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镜下治疗

内镜下治疗

内镜下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50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649382篇;相关期刊233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浙江临床医学、临床消化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二届全球华人消化内镜学术大会、2009国际肝胆胰外科南通论坛暨第二十二届全国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第八届全国胃病学术大会等;内镜下治疗的相关文献由1331位作者贡献,包括等、胡兵、令狐恩强等。

内镜下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3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49382 占比:99.93%

总计:649854篇

内镜下治疗—发文趋势图

内镜下治疗

-研究学者

  • 胡兵
  • 令狐恩强
  • 叶连松
  • 张澍田
  • 姜泊
  • 张宇航
  • 曾宪晖
  • 李鹏
  • 林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邓悦; 姚欢; 谢宇欣(综述); 石国庆(审校)
    • 摘要: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起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达10%~30%。内镜下治疗是EGVB的主要治疗措施,其包括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EIS)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HI)。EGVB内镜下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再次出血,影响再出血的原因较多,机体的营养状态是其原因之一。肝硬化患者大多数容易并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从而导致曲张静脉内镜下治疗后愈合慢,导致再出血风险增加。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的患者早期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能够维持机体所需能量、蛋白质等,降低再出血率,提高患者预后。本文就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的临床营养支持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周丹; 施言; 吴乾能; 朱元东; 谢欣城
    • 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化随访模式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因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进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予以出院常规指导加数字化管理平台随访,对照组予以出院常规指导加电话随访。在出院后3个时间节点(3、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胃镜复查率、消化道再出血率、手术率、死亡率等的差异,以及在第12个月调查患者随访满意率,焦虑与抑郁量表得分及非计划再住院率的差异。结果随访3、6个月时,两组在消化道再出血率、手术率和死亡率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个月时,试验组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时间节点试验组的胃镜复查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最终的随访满意率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与抑郁量表得分、非计划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数字化随访管理平台可能降低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患者1年内再出血的风险,互联网的随访模式患者接受度更高,并可改变不良情绪。
    • 杨旸; 周宇
    • 摘要: 2016年英国胃肠病学会(Brit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BSG)和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ESGE)联合发布了《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患者的内镜检查及治疗指南》,并按计划于2021年发布《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患者的内镜检查及治疗(更新版)指南》。该指南的制定过程符合AGREEⅡ原则,证据质量和建议强度均使用GRADE方法得出。新指南对内镜手术的风险类别和血栓风险类别进行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修订。在提交出版之前,与BSG和ESGE的所有成员协会进行了协商。国内鲜有相关领域的中文文献供临床参考,本文将基于新版指南中修改和新增的内容进行介绍与解读。
    • 王欢欢; 刘媚娜; 谢海啸; 贾恺琦; 曾蔓霖; 王明山
    • 摘要: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患者行内镜下直肠息肉摘除术后出现下消化道异常出血进行病因分析,探讨FⅪ基因变异与治疗后下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家系调查(共3代5人)。检测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相关凝血指标。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患者FⅪ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序列、5’和3’端非翻译区序列,及家系成员相应的变异位点区域。用PyMol软件构建基因变异前后蛋白模型。结果:患者因“直肠息肉摘除术后3 d,血便2 d”入院。凝血指标检查显示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Ⅺ活性(FⅪ:C)和FⅪ抗原(FⅪ:Ag)分别为50.9 s、53%和47.2%;其父亲上述3项指标分别为45.4 s、44%和43.1%。DNA测序发现患者及其父亲的FⅪ基因第8号外显子均存在c.841C>T杂合无义变异(p.Gln281*)。蛋白模型分析显示p.Gln281*变异会产生截短蛋白。结论:该家系FⅪ基因第8号外显子c.841C>T(NM_000128)杂合无义变异与其FⅪ水平减低有关,可能也是该患者行内镜下直肠息肉摘除术后出现下消化道异常出血的主要原因。
    • 王淑萍; 张倩; 许丽君; 王坤可; 刘延廷; 张世杰; 叶志霞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缘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操作护理配合与技巧。方法纳入2011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内镜中心行ERCP治疗后出现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缘或周围出血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患者77例,根据出血位置及出血量选用合适的止血方法,通过术中精准的医护配合及熟练的护理操作配合技巧,分析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成功率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其中76例成功止血,1例经内镜止血治疗后仍有活动性出血表现,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ilhouette angiography,DSA)成功止血。内镜下止血总体成功率为98.7%(76/77)。内镜下止血治疗后有5例发生轻度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轻度胆管炎、2例轻症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6.5%,均经静脉用药后成功治愈,无晚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ERCP术后出现十二指肠乳头切缘或周围出血经内镜下止血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操作护士术中熟练的操作技巧、默契的医护配合,是此项治疗成功率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 马宗慧; 张倩; 邢洁; 朱圣韬; 李鹏; 张澍田; 孙秀静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非治愈性切除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切除的治愈性进行评估,计算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47例早期胃癌病变,其中非治愈性切除病变66例,非治愈性切除率为19.02%(66/34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病变直径≥20 mm(OR=3.248,95%CI:1.451~7.272,P=0.004)、病变浸润至黏膜下层(OR=26.549,95%CI:10.087~69.875,P<0.001)及病理类型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OR=18.021,95%CI:6.664~48.736,P<0.001)是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病变直径≥20 mm、术前病理提示浸润至黏膜下层和/或未分化型早期胃癌者,应经充分评估后,慎重选择内镜下治疗
    • 郑庆芬; 涂秋月; 周洋洋; 赵丽霞; 张利敏
    • 摘要: 目的分析食管巨大血肿伴或不伴黏膜破溃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食管巨大血肿患者的一般资料、内镜及CT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有16例患者纳入研究。12例患者无明确诱因,4例患者有明确的进食粗硬或较烫食物史。10例患者血肿位于食管全段,1例位于上段,5例位于中段。呕血11例(68.8%),胸痛8例(50.0%),进食哽噎感4例(25.0%)。14例患者胃镜显示血肿表面黏膜破溃,食管腔内可见大量血凝块;2例患者胃镜显示食管巨大黏膜下隆起,表面黏膜完整。血肿表面黏膜未破溃的2例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切开治疗,余14例患者均内科保守治疗,平均随访时间6.8个月,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多数食管血肿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后预后良好,对于血肿表面黏膜未破溃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开治疗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方青青; 陈颖; 陈炜; 简佑容; 李煜; 祝子华; 沈丹杰; 陈世耀; 李锋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治疗后的出血率及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因肝硬化并食管胃静脉曲张首次行内镜下治疗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随访期间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检查结果、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内镜治疗情况的差异;并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5例患者,其中15例(20%)治疗后随访期间有出血。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比较,其中内镜治疗前有消化道出血的54例患者中14例出现治疗后出血,出血率25.93%(P=0.04);合并有门静脉血栓24例,治疗后出血8例,出血率33.33%(P=0.048);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有11例出现治疗后出血,出血率31.43%(P=0.021);Child A级24例,治疗后出血4例,Child B级47例,治疗后出血8例,Child C级4例,治疗后出血3例(P=0.018);内镜治疗前有消化道出血、门静脉血栓、乙型肝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是内镜下治疗后出血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95%CI=1.273~12.879,HR=4.0487,P=0.018)是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随访期间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ild-Pugh分级是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肝功能差的患者进行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需慎重。
    • 樊留博; 张露丁; 罗咪咪; 沈佳雯; 韩文胜
    • 摘要: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下段括约肌(LES)舒缩障碍所致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常表现为吞咽困难、呕吐、上腹部疼痛等不适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营养不良、消瘦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1-2],以吞咽时食管体部蠕动消失和下食管括约肌不能松弛为主要特征,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其治疗主要针对LES,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钙离子拮抗剂)、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
    • 宰德富; 张丽丽
    • 摘要: 目的 分析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2156例行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并行内镜下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不同性别、年龄、手术史、息肉数目及操作方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156例患者中,95例(4.41%)出现并发症,其中出血36例(1.67%),穿孔4例(0.19%),腹痛34例(1.58%),感染21例(0.97%),无一例死亡。不同性别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2%高于年龄<60岁患者的3.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手术史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3%高于无手术史患者的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数目≥2枚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6%高于息肉数目1枚患者的1.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活检钳钳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行氩气刀烧灼术、高频电切术、圈套器勒除术、注射后高频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行氩气刀烧灼术、高频电切术、圈套器勒除术、注射后高频电切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行EMR/ESD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是否有手术史、息肉数目、不同操作方式等因素有关,患者年龄越大、术前有手术史、多发息肉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EMR/ESD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操作方法。因此,合理选择病例、根据患者及结肠息肉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