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清扫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0篇、会议论文77篇、专利文献28252篇;相关期刊385种,包括临床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7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河南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淋巴结清扫的相关文献由369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裕隆、詹文华、黄昌明等。
淋巴结清扫—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252篇
占比:95.68%
总计:29529篇
淋巴结清扫
-研究学者
- 何裕隆
- 詹文华
- 黄昌明
- 梁寒
- 王伟
- 方文涛
- 李平
- 王家镔
- 秦新裕
- 谢建伟
- 郑朝辉
- 韩方海
- 张涛
- 李勇
- 李强
- 李辉
- 林建贤
- 罗清泉
- 胡祥
- 陈文虎
- 黄炯强
- 于振涛
- 刘凤林
- 孙伟
- 张延龄
- 李伟
- 柳硕岩
- 汪灏
- 胡建昆
- 茅腾
- 董新舒
- 蔡世荣
- 谷志涛
- 赵岩
- 陈凛
- 倪泉兴
- 刘颖斌
- 孙晓宏
- 孙益红
- 季加孚
- 庞作良
- 弓磊
- 张军
- 张林
- 徐海涛
- 所剑
- 曾永毅
- 朱江
- 李威
- 李子禹
-
-
李睿勰;
王泽华
-
-
摘要:
宫颈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其主要的转移方式。系统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LND)有助于改善早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是根治性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PLND与多种术中、术后并发症有关,如血管、神经、输尿管、肠管损伤、输尿管阴道瘘、淋巴囊肿和下肢淋巴水肿等。本文概述了各种并发症的临床特点、防治措施及危险因素。
-
-
郭乃强;
杜振宗
-
-
摘要:
随着医疗水平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在发病早期被确诊。肺癌患者中却大部分都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目前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及淋巴结清扫已然成为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否要行淋巴结清扫,以及采用何种淋巴结清扫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文拟就目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及范围进行综述。
-
-
张志浩;
刘锋
-
-
摘要:
手术切除是肝内胆管细胞癌首选的治疗方法,也是唯一可能的治愈手段。R0切除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在保证R0切除和手术安全性的基础上,切缘距离应>10 mm。淋巴结是否转移是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淋巴结清扫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术后辅以系统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起始不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辅助化疗是一个可能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的有效措施。
-
-
巢亮;
刘奇盛;
王日玮;
张开华
-
-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术与传统开放术式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传统开腹手术的6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2017年6月-2021年6月于本院行腹腔镜CME术的6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情况、手术前后肿瘤标志物含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前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CME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在保证手术切除效果的同时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轻患者应激创伤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提高术后短期疗效,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
郭素英
-
-
摘要:
目的:比较右侧前入路与左侧后入路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右侧前入路,对照组采取左侧后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水平、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s-CRP、IL-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入路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后入路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效果。
-
-
刘赫鑫;
王刚;
王明君
-
-
摘要:
目的分析锁骨上区淋巴结清扫联合局部放疗对同时型同侧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sISLM)乳腺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治疗的64例sISL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予以单纯局部放疗者为放疗组,34例采用锁骨上区淋巴结清扫联合局部放疗者为联合组。随访至2020年12月,比较两组的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期(LRFS)、无局部区域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联合组LRFS、DMFS、PFS、OS率分别为78.60%、50.10%、59.70%、68.60%,放疗组分别为81.30%、40.30%、51.00%、68.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病灶最大直径>5 cm、腋窝淋巴结阳性个数>5个、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占比高于生存组[89.66%(26/29)比51.43%(18/35),96.55%(28/29)比65.71%(23/35),62.07%(18/29)比20.00%(7/35)](均P5 cm、腋窝淋巴结阳性个数>5个、HER2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R=2.273,95%CI 1.874~2.654;RR=2.250,95%CI 1.856~2.597;RR=2.782,95%CI 2.301~3.124)(均P<0.01)。结论sISLM乳腺癌患者行锁骨上区淋巴结清扫联合局部放疗与单纯局部放疗的远期获益相当,病灶直径、腋窝淋巴结阳性个数、HER2阳性状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
胡露;
郑德义;
李伟人
-
-
摘要: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及病理表现复杂,早期难以诊断。CMM早期可发生血液和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手术切除是CMM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目前在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方面还存在一定争议。此外,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修复也应兼顾功能与外观,需要根据创面情况选择个性化的修复方案。相信未来随着临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结合分子靶向、免疫治疗等有效治疗手段可取得更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
邱雪峰;
郭宏骞
-
-
摘要:
无论是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还是机器人手术,因前列腺的解剖结构是不变的,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目标也是不变的(通过手术手段,切除包括精囊、部分输精管在内的全部前列腺组织,部分患者需行淋巴结清扫),所以,手术的切除范围和适应证都是一样的,区别只是外科医生所采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
-
孟庆
-
-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方法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摸球实验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指标、肿瘤根治指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常规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情感职能、活力、精神职能、社会职能及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整体疗效,缩短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有推广价值。
-
-
马庆彪
-
-
摘要:
目的 探讨直肠癌手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并血管根部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共计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两组均进行血管根部淋巴结清扫,对照组患者术中予以高位结扎左结肠动脉,观察组患者术中予以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有关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与住院两个时间、血管根部淋巴结清扫个数、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相比,观察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并血管根部淋巴结清扫应用于直肠癌手术中,治疗效果较好,同时也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手术治疗安全性,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
-
-
苏河;
郭进;
李渊;
王晓鹏;
顾远晖;
史浩;
车杨
- 《第十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自2002年首次报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胃癌见诸文献后,达芬奇辅助手术在胃癌外科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等相对复杂的手术操作,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进展期胃癌手术难点在于淋巴结的清扫,而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应同样遵循传统胃癌根治原则即:完整切除原发灶,保证阴性切缘;彻底清除胃周淋巴结;完全消灭腹腔内脱落癌细胞.因此达芬奇手术难点亦在于术中淋巴结的清扫.甘肃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临床中心自2016年6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胃癌根治术以来,在淋巴结清扫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此,本文就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
-
郭德庆
- 《“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rn 通过对比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与常规肺癌手术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分析两者的差异.rn 方法:rn 将2014年1月-2015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肺癌治疗的患者随机选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肺癌淋巴结清扫治疗,实验组进行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两者差异性.rn 结果:rn 两种方式淋巴清扫效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为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评估都比对照组高,生活质量评估总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P<0.05.rn 结论:rn 在相同的清扫效果情况下,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肺癌淋巴结清扫时,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早,预后效果好,综合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肺癌手术淋巴结清扫效果.
-
-
LIANG XiAn Wen;
梁贤文;
彭勃
- 《2015年海南省外科年会暨广州军区普外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技巧难点及规范.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9月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210例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210例患者中,行根治性胃远端次全切除术127例,根治性胃近端次全切除术59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24例(其中根治性全胃联合脾切除12例,根治性全胃联合脾切+胰体尾切除4例,根治性全胃联合脾切+肝左外叶切除1例).顺利完成205例,2例因损伤脾动脉远端大出血而中转开腹,1例因损伤胃右动脉出血而中转开腹,另2例因肿瘤浸犯胰腺分离困难而中转开腹. 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术者需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巧可达到开腹手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
-
李小毅
- 《第19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6年CSCO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是目前全球的一个普遍现象,除非洲一些国家因疾病诊断技术受限之外,近30年世界大多数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美国流行病监测计划(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Program,SEER)数据库显示,美国甲状腺癌发病率由1975年4.9/10万增长至2009年的14.3/10万,发病率增长了近3倍.中国登记地区甲状腺癌粗发病率由1988年的1.78/10万升高至2009年的6.56/10万,发病率明显增加.具体分析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腺体手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以及中央区手术并发症。
-
-
-
何成群;
陈雨;
陈峥峥;
汪菁;
孙伟;
赵卫东
- 《2015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大会》
| 2015年
-
摘要:
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为临床较少见的一种性腺发育异常,最早于1995年由Swyer提出,故又被称为Swyer综合征.该类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但生殖器分化发育为女性方向发展.其发生率约为1/100000,故临床常对其认识不足,而出现误诊误治.本院于2013年9月收治一例该病患者。术后病理为精原细胞瘤,该肿瘤对放、化疗敏感,疗效佳,可不行腹膜后淋巴清扫术而选择术后放疗。但患者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提示不排除无性细胞瘤可能,故予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大网膜切除术。因精原细胞瘤放疗效果较好,1期患者多可获得长期生存.故术后转放疗科行放射治疗。
-
-
梁可可;
张浩;
贺亮;
张大林;
董文武;
王志宏;
吕承洲
- 《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桥本病(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并存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探查时往往可发现多个淋巴结,但是否为转移淋巴结却很难判断.HT并存PTC患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难度明显高于未并存HT者,手术很容易引起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国内外目前关于HT并存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特点的文献报导很少,且对于临床淋巴结阴性(cNO) HT并存PTC患者是否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本文将对T1/T2期cNO HT并存PTC患者中央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高危因素进行探讨,从而为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rn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398例T1/T2期cNO甲状腺乳头状癌同期行中央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桥本病并存乳头状癌组(病例组)及乳头状癌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术前甲功、肿瘤大小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清扫的中央区淋巴结总个数及转移阳性个数等临床病理特点.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HT并存PTC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及肿瘤位置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rn 结果:398例患者中有98例(24.6%)并存桥本病.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有以下特点:女性比例更高,术前TSH、TG-Ab及TPO-Ab值更高,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患者平均年龄小,肿瘤直径小,T1期患者所占比例多,但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相近(40.8%VS.41.3%),但病例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4.9vs.2.9,P<0.01),而转移淋巴结个数在两组间没有差异(1.0vs.1.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lcm与桥本病并存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1);女性、年龄<45岁、多灶及肿瘤位于腺叶中下极也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但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lcm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n 结论:T1/T2期cNO桥本病并存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总数较多,但转移淋巴结个数与单纯乳头状癌患者相比并无差异.建议对肿瘤直径>1cm、年龄<45岁及多灶癌患者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
窦蒙蒙;
罗艳林;
王莉;
陈红敏
- 《河南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预后的相关因素.rn 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0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分析其转移相关因素,对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进行高危因素的探讨.rn 结果:242例子宫内膜癌中153例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0.65% (1/153),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手术-病理肌层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138例子宫内膜癌复发3例(21.73%),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与未清扫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 27%、2.00%,内膜样癌、非内膜样癌的复发率分别为0. 78%、20%,浅肌层、深肌层的复发率分别为2.44%、2.50%。COX分析发现手术—病理分期与预后显著相关。rn 结论: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有必要进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手术-病理肌层侵犯、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与预后密切相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