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精原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9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12313篇;相关期刊209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五届全体会议第十次学术研讨会、首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国际学术会议、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等;精原细胞瘤的相关文献由1221位作者贡献,包括卢一平、李国利、李晶晶等。

精原细胞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2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2313 占比:99.65%

总计:112702篇

精原细胞瘤—发文趋势图

精原细胞瘤

-研究学者

  • 卢一平
  • 李国利
  • 李晶晶
  • Boblin Raj Shakya
  • 付成
  • 刘东亮
  • 吕健为
  • 崔书祥
  • 张彩霞
  • 徐小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雪; 吴梅
    • 摘要: 患者女,17岁。因无月经来潮于外院就诊,查体发现盆腔包块。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无性生活史,无异常阴道流血,平素无腹痛等不适。妇科查体:外阴、大小阴唇发育欠佳,处女膜完整。肛诊:盆腔触及一大小约10 cm×9 cm×8 cm包块。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甲胎蛋白、人附睾蛋白4、CA125、CA199正常,雌二醇<15 pg/ml,促卵泡成熟素87.42 mIU/ml,促黄体激素45.95 mIU/ml,孕酮0.88 ng/ml,睾酮0.37 ng/ml,硫酸脱氢表雄酮95 ug/dL,抗缪勒管激素0.69 ng/ml。
    • 严翔; 袁红梅; 文嘉宇; 蹇顺海
    • 摘要: 患者男,34岁,右侧睾丸进行性肿大6月余,伴轻触痛,无发热;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右侧睾丸肿大,表面无发红,质硬,触痛(+)。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升高(7.28×10^(9)/L),白细胞9.04×10^(9)/L,甲胎蛋白、胸苷激酶1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未见明显异常。睾丸超声:右侧睾丸大小约6.2cm×5.0cm×3.8cm,实质呈弥漫减低的不均匀回声,CDFI见其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多(图1A),考虑右侧睾丸炎。
    • 魏倩; 达珍; 次仁曲珍; 霍真; 左鹏
    • 摘要: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伴双侧盆腔内睾丸恶变的病例非常罕见,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血清学表现、染色体核型分析及病理表现才能确定诊断。现报告1例发生于西藏地区藏族人群的完全型AIS病例,该病例从发现子宫先天性缺如到双侧盆腔肿物切除历时17年,病理证实双侧盆腔内占位为发育不良的睾丸组织伴精原细胞瘤和支持细胞腺瘤样结节形成。本文总结此类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旨在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 曾小科; 王学梅; 陈治光; 桑亮; 李子怡; 李莹
    • 摘要: 目的:探讨睾丸病变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征象在睾丸精原细胞瘤和原发性睾丸淋巴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2例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和超声声像图,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精原细胞瘤组59例和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组23例,就其临床特点和超声征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将超声征象中有统计学意义参数设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病灶位置、隐睾病史、病灶形态、边界、回声类型、无回声、强回声和后方回声在鉴别精原细胞瘤和原发性睾丸淋巴瘤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中肿瘤的形态、边界、强回声和后方回声是鉴别二者的独立因素,建立的回归方程为:Logistic(Y)=2.242+2.222X1-2.848X2-3.899X3-3.366X4(X1:形态;X2:边界;X3:强回声;X4:后方回声),ROC曲线下面积0.904,模型鉴别睾丸精原细胞瘤和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是67.9%、96.6%、87.35%。结论:多因素分析在鉴别睾丸精原细胞瘤和原发性睾丸淋巴瘤中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超声上肿瘤的形态、边界、强回声和后方回声可作为综合判断二者的可靠指标。
    • 安丽华; 冯海霞; 王唯伟; 李静; 陈月芹; 赵凡
    • 摘要: 目的:探讨DWI联合常规MRI征象对睾丸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NSGC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46例,其中精原细胞瘤28例,非精原细胞瘤18例,46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DWI扫描。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行常规MRI征象观察及ADC值测量,并比较上述指标在睾丸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间的差异;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独立影响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精原细胞瘤的平均ADC值小于NSG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原细胞瘤的T_(2)WI低信号征象、信号的均匀性及瘤内分隔征象较NSGCT多见,而NSGCT多见坏死/囊变,上述征象在两种肿瘤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C值、坏死/囊变及瘤内分隔征象为鉴别诊断精原细胞瘤与NSGCT的独立影响因素。当ADC值≤0.90×10^(-3) mm^(2)/s时,倾向于诊断为精原细胞瘤,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敏感度为72.2%,特异度为67.9%,准确度为67.4%。联合坏死/囊变与瘤内分隔征进行诊断的AUC为0.803,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57.1%,准确度为76.1%。联合ADC值、坏死/囊变和瘤内分隔征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99,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9.3%、准确度为89.1%。结论:当ADC值≤0.90×10^(-3) mm^(2)/s、瘤内分隔征象多见而少有囊变/坏死时倾向于诊断为精原细胞瘤,反之则诊断为NSGCT。将DWI与常规MRI征象相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对睾丸生殖细胞瘤的术前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 洪星磊; 苗腾飞; 乔保平
    • 摘要: 目的分析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探究疾病复发的影响因素,再将P<0.05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有106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0~67岁,中位发病年龄为34岁;肿瘤原发于睾丸100例,原发于其他位置6例(位于盆腔1例,位于腹膜后5例);术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1.01~18.10μg/L,中位数为2.70μg/L;术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156.00~4207.00 u/L,中位数为265.00 u/L;术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0.10~1426.00IU/L,中位数为5.13 IU/L;肿瘤最大直径10~160 mm,中位数为50 mm。其中32例(32.1%)患者术后辅助放疗,25例(23.6%)患者术后辅助化疗,25例(23.6%)合并吸烟史,28例(26.4%)合并饮酒史,28例既往有隐睾病史(26.4%),14例(13.2%)患者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总体复发率2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1)、原发灶(P=0.002)、血清LDH水平(P<0.001)、肿瘤最大径(P=0.017)、术后放疗(P=0.007)、术后化疗(P<0.001)、吸烟史(P=0.001)、隐睾病史(P<0.001)为精原细胞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12)、血清LDH水平(P=0.034)、放疗(P=0.025)、吸烟史(P=0.013)、隐睾病史(P=0.011)为精原细胞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精原细胞瘤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发病率较低且预后较好的一种肿瘤,年龄、LDH、放疗、吸烟史、隐睾病史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龙胜
    • 摘要: 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15岁,头痛、恶心呕吐伴视物重影一周余。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表现为后枕部间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左眼外展活动受限,视物重影,无四肢抽搐及肢体活动障碍。体检:体温36.6°C、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5/83 mmHg(1 mmHg≈0.133 kPa)。
    • 闫墨; 刘帅兵; 王楷斌; 陈铭哲; 杨阔
    • 摘要: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精原细胞瘤进展中的与脂代谢相关的关键基因,分析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在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机制。方法:于TCGA下载精原细胞瘤测序及临床数据,同GSEA网站下载脂代谢相关基因集共同分析,筛选出Ⅱ期、Ⅲ期和Ⅰ期之间的与脂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MRGs)及关键基因FABP1,利用免疫组化对其表达进行验证,分析其与MRGs表达的相关性、甲基化水平、免疫浸润程度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Ⅱ期、Ⅲ期精原细胞瘤存在61个上调、4个下调的MRGs。FABP1与差异显著的MRGs有较强的相关性(P<0.01),GK2、AWAT2、DGAT2L6、ELOVL3在多个甲基化探针均表现明显的甲基化(r=-0.744--0.489,均P<0.001)。FABP1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中央记忆型T细胞(Tcm细胞)、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均P<0.01);不同FABP1表达的样本中具有明显的免疫浸润(P<0.001)及基质成分(P<0.01)差异。高表达FABP1则能显著降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结论:FABP1作为脂代谢关键基因,可能与其他MRGs通过共表达,改变自身甲基化及组织免疫浸润水平,共同促进精原细胞瘤的进展。
    • 龙德云; 舒亮; 叶孝乾; 张国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组织学证实的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观察肿瘤大小、形态、边缘、信号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并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19例均为单侧睾丸发病,肿块MRI表现结节状融合状9例,分叶状6例,圆形或类圆形4例,对照正常睾丸,T2 WI+FS呈高低混杂信号8例,呈略高信号4例,呈均匀低信号7例,且发现更低信号间隔13例;T1 WI呈均匀稍低信号9例,呈等低混杂信号8例,伴有出血高信号2例;DWI实性部分呈高信号,坏死液化区呈低信号,ADC图实性部分呈低信号,坏死液化区呈高信号;8例增强后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其中7例见分隔样强化;12例合并坏死液化,7例合并少量睾丸鞘膜积液,MRI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89.5%.结论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病史和体征可提高其诊断正确率,同时与睾丸其他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甘华磊; 王奇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于前列腺的生殖细胞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和9月收治的前列腺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2例,对其病理学资料、临床处理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分别为41岁和32岁,临床表现为下尿路梗阻及排尿不畅症状,影像学提示前列腺巨大占位.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学2例肿瘤均表现为小蓝圆细胞形态,浸润性生长,肿瘤背景中夹杂少量小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肿瘤细胞SALL4、OCT3/4、CD117和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标记均为阳性,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雄激素受体(AR)和突触素均阴性.此外,例1呈现特征性的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核旁点状阳性模式,可能误诊为上皮来源.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未查见其他器官肿瘤,综合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诊断为前列腺原发性精原细胞瘤,随后共进行了6个周期的博来霉素、依托泊苷和顺铂联合化疗,例1随访获得了完全缓解;例2随访肿瘤复发进展且伴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升高,后续根治标本最终诊断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结论 前列腺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罕见,病理学上可表现为小蓝圆细胞形态学特征,合并免疫组织化学CKpan核旁点状阳性染色模式可能成为诊断陷阱.前列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处理策略需结合病理诊断及肿瘤标志物综合评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