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3533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国际外科学杂志、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荆宜荆三地烧伤整形与美容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COA国际学术大会等;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相关文献由28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为民、温立霞、陈旻静等。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3533 占比:99.82%

总计:53629篇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发文趋势图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研究学者

  • 吴为民
  • 温立霞
  • 陈旻静
  • 吴磊
  • 于强
  • 侯慧
  • 刘林嶓
  • 刘毅
  • 唐四清
  • 应川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慕文; 卢涛; 杨艳萍
    •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MTA1)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2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和68例色素痣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患者的IGF1R、MTA1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IGF1R、MTA1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GF1R、MTA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IGF1R、MTA1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IGF1R阳性、MTA1阳性均是影响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GF1R、MTA1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推测IGF1R、MTA1可能参与了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临床上可通过检测两者的表达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情况进行评估。
    • 宋毓平; 李瑞; 龚丹妮; 曹晨; 杜小芳; 靳平; 田训; 肖艳萍
    • 摘要: 目的探讨BRCA1相关蛋白1(BAP1)基因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运用GEO数据库数据分析比较BAP1 mRNA在正常皮肤组织、良性痣组织、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运用不同的在线数据库分析BAP1 mRNA水平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BAP1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及良性痣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1的mRNA高表达水平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较差(P<0.05)。结论BAP1 mRNA水平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 胡露; 郑德义; 李伟人
    • 摘要: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及病理表现复杂,早期难以诊断。CMM早期可发生血液和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手术切除是CMM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目前在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方面还存在一定争议。此外,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修复也应兼顾功能与外观,需要根据创面情况选择个性化的修复方案。相信未来随着临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结合分子靶向、免疫治疗等有效治疗手段可取得更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周伟; 徐景峨; 王雯慧
    • 摘要: 文章介绍了1例犬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及肾腺癌的诊治情况,通过对病变组织切片检查,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皮肤病变组织中大量呈结节状、未发生黑色素沉积的黑色素瘤细胞;乳腺病变组织中可见弥散分布、发生黑色素沉积的黑色素瘤细胞;左侧肾脏的肾小管上皮中肿瘤细胞大量增殖,形成大小不一的腺管样结构,可见癌巢和大量发生黑色素沉积的黑色素瘤细胞。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将该病例的皮肤肿瘤定性为恶性黑色素瘤,肾脏肿瘤定性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引起的肾腺癌。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将犬左侧肾脏进行切除,由于犬年龄及自身体质等因素,发生右侧肾脏衰竭而未能成功救治。
    • 陈华; 严旭; 宋树玲
    • 摘要: 目的检测微小RNA-185-5p(miR-185-5p)和SOX13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61例CMM患者为观察对象(CMM组),另外,选择61例同时期诊断为皮肤良性色素痣的患者组织标本为对照组。根据miR-185-5p在CMM组织中表达水平,将CMM患者分为miR-185-5p高表达组(miR-185-5p表达水平≥0.47)31例和miR-185-5p低表达组(miR-185-5p表达水平<0.47)30例。根据SOX13蛋白在CMM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将CMM患者分为SOX13阳性表达组36例和SOX13阴性表达组2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CMM组织与色素痣组织中miR-185-5p、SOX13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OX1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CMM组织中miR-185-5p与SOX13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iR-185-5p、SOX13表达与CMM患者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CMM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CMM组织中,miR-185-5p表达水平为(0.47±0.08),低于色素痣组织的(1.0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30,P<0.05);CMM组织中SOX13 mRNA的表达水平为(2.32±0.51),高于色素痣组织的(1.0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12,P<0.05);CMM组织中SOX13蛋白阳性表达率(59.02%)高于色素痣组织(1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M组织中miR-185-5p与SOX13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5,P<0.05);CMM组织中,miR-185-5p、SOX13表达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iR-185-5p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高于miR-185-5p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1,P=0.015);SOX13阳性表达组3年生存率低于SOX13阴性表达组(χ^(2)=5.030,P=0.020);淋巴结转移、SOX13是CMM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miR-185-5p是CMM患者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CMM组织中miR-185-5p呈低表达,SOX13呈高表达,且两者的表达与CMM患者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或可作为CMM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 陈柯君; 叶茜; 方圣
    • 摘要: 热激蛋白(HSPs)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伴侣蛋白,在调控细胞增殖和迁移、血管形成、信号转导、适应环境压力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生存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也可成为抗癌药物作用的新靶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是最具侵袭性和致命性的皮肤肿瘤,一旦发生转移,病死率较高。目前,虽然手术切除、干扰素注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已应用于临床,但对晚期CMM效果欠佳。而HSPs参与CMM的恶性增殖,两者关系密切,未来进一步探索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将为CMM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 王英伦; 何孜灏; 黎思颖; 郑子豪; 董博文; 邓展程; 陈秋锐; 沈晗
    • 摘要: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构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特征预测模型。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中470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样本数据(其中原发性肿瘤TP组103例,转移肿瘤TM组367例),分3种方法筛选转移特征基因:1.使用edge R与DESeq2R包筛选TP组与TM组表达差异基因;2.使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鉴定肿瘤转移特征性状相关基因模块,并用GO(gene ontology)和GSEA(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富集分析转移特征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3.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筛选转移特征性基因,三者取交集后,利用机器学习XGBoost算法构建转移相关基因特征分类模型,并用来自GEO数据库的外部测试集GSE190113进行验证。结果共筛选TP组与TM组差异表达基因1804个,WGCNA分析发现黑色模块与转移性状密切相关(r=-0.46),该模块包含529个基因,ROC分析基于AUC(Area under curve)值>0.7标准共筛选806个基因,三者取交集后获得142个基因,利用XGBoost算法成功构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特征判定模型,内部测试集预测AUC值为0.88,外部测试集预测AUC值为0.85。结论本机器学习模型能较为准确预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特征,对帮助判断患者的临床分型及分期、优化治疗方案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黄善君; 贾博文; 余蓓尔; 张以忠
    • 摘要: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皮肤。由于早期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故临床确诊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患者大多属于中晚期。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CMM的首选方法,但较差的预后是导致患者致死的主要因素。因此,影响CMM患者预后的因素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病理因素和生化诊断标志进行综述,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 雷英; 刘鸿雁; 高华伟; 石伟天
    • 摘要: 目的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75例CM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并对其进行随访。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75例CMM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6.7%(65/75)和57.3%(43/7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HR=1.495,95%CI:1.059~2.111)、年龄>60岁(HR=1.471,95%CI:1.069~2.025)及Clark病理Ⅴ级(HR=1.496,95%CI:1.068~2.096)为CMM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病理类型为浅表扩散型(HR=0.676,95%CI:0.485~0.941)为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CMM患者临床预后较差,其预后主要受淋巴结转移情况、年龄、病理类型及Clark病理分级的影响。
    • 马潇潇; 郭春香; 陈官芝
    • 摘要: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垂体同源框1(PITX1)及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li-1)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9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PITX1、Gli-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肿瘤组织中STAT3、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ITX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患者肿瘤组织中STAT3、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ITX1阳性表达率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STAT3阳性、PITX1阴性、Gli-1阳性均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TAT3、PITX1及Gli-l蛋白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存在异常表达,通过检测其水平能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