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8篇、会议论文175篇、专利文献6801篇;相关期刊547种,包括光明中医、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29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回医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全国针灸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暨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建院30周年报告会等;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文献由456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可建、祝美珍、王键等。

缺血性中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8 占比:23.29%

会议论文>

论文:175 占比:1.92%

专利文献>

论文:6801 占比:74.79%

总计:9094篇

缺血性中风—发文趋势图

缺血性中风

-研究学者

  • 李可建
  • 祝美珍
  • 王键
  • 高颖
  • 马丽虹
  • 黄燕
  • 曹晓岚
  • 胡建鹏
  • 白雪
  • 谢雁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盛希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湘潭市中医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66例,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脑安胶囊1次2粒,1 d 2次,口服;通塞脉片1次5片,1 d 3次,口服。治疗组33例给予针刺(偏瘫对侧颞三针、四神针等),联合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在Fud-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S-QOL)、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脑状态指数评分(CSI)、症状评分方面对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确切。
    • 张忠平; 张海月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中风大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氧化三甲胺(TMAO)的影响,探讨针刺对缺血性中风的调控机制。方法:取SPF级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针刺组、手法组、电针组、手术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干预14d后,收集各组大鼠的粪便样本,并采用16SrDNA测序与分析方法检测SCFA、TMAO情况。结果:干预后,针刺组、手法组、电针组SCFA含量升高,TMAO含量降低,与手术组、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法组优于针刺组、电针组(P<0.05);手术组、空白组干预前后变化不显著。结论:针刺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肠道SCFA、TMAO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其中手法干预效果最为明显。
    • 黄辛迪; 丁长松; 苏啟后; 周德生; 涂海军
    •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研究《中风病良方大全》治疗缺血性中风用药规律。方法遴选《中风病良方大全》治疗缺血性中风处方,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缺血性中风处方数据库;并借助Python数据分析对用药频次、药性频次分布、药物功效类别的频次及分布进行统计,应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等进行数据挖掘,构建高频药对药组关联组合模型,探索其用药趋向性和核心药物。结果遴选948首治疗缺血性中风处方,共845味药材9616次总用频次。挖掘前50味高频常用药材,使用频次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川芎、甘草、当归、丹参、黄芪、地龙、红花、赤芍、石菖蒲、牛膝,川芎,其中以温32.8%、平27.2%、寒性26.1%为主,以甘48.7%、苦41.2%、辛味38.1%为主,以肝68.3%、脾40.5%、心经36.7%为主,用药功效中以补虚药25.29%、活血化瘀药23.14%、平肝息风药14.79%为主;基于用药药性属性,高频用药聚类得到8大类。当满足最小支持度5%且最小置信度60%时,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8条,其中置信度前3位的药对规则为远志→石菖蒲、陈皮→半夏、红花→川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药对主要3味关联药组20条,其中置信度前3位的药对规则为桃仁+地龙→红花+桃仁赤芍→红花、桃仁+当归→红花。结论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辨证用药以补气补血、滋阴活血、化痰行气为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缺血性中风用药规律,对于临床用药指导与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 汤博; 王霞; 吴福建; 姜玉莹
    • 摘要: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脑神经元保护作用和对运动功能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头针治疗组、抑制剂组、头针治疗+抑制剂组,另设假手术组。干预治疗结束后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及运动功能;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面积;尼氏染色观察大鼠神经元形态;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抑制剂组、模型组、头针治疗+抑制剂组和头针治疗组,神经功能损害及运动功能评分逐渐降低、逃避潜伏期逐渐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逐渐延长、脑梗死面积比例逐渐降低、尼氏小体数量逐渐增多、PI3K、AKt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P<0.05),神经元形态逐渐改善。结论头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脑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增强其运动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林利城; 姚宝农
    • 摘要: 目的:探究三合五化汤联合贺氏三通针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钦州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三合五化汤、贺氏三通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相关参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主症、次症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8-异前列腺素F_(2α)(8-iso-PGF_(2α))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合五化汤联合贺氏三通针可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提高其神经功能、自我生活能力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唐仕欢; 常梦丽; 张晶晶; 杨洪军
    • 摘要: 中风是当今多发重大疾病,降低该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复发率是临床的重要课题。中成药应用是中风防治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中成药品类繁多,临床适应证宽泛,应用“中医理论-临床实践-基础研究”三维整合技术可以实现中成药临床再定位及其评价,挖掘品种的组方内涵和特点,进一步明确其临床定位和优势,为更好地发挥其临床价值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总结中风的病因病机认识,提出体质虚损是缺血性中风发病前提,并贯穿整个发病轴,在发病前期、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均存在,仅是凸显程度不同,气虚血瘀是发病核心病机,“体病同治”是有效防治策略。在此基础上,以中成药杜蛭丸为范例,分析该品种的组方特点,发现符合“体病同治”的防治策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分析其临床再定位,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路与路径。基于中医理论、临床实践、基础研究有机结合,将实现品种的临床再定位和评价,为中风防治和中成药的临床再定位研究提供示范。
    • 代雅洁; 刘振权; 江洋; 于雪; 王淑艳; 汤轶波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BYHWD)入脑成分治疗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并通过实验对预测通路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利用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和Swiss数据库筛选BYHWD的作用靶点,通过DiGSeE、OMIM、TTD和DRUGBANK数据库挖掘IS的相关靶点,将BYHWD的作用靶点与IS靶点相映射得到BYHWD作用于IS的潜在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图,借助Metascape对潜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BYHWD组和依达拉奉组,通过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术建立大鼠IS模型,造模7 d后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细胞外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通路进行验证。结果:获得BYHWD治疗IS的潜在靶点60个,主要富集到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途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BYHWD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BYHWD治疗IS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BYHWD治疗IS的潜在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的活性相关。
    • 冯启锋; 白雪
    • 摘要: 目的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0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并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198例缺血性脑卒中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蛭龙组(147例,口服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同时对高危因素进行标准化干预)和对照组(51例,只对高危因素进行标准化干预)。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的改变以及高危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等)的控制情况。结果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可显著改善气虚血瘀患者临床症状。蛭龙组在12个月随访期中各个时间点对总胆固醇及颈动脉斑块厚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显著降低气虚血瘀证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控制缺血性脑卒中高危因素相关。
    • 余永胜; 谭美芳
    • 摘要: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电针健患侧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肢体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10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行推拿治疗,观察组加行电针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更高,ADL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ET水平更低,NO水平更高(P<0.05)。结论:推拿联合电针健患侧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较好。
    • 马若梦; 李定祥; 彭珣; 李钰佳; 阳晶晶; 邓奕辉
    • 摘要: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模型(简称“IS-YD”)大鼠在不同缺血时相、不同脑区凝血酶(Thrombin)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ight chain 3,LC3)的动态性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将12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S-YD(2 h、4 h、8 h、12 h、24 h、48 h、72 h)组,每组16只。分别于术后2、4、8、12、24、48、72 h取材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即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并分出大脑皮质与海马,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观察并计算每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皮质与海马的Thrombin、LC3Ⅱ/Ⅰ比值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S-YD 12 h、24 h、48 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及IS-YD 2 h、4 h组相比,IS-YD 8 h、12 h、24 h、48 h、72 h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0.01);与IS-YD 8 h组相比,IS-YD 12 h、24 h、48 h、72 h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0.01);与IS-YD 12 h组相比,IS-YD 48 h、72 h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0.01);与IS-YD24 h组相比,IS-YD 48 h、72 h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0.01);与IS-YD 48 h组相比,IS-YD 72 h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IS-YD 12 h、24 h组皮质和海马Thrombin、LC3Ⅱ/Ⅰ表达显著增强(P<0.05);与IS-YD 2 h、4 h组相比,ISYD 12 h、24 h组皮质和海马Thrombin、LC3Ⅱ/Ⅰ表达显著增强(P<0.05);与IS-YD 8 h组相比,IS-YD 12 h、24 h组皮质LC3Ⅱ/Ⅰ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IS-YD 12 h组相比,IS-YD 48 h、72 h组皮质Thrombin、LC3Ⅱ/Ⅰ表达显著降低(P<0.05),海马LC3Ⅱ/Ⅰ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IS-YD 24 h组相比,IS-YD 48 h、72 h组皮质和海马Thrombin、LC3Ⅱ/Ⅰ表达显著降低(P<0.05)。两种蛋白呈现直线相关性,且皮质Thrombin与LC3Ⅱ/Ⅰ的密切程度为56.7%,海马Thrombin、LC3Ⅱ/Ⅰ的密切程度为53.3%。结论脑损伤后Thrombin与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在7个不同缺血时间点动态表达规律相似,并且具有高度相关性,同时明确了自噬变化最明显的两个时间点,也为进一步研究治疗脑梗死筛选了最佳药物反应时间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