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门静脉

门静脉

门静脉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275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68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9422篇;相关期刊608种,包括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临床肝胆病杂志、国际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全国医学影像诊断与肿瘤介入治疗技术新进展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微生态学学术会议、2010年全国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研讨会等;门静脉的相关文献由740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镇、程树群、樊嘉等。

门静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68 占比:11.66%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19422 占比:88.17%

总计:22029篇

门静脉—发文趋势图

门静脉

-研究学者

  • 杨镇
  • 程树群
  • 樊嘉
  • 颜志平
  • 董家鸿
  • 吴孟超
  • 周康荣
  • 吴志勇
  • 周俭
  • 朱志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治文; 丁春燕; 陈龙
    • 摘要: 目的探讨肝门静脉CT成像(CTPV)预测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曲张出血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5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肝门静脉CT成像数据,按照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曲张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A组,n=27)和非出血组(B组,n=23),比较分析2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胃左静脉和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管径以及脾脏面积的差异性。结果出血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胃左静脉和食管-胃底黏膜丛静脉管径以及脾脏面积均明显大于非出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静脉CT成像所测量的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胃左静脉以及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直径以及脾脏面积可作为评估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曲张出血风险的参考指标。
    • 周彦宇; 林雁玲
    • 摘要: 目的:探索双源双能CT虚拟单能量重建技术对提高肝脏门静脉期图像质量的影响,探寻最佳的能量值。方法:使用双源CT对50例怀疑肝脏病变的患者行多期肝脏增强扫描,使用虚拟单能量算法重建出40,50,60,70,80,90,100keV的多组图像,并重建出融合系数为0.6的融合图像(M_0.6)。测量各组图像中的门静脉主干和正常肝实质的CT值和SD值,计算出门静脉与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NR)和门静脉信噪比(SNR)。采用配对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图像的图像质量。结果:各组间的SNR、CNR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40keV组门静脉主干CT值、CNR和SNR比M_0.6组分别增加了193%、61.41%和16.80%,为所有组别中最高。结论:双源CT虚拟单能量重建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图像质量,其中40keV单能量重建显示门静脉期最佳。
    • 陈雪玲; 姚欣; 杨国栋; 秦建平
    • 摘要: 肝硬化是引起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常见原因,脾功能亢进常常导致患者外周血细胞降低,当白细胞和血小板严重减少时,患者易发生自发性感染和出血,进而加重病情,增加死亡风险.目前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亦无脾亢治疗适应症标准和合适推荐方法,临床上脾亢的治疗方式有:脾切除术,血管介入术,局部热消融及脾动脉结扎术等.血管介入术主要涉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其中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降低门脉压力,但能否缓解脾亢仍存在争议;PSE对脾亢有一定程度的缓解;TIPS联合PSE应用,在有效降低门脉高压同时对脾亢也能一定程度缓解.本文就血管介入在肝硬化脾亢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许晓宇; 陆意; 钱夏婧; 陆云云
    • 摘要: 门静脉癌栓是晚期原发性肝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提示肝癌治疗预后差的因素之一。门静脉癌栓不仅可促进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还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门静脉高压症。目前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索拉非尼、仑伐替尼作为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标准治疗,但实际临床疗效欠佳。近几年来,手术、介入、放射治疗、靶向、免疫等联合治疗大大延长了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期。本文就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的新进展和新探索作一综述。
    • 任澍杰; 王幸; 傅翔; 谭春路(综述); 刘续宝(审校)
    • 摘要: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围术期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往认为无法手术的侵犯大血管的腹部肿瘤,在血管重建技术的加持下,使得手术切除肿瘤成为可能。联合血管切除手术的应用使肿瘤切除范围扩大,提高了肿瘤的R0切除率,延长了患者生存期。门静脉(portal vein,PV)/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系统,对于包括胰腺癌在内的肝胆胰及十二指肠肿瘤的手术至关重要,是上述肿瘤常累及的主要血管结构。联合PV/SMV系统切除重建技术的安全应用,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PV系统两端均为毛细血管网,血流速度慢,血液黏稠易凝,重建失败将严重影响肝脏血供,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血管重建材料是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在静脉修复中,自体静脉、自体其他组织、同种异体静脉与人工材料均可作为供选择的修复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对手术至关重要。本综述阐述了PV/SMV修复重建材料的研究进展,并说明了各种材料的特点与临床应用。
    • 姜朋; 王树鹏; 刘亚辉
    • 摘要: 门静脉性胆道病是指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基础上合并出现的胆道改变,主要表现为胆道局部狭窄、扩张、成角等变化,可累及整体胆道系统,进而产生腹痛、发热、胆道结石、胆汁淤积和梗阻性黄疸等症状[1-2]。本病患者多数仅有影像学表现,少数有临床症状,现将本院近期收治门静脉性胆道病1例报告如下。
    • 邵伟
    • 摘要: 目的探究胃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套扎术对食管胃静脉曲张(EGV)患者门静脉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赤壁市蒲纺医院收治的100例EGV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观察组在胃镜下注射聚桂醇后再行套扎术,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术前、术后7 d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EGV疗效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改善预后,且安全性高。
    • 陈智鹏; 尹芳
    • 摘要: 既往研究认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附脐静脉开放能够减少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发生,但临床上对此尚存争论。本文从门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及附脐静脉特点、附脐静脉开放定义及诊断、附脐静脉开放对食管静脉曲张发生及出血的影响等3个方面回顾总结,认为附脐静脉开放并不能够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发生。与既往观点相反,附脐静脉开放更应作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进展的一个表现,易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临床上应注意针对性预防。
    • 赵静; 李建如; 张爱军; 李晓蕾; 梁剑; 郑爱平
    • 摘要: 背景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早期诊断仍是临床上一个难题,急需要发现可早期预测诊断的无创指标.目的探讨门静脉宽度与PVT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1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VT分为PVT组(n=66)和非PVT组(n=35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影响PVT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不同危险因素预测PVT的效能.结果与非PVT组患者相比,PVT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更高、Child-Pugh A级比例更低、血小板水平更高、D-二聚体水平更高、门静脉宽度更宽、门静脉血流更慢,上述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12.5 mm,此时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82%.结论门静脉直径增加是肝硬化患者PVT发生的危险因素,对PVT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张声旺; 颜海雄; 马小倩; 郑薇; 王维
    • 摘要: 目的:临床上肝素主要作为抗凝药物使用,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目前糖尿病患者门静脉胰岛移植术后主要通过四肢的外周静脉而不是门静脉输注肝素,达到抗凝、保护移植物的目的。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探讨经门静脉与耳缘静脉输注肝素对门静脉胰岛移植术后立即经血液介导炎症反应(instant blood mediated inflammatory reaction,IBMIR)的影响,为临床胰岛移植手术抗凝方式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日龄3~5 d新生猪(Xeno-1型)50只,取出胰腺后分离并提纯胰岛。选择1.5~2.0月龄非糖尿病模型长白猪10只作为受体,外科手术暴露门静脉,将新生猪胰岛(12000 IEQ/kg)通过门静脉移植于长白猪肝脏。移植术前10 min所有受体均团注肝素50 U/kg,团注肝素后实验组通过门静脉输注肝素[10 U/(kg·h),5只]、对照组通过耳缘静脉输注肝素[10 U/(kg·h),5只]。分别于术前、术后1、3及24 h采集两组动物上腔静脉血液,实验组于术后1、3 h采集门静脉血液。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3 h上腔静脉血液补体C3a、C5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ulin,β-TG)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检测术后1、3 h实验组门静脉、上腔静脉血液抗Xa(anti-Xa)、抗IIa(anti-IIa)水平。术后24 h取两组动物肝组织行病理检查,观察肝内胰岛炎性细胞浸润和周围血栓的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C3a、C5a、TAT、β-TG、D-dimer水平及APTT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 h实验组C3a、TAT及D-Dime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 h实验组C5a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3 h实验组门静脉血液anti-Xa、anti-IIa水平均高于上腔静脉(均P<0.05)。病理结果显示肝血管内存在胰岛细胞团。实验组胰岛周围少量血栓形成、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对照组胰岛周围明显有血栓形成和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门静脉输注肝素与耳缘静脉输注肝素比较,门静脉直接输注肝素对补体系统、凝血系统激活及炎性细胞浸润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IBMIR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