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IgA肾病

IgA肾病

IgA肾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01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56篇、会议论文160篇、专利文献2702篇;相关期刊727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临床内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7种,包括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肾脏病前沿论坛、第十三届华北地区暨北京市肾脏病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肾脏病会议、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春季论坛、福建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学术年会、第10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等;IgA肾病的相关文献由731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香美、聂莉芳、陈洪宇等。

IgA肾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56 占比:56.75%

会议论文>

论文:160 占比:2.42%

专利文献>

论文:2702 占比:40.83%

总计:6618篇

IgA肾病—发文趋势图

IgA肾病

-研究学者

  • 陈香美
  • 聂莉芳
  • 陈洪宇
  • 刘志红
  • 张宏
  • 余仁欢
  • 王永钧
  • 黎磊石
  • 王彩丽
  • 邓跃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陶珊珊; 傅睿; 彭晓杰
    •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222例儿童原发性IgA肾病不同程度蛋白尿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从200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患儿222例,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分组,分析比较不同组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随着尿蛋白程度增加,血尿程度、血肌酐、尿酸、总胆固醇水平升高;血清白蛋白、IgG、eGFR水平下降。血压、肉眼血尿发生率、血清IgA及C3水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随着尿蛋白程度加重,Haas分级越高,出现内皮细胞增生、新月体、肾小管及间质损伤的概率明显增加,牛津分型的危险因素个数增加。IgA和C3的沉积强度、伴或不伴IgM和(或)IgG沉积,在不同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随蛋白尿程度的加重,免疫复合物更趋向系膜+毛细血管襻的联合沉积。结论IgA肾病患儿的尿蛋白水平与临床及病理关系密切,通过监测蛋白尿水平可以反映IgA肾病进展情况,为后续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 韩军颂; 谢璇; 蔡倩; 郭晓媛; 王暴魁
    • 摘要: IgA肾病是亚太地区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原因。本文从IgA肾病病因病机特点、临证论治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IgA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风热合邪是本病的发病因素,气阴两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虚的程度与风热合邪致病能力的较量导致临床表现时轻时重。风热合邪之中风邪是主要发病因素,又分为外风、内风、伏风。其中外风侵袭是本病的“导火索”,内风流动鼓荡是本病主要内在原因,伏风稽留于肾、遇感即发导致本病迁延难愈。热邪又分显热、微热,与风邪相互煽动,最终导致疾病发生。临床治疗时总以祛风清热为大法,以辨病治疗为原则在疾病治疗全程应用风药,以辨证治疗为原则根据显热期、微热期不同时期选取疏风清热药、滋阴清热药等,兼扶正固本以防邪再伏,取得较好临床效果。附病案一则佐证。
    • 王秋霞(综述); 王蔚
    • 摘要: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目前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多基因参与的免疫相关性疾病。然而目前GWAS研究中关于IgAN的遗传易感位点仅能解释4~7%的疾病遗传度。有研究发现了表观遗传学在IgAN中的作用。表观遗传学是指DNA序列未发生变化,但生物体的表型发生了可遗传性的改变,其机制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MicroRNA调控、染色质重塑等。本文就目前表观遗传学特别是DNA甲基化在IgA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邵叶青; 徐家云
    • 摘要: 目的分析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区C3沉积强度与临床指标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肾小球系膜区C3沉积强度分为阴性组15例、弱阳性组29例、强阳性组36例。测定并比较三组临床指标(镜下血尿、24 h尿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肾小球滤过率)、病理特征(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积分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检验肾小球系膜区C3沉积强度与临床指标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肌酐、尿素氮、尿酸、肾小球滤过率、病理特征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球系膜区C3沉积强度与镜下血尿、24 h尿蛋白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肌酐、尿素氮、尿酸、病理特征相关积分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区C3沉积强度与临床指标及病理特征具有重要的相关性,可用于病情评估。
    • 王英明; 李建省; 闫燕顺; 程建林; 张雯年; 康桂兰
    • 摘要: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类型之一,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对于IgA肾病发病机制虽日趋完善,但仍有欠缺,因此,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就此作一综述,总结目前IgA肾病中西医发病机制,对于IgA肾病有更好的认识,以期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模式,提高疾病的临床诊疗,延缓疾病进展,为IgA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诊疗思路。
    • 袁铭依; 朱彩凤; 包自阳
    • 摘要: 文章总结朱彩凤临床运用"魄门亦为五脏使"理论治疗IgA肾病的临证经验。魄门不仅与五脏生理功能有着紧密联系,而且与IgA肾病的病因病机、发展演变息息相关,朱彩凤主任中医师临床治疗IgA肾病,时时顾及魄门,立足于五脏,调治肾脏。对于魄门启闭异常的IgA肾病患者,朱彩凤教授常以"缓下热结,泄浊通腑""清热燥湿,解毒安肠""调脾和肠,柔肝运脾""益肝滋肾,调补阴阳"四法论治,调顺魄门以使肠安脏和。
    • 鲁芳草; 袁红伶
    • 摘要: IgA肾病仍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有高达20%~40%的患者在肾活检确诊后的2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支持疗法和免疫抑制治疗,而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是有效治疗该病的关键,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肾脏病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围绕目前主流的IgA肾病发病的"四重打击"学说进行综述,并对参与发病的IgA受体及激活的补体途径进行探讨,为临床进一步探索IgA肾病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 陶承蓉(综述); 王墨(审校)
    • 摘要: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又称Berger’ s病,是全球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IgAN为亚洲和欧洲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分别占39.5%和22.1%[1]。既往认为IgAN的预后良好,但长期的随访结果显示,15%~20%的患者将在1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且30%~40%的患者将在2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2]。
    • 张龙真
    • 摘要: 目的:探讨滋阴益气汤对气阴两虚型IgA肾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7月我院IgA肾病患儿4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23)及对照组(n=23)。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阿魏酸哌嗪、厄贝沙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滋阴益气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统计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自汗盗汗、气短乏力、神疲口干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西医基础上联合采取滋阴益气汤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安全性具有保证。
    • 范晶; 黄冠文; 包继文; 张敏芳; 周文彦; 王琴; 倪兆慧; 王玲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IgA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IgA肾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重视早期诊断及长期随访。方法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每3个月记录患者血肌酐、24小时蛋白尿等指标,血清肌酐水平比基础值升高50%及以上或进入终末期肾病为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IgA肾病患者肾脏生存率;用Cox回归分析IgA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63例IgA肾病患者在仁济医院长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活检中位年龄为33岁,男性82例(50.3%),7例(4.3%)患者进入随访终点,4年肾存活率为86.8%。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收缩压(HR=1.073,95%CI:1.018~1.132,P=0.009)、时间平均蛋白尿(HR=2.123,95%CI:1.367~3.329,P=0.001)是IgA肾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和预后相关,而基线收缩压、时间平均蛋白尿是IgA肾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