摘要:目的:探讨输合配穴针刺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2010年10月~2013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脑瘫康复中心收治的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患儿58例应用随机数目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给予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治疗.治疗组30例在基础治疗同时,采用输合配穴针刺法治疗,1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月做一次末期评估;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定.rn 结果:全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12.18,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9.648,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t=6.027.GMFM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输合配穴针刺法是促进痉挛型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脑损伤因素对脑瘫患儿康复疗效及预后的影响.rn 方法:176例脑瘫患儿,其中女48例,男128例.按年龄分为8个月~2岁、2~4岁和4~5岁三组,各年龄组采用方法均为物理疗法、针灸治疗、穴位注射、营养脑神经药物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后评估各项结果,按照等级分别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应用Gesell发育量表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对各组患儿进行临床评定.rn 结果:2~4岁组疗效明显优于8个月~2岁和4~5岁组(P<0.05):4~5岁组疗效最低(P<0.05).新生儿颅内出血+HIE组和足月出生组疗效较为明显,早产患儿在4岁前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4岁后的治疗效果.rn 结论: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效果可能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的患儿治疗效果越好,脑瘫的康复治疗疗效可能还与围产期的高危因素有关,其中早产儿的治疗效果最不明显.
  • 摘要: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在合并有精神发育迟滞的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作用.rn 方法:对60例合并有精神发育迟滞的脑性瘫痪患儿进行音乐治疗,治疗过程包括:问题行为分析,确定靶行为,训练短期目标,训练长期目标.具体方法包括:①聆听音乐.挑选莫扎特的经典乐曲、节奏鲜明的钢琴曲及儿歌伴奏曲,在音乐背景中做简单、规律的律动身体动作.②进行音乐暗示放松训练,比如即兴音乐活动、歌谣应用、音乐与身体动作相结合、音乐提示行为方法、奖惩法、集体治疗的音乐心理剧、即兴演奏法、音乐想象、音乐记忆法、音乐中断与爆发技术、音乐中止、音乐共享、音乐行为塑造法、音乐交互抑制法等.③奥尔夫音乐疗法的应用.包括身势训练法、音源定位法、音乐空椅、音乐独角戏、音乐角色兑换、空间知觉的音乐训练、引导放松训练、音乐系统脱敏训练、音乐对话、音乐搭档、社会剧中的音乐等.疗程:每周6次,每次30-35分钟,3周为1个疗程,休息15天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3个疗程及6个疗程后分别评估疗效.疗效评定参照《新音乐治疗师手册》中音乐治疗前、中、后测量表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估.rn 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显效15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55.5%;6个月后随访,显效22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58.3%.rn 结论:音乐治疗对合并有精神发育迟滞的脑性瘫痪患儿的认知能力、身体协调能力、音乐发育水平及情绪交往能力有改善作用,可在脑性瘫痪康复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 摘要:目的:通过对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的弥散磁共振张量成像(DTI)研究,观察头针为主治疗对其DTI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头针治疗脑性瘫痪的机理.方法:对18例伴PVL脑瘫患儿进行现代康复训练及头针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对比治疗前后所选取白质纤维束的FA值、GMFM量表、Gesell法发育商值、肌张力评估结果.结果:头针为主的治疗方法对伴有PVL脑瘫患儿白质纤维的修复、再生在短期内作用不甚明显,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便逐步体现;结论:对于运动障碍、智力落后的改善确有疗效,而且与治疗开展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科技进步,人才的竞争将是最重要的环节.中医事业要不断发展,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培养自己的高级人才,造就一大批名医和专家,以实现发展中医的目标.中医研究生教育就是为中医药事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振兴中医的基本措施之一.但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如何突出导师的主体地位,如何处理中医药特色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又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药高级人才,是每一位中医高校研究生导师与管理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研究生导师应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师德,以身作则,教书育人。除导师本人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外,也要重视培养研究生真诚做人,认真做事的观念。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研究生的学是主体,是研究生教育阶段占第一位的因素。因此,应注意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师要指导研究生传承创新,提高学术水平,注重过程、加强管理,重视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
  • 摘要:目的:观察止咳化痰膏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8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吸入剂,每次0.1mg,每日二次;半小时后吸入氟替卡松气雾剂125μg,每日二次.或者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喘息好转后逐渐减量停药.治疗组采用止咳化痰膏外敷胸骨处,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距离15cm照射20min,每日一次,并进行疗效判定.rn 结果:治疗组三天治疗总有效率82.5%,对照组总有效率57.5%(P<0.5).治疗组七天总有效率97.5%,对照组七天总有效率95%(P>0.5).治疗组在三天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七天疗效上无明显差异.rn 结论:止咳化痰膏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能有效改善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是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有效的中药外治药.
  • 摘要:目的:采用肺音频谱分析,评价"平喘摩按法"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rn 方法:采集11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在实施"平喘摩按法"前后的呼吸音,输入电脑导出肺音频谱信号数据,提取声音强度(LSI)、平均有效功率(Average RMS Power)、总有效功率(Total RMS Power),频率谱每隔25Hz的音量大小进行比较.rn 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在实施"平喘摩按法"前后比较,呼吸音强度(LSI)、平均有效功率、总有效功率均明显降低(P<0.05),肺音频谱分析显示频率带0~300Hz音量明显降低.rn 结论:肺音频谱分析可以客观、量化监测哮喘患儿肺通气功能,是一种新的、灵敏的临床检测方法."平喘摩按法"在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显著.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佐治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相同的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汤剂口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咽峡炎消退时间及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及疗效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肝脏肿大消退时间、脾脏肿大消退时间、降低异型淋巴细胞及改善肝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佐治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有较好的疗效。
  • 摘要:腹泻是世界各地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腹泻病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它常常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在5岁以下小儿感染性腹泻中非细菌性腹泻(包括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多见。临床中以中药颗粒剂敷脐治疗此类患儿,疗效满意。小儿非细菌性腹泻属于中医泄泻范畴。常为感染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多见,其病变部位在脾胃。小儿脏腑柔嫩,肌肉薄弱,易为外邪侵袭而发病,诸邪常与湿邪相合而致泻。故前人有“无湿不成泻”之说。因此健脾渗湿止泻为基本原则。因此选用了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基本方参苓白术散来治疗。白术、茯苓三药合用为君,使脾气充则有化湿之力,湿浊去自有健脾之功,共同发挥健脾渗湿作用。白扁豆健脾化湿,薏苡仁健脾利湿同为臣药。陈皮理气健脾,和中消胀为佐药。白醋调和诸药,且其性收敛,为使药。研究显示,治疗前后两组问临床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故临床上对于非细菌感染性腹泻,可用本颗粒剂敷脐治疗。不仅能缩短病程,而且还能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治疗费用,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 摘要:紧张状态又称为应激,应激学说是由加拿大著名学者塞里(Hans Selye)最早提出.应激是人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既往认为小儿无情志病,有失公允。目前的医疗实践证明小儿情志病并不少见。儿童紧张状态就属于情志病的范畴,在当今临床十分普遍。以往多采用辨证论治进行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在多年的临床探索中,逐步认识到小儿具有神气怯弱的生理特点;部分儿童自幼就存在着胆小的现象;而这些儿童一旦调护失宜,受到较强烈的刺激,就会发生发生紧张状态.临床实践中还发现患有“紧张状态”的患儿往往存在胆小神怯的现象。这些现象充分证明“紧张状态”无论是在生理特点上,还是在病理特点上,均与胆密切相关。为此提示采用从胆论治的治疗方法,使用温胆汤进行加减化裁,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因此,使用温胆汤加减,从胆论治“儿童紧张状态”的治疗思路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 摘要:目的:上好中医儿科临床课.方法:本文通过引导学生进入临床状况,让学生做医生;归纳总结,强化及升华理论课的内容等,临床收尾课所占据的时间应为本节理论课安排时间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结果: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提高临床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儿科临床课的结尾是临床课走向成功的关键.儿科临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理论—实践—理论”重复循环是一个优秀儿科临床医生必须遵循的工作学习模式,在儿科临床理论课上营造这种氛围,让学生在临床课的潜移默化中接受这种意识并学会规范临床思维及学习方法,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及今后临床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
  • 摘要:张耀廉主任是郑州市首届名老中医,师从卢瑞卿老先生,擅长治疗小儿及妇科疾病,在治疗小儿厌食、疳积方面有独到见解."消疳积散"是由张耀廉主任对古方三甲散加减化裁而来,对小儿疳积、汗证、泄泻效果显著,可广泛的运用到儿科临床工作.本文通过对古方"三甲散"进行分析总结,阐明了"消疳积散"的配伍及证治原则,现将张老的思想及典型病例总结如下.目前古方三甲散的药效学研究主要为保护脑组织、益智抗痴呆、抗脑衰老、活血化痪、抗肝纤维化及补充微量元素等,同时加减三甲散的运用也在不同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由龟板(炙)、鳖甲(炙)、穿山甲(炙)、鸡内金(炙)、牵牛子(炒)、槟榔(炒)、炙甘草等组成。健脾开胃,消食化积,清热除蒸,软坚散结。消疳积散方中以龟板、鳖甲、穿山甲三药为君,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其中龟板补肾健骨,补血养心,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能改善动物“阴虚”证病理动物机能状态,使之恢复正常;鳖甲、龟板退热除蒸;穿山甲善于走窜、行散,活血通络。鸡内金消积滞、健脾胃;牵牛子泻水、下气、杀虫;槟榔驱虫、消积行气三药共为臣药,炙甘草健脾和胃,调和诸药是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开胃、消食化积、和胃止泻、清热除蒸、软坚散结之功。扶正不恋邪,达邪不伤正。用于食欲不振、面黄肌瘦、五心烦热、盗汗、腹胀腹泻、症瘕积聚等症每获良效。
  • 摘要:中医儿科作为临床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同时,因为研究对象为儿童,疾病种类和疾病特征与成人有所不同,对于正在在校学习的本科生来说,准确把握疾病特征成为学生学习的共同难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案例,并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平等对话与研讨,以及教师讲评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肺系疾病是中医儿科学教学工作中的重点,该系统疾病的教学仅仅靠课堂的理论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案例教学法将典型肺系病例带进课堂,使学生们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整理、讨论、研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反复整理辩证思维过程,提高操作技巧和临床前实践能力。本方法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适合儿科教学应用。还应该采用图文结合的教材进行教学。教材应配有典型疾病的图片,或特色中医诊疗方法。典型图片和音像教材相互结合,贯穿课堂和课后,使学生学起来清楚明了,复习起来简单方便。
  • 摘要:中医的精华在于辨证论治,而望、闻、问、切四诊是辨证论治的前提.所以本文以培养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为目的,总结了儿科临床望、闻、问、切的经验与技巧.望诊有望咽部、排泄物、指纹、舌几种方式。闻诊对于呼吸道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要会使用听诊器,确切掌握患儿的体征,明确病变部位。要想通过问诊获得全面、真实的资料,要有足够的耐心,充分的爱心,要选择好切入点,通过望诊等其他诊法掌握一定信息后,再展开问诊,有的放矢,引导家长或患儿陈述病情。切诊可以通过脉诊、按诊方式进行。按囟门在儿科临床很重要,腹部按诊在小儿脾胃病中尤为重要。以上基本检查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断及用药。
  • 摘要:气道重塑是哮喘的主要特征之一,预防和逆转气道重塑是干预哮喘,尤其是顽固性哮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气道重塑的研究,不论从研究深度和广度及研究方法上有了很大发展,将中医特色与西医微观指标进行结合研究.具体分析了川芎嗪、姜黄素、穿山龙总皂苷、雷公藤甲素、银杏叶、苦参碱、黄芪多糖等中药提取物以及益肾活血平喘法、补肾法对气道重塑的作用。阐述了射干麻黄汤、丹龙定喘汤、柴朴汤、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药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最后分析了针刺、外敷穴位疗法等中医外治法对气道重塑的作用。中药对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相对于西药,中医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使其在气道重塑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中医外治法对气道重塑的研究尚显不足,仅限于针刺及穴位贴敷疗法的实验研究,像其它的外治法还没有报道。
  • 摘要:针对冬病夏治、天灸疗法在应用于肺系疾病中的中医理论及机制、现代研究进行了探析,肯定了冬病夏治、天灸疗法在防治呼吸道疾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冬病夏治”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康复。中医学认为,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这时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生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温里化寒、化痰逐饮、活血通络等药物,把冬病之宿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达到不发病或减少发病的目的。天灸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调整气血的治疗方法。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易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三伏天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天灸贴敷药物通过皮毛滕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正如《理瀹骈文》所言:“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入渗液”,“并随其用药能驱邪,拔毒气以外出,抑邪气以内清,能扶正、通营卫、调升降、理阴阳,安五脏,能挫折五郁之气,而治化源。”。冬病夏治法目前较多地运用于治疗肺系疾病,其中以中药穴位敷贴为其主要方法,特别是对服药困难的小儿更能显示其优越性。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冬病夏治,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等肺系疾病,在临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摘要:本文介绍了鲁艳芳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经验.小儿肾病综合征属中医学"肾水"、"水肿"范畴,且多属阴水.鲁艳芳教授认为阴水病机虽复杂,但总以阳虚为主.瘀血、水湿是本病重要的病理产物,在温阳的同时还应结合活血、利水.此外临证时还应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调和阴阳,使阴平阳秘;顾护脾胃,勿犯胃气;升降结合,调畅气机.对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并能显著减少复发率.
  •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的环境变差,小儿哮喘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小儿推拿可以为哮喘息儿提供有效的非药物、无痛苦的医疗保健,增强体质,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绿色医疗之路.古人很早就提出了以按摩来预防治疗疾病,本文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对有关按摩治疗小儿哮喘病的中医古文献进行了梳理,为中医预防和治疗哮喘提供较为全面的依据和思路.明清小儿推拿按摩类书籍中,明确提出了小儿有别成人的独特的穴位和每个穴位的功效,在治疗哮喘上,不仅有特效的穴位,而且还根据中医学的八纲、脏腑、经络等辩证,辩证不同,所选穴位也不同,把每个穴位看成为每一味药,需要恰当的配伍,精准的用量。小儿按摩不仅是一种治病之术,而且也是一种绿色保健方法,对于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哮喘而言,疗效肯定,符合儿童的医疗和保健需求。但小儿按摩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体现在穴位的选择和辩证加减上,对于穴位功效众说纷纭,选穴差异甚大,其中必不可少的,疗效确切的穴位未能达到共识,对小儿按摩的作用机制研究少等问题,有待人们的进一步研究探讨。
  • 摘要: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作用机理或学说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经多年来大量临床实践,国内外研究都验证了其一定的疗效,亦肯定了它对本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地位.中医研究针灸具有醒脑开窍、疏通经络、调顺气血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指出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机理主要与改善脑代谢、提高颅内血供率、纠正脑部缺血缺氧状态、抑制异常经运动、促进生长发育.穴位激光照射(Laser Acupuncture,LA)又称激光针、光针、光灸等,是一种通过低功率激光束直接照射穴位的穴区表面或深部从而达到防治病症目的的治疗方法,激光针灸沿十四经脉及各穴位施加物理刺激(激光),能对相关脏腑和全身的疾病起有效的治疗和调节作用临床最常用作“光灸”的是C02激光,一般均作短脉冲照射,以避免灼伤皮肤。LA主要刺激区为体穴、阿是穴、耳穴、头穴等。除了直接照射穴位表面区,还有一种将光导纤维通过特制针具直接将激光导人体穴位深处,用来治病的激光治疗仪,对某些疾病如前列腺炎等疗效更高。利用激光针灸评估了29位CP患儿,10位有皮质失明(cortical blindness)患儿有4位(40%)完全康复,5位失聪/耳聋儿100%改善,脑部广泛损伤伴孤独症患儿只有轻度改,其中16位痉挛性大脑性麻痹患儿有12位明显改善,而伴发癫痫的CP患儿或超过5岁的CP患儿则得到最差的结果。研究提示低功率激光刺激相关头皮AP区可以减少脑瘫患儿的残疾程度,是既安全,无痛,无菌,大多数孩子容易遵守配合治疗的方法治疗CP患儿。
  •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黄龙颗粒对记忆获得障碍模型、记忆巩固不良模型及记忆再现缺失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跳台法和避暗法观察小儿黄龙颗粒对东莨菪碱、利血平、氯霉素和乙醇分别造成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小儿黄龙颗粒高、中剂量能延长东莨菪碱造模小鼠、利血平造模小鼠、氯霉素造模小鼠、乙醇造模小鼠的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降低错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小儿黄龙颗粒对记忆获得障碍模型、记忆巩固不良模型及记忆再现缺失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有改善作用,能促进和巩固学习记忆,为临床用于改善ADHD患者的学习记忆功能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 摘要:现代研究指出瘦素可刺激GnRH兴奋HPGA,调节青春期性启动;其确切机制尚未阐明,瘦素不是关键性启动因子.PPARs参与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合成,脂肪细胞转分化的主控基因PPARγ是联系能量代谢和生殖的关键因子.脂肪细胞转分化决定青春期性发育的启动时间和水平.中医学认为脾肾是维持天癸规律的主要脏腑,膏脂是天癸萌发的关键性调控因子;与现代医学"脂肪-下丘脑-性腺轴"启动学说相一致.本文从中西医学出发拓展了脂肪细胞转分化调控青春期性发育的新认识,提出了"膏脂互化-脾肾互赞-天癸萌发"理论,将为中医药临床防治儿童性早熟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青春期性发育受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控制,但与体脂肪密切相关:脂肪细胞转分化决定青春期性发育的启动时间和水平。中医学认为,天癸源于肾,枢于脾,交错于膏脂。脾肾互赞,膏脂互化,则天癸规律;阴虚火旺,膏脂失衡,则天癸早现。
  • 摘要:小儿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造成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传统医学虽无脑瘫之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当属祖国医学中"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其中"五迟"是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脚软、肌肉软,"五硬"是指头项硬、口硬、手硬、足硬和肌肉硬,"五迟"、"五软"、"五硬"均属儿科难治之症.小儿脑瘫的病位在脑,与肾、脾、督脉关系密切。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总的病机可概括为肾精亏虚,脾胃虚弱,督脉不通,脑髓失养。因此,治疗上应益肾健脾,通督醒神。先天不足,肾精亏虚脑瘫患儿,中医辨证施治方面可予脑瘫I号方加减。脾胃虚弱患儿以脑瘫Ⅱ号方加减,此方以健脾益气为法,唳瘀阻络患儿宜予醒神开窍汤加减,针灸上,主要以局部取穴为主,根据患儿所瘫痪之肢体选用手足阳明经、膀胱经等穴位,并配合膈腧、血海等穴位远道取穴。科室自1999年以来,从肾、脾、督脉论治,运用中医中药为主治疗小儿脑瘫数千例,获得较好效果.
  •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对婴儿脑损伤的疗效情况.方法:采取随机分配的方法,对具有脑损伤的婴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PT、按摩、水疗、理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哑门穴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为一个康复评定周期.治疗前后予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评估,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的各维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适应性行为、精细动作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能够促进脑损伤婴儿的认知功能恢复.
  • 摘要:慢性鼻-鼻窦炎是鼻炎的一种,现仍无准确的涵义,一般临床上将非单一因素引起的鼻腔和鼻窦粘膜的炎症状态统称为鼻一鼻窦炎,以鼻塞、流涕、头面部疼痛、嗅觉障碍等临床症状为主,其中病程超过12周的为慢性鼻-鼻窦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鼻炎相当于中医的鼻窒,是以经常性鼻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症状特点为"但见侧卧上窍通利,下窍窒塞".中医认为鼻窒有多种病因,如:肺经蕴热、壅塞鼻窍,肺脾气虚,邪滞鼻窍,邪毒久留,血瘀鼻窍等,其中以正气虚弱,余邪未清而致病多见。鲁艳芳教授在学习前人从“风”、从“热”、从“气”、从“淤”、从“湿”等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多年临床观察,认为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不能局限于一种治法。尝学耿鉴庭耿老排脓清窦之意,却不拘泥于此,有所独创,认为浊涕作为人体一种炎性的分泌物,亦是中医所说的“脓”的一种,盖脓者,多由淤热邪毒聚集而成,故尝试使用芙蓉花、赤小豆等清热排脓之品治疗,在此理论上,自拟“芙蓉花赤小豆”方,治疗肺经蕴热、肺经风热、胆腑郁热、脾胃湿热等由湿、热之因引起的鼻窒、鼻渊儿,取得了明显疗效。鲁艳芳教授认为儿儿童体质与成人体质颇为不同,临床治疗时应结合小儿抵抗力不足,易受外邪侵袭,肺脾功能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及感病后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前期应以通利鼻窍为主,后期不忘益气固表、调和阴阳,增强抵御能力,预防为主。
  • 摘要:总结流感重症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救治经验,强调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的优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造福人类.清热解毒合剂以"热毒瘀"学说为指导思想,全面阐述各个分期具体的辩证论治,总结中医药在传染病治疗上的具体作用机点和疗效体现.结合其现代药理学研究,清热解毒药可以通过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清除自由基,抗脂质氧化,改善炎症和组织损伤,全方面的阐述,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降低死亡率.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小儿神经康复门诊就诊的早产儿100例,按照家长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进行感觉、知觉、视听等训练、中医五行音乐、健脾益气推拿等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和护理指导.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在五大能区的得分及发育商(DQ)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呈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
  •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干预疗法治疗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疗效;rn 方法:纳入符合脑损伤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儿145例,运用四联早期干预疗法进行干预治疗,60天1个大疗程,每干预治疗20天休息20天,干预前后分别进行Gesell神经运动发育评估(development quotient DQ)、粗大运动功能(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评估,观察患儿干预后智力测试、GMFM得分改善情况;以患儿干预介入时机及患儿胎龄分组进行协方差分析,探讨干预介入时机、胎龄及患儿治疗前各项分值水平对患儿预后的影响;rn 结果:早期干预治疗后Gesell智力测试5个能区、GMFM粗大运动功能A、B、C3个能区得分在α=0.05水准上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得分均有提高;介入时机及治疗前Gesell发育量表DQ的社会适应、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各项得分对患儿预后均有影响;胎龄对患儿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rn 结论:四联早期干预疗法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神经运动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早期干预对预防患儿神经伤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