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黏膜切除术

黏膜切除术

黏膜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4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690443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医疗装备、中国社区医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二届全国消化系早癌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日ESD高峰论坛、第十三届全国超声内镜暨内镜新技术学术研讨会、第10届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学术会议暨中华消化内镜学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研讨会等;黏膜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57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艳、刘福建、张以洋等。

黏膜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90443 占比:99.96%

总计:690688篇

黏膜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黏膜切除术

-研究学者

  • 李艳
  • 刘福建
  • 张以洋
  • 张其德
  • 张小琴
  • 肖君
  • 赵静
  • 韦爱昌
  • 韩树堂
  • 万思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鹏
    • 摘要: 目的:比较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与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予以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对照组予以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血清学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GI)、胃蛋白酶原Ⅱ(PGII)、胃泌素-17(G-17)]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47/52),高于对照组的75.00%(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为5.77%(3/52),低于对照组的19.23%(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失血量和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清学指标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
    • 赵静; 吴仲烨; 李艳
    •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喷鼻联合丙泊酚静脉注射在成人肥胖患者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进行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的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丙泊酚静脉注射)和观察组(50例,右美托咪定喷鼻联合丙泊酚静脉注射)。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T_(2)时,观察组的HR、MAP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喷鼻联合丙泊酚静脉注射在成人肥胖患者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能够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缩短苏醒时间和停药至拔管时间,降低苏醒期Ramsay镇静评分和躁动评分,减轻术后的疼痛程度,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谢宏民; 李佳璇; 钟永锋
    • 摘要: 目的:探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胃肠道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对2018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62例胃肠道息肉患者开展分组试验,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采取常规内镜下电凝切除术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完成治疗后对比组间红细胞免疫功能、炎性因子、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BC-ICR、RBC-C3bRR高于对照组,CI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1β、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道息肉患者开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王文斌; 蒋丰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与黏膜切除术治疗对胃息肉患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水平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84例胃息肉患者分为对照组(行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行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临床疗效,手术指标与术后恢复指标,术前及术后7 d血清学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和1次切除率显著升高,2次及以上切除率显著下降,手术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泌素-17水平与术前比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胃息肉患者采用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较黏膜切除术治疗疗效更好,其可有效切除胃息肉,且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可促进胃黏膜修复,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 姬朝霞
    • 摘要: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观察组接受ES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长(P0.05);观察组整块切除率及侧切缘阴性率、垂直切缘阴性率、治愈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ESD治疗,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与EMR相当,但前者切除效果更好,且复发率更低,应用价值更高。
    • 蔡敏杰
    • 摘要: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6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EMR组与APC组,各34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APC组总有效率高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APC组复发率低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EMR,APC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围手术期指标表现更好,复发率更低,且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 饶德光
    • 摘要: 目的:观察无痛电子肠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62例肠息肉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电子肠镜下EMR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无痛电子肠镜下EMR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电子肠镜下EMR术治疗肠息肉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电子肠镜下EMR术治疗。
    • 胡萍; 宋冬梅
    • 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患者采用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9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48例,共53枚息肉)与对照组(42例,共47枚息肉)。试验组给予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一次切除成功率、总完全切除率、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试验组一次切除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高频电切术,可提高一次切除成功率、总完全切除率,降低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且可减少手术费用。
    • 张健; 陈敏
    • 摘要: 目的:探究比较内镜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泗洪分金亭医院收治的结肠息肉内镜下手术患者中选择124例作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研究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7.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优于内镜高频电切术,具有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孙曙辉
    •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息肉患者行内镜下EMR(黏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息肉患者70例作为资料,随机分组各35例,对照组行内镜下电凝切除术,观察组行内镜下EMR治疗,测定两组术后白细胞介素及红细胞免疫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IL-6、IL-8、IL-12、IL-1β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3bRR、ICRRR、CD68、CD69、LFA-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胃肠道息肉采取内镜下EMR治疗可进一步保证术后良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红细胞免疫功能更好,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