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静脉曲张
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6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0459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肝脏、实用肝脏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九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2013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首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等;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相关文献由74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娟、令狐恩强、刘迎娣等。
食管胃静脉曲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459篇
占比:99.15%
总计:30720篇
食管胃静脉曲张
-研究学者
- 王娟
- 令狐恩强
- 刘迎娣
- 陈世耀
- 孙国辉
- 吴云林
- 孔德润
- 孙刚
- 曾晓清
- 李坪
- 李长政
- 胡居龙
- 何占娣
- 刘江
- 周玉玲
- 张世斌
- 张文辉
- 梁秀霞
- 毛永平
- 金波
- 马佳丽
- 付来琳
- 刘亭亭
- 刘博
- 刘影
- 刘政
- 向璐
- 孙潇
- 张帅
- 徐小元
- 施荣南
- 朱康顺
- 李莉
- 王剑
- 王志强
- 王新真
- 申少华
- 程留芳
- 艾正琳
- 蒋煜
- 蔡逢春
- 邱新野
- 郭晓红
- 陈丽娜
- 陈洁
- 陈玲
- 陈良火
- 韩军
- 魏姣姣
- 魏红山
-
-
邱新野;
朱晓虹;
刘炜;
张世斌;
张轩齐
-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术后患者发热及感染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且需要接受内镜治疗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96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术前、术后相关感染相关检查结果(包括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内毒素及细菌血培养).结果 术后发热患者(体温≥37.3°C)共20例,确诊术后感染患者8例.发热组与未发热组比较,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及首次治疗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不同抗菌药物预防方案对患者内镜治疗术后感染及发热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首次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合并糖尿病或肿瘤的患者、内镜治疗注射点数≥3个的患者为术后感染或发热高危人群.
-
-
陈敬成
-
-
摘要:
目的观察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门静脉高压(PHT)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GOV)的临床疗效及排胶再出血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2例PHT合并GOV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静脉曲张缓解效果、组织胶用量、治疗次数、静脉曲张消失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静脉曲张缓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溃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PHT合并GOV止血效果确切,可降低其再出血率,增强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减少组织胶用量与注射次数,缩短治疗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但伴有较高的溃疡发生率。
-
-
但宇慧;
韩文;
李颖
-
-
摘要: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肝硬化患者常常合并门静脉高压,其最主要表现为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 GOV),严重威胁患者健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白介素-6 (interleukin 6)、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表达升高与肝硬化患者GOV形成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预测作为评估的新指标,对预后及病情评估有一定价值。本文就VEGF、IL-6、HCY在肝硬化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的作用机制、临床评估及未来诊疗展望进行综述。
-
-
董梁;
魏姣姣;
蒋海根;
刘江
-
-
摘要:
目的比较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患者经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EIS)和内镜下曲张静脉精准断流术(ESVD)治疗后PVT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合并PVT并行EIS或ESVD治疗的患者32例,其中行EIS者17例,行ESVD者1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VT的变化情况,同时统计两组在聚桂醇注射液用量及治疗次数间的差异。结果EIS组和ESVD组的PVT消减率分别为11.8%(2/17)和26.7%(4/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IS组与ESVD组PVT进展率分别为11.8%(2/17)和13.3%(2/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聚桂醇注射液用量及治疗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IS与ESVD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合并PVT的影响可能是相似的。
-
-
张媛媛;
李慧;
庞春;
何梅平;
周梦思
-
-
摘要:
目的探讨BOPPPS[Bridge-in(导入)、Objective(目标)、Pre-assenssment(前测)、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ost-assessment(后测)、Summary(总结)]模式的健康教育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一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住院治疗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一级预防阶段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干预组实施BOPPPS模式的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等。随访2组患者干预后1年内首次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3个月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内首次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PPPS模式的健康教育能提高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一级预防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发生首次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
-
钟欢;
叶伟
-
-
摘要:
目的探讨预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GOV)的非侵入性指标,以减少不必要的胃十二指肠内镜(EGD)筛查。方法2016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住院的PBC患者67例,均接受了EGD和超声检查,其中32例接受肝活检,33例接受了肝脏硬度检测(LSM)。计算血小板(PLT)计数/脾脏上下径比值(PSR)。应用ROC曲线判断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在67例PBC患者中,发现存在GOV者27例(轻度7例,中度7例,重度13例),无GOV者40例;在32例接受肝组织学检查者中,9例S_(3~4)与23例S_(1~2)患者并发GOV者均为3例(Fisher确切概率法,P=0.203);在33例接受了LSM检查者中,以LSM>20 kPa为截断点,其预测发生GOV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0%、54.2%和66.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PSR是PBC患者并发GOV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SR<0.734×10^(9)/L/mm为截断点,其预测并发GO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6%、87.5%和89.6%,并可节省92.5%的EGD检查。结论应用PSR预测PBC患者并发GOV有一定的诊断效能,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
-
-
邓悦;
姚欢;
谢宇欣(综述);
石国庆(审校)
-
-
摘要: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起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达10%~30%。内镜下治疗是EGVB的主要治疗措施,其包括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EIS)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HI)。EGVB内镜下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再次出血,影响再出血的原因较多,机体的营养状态是其原因之一。肝硬化患者大多数容易并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从而导致曲张静脉内镜下治疗后愈合慢,导致再出血风险增加。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的患者早期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能够维持机体所需能量、蛋白质等,降低再出血率,提高患者预后。本文就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的临床营养支持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
邵伟
-
-
摘要:
目的探究胃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套扎术对食管胃静脉曲张(EGV)患者门静脉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赤壁市蒲纺医院收治的100例EGV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观察组在胃镜下注射聚桂醇后再行套扎术,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术前、术后7 d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EGV疗效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改善预后,且安全性高。
-
-
洪珊;
李坪;
胡居龙;
周玉玲;
梁秀霞;
马佳丽;
艾正琳;
魏红山
-
-
摘要:
目的分析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预防再出血后患者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准确率。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的303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对其行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治预防再出血,随访观察1年,分析其中2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生化指标、Child-Pugh评分、静脉曲张程度、门脉血管宽度等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治疗后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应用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验证该预测模型的准确率。结果223例患者中1年内门脉血栓形成55例(24.6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支门脉宽度(OR=1.414,95%CI:1.209~1.654,P=0.000)、右支门脉宽度(OR=1.267,95%CI:1.108~1.447,P=0.000)、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2.033,95%CI:1.284~3.217,P=0.000)是治疗后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3个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得到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cut-off值为-2.005。80例患者行交叉验证,该预测模型的准确率为95.0%。结论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左支门脉及右支门脉的宽度增加是治疗后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三者拟合模型预测血栓形成率准确率可达95.0%,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
李欢;
韩晓磊;
赵星
-
-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超声内镜联合CT门静脉成像技术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GOV)程度及治疗效果的评价价值。选取72例肝硬化GOV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效果分为良好组与不良组。结果发现,不良组总横断面表面积、胃左静脉、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及门静脉长度均大于良好组,曲张静脉壁厚度小于良好组(P<0.05);总横断面表面积、胃左静脉、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及门静脉长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曲张静脉壁厚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静脉曲张程度呈负相关(P<0.05);总横断面表面积、曲张静脉壁厚度/胃左静脉、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及门静脉长度均为肝硬化GOV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超声内镜、CT门静脉成像参数联合预测肝硬化GOV患者治疗效果的AUC为0.857。可见,超声内镜、CT门静脉成像参数与肝硬化GOV程度、肝功能分级及EVL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可为临床预测EVL治疗效果提供一定参考。
-
-
邵翠萍;
徐小元
- 《第九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方案.认为特利加压素是目前AVB药物治疗的首选.对于AVB治疗无效的高危患者,在可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较高剂量的药物激动剂(如500 μg/h的生长抑素)或早期应用TIPS更有效地控制出血.此外,根据HVPG应答情况选择更有效的药物可获得更好的效果,有效改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预后.
-
-
-
-
-
单鸿;
朱康顺;
庞鹏飞;
李征然;
关守海;
姜在波;
黄明声
- 《江苏省第六次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暨全国第八次外周血管病介入新技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自1974年Landerquist等首先报道经皮肝穿刺胃食管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 , PTVE)以来,该技术一直未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介入微穿刺器材及影像造影设备的完善,该技术引起的并发症大大减少,适应征范围也进一步扩宽。rn 本文应用组织粘合剂正丁基-2-氰丙烯酸盐(N-butyl-2-cyanoacrylate,NBCA)对4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进行了栓塞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
-
-
王茂强
- 《首届全国肝胆疾病大会》
| 2006年
-
摘要:
肝硬变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群体健康、致死率较高、消耗社会资源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手段是内科治疗(主要是内窥技术)和介入治疗,外科治疗已屈居次要地位.介入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方法有:①TIPS;②经TIPSS途径做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不建立分流);③经皮肝穿刺做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④脾动脉栓塞术;⑤腹腔-肠系膜动脉灌注加压素;⑥B0RTO-经自发胃-肾分流道栓塞胃底静脉曲张;⑦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途径栓塞异位静脉曲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⑧经皮穿刺腹膜后左肾静脉-脾静脉分流;⑨CT或US引导下经皮穿刺下腔静脉-门静脉分流(介入性"H"型分流).在介入治疗方法中,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肝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是常用方法之一,经过近20余年的相关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技术改良,人们对TIPS的技术原理、缺陷和实用价值已有比较一致的认识.本文根据解放军总医院开展TIPS12年来的经验教训,结合复习近年欧美、日本、韩国等关于TIPS的资料,对TIPS的有关问题做一小结,仅代表个人观点.
-
-
王茂强
- 《首届全国肝胆疾病大会》
| 2006年
-
摘要:
肝硬变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群体健康、致死率较高、消耗社会资源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手段是内科治疗(主要是内窥技术)和介入治疗,外科治疗已屈居次要地位.介入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方法有:①TIPS;②经TIPSS途径做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不建立分流);③经皮肝穿刺做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④脾动脉栓塞术;⑤腹腔-肠系膜动脉灌注加压素;⑥B0RTO-经自发胃-肾分流道栓塞胃底静脉曲张;⑦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途径栓塞异位静脉曲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⑧经皮穿刺腹膜后左肾静脉-脾静脉分流;⑨CT或US引导下经皮穿刺下腔静脉-门静脉分流(介入性"H"型分流).在介入治疗方法中,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肝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是常用方法之一,经过近20余年的相关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技术改良,人们对TIPS的技术原理、缺陷和实用价值已有比较一致的认识.本文根据解放军总医院开展TIPS12年来的经验教训,结合复习近年欧美、日本、韩国等关于TIPS的资料,对TIPS的有关问题做一小结,仅代表个人观点.
-
-
王茂强
- 《首届全国肝胆疾病大会》
| 2006年
-
摘要:
肝硬变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群体健康、致死率较高、消耗社会资源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手段是内科治疗(主要是内窥技术)和介入治疗,外科治疗已屈居次要地位.介入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方法有:①TIPS;②经TIPSS途径做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不建立分流);③经皮肝穿刺做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④脾动脉栓塞术;⑤腹腔-肠系膜动脉灌注加压素;⑥B0RTO-经自发胃-肾分流道栓塞胃底静脉曲张;⑦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途径栓塞异位静脉曲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⑧经皮穿刺腹膜后左肾静脉-脾静脉分流;⑨CT或US引导下经皮穿刺下腔静脉-门静脉分流(介入性"H"型分流).在介入治疗方法中,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肝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是常用方法之一,经过近20余年的相关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技术改良,人们对TIPS的技术原理、缺陷和实用价值已有比较一致的认识.本文根据解放军总医院开展TIPS12年来的经验教训,结合复习近年欧美、日本、韩国等关于TIPS的资料,对TIPS的有关问题做一小结,仅代表个人观点.
-
-
王茂强
- 《首届全国肝胆疾病大会》
| 2006年
-
摘要:
肝硬变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群体健康、致死率较高、消耗社会资源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手段是内科治疗(主要是内窥技术)和介入治疗,外科治疗已屈居次要地位.介入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方法有:①TIPS;②经TIPSS途径做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不建立分流);③经皮肝穿刺做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④脾动脉栓塞术;⑤腹腔-肠系膜动脉灌注加压素;⑥B0RTO-经自发胃-肾分流道栓塞胃底静脉曲张;⑦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途径栓塞异位静脉曲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⑧经皮穿刺腹膜后左肾静脉-脾静脉分流;⑨CT或US引导下经皮穿刺下腔静脉-门静脉分流(介入性"H"型分流).在介入治疗方法中,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肝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是常用方法之一,经过近20余年的相关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技术改良,人们对TIPS的技术原理、缺陷和实用价值已有比较一致的认识.本文根据解放军总医院开展TIPS12年来的经验教训,结合复习近年欧美、日本、韩国等关于TIPS的资料,对TIPS的有关问题做一小结,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