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35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1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56438篇;相关期刊441种,包括中国医疗设备、医疗装备、现代医用影像学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四届全国神经和头颈部放射学学术会议暨重庆市医学会第七届放射学学术会议、第十三次山东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等;CT血管造影的相关文献由3916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李惠民、刘斌等。

CT血管造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1 占比:2.25%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56438 占比:97.69%

总计:57771篇

CT血管造影—发文趋势图

CT血管造影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李惠民
  • 刘斌
  • 于红
  • 刘士远
  • 李颖
  • 胡锦清
  • 金朝林
  • 陈燕浩
  • 凌华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程明光; 张超宇; 庄康乐; 阮鹏; 左逸; 周正春; 孔祥; 葛建军; 程光存
    • 摘要: 背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难度大、复杂程度高,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手术,对术者的操作要求很高。目的:探讨在体外构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D三维动态模拟图及个体化组织工程化血管制备的可行性,为未来为临床医师提供模拟手术过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7例,将患者CT影像数据导入到医学图像处理软件,重建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血管及其分支模拟图。对重建出的主动脉血管模型制作出夹层的3D三维动态模拟图,制定个体化组织工程化血管,同时测量主动脉夹层模型与CT血管造影在不同位置的血管内径。结果与结论:①精确制定出夹层的3D三维动态模拟图和模型,可以制备出个体化的组织工程化血管,满足临床人工血管材料需要;②在窦管交界水平主动脉、头臂干水平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水平主动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部位,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D三维动态模型的血管内径值与CT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提示,在体外可构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D三维动态模拟图及精确打印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复杂的解剖结构,可以精确制备个体化组织工程化血管。
    • 闫婧; 杨娟
    • 摘要: 目的 分析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VPA)后深静脉扫描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抽取2018年4月~2020年6月64例疑诊肺栓塞病例,一全部开展CTVPA,扫描范围由患者膈顶一直到主动脉弓水平.其中60例实施双下静脉造影,由患者膈顶一直到小腿上端位置.分析以上两种检查方式情况.结果 64例患者全部开展CTVPA检查以后,1例患者无法诊断.24例存在不同范围肺动脉栓塞以及不同程度肺动脉栓塞,其余39例存在深静脉血栓.60例接受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患者,其中阳性40例,血栓分布在股静脉以及腘静脉位置,40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通过CT确诊39例.结论 通过实施CTVPA不仅能够早期发现其他肺栓塞病变和位置,同时对患者腹部、盆腔以及下肢等位置实施静脉扫描,可显著提升深静脉血栓诊断准确率.
    • 苗珂; 葛洪; 夏蕾; 徐秋贞
    • 摘要: 背景 CT血管造影(CTA)已成为影像学研究的热点,近年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目的 探讨CTA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斑块类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CHD)患者98例,均接受CAG和CTA检查.记录CTA对冠状动脉管腔的评价结果,以CAG为诊断冠状动脉节段狭窄程度的"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分析CTA与CAG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基于CTA比较不同狭窄程度的冠状动脉节段斑块类型.结果 98例CHD患者中满足管腔评价要求的冠状动脉节段704段(占84.0%).CTA与CAG诊断冠状动脉节段狭窄程度的Kappa值为0.926.98例患者通过CTA共检出228个冠状动脉斑块,其中非钙化斑块92个、混合斑块76个、钙化斑块60个.中/重度狭窄冠状动脉节段的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发生率高于无/轻度狭窄的冠状动脉节段,钙化斑块发生率低于无/轻度狭窄的冠状动脉节段(P<0.001).结论 CTA对CHD患者冠状动脉节段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基于CTA发现,中度及重度狭窄的冠状动脉节段多存在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
    • 李瑞; 刘墨麒; 黎佳璐; 矫雪乔; 王臣; 杜祥颖; 郭秀海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心脑一体化CT血管成像(CTA)的心脑血管系统斑块特点及动脉狭窄情况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作用。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具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对所有入组患者行心脑一体化CTA检查,评估血管狭窄情况和斑块特点,主要评估部位包括冠状动脉、主动脉弓、颅外颈动脉、颅内动脉4个部位的血管床。随后根据随访患者是否发生MACE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血运重建、脑血管缺血事件)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无MACE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像特点预测MACE的价值。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的患者共328例,其中MACE组59例(恶性心律失常6例,心肌梗死11例,心源性猝死2例,血运重建14例,脑血管缺血事件26例),无MACE组26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的点状钙化[OR=1.246(95%CI:1.044~1.486)]、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OR=2.886(95%CI:1.563~5.329)]和冠状动脉狭窄范围越大[OR=2.435(95%CI:1.261~4.701)]、颅外颈动脉的点状钙化[OR=1.451(95%CI:1.072~1.965)]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综合了冠状动脉点状钙化、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狭窄范围、颅外颈动脉点状钙化的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像评估模型对MACE的预测作用[曲线下面积为0.927(95%CI:0.893~0.953)]优于冠状动脉狭窄[包括狭窄范围和狭窄程度,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95%CI:0.834~0.909)和0.904(95%CI:0.866~0.9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心脑一体化CTA可以在一次扫描中实现对心脑大血管钙化斑块特点及血管狭窄的评估,对具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MACE风险评估时需考虑心脑血管系统的斑块特点。
    • 陈辉
    • 摘要: 目的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诊治的95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确诊MB-MCA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95例患者住院后均给予CTA,分析CTA诊断结果。结果 CTA检查浅在型MB-MCA和深在型MB-MCA的狭窄程度与CAG检查均基本一致(P>0.05),CTA检查浅在型MB-MCA和深在型MB-MCA的MB长度均明显高于CAG检查(P0.05)。结论给予MB-MCA患者螺旋CTA能够获取到准确且详细的诊断结果,能够为患者后续临床治疗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具有推广价值。
    • 张小喜; 是明启; 成红学; 孙军
    • 摘要: 目的探讨以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减少误诊,漏诊。方法收集2018-01—2020-06在焦煤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3例以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记忆力下降13例(100%),精神症状5例(38.5%),定向障碍7例(53.8%),计算力下降9例(69.2%),社交能力下降11例(84.6%)。13例颈部彩超显示颈动脉狭窄;10例头颈CTA显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3例头颈CTA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狭窄;10例DSA显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3例DSA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其中1例DSA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6例行保护伞下颈内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7例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双抗治疗。13例中6例基本痊愈,2例明显好转,4例遗留不同程度认知障碍,1例进展性脑梗死死亡。结论以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低,容易误诊,漏诊,颈部彩超、CTA、DSA确诊率高。一旦确诊及时给予双抗治疗或支架植入可显著改善预后。
    • 刘飞; 王振荣; 张宁; 黄存; 康志学
    • 摘要: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技术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4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是否对穿支血管进行CTA三维重建技术检测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行双侧下肢CTA造影和三维重建,对患者进行术前皮瓣设计并指导术中皮瓣切取;B组术前运用手持多普勒进行穿支血管定位。比较2组穿支定位的准确率、皮瓣切取所用时间,皮瓣切取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皮瓣成活率。结果A组患者手术按计划顺利进行,皮瓣全部存活。B组19例患者术前探测至穿支,其中2例术中穿支定位与实际切开后发现的穿支位置差异大,术中更改切取方案,向近端延长切口,切取横支穿支皮瓣。1例术中未发现可用的穿支血管,向近远端延长切口后因穿支较细,放弃同侧切取,临时改为对侧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例设计分页皮瓣,术中发现2例穿支血管未共干,改行组合移植。术后A组和B组各有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急诊手术探查后此2例均成活,其余皮瓣未出现坏死。结论CTA和三维重建技术联合使用可协助选择和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可以为术中设计和皮瓣切取提供指导,缩短取瓣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 曹宝卿; 赵国红
    • 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34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按照中医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气滞血瘀型(100例)、心血瘀阻型(72例)、气阴两虚型(92例)及痰瘀互结型(84例),分析患者性别、心肌桥、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348例患者中,有223例心肌桥患者;轻度冠状动脉狭窄129例,中度狭窄115例,重度狭窄104例;单支病变129例,双支病变105例,三支及以上病变114例。男性病患中痰瘀互结型居多,女性病患中气阴两虚型居多;心肌桥病患则以气滞血瘀型居多;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以气阴两虚型为主,中度狭窄以气滞血瘀型为主,重度狭窄以痰瘀互结型为主;单支病变以气阴两虚型为主,双支病变以气滞血瘀型为主,三支及以上病变以痰瘀互结型为主(均P<0.05)。结论性别、有无心肌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均与冠心病病患的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进行诊断可从多方面、多角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张颖倩; 高磊; 陈韵岱; 荆晶; 何柏; 蒋继国
    • 摘要: 碘对比剂过敏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难点之一。如何安全、高效、无对比剂或极低剂量对比剂完成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是对术者的挑战。本文报道1例对碘对比剂过敏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CTA)结合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无对比剂PCI。术前冠状动脉CTA和X线采集的患者气管、脊柱解剖位置信息与冠状动脉造影信息匹配、融合,在CTA图像实时指导下,指导指引导管、导丝的放置,并从不同角度判断导丝在管腔内的位置。采用IVUS明确血管真腔、病变位置、病变长度、参考管腔直径及落脚点,成功行左回旋支支架置入术。以此探讨CTA融合IVUS引导无对比剂介入治疗技术,分析其适应证、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技巧、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等,为临床处理此类病变提供一定的参考。
    • 梁超逸; 李庚武; 王昶
    • 摘要: 目的探讨64层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OF)及伴发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临床诊断TOF的58例患儿,行64层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成像(V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图像重组。同时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TOF患儿心血管畸形中的诊断准确率。结果58例TOF患儿中53例为典型TOF,5例为不典型TOF。经手术确诊心内畸形186处,CTA检查出184处,诊断准确率为98.92%,UCG检查出181处,诊断准确率97.3%,两种检查方法对心内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确诊心外畸形67处,CTA检查漏诊1处,超声心动图漏诊30处,误诊2处,CTA对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98.51%,明显高于UCG(55.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层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能准确清晰地显示TOF的解剖形态以及为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