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胃息肉

胃息肉

胃息肉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94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6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684篇;相关期刊381种,包括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黑龙江医学、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第七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等;胃息肉的相关文献由1892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善玲、牛兴东、等等。

胃息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6 占比:56.61%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1.11%

专利文献>

论文:684 占比:42.27%

总计:1618篇

胃息肉—发文趋势图

胃息肉

-研究学者

  • 高善玲
  • 牛兴东
  • 高俊霞
  • 刘玉兰
  • 司红英
  • 张秀荣
  • 李春启
  • 杨美芳
  • 王惠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丰煦; 王玉娟; 于丽丽; 侯涛
    • 摘要: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探究中医药治疗胃息肉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91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中医治疗胃息肉的文献,筛选有效的方药信息,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3建立方药数据库,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和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相对高频药物应用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挖掘用药规律。[结果]共获得80首方剂,159味药物,药物使用总频次共计1072次;使用频次≥9的相对高频药物共36味;使用频次>30的药物为甘草、白术、黄芪、丹参、莪术、陈皮;对36味相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2组聚类组合和53条关联规则,涵盖了补气药、理气药、祛湿药、祛痰药、活血药、清热解毒药等药物的配伍组合;与补气药相关的配伍组合最多,补气药常与活血药、理气药、化湿药、消食药、清热解毒药相伍,活血药与清热解毒药的配伍亦多见。[结论]中医药治疗胃息肉及防治术后再发较常用的方法有补益脾胃、活血化瘀、宽中行气、祛湿化痰、消食健脾、清热解毒散结、化积消坚、愈疡护胃,本研究为胃息肉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数据支持。
    • 陈霞(综述); 周成会(审校)
    • 摘要: 胃息肉是胃黏膜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起病隐匿,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因合并其他疾病而出现症状。随着生活节奏、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电子内窥镜的普及,检出率逐年升高。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两大类,腺瘤性息肉上皮增生较活跃,且多伴有上皮内瘤变,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备受业界关注;目前,以内镜治疗为主,虽收效快,但复发率较高,如何预防息肉切除后复发及癌变正成为当下研究热点。该文就胃息肉中医证型变化特点、分布规律及发病因素相关性进行综述。
    • 田力
    • 摘要: 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在胃息肉病人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高频电凝电切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CICARE沟通模式。比较两组疗效、焦虑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程度、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CAREE沟通模式在胃息肉病人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病人焦虑程度,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 窦英磊
    • 摘要: 目的研究中医联合无痛消化内镜下手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6月—2021年9月收治的胃息肉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无痛内镜下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治疗,对两组患者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血清指标水平、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并对比两组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为(0.37±0.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8,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17(G-17)水平为(14.77±2.14)pg/L,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为(126.41±8.94)μg/L,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为(19.43±1.68)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3、3.082、2.157,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38.43±4.56)h,首次排气时间为(49.23±4.84)h,首次排便时间为(56.45±5.81)h,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3、7.875、10.111,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中医联合无痛消化内镜下治疗胃息肉的效果十分确切,有助于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周遵兰
    • 摘要: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胃息肉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均为贵州航天医院2018年7月—2020年6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和观察组(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各50例,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腹痛、出血、腹胀、穿孔概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对胃息肉的治疗效果更为确切,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郭金芝; 汤胜君; 王德录; 钱立康; 张元瑞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血清学分型情况,并比较不同Hp分型患者的Hp根除效果。方法选取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2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疾病类型分为慢性胃炎组90例、胃息肉组76例和消化性溃疡组101例。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Hp抗体表达情况,包括尿素酶A(UreA)、尿素酶B(UreB)、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和空泡细胞毒素A(VacA)。比较各组患者的Hp感染率和UreA、UreB、CagA、VacA阳性率。Hp阳性患者均接受四联方案治疗,比较不同Hp分型患者的Hp根除率。结果267例患者的Hp总感染率为67.04%,慢性胃炎组、胃息肉组、消化性溃疡组的Hp感染率分别为61.11%、51.32%、84.16%;消化性溃疡组的Hp感染率高于慢性胃炎组、胃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组UreA、VacA阳性率高于慢性胃炎组、胃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组UreB阳性率(93.07%)高于慢性胃炎组(78.89%)、胃息肉组(61.84%),且慢性胃炎组高于胃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组、胃息肉组和消化性溃疡组的HpⅠ型感染率分别为83.64%、87.18%和77.65%,均高于HpⅡ型感染率。采用四联方案治疗后,HpⅠ型患者的Hp根除率为86.99%,高于HpⅡ型患者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胃息肉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Ⅰ型感染率均高于HpⅡ型感染率,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和Hp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慢性胃炎、胃息肉患者,且HpⅠ型患者的Hp根除率高于HpⅡ型患者。
    • 刘杰; 钟巧兰; 王金婷
    • 摘要: 目的分析胃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胃息肉术后患者的复发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淮安市淮阴医院收治的230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胃息肉患者术后36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70例)和未复发组(160例),分析不同类型息肉病理特点,对复发组、未复发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胃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年龄≥45岁、手术时间≥40 min、息肉直径>2 cm、多发息肉、腺瘤性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术后肠胃反流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均P2 cm、多发息肉、腺瘤性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术后肠胃反流均是胃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43、2.726、6.767、4.216、3.053、3.796,均P2 cm、多发息肉、腺瘤性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术后肠胃反流等,临床可据此对胃息肉术后患者进行干预,以降低胃息肉术后患者复发的风险。
    • 摘要: 李奶奶最近在一次胃镜检查中发现了胃息肉,经过病理活检确定息肉为胃底腺息肉。全家人一下子变得焦虑起来,担心是胃癌,就拿着胃镜报告辗转多家医院求医,得到的都是相同的结论:不用担心,不是癌。医生还告诉李奶奶,这正好说明您的胃“很安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杨宏; 周敏; 王治东; 任宏飞; 张铭光
    • 摘要: 目的 分析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胃息肉的病变性质,探究其与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本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及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胃息肉的病变性质,并对比其与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影响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与病理诊断胃息肉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 145例患者中单发息肉124例(85.52%),多发息肉21例(14.48%)。共检出171枚息肉,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与电切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的共119枚(69.59%),不一致的共52枚(30.41%)。两种诊断的病理学诊断结果的Kappa值为0.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息肉大小≥2.0 cm是影响内镜下钳夹活检与电切术后病理学诊断间组织学差异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胃息肉病变性质及与病理诊断胃息肉结果存在不一致性,尤其对于年龄≥60岁、息肉大小≥2.0 cm的患者的差异更大,在临床诊断中应格外注意此类患者的胃息肉与癌变病灶并存现象。
    • 黄鹏
    • 摘要: 目的:比较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与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予以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对照组予以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血清学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GI)、胃蛋白酶原Ⅱ(PGII)、胃泌素-17(G-17)]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47/52),高于对照组的75.00%(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为5.77%(3/52),低于对照组的19.23%(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失血量和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清学指标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