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6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3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16599篇;相关期刊599种,包括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等;冠脉造影的相关文献由5168位作者贡献,包括韩雅玲、等、胡大一等。

冠脉造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3 占比:11.30%

会议论文>

论文:68 占比:0.36%

专利文献>

论文:16599 占比:88.34%

总计:18790篇

冠脉造影—发文趋势图

冠脉造影

-研究学者

  • 韩雅玲
  • 胡大一
  • 孙正
  • 荆全民
  • 郁道银
  • 张强
  • 桑农
  • 陈晓冬
  • 黄宜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卫亚玲; 何建萍
    • 摘要: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缺血性心肌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89例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临床诊断和冠脉造影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缺血性心肌病伴高血压患者诊断准确性,并分析缺血性心肌病伴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ST-T段变化情况和心律失常、异位搏动发生率.结果 经临床和冠脉造影诊断,189例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中,142例(75.13%)患者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47例(24.87%)患者为其他类型冠心病.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缺血性心肌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敏感度为92.25%,特异度为70.21%,阳性预测值为90.34%,阴性预测值为75.00%,准确度为86.77%,Kappa值为0.638.其动态心电图中,127例(89.43%)患者合并ST-T改变,111例(78.17%)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61例(42.96%)患者发生多源室性早搏.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对缺血性心肌病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诊断.
    • 陆建红; 林大营; 周立新; 黄孝力; 陆建常
    • 摘要: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CTA检查在评估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图像质量、诊断价值及与冠脉造影的一致性分析。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行冠脉支架植入后复查的50例(共58支支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25例28支)和双低剂量组(25例30支);常规剂量组行常规剂量滤波反射投影重建(FBP),低剂量组采用低电压、低造影剂i DOSE 4 Level 4重建;两组患者均与CTA检查后7~14d复查冠脉造影;对比两组患者CT图像质量(分主、客观评价)、辐射剂量及碘负荷;以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在评价冠脉狭窄中的一致性及诊断效能。结果(1)客观评价,常规剂量组与双低剂量组在对比噪声比(CNR)、支架腔内衰减、支架内径差异、晕状伪影(HU)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主观评价,两组图像对比度、锐利度、主观噪声、整体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辐射剂量及电负荷,常规剂量组在CT剂量指数(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及碘负荷方面高于双低剂量组(P0.05)。结论低剂量造影剂、低辐射的冠脉CTA扫描方式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再狭窄的效能与常规剂量、管电压相当,但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碘负荷,值得借鉴。
    • 张仕宇; 罗荷; 闫梦雯; 李爱莉; 李蕾; 王雪艳; 孙艺红
    • 摘要: 病例1,男性,44岁,主诉“活动后呼吸困难伴胸闷1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2h,在外院拟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而行冠脉造影,结果未见明显狭窄。患者因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并出现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于2020年11月16日入我院。入院后查心电图(图1,见封3)提示: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R波上升不良,异常Q波。
    • 余新建; 郭亮
    •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时机对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NSTEM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高风险NSTEMI患者(GRACE风险评分>140分)302例,根据入院后接受CAG时间随机分成极早期组(0.05);两组在30 d时TIMI明显出血风险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极早期组患者具有较低的TIMI其他出血发生率(P<0.05)。结论对高风险NSTEMI患者在极早期(<12 h)进行冠脉造影能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肌梗死率,且出血风险没有增加,同时可降低TIMI轻微出血风险,因此高风险的NSTEMI患者更适合在极早期(<12 h)进行冠脉造影介入治疗。
    • 黄霜; 郝霁萍; 高宇勤; 梁欧婧; 田丰
    • 摘要: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肾段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于造影前、造影后第3、10天分别测量患者双侧肾段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肾血流参数的因素。结果造影后第3、10天PSV高于造影前,造影后第10天EDV高于造影前及造影后第3天,造影后第3天RI高于造影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第3天,PSV与年龄及性别相关,EDV与年龄及钙通道阻滞剂(CCB)的使用相关;而造影后第10天,PSV仅与年龄相关,EDV与年龄、造影剂量及体重指数相关;造影后第3、10天RI均与年龄及糖尿病相关。结论冠脉造影后肾段动脉PSV、EDV、RI造影后呈现出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造影后PSV受年龄及性别的影响,EDV受年龄、CCB、造影剂量及体重指数影响,RI受年龄及糖尿病影响。其中,年龄是肾血流参数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与造影剂本身无关。
    • 宋传顺
    • 摘要: 目的探讨CT冠脉造影联合心肌血流灌注显像(MPI)技术对冠脉狭窄患者心肌缺血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冠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冠脉造影联合MPI检查,并于1周内完成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冠脉造影联合MPI技术评估冠脉狭窄患者心肌缺血的价值。结果冠脉造影结果显示,100例冠脉狭窄患者中心肌缺血53例,占比为53%(53/100),无心肌缺血共47例,占比为47%(47/100)。经Kappa一致性检验,CT冠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患者心肌缺血的结果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62,P<0.001);MPI检查冠脉狭窄患者心肌缺血的结果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41,P<0.001);CT冠脉造影联合MPI检查冠脉狭窄患者心肌缺血的结果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5,P<0.001)。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冠脉造影联合MPI检查冠脉狭窄患者心肌缺血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CT冠脉造影或MPI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冠脉造影联合MPI技术在冠脉狭窄患者心肌缺血的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及灵敏度。
    • 毛伟静
    • 摘要: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疾病特点,评价冠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的价值,为冠心病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3月本院诊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采取冠脉CTA诊断(观察1组)以及冠脉造影检查(观察2组)。比较经不同检查后冠心病患者检查结果、左冠脉主血管、左前降血管、左回旋血管、右冠脉检出情况以及冠脉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中、重度狭窄以及闭塞)。结果:与冠脉造影检查的观察2组比较,冠脉CTA诊断的观察1组冠心病患者的左冠脉主血管(25.00%)、左前降血管(25.00%)、左回旋血管(20.00%)、右冠脉(20.00%)以及总检出率(90.00%)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另外,观察1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中度、重度狭窄占比率较高,高于轻度狭窄、闭塞率。结论:冠心病诊断中冠脉CTA诊断以及冠脉造影诊断结果接近,对比冠脉造影诊断,冠脉CTA诊断方便且无创,能有效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为冠心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曹生莲; 朱杰
    •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与冠脉造影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2月于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入并治疗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检查,观察心脏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心脏超声检查后,143例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准确率为95.3%,显著低于冠脉造影诊断的100.0%;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单支病变患者68例,双支病变患者54例,三支病变患者28例;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患者的LVEF呈下降趋势,而LVEDD呈升高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均可清晰观察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情况,观察患者室壁各节段运动情况,为后续治疗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需求,为患者选择适宜的检查方式,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漏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季竹君
    •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取心电图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即接受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ST段下移幅度超过1 m m、导联数量≥6个、ORS波时限≥100 m s以上的三支/三支+左主干时比例高于S T段下移幅度不到1 m m、导致数量不满6个、QRS波时限不超100 m s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一致,从ST段下移的幅度和ST段压低导联数量以及QRS时限几个方面可以有效判断患者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可靠依据。
    • 曹汝豪; 李丽
    • 摘要: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 MB)的形成是由于冠状动脉走行于心肌之间的一种先天性解剖变异。资料显示,心肌桥在尸检病例中检出率高达40%~80%,但冠脉造影发现率仅为0.5%~12%。近年来随着冠脉内超声(IVUS)的发展,对于心肌桥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升。本文报导一例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年,加重2天”疑诊“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脉造影,可见前降支中段固定性狭窄,管腔内径不随心动周期发生明显变化,并且与投照体位无关,随后行IVUS检查时,发现为典型的心肌桥改变,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例,提高对冠脉造影下表现为固定性狭窄性病变的诊治思路以及强调IVUS在介入领域的独特优势,指导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