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1篇、会议论文99篇、专利文献1018009篇;相关期刊338种,包括光明中医、内蒙古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89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3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第十四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2015年外科学术年会暨外科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等;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由250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海燕、陈晓虎、刘明等。

中医辨证分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1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9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18009 占比:99.90%

总计:1019069篇

中医辨证分型—发文趋势图

中医辨证分型

-研究学者

  • 杨海燕
  • 陈晓虎
  • 刘明
  • 董旭
  • 谢晓平
  • 冯晓红
  • 史载祥
  • 李跃华
  • 李风森
  • 杨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鹏; 董婷; 李祥; 汪瀚; 汪美霞; 杨文明
    • 摘要: 目的探究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指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HLD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湿热内蕴证44例,痰瘀互结证34例,肝肾阴虚证10例,脾肾阳虚证12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检查结果。结果脾肾阳虚证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均明显低于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和肝肾阴虚证(P<0.05);脾肾阳虚证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明显长于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和肝肾阴虚证,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和肝肾阴虚证(P<0.05);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高于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的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与痰瘀互结证比较,脾肾阳虚证的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HLD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肝功能、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有关,上述检查结果能够为其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可靠依据。
    • 林增炜; 吴玉芳; 衣巧蕾; 周凌云; 林泽师
    • 摘要: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检索2010年1月-2020年4月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贵州省数字图书馆中有关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文献。结果:共纳入37篇临床研究文献,总病例数为6506例。按证型出现频次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气阴两虚型、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寒凝心脉型、心肾阴虚型、气滞心胸型、阳气虚衰型、痰瘀互结型、心肾阳虚型、心气亏虚型。按病例数排列为气阴两虚型、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型、心肾阴虚型、气滞心胸型、寒凝心脉型、阳气虚衰型,其余证型的病例数都没有达到5.00%。结论:冠心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气阴两虚型、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寒凝心脉型、心肾阴虚型及气滞心胸型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辨证分型。
    • 曹宝卿; 赵国红
    • 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34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按照中医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气滞血瘀型(100例)、心血瘀阻型(72例)、气阴两虚型(92例)及痰瘀互结型(84例),分析患者性别、心肌桥、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348例患者中,有223例心肌桥患者;轻度冠状动脉狭窄129例,中度狭窄115例,重度狭窄104例;单支病变129例,双支病变105例,三支及以上病变114例。男性病患中痰瘀互结型居多,女性病患中气阴两虚型居多;心肌桥病患则以气滞血瘀型居多;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以气阴两虚型为主,中度狭窄以气滞血瘀型为主,重度狭窄以痰瘀互结型为主;单支病变以气阴两虚型为主,双支病变以气滞血瘀型为主,三支及以上病变以痰瘀互结型为主(均P<0.05)。结论性别、有无心肌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均与冠心病病患的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进行诊断可从多方面、多角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林大鹏; 黄小顺; 何文江; 刘传芳
    • 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中医辨证分型及规范化情况。方法80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析术前、术后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占比较高者为气滞血瘀证41.25%、气虚血瘀证18.75%,而术后占比较高者为气虚血瘀证36.25%、肾虚血瘀证18.75%,术前与术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术前占比较高者为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而术后占比较高者为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可见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早期证候以瘀为主,逐渐演变为虚与瘀症。
    • 杨博翔; 高伟苹; 努尔·艾力; 郑秀英; 徐玉
    • 摘要: 高脂血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脂蛋白代谢异常性疾病。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具有整体观念、标本兼顾、副作用小等优势。本研究对高脂血症的五种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论述,从中成药、中药方剂、单味中药、食疗四个方面阐述高脂血症的辨证论治方法(包括化痰除湿法、健脾益气法、平肝潜阳法、滋补肝肾法和活血化瘀法),并突出了食疗法“治未病”的特殊治疗理念。
    • 马亦旻; 张胥磊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应用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型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106例肝硬化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检查和中医辨证分型,依据患者的最终证型诊断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气滞瘀阻型患者,61例)与对照组(其他分型患者,4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MSCT诊断结果,探讨MSCT在肝硬化的诊断中对中医辨证分型的作用。结果:观察组门静脉强化峰值延长时间长于对照组,肝脏最高密度差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轮廓边界积分、门静脉分支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肝灌注量、肝脏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在对肝硬化进行辨证分型中除依据患者的证候表现,还可借助MSCT的门静脉强化峰值延长时间、肝脏最高密度差、门静脉分支积分等指标的辅助,中医在参考MSCT的诊断结果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后,对提升肝硬化分型的客观性、准确性均有较大作用。
    • 蒋银芬; 周燕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IL-23、TNF-α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治疗的UC患者90例,根据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其中轻度患者30例,中度患者40例,重度患者2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大肠湿热证、脾虚湿热证、肝郁气滞证、寒热错杂证、脾肾阳虚证,分别为20例、28例、19例、11例、12例。选取同期某院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研究对象血清IL-23、TNF-α表达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IL-23、TNF-α表达水平对UC病变程度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结果:不同病变程度的UC患者和对照组血清IL-23、TNF-α表达水平比较显示:对照组脾虚湿热证>寒热错杂证>肝郁气滞证>脾肾阳虚证>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65,19.361,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中医辨证分型和病变程度均受血清IL-23、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P<0.005)。结论:不同病变程度、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UC患者间血清IL-23、TNF-α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性,血清IL-23、TNF-α表达影响UC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病变程度。
    • 陈由明
    •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6月我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阳两虚型组(20例)、脾肾阳虚型组(15例)、气阴两虚型组(15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阴阳两虚型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脾肾阳虚组与气阴两虚组(P<0.05)。三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组患者尿酸、肌酐、尿素氮和胱抑素C水平显著低于脾肾阳虚型组和阴阳两虚型组(P<0.05)。结论:多项客观实验室指标与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联系密切,有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评价。临床定期监测及控制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对诊治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意义。
    • 张刘璐; 王欧成; 刘勇; 尧麒; 江澜
    • 摘要: 目的:探讨MRI在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7例,其中风痰阻络证41例,气虚血瘀证26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MRI检查(T_(1)WI、T_(2)WI、FLAIR、DWI),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风痰阻络证41例,其中急性脑梗死4例(9.75%),陈旧性脑梗死5例(12.20%),急性、陈旧性脑梗死并存(混合性脑梗死)32例(78.05%)。单个患者的急性梗死病灶2~18个;最大梗死灶约2.7 cm×1.6 cm,最小者直径约0.2 cm。气虚血瘀证26例,其中混合性脑梗死9例(34.62%),陈旧性脑梗死17例(65.38%);单个患者的急性梗死病灶2~6个;最大梗死灶1.9 cm×1.5 cm,最小直径0.2 cm。两证中,急性梗死病灶数目、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混合性脑梗死的急性梗死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能显示脑梗死的发病部位、大小、范围、数目、急性或陈旧性,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 张华; 郜俊清; 李颖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医辨证分型与生化指标相关性。方法分析300例STEMI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血脂、FIB、DD二聚体、心梗3项、BNP等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TEMI中医证型以心脉闭阻证为主;STEMI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其中以70岁以下心脉闭阻证男性患者的STEMI发病率最高;痰瘀互结证患者血脂[TC、LDL-C、LP(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证型(P<0.01);FIB与DDi含量在心脉闭阻证中呈现高表达(P<0.05);BNP、EF水平在阳虚水泛证中有显著差异、负性相关(r=-0.285,P<0.01)。结论STEMI中医辨证分型与生化指标间存在密切联系,对临床上STEMI中医辨证分型具有指导意义,对STEMI患者的治疗和远期预后有一定的诊疗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