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炎性因子

炎性因子

炎性因子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984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34篇、会议论文101篇、专利文献40574篇;相关期刊894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97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2017年第二次会议 、《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等;炎性因子的相关文献由2351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静、李娜、李静等。

炎性因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34 占比:19.31%

会议论文>

论文:101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40574 占比:80.49%

总计:50409篇

炎性因子—发文趋势图

炎性因子

-研究学者

  • 张静
  • 李娜
  • 李静
  • 张莉
  • 张伟
  • 王勇
  • 王伟
  • 王丽
  • 李慧
  • 王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厚君; 蒋昇源; 邓博文; 刘港; 白惠中; 陶经纬; 范筱; 赵毅; 任敬佩; 徐林; 穆晓红
    • 摘要: 背景:脊髓损伤后炎性微环境的失衡会加剧脊髓继发性损伤,阻碍神经功能的修复,川芎嗪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但其在脊髓损伤领域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川芎嗪能否通过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行T10椎板切除术,后两组采用自制双刃显微剪行T10脊髓完全横断,川芎嗪组模型制备后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0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5 d。分别于术后1,3,7,14 d通过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以及改良Rivlin斜板实验评估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于术后14 d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Nissl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改变;术后7,14 d,ELISA法检测C-反应蛋白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炎性因子(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大鼠BBB评分、改良Rivlin斜板角度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川芎嗪组炎性细胞的数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少;③Nissl染色结果表明,川芎嗪组断端两侧脊髓组织内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模型组;④模型组脊髓损伤后C-反应蛋白表达出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川芎嗪能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的表达量(P<0.05);⑤造模后7天,模型组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表达均多于假手术组(P<0.05),白细胞介素10阳性表达较少;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组脊髓组织核因子κB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0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造模后14天,模型组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白细胞介素10阳性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川芎嗪组的白细胞介素10表达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⑥提示脊髓损伤后,促炎因子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炎性微环境失衡;川芎嗪能够调控脊髓损伤后免疫炎性反应,改善炎性微环境,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 雷静; 马文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表达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80例内异症患者为对象,以同期80例盆腔炎且子宫内膜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炎症、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分析其与内异症患者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Ⅰ/Ⅱ期组Fbg、D-D水平低于Ⅲ/Ⅳ期组(P<0.05).Ⅰ/Ⅱ期组IL-6、IL-8、MCP-1、TNF-α水平低于Ⅲ/Ⅳ期组(P<0.05)..结论 内异症患者血液凝固性升高,机体炎症反应活跃,并且与内异症的临床分期关系密切.
    • 曹蒙; 王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炎性因子和细胞免疫功能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以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对象,依据患者入组后28 d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67)和死亡组(n=33).以同期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炎症、免疫指标,分析其与感染性休克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生存组、死亡组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Fbg、D-D水平低于生存组、死亡组(P<0.05);生存组Fbg、D-D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生存组、死亡组(P<0.05);生存组CRP、PCT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生存组、死亡组(P<0.05);生存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炎症反应活跃、免疫功能抑制,并且上述病理变化参与患者的预后转归.
    • 罗勇; 冯万锐
    • 摘要: 目的 探究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IFN-γ和IL-4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PLT均下降,MPV均上升,且观察组PLT、MPV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均P<0.05);治疗后两组IFN-γ水平均下降,IL-4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IFN-γ水平较对照组更低、IL-4水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12%vs 78.05%,P<0.05).结论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血小板参数和调控炎症因子水平,进而减轻炎症反应.
    • 向明芝; 袁紫林; 王刚; 程洁; 刁波; 刘跃平
    • 摘要: 背景: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因子被证实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相关,调控其表达将成为治疗相关疾病的关键.目的:验证CD1d参与了调控NLRP3炎性因子表达,并且进一步证明CD1d是通过信号调节蛋白α(signal regulatory protein-α,SIRPα)来达到调控目的.方法:①使用Flag-CD1d、HA-SIRPα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CD1d与SIRPα的相互作用;②使用Flag-CD1d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转染RAW264.7细胞,RT-qPCR检测NLRP3等基因表达;③使用HA-SIRPα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转染RAW264.7细胞,在脂多糖刺激后RT-qPCR、Western blot检测NLRP3等基因和蛋白表达;④使用SIRPα慢病毒RNAi载体转染RAW264.7细胞,在脂多糖刺激后RT-qPCR、Western blot检测NLRP3等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结论:①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CD1d与SIRPα存在相互作用;②过表达CD1d基因后,NLRP3、pro-IL-1β、pro-IL-18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过表达SIRPα组p38、p-p38、NLRP3、pro-IL-1β、pro-IL-18蛋白表达明显低于SIRPα干扰组(P<0.01);④脂多糖刺激后干扰SIRPα组NLRP3、pro-IL-1β、pro-IL-18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干扰SIRPα组p38、p-p38、NLRP3、pro-IL-1β、pro-IL-18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过表达SIRPα组(P<0.01);⑤结果表明,CD1d与细胞膜上SIRPα形成复合物,通过SIRPα抑制下游p38MAPK/NF-κB通路,最终达到抑制NLRP3等炎性因子表达的目的.
    • 树梦萱; 袁方晨; 周梦琪; 涂世盐; 许玥; 秦红岩
    • 摘要: 肝脏屏障是肝脏抵御外源性有害物质侵袭的主要结构,在维持肝脏分泌功能,调控胆汁转运及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内毒素、炎性因子及胆汁酸等诱发肝脏屏障蛋白改变及屏障功能障碍,可能参与结肠炎性肝病发生.探究结肠炎对肝脏屏障的影响及机制,从肝脏屏障角度阐释结肠炎性肝病的发生机制有望为其防治提供线索和依据.
    • 陈本伟; 李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血浆凝血及炎性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8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患者(实验组)和同期选择来我院健康检查7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研究,分别测定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分析两组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血浆纤维蛋白酶(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1(PAI-1)、凝血因子Ⅶ(FⅦ)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管痴呆患者凝血因子及炎性因子水平与正常人存在差异,通过对血浆凝血及炎性因子检测,有助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陈敬杰
    • 摘要: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汤对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炎(KO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Ⅰ)、Ⅱ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Ⅱ)水平及关节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2例膝关节镜术后KOA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关节镜清除术,术后予以对照组患者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活血祛瘀汤进行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并于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的骨代谢指标与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关节肿胀值。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MMP-3、COMP、CTX-Ⅰ、CTX-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关节肿胀值与治疗前比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JOA评分与治疗前比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活血祛瘀汤治疗膝关节镜术后KOA患者,可有效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调节患者机体骨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同时改善患肢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 杨永全
    • 摘要: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管舒张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RP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患者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心绞痛发生,以及提高LVEF水平和血管舒张功能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
    • 万承俊; 王新亮; 李兴邦; 刘成恩; 刘炎芬
    • 摘要: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运动学参数、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兴县中医院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分别收治的30例(共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前与术后1个月运动学参数、骨关节指数、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主动屈曲角均增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内翻角均减小,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中日常活动、关节疼痛、关节僵硬评分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关节镜下清理术比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术后早期运动学参数,促进患者恢复,并可缓解膝关节炎症,疗效确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