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T淋巴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73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76篇、会议论文122篇、专利文献108186篇;相关期刊1064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06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十六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等;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文献由16180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刘文彬、张敏等。

T淋巴细胞亚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76 占比:4.90%

会议论文>

论文:122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08186 占比:95.00%

总计:113884篇

T淋巴细胞亚群—发文趋势图

T淋巴细胞亚群

-研究学者

  • 刘文彬
  • 张敏
  • 王丽
  • 王晓静
  • 李军
  • 何浩明
  • 李太生
  • 欧建锋
  • 白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屈晓威; 冯莉莉; 貌彦昀
    • 摘要: 目的 调查梅毒及其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2016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3例感染苍白螺旋体(TP)梅毒患者中,单纯梅毒感染61例,TP合并CHB患者21例和TP合并CHC患者11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84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梅毒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45RO+和CD8+CD45RA+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52.2±8.5)%、(40.3±5.7)%、(18.1±3.9)%、(12.4±3.7)%和(1.2±0.3),均显著低于健康人[分别为(69.1±7.6)%、(50.7±6.9)%、(20.6±4.7)%、(16.2±4.3)%和(1.9±0.5),P0.05).结论 梅毒患者存在显著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合并CHB或合并CH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更明显,其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 赵代艳; 王静; 苏爱芳; 郭长根
    • 摘要: 目的研究干扰素α-1b(Interferonα-1b,IFNα-1b)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EBV-DNA拷贝数转阴率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3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本次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列为研究组(n=52,IFNα-1b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和对照组(n=51,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EBV-DNA拷贝数转阴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研究组患者EBV-DNA拷贝数转阴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EBV-DNA拷贝数转阴率(7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α-1b联合阿昔洛韦治疗IM患儿的效率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 张辉; 李虹媛; 张建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及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效果。方法选择安徽省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接诊的80例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α1b及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匹多莫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CD4^(+)、CD8^(+)、CD4^(+)/CD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咽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扁桃体和淋巴结肥大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8^(+)、CD4^(+)/CD8^(+)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RP、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CK-MB、LDH、AS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及更昔洛韦治疗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郭丽丽
    • 摘要: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CsA)联合司坦唑醇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AA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CsA治疗,观察组加用司坦唑醇治疗,连续用药1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激素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ET、T和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E_(2)和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A联合司坦唑醇在AA患儿中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其激素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 刘再; 蒋仙红; 朱郭增; 张薇薇
    •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对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M、L组,每组21例,分别予0.5%、0.375%、0.25%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后行全身麻醉。比较3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舒芬太尼用量、T淋巴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结果 H组、M组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及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L组(P<0.05),且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大于L组(P<0.05);术后6、12、24、48小时时,M组、H组VAS评分低于L组(P<0.05);在术后12、24小时时,M组和H组的CD3+、CD4+、CD4+/CD8+均高于L组(P<0.05);另外H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M组和L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采用0.375%罗哌卡因可有效改善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且有利于术后T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 郭一君; 吕晨光; 何淼; 石三宝; 刘丹; 张成
    • 摘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炎性因子水平、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TNF-α、CRP、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均降低,CD8^(+)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予以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较常规手术治疗对机体产生的刺激小,可减缓炎性因子异常升高,从而在稳定免疫力的基础上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郑立伟; 李雪峰
    • 摘要: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儿童难治性过敏性紫癜(HSP)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难治性HSP患儿均分对照组(MMF治疗)和观察组(MMF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液CD3^(+)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估两组药物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3^(+)T及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IL-33、IL-17、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这种变化在观察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F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难治性HSP患儿的效果好,其机制可能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有效维持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 赵晓慧; 苏淑伶; 陶庆春
    • 摘要: 目的探讨滤过白细胞的输血对重症创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诊治的重症创伤老年患者125例,41例输注滤过白细胞的成分血液患者作为研究组,42例输注全血患者作为对照组,42例不输血患者作为空白组。获取3组患者输注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较输注前,研究组、对照组、空白组CD3^(+)、CD4^(+)、CD8^(+)呈不同程度降低,研究组输注后3 d、1周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输注后3 d、1周CD4^(+)/CD8^(+)高于输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输注前,研究组、对照组、空白组IL-6、IL-2、TNF-α、CRP呈不同程度升高,研究组输注后1周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8^(+)降低,而CD4^(+)/CD8^(+)、IL-6、IL-2、CRP升高为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滤过白细胞的输血可改善重症创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对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预后有重要价值。
    • 徐迎春; 李北方; 张志刚
    • 摘要: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调节剂孟鲁司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CPB)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孟鲁司特治疗的RSV感染性CPB患儿80例(CPB组),以及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治疗前后CPB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比例及血清白三烯C4(LTC4)水平并比较,比较不同疗效组间治疗前后的CD3^(+)、CD4^(+)、CD8^(+)T细胞比例差异,分析治疗后LTC4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PB组治疗前CD3^(+)、CD4^(+)T细胞比例及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降低(P0,P0,P<0.05)。结论白三烯受体调节剂可以改善RSV感染性CPB患儿的T淋巴细胞减少和亚群失衡。
    • 冯静; 张贤春
    • 摘要: 目的 探究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早期肾损伤及AT1R/Smad3蛋白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共分为3组,正常组(NC组)、模型组(SHR组)和药物组(TMGT组)。分别比较3组大鼠不同时间的血压变化;3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比较;3组大鼠血清中的炎症因子IL-6和TNF-α含量用ELISA进行检测比较;3组大鼠早期肾组织损伤情况用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比较;3组大鼠肾组织中AT1R/Smad3蛋白和mRNA表达分别用蛋白质印迹法和RT-PCR法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于给药后2、4和8周时NC组大鼠相比较,SHR组大鼠的尾动脉压升高(P<0.05);和SHR组大鼠相比,TMGT组大鼠的尾静脉收缩压在给药后2、4和8周时得到了显著降低(P<0.05)。SHR组大鼠CD4^(+)/CD8^(+)比值较NC组显著升高(P<0.05);干预后的TMGT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SHR组(P<0.05)。SHR组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较NC组明显升高(P<0.05);和SHR组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相比,TNGT组显著降低(P<0.05)。SHR组大鼠肾组织较NC组损伤严重,肾小球肥大且基底膜增厚,大量肾小球变为空泡,毛细血管狭窄且出现闭塞;干预后的TMGT组大鼠肾组织较SHR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NC组相比,SHR组大鼠肾组织中Smad3和AT1R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干预后的TMGT组大鼠肾组织中Smad3和AT1R蛋白及mRNA表达较SHR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可有效调节高血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缓解高血压导致的早期肾损伤,同时抑制肾组织中的Smad3和AT1R蛋白表达,进而对高血压疾病进行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