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机器人手术

机器人手术

机器人手术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94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43480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护理学杂志、腹腔镜外科杂志、微创泌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3国际暨全国第十二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中国第九届全国食管癌学术会议、201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年会等;机器人手术的相关文献由2316位作者贡献,包括海门·卡帕迪亚、威廉·派纳、迈克尔·热姆洛克等。

机器人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9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43480 占比:99.94%

总计:944084篇

机器人手术—发文趋势图

机器人手术

-研究学者

  • 海门·卡帕迪亚
  • 威廉·派纳
  • 迈克尔·热姆洛克
  • 布赖恩·罗克罗尔
  • 萧泽铭
  • S·罗美尔
  • W·肖伯
  • 张旭
  • 马克·麦克劳德
  • D·罗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赛; 刘波; 李楠; 何达
    • 摘要: 背景:皮质骨轨迹螺钉较椎弓根螺钉能有效提高内固定把持力,但其具有学习曲线较长和误置率高的特点,骨科机器人能有效克服上述局限,提高置钉准确性和安全性。目的:对比机器人辅助和传统徒手置入皮质骨轨迹螺钉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手术患者中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2015年6月至2021年3月,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行腰椎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年龄≥65岁骨质疏松症患者。共纳入64例患者,其中机器人组23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置入皮质骨轨迹螺钉,共置入92枚皮质骨轨迹螺钉;徒手组41例采用传统徒手置钉,共置入164枚皮质骨轨迹螺钉。使用改良的Gertzbein-Robbins分级方法评估置钉准确性以及头侧小关节侵犯发生率;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结果与结论:(1)机器人组置钉优良率为97.8%,显著高于徒手组的87.2%(P <0.001);(2)机器人组和徒手组头侧小关节侵犯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57);(3)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4)结果说明,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手术中,机器人辅助置入皮质骨轨迹螺钉是比传统徒手置钉更准确、安全的方法。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机器人手术护理学》于2017年6月出版发行,由王共先、曾玉、盛夏教授主编。机器人手术系统是微创外科领域的革命性手术工具,目前国内外有关专著较少。《机器人手术护理学》是第一本介绍机器人手术护理学的专著,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全书共分两篇,上篇简要介绍了机器人手术发展史,以及机器人手术相关的手术室人员、物品、安全、护理质量、整体工作模式以及绩效管理等,其中第二章和第三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手术机器人设备和器械的构造特点以及如何正确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清洁消毒等;下篇介绍了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妇产科、胸外科等专科机器人手术的护理配合。
    • 陈泽涛; 曾培生; 刘海雯; 施梦汝; 陈世杰; 陈卓凡
    • 摘要: 现阶段的种植手术机器人已基本实现“手术操作智能”,然而,机器人种植决策的“类脑智能”仍处于理论及探索阶段。临床种植方案制定取决于种植时机、种植区域、骨量条件、种植术式、患者全身因素等,其制定过程需要评估相应临床决策指标及执行不同临床路径。本文回顾了人脑的认知行为及信息处理机制,在临床循证医学的思想及大数据、深度学习的潜力启发下,结合临床决策指标及临床路径可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数据特点,提出了基于决策指标智能化预测及临床路径智能化执行的种植手术机器人种植决策类脑智能化可行方案,即“挖掘决策指标,厘清临床路径——构建决策指标大数据库——深度学习智能预测决策指标——临床路径智能执行——种植决策类脑智能化”,并结合本团队前期研究成果,以即刻种植时机决策为例,述评其类脑智能化过程,为后续种植决策全面“类脑智能化”研究提供范本。未来,挖掘并评价更多临床决策因素,并不断总结完善种植临床路径,同时采取最佳的智能化方式实现循证指标及路径的智能化预测,最终实现种植临床诊疗过程智能化,将是口腔临床医师们需要思考及努力的方向之一。
    • 刘元奇; 张春芳
    • 摘要: 快速康复理念正逐渐被外科医生所接受,而日间手术是快速康复理念的集中体现.机器人手术操作灵活、精确、平稳,其微创能力较传统胸腔镜手术更加明显,因此更加适合应用于日间手术.目前,机器人肺外科日间手术在国内尚未大量开展,其术中、术后管理经验仍较为缺乏.笔者所在医院在大规模开展机器人手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少量机器人肺外科日间手术的尝试.本文主要针机器人肺外科日间手术的患者选择、手术体位、手术方式、术中特殊情况处理等进行经验总结,为未来机器人肺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规范化提供思路.
    • 莫洋; 刘蔚东
    • 摘要: 目的:探索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日间手术模式的临床护理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1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日间手术2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等资料,总结机器人辅助外科部日间手术的护理经验.?结果:22例患者中,住院时间为(51.69±16.54)h,术后留院时间为(30.00±11.98)h,术中出血量为(61.05±26.00)ml,?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为(1.41±0.59)d,住院期间总费用为(70193.99±7940.05)元,转科1例,非计划性再入院1例.结论:在机器人胸外科日间手术的围手术期中实行全程精细化护理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且可保障医疗质量及安全.
    • 卫义; 王尧谦; 李勇; 聂钰; 王东; 任尚青; 田景芝; 欧勇; 黄娇娇; 陈晓琳; 李娟; 彭丽; 武卓群; 吕倩; 范世达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经腹腔与经腹膜外单孔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围手术期护理的疗效,探讨后者的护理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机器人微创中心2019年7月—2020年6月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42例,其中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经腹腔前列腺癌根治术82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经腹膜外单孔前列腺癌根治术60例,所有手术均为同一术者完成.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护理情况、引流管拔除时间、疼痛评分、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控尿训练的效果、切口愈合情况及美观度、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结果:142例手术均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经腹腔组与经腹膜外单孔两组手术切口护理切口感染3例(3.7%)、1例(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4.8(3~13)d和2.8(1~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9.3(8.0~16.0)d和8.4(7.0~13.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3(0.65~3.0)d和3.4(2.0~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9.0(7.0~21.0)d和6.0(4.0~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尿控例数分别为8例(9.8%)、51例(62.2%)、62例(75.6%)和17例(28.3%)、43例(71.7%)、54例(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切口长度分别为12.1(10.4~13.4)cm和5.6(5.0~6.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满意度分别为9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膜外单孔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具有恢复时间更短、尿控缓解率更高、切口美观整洁、术后满意度更高的优势,更有利于术后护理工作的开展.
    • 马靖雯; 孟尧; 何天霖
    • 摘要: 随着外科手术器械和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肝脏外科已经进入微创外科和精准外科时代.机器人辅助肝脏切除术已包含几乎所有传统开腹手术的适应证.目前临床研究显示,与开腹手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本文综合文献报道及临床实践,针对达芬奇机器人在肝脏切除术的临床现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倪恒; 陆豪健; 王一青; 王莺; 吕望; 胡坚
    • 摘要: 目的:评估机器人袖式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2020年10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器人和胸腔镜袖式肺叶切除术的2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机器人组和胸腔镜组,其中机器人组8例(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65.9±5.4)岁;胸腔镜组14例(男14例,女0例),平均年龄(63.5±9.5)岁.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特征比较,并评价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特征比较,发现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等因素无统计学差异.与胸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患者的淋巴清扫站数更多(P=0.025),但住院总费用更高(P<0.001).结论:机器人袖式肺叶切除术具有不亚于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且能清扫更多淋巴结站数.
    • 史雯嘉; 熊紫薇; 黄燕; 方觅晶; 汤绍涛
    • 摘要: 目的:构建基于循证的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预防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在最佳证据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证据FAME属性的评价,针对11条证据进行临床应用并构建质量审查指标,于2020年7月~2021年2月实施循证护理实践,通过基线审查(29例患儿)分析障碍因素,构建全麻EA护理预防方案,并将此方案应用于34例患儿.结果:患儿EA发生率由24.1%降至2.9%,显著低于证据应用前(P<0.05).医护人员对预防全麻患儿EA的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得分显著高于证据应用前(P<0.05).结论:基于循证构建的全麻EA护理预防方案可在机器人巨结肠手术中推广,且在实施中应结合临床情景考虑患儿个性化意愿,降低全麻患儿EA的发生率.
    • 李帅; 冯建军; 雷海; 郑芳; 杨德华; 曹国庆; 汤绍涛
    • 摘要: 2020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了1例12岁女性咳血患儿.CT及MRI均提示左下肺叶背段肺组织、左主支气管及左背段支气管内结节状肿物.纤支镜下切除主支气管内病灶活检,结果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行机器人辅助左肺下叶背段解剖性切除、支气管切开瘤体切除及支气管修补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10ml,术后恢复良好.术后2个月复查,无肺不张、气胸及瘤体残留.结果表明,机器人应用于小儿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是可行的,其清晰稳定的视野、多自由度的器械、抖动过滤功能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较传统胸腔镜的优势更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