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
皮瓣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508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34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612篇;相关期刊705种,包括创伤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实用手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首届北京国际外固定与骨-关节修复重建大会等;皮瓣的相关文献由11009位作者贡献,包括鲁开化、郭树忠、唐举玉等。
皮瓣
-研究学者
- 鲁开化
- 郭树忠
- 唐举玉
- 彭伶丽
- 范启申
- 黄女桐
- 徐达传
- 钟世镇
- 马显杰
- 刘毅
- 吴攀峰
- 张发惠
- 徐永清
- 林子豪
- 王成琪
- 司徒朴
- 李军
- 寿奎水
- 艾玉峰
- 袁相斌
- 杨勇
- 林丁盛
- 罗少军
- 任志勇
- 熊明根
- 王伟
- 王辉
- 王达利
- 刘伟
- 张功林
- 李强
- 柴益民
- 葛宝丰
- 韩岩
- 高伟阳
- 何清濂
- 周征兵
- 曹景敏
- 梁杰
- 邵新中
- 魏长月
- 刘明明
- 王鹏
- 甘干达
- 罗力生
- 苏瑞鉴
- 宁金龙
- 宋建良
- 张陈平
- 李养群
-
-
杨飞;
谢卫国;
张伟;
王德运;
刘淑华;
余刚;
张卫东;
席毛毛
-
-
摘要:
目的按照自定义分型标准,分析不同程度放射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将影响放射性溃疡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按不同权重计分,分为轻、中、重3型。以此为标准,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放射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严重程度及不同原发疾病患者的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共3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轻、中、重3型分别为3例(10.7%)、12例(38.7%)及16例(51.6%)。患者中9例(29.0%)行保守治疗,14例(45.2%)采用局部带蒂皮瓣修复,8例(25.8%)以游离皮瓣修复。3型患者中分型越重溃疡病程越久,采用皮瓣修复者越多,治疗费用越高,创面愈合时间越长(P0.05)。患者行放疗的原发病因包括乳腺癌12例(38.7%)、生殖系统恶性肿瘤5例(16.1%)、皮肤鳞癌4例(12.9%)、血管病变4例(12.9%)、皮肤纤维肉瘤3例(9.7%)、鼻咽癌2例(6.5%)、淋巴瘤1例(3.2%)。不同原发病因患者的溃疡严重程度不一(P0.05)。结论不同严重程度放射性溃疡患者的溃疡病程、治疗方法、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有统计学差异,本分型标准对放射性溃疡的病情判断及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
-
陈川;
潘佳栋;
黄耀鹏;
尹善青;
周贤挺;
王欣
-
-
摘要:
目的探讨携带淋巴结的组织瓣移植治疗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携带淋巴结的组织瓣移植治疗Ⅱ~Ⅲ期下肢淋巴水肿5例,皮瓣大小(10~30)cm×(4~9)cm,受区选择患肢小腿区,受区血管为胫前动脉及伴行静脉,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例皮瓣术后部分坏死,予以换药对症治疗后,创面瘢痕愈合,其余4例移植皮瓣顺利成活。术后随访0.5~2年,患肢周径于术后1个月及6个月平均减少0.84 cm及2.29 cm,术后未出现淋巴管炎,供区未出现淋巴漏及淋巴水肿。结论应用淋巴结皮瓣移植治疗肢体淋巴水肿近期疗效较好,供区无并发症,是早中期下肢淋巴水肿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
-
吴晴伟;
王珮华;
王钟颖;
赵影颖;
许晨婕;
孙艺渊;
无
-
-
摘要:
目的研究并探讨额部带蒂扩张皮瓣修复鼻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手术方法、流程和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自2012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例因切除恶性肿瘤后致鼻部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切除肿瘤、额部皮肤扩张、扩张皮瓣修复鼻部缺损、鼻再造。结果所有患者肿瘤无复发、无转移,对鼻外形满意。结论在手术根治性切除外鼻恶性肿瘤的基础上,额部带蒂扩张皮瓣转移修复肿瘤切除后的鼻缺损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应得到推广和利用。
-
-
陈志伟;
姜涵译;
徐刚
-
-
摘要:
压疮是昏迷、截瘫或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因局部长期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所致组织损伤,好发于骶尾部。对于Ⅲ期及以上患者,病变深达骨质、溃烂严重,易合并感染,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目前最佳的手术治疗方式尚未达成共识。有学者建议在皮瓣选择时应主要考虑皮瓣各自的优缺点。本文就现阶段临床上常见几种治疗术式和组织瓣类型优缺点进行总结概述,旨在从不同的角度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新的修复思维。
-
-
薛存银;
赵华建;
伏传升;
贾照强;
陈阳
-
-
摘要:
手指末节外伤后皮肤合并甲床缺损骨质外露临床很常见,其修复方法很多,但各有优缺点,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理想的方法是在缺损区附近找到一个皮肤色泽、质地相近的皮瓣转移覆盖创面,而且皮瓣不需要二期整形。2017年8月-2019年2月笔者用指固有动脉皮支血管链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指皮肤或合并甲床缺损,效果满意。
-
-
方鑫;
胡沣;
陈前永;
董志远;
符来想
-
-
摘要:
目的 探讨前臂游离骨间后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显微骨科收治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或(和)肌腱外露患者13例,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25~56岁,平均36.5岁。机器绞伤6例,重物砸伤4例,热压伤3例。通过术前多普勒超声探测穿支点,根据患指创面位置、形状及大小于同侧前臂设计游离骨间后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一次性修复多指创面。皮瓣切取6.0cm×3.0cm~15.0cm×3.0cm,平均9.0cm×3.5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皮瓣内可携带前臂背侧皮神经重建感觉。术后观察皮瓣血运、颜色、质地,携带皮神经者测量两点辨别觉;前臂供区外观;应用密歇根大学手概况问卷调查(MHQ)评定手部功能。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良好,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门诊随访3~12个月,平均5.0个月,手指皮瓣颜色、质地良好,2例携带皮神经的皮瓣末次随访两点辨别觉分别达6mm及8mm,前臂供区运动功能良好,仅留线状瘢痕。MHQ评定结果患者均对手部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游离骨间后动脉分叶穿支皮瓣具有质地软、厚薄适中、外形良好、可携带感觉神经等优点,能同时修复多个手指软组织缺损,供区直接闭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
单振锋;
周晓;
喻建军;
蔡旭
-
-
摘要:
目的总结应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缺损时处理血管危象的经验和教训。方法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同一手术组医生共同完成的539例应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头颈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移植血管危象的征象及其处理方法。结果血管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516例,成活511例,失败5例;游离腓骨组织瓣23例,成活22例,失败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23例,进行二次手术探查21例,2例保守治疗,抢救成功17例,2例直接切除皮瓣行胸大肌皮瓣修复,1例取出移植骨。结论熟练掌握血管吻合技术是预防血管危象的关键,术中选择合适的血管、止血彻底、术后6h内密切观察皮瓣、及早发现血管危象是保证游离皮瓣成活的关键。
-
-
刘东昕;
马骏焕;
夏雪;
王虎
-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供区拔罐负压吸引对兔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兔10只,每只兔背部设计4块皮瓣,按照自身对照原则,以背部左侧前方及右侧后方皮瓣(20个)为实验组,背部右侧前方及左侧后方皮瓣(20个)为对照组。实验组手术前7天每天均对皮瓣进行拔罐预处理;对照组未进行任何预处理。测量实验组拔罐前后皮肤温度;比较两组皮瓣成活率,观察HE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结果:拔罐负压吸引后皮温显著高于拔罐前(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HE染色可见实验组较大新生毛细血管形成,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实验组皮瓣组织存在大量棕黄色颗粒沉着,两者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皮瓣组织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供区拔罐负压吸引能够提高兔移植皮瓣成活率,其作用机制与促进VEGF表达有关。
-
-
庞海涛;
刘伟;
于铁强;
李瑞国;
王帅;
柯嵩;
李琪佳;
王志强
-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同指指固有动脉背侧分支皮瓣与邻指皮瓣瓦合修复末节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20年1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应用同指指固有动脉背侧分支岛状皮瓣联合邻指皮瓣修复30例(30指)新鲜末节脱套伤(伴或不伴末节指骨骨折),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6~60岁,平均(39±3)岁。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30例患者皮瓣全部顺利成活。2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1)个月,手指外形及功能非常满意。上肢功能评定,优29例,良1例(感染),优良率100%。结论同指指固有动脉背侧分支皮瓣与邻指皮瓣瓦合修复末节脱套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适合基层医院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
-
-
李仕娟;
罗远玲;
刘茂娇
-
-
摘要:
总结了18例骶尾部压力性损伤患者皮瓣修复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2019年1月—2020年1月某院骨外科收治的18例骶尾部难愈合性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8例患者均给予换药、手术清创+VSD负压引流、皮瓣修复手术治疗等系统修复创面,并给予系统化、个性化、综合性护理。18例患者在4~7周后创面均完全修复,外观良好,出院后2~6个月随访,均未见压力性损伤复发。认为皮瓣修复骶尾部难愈性4期压力性损伤的创面治疗效果好,时间相对短,且规范、系统的术后管理,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创面快速康复的效果。
-
-
刘暾;
胡金天
- 《201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n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一期应用耳后、乳突区联合皮瓣及离体的耳软骨或者同侧耳甲腔软骨修复部分耳廓缺损,二期行再造耳耳颅角成形术的方法和效果.rn 方法:共收治15例单侧外耳部分缺损患者,急诊缺损范围3×3cm之内,后期缺损患者在1.5×2cm之内.其中5例为急诊缺损患者,10例为耳缺损后期患者.急诊耳缺损患者,一期手术将离断的耳软骨原位缝合于患耳缺损部位,然后将耳后、乳突区形成联合皮瓣,将修复耳降低耳颅角后用联合皮瓣覆盖.二期行耳颅角成形、耳颅沟植皮术.耳缺损后期患者,一期依据缺损范围在耳后及乳突区形成联合皮瓣,并切取耳甲腔软骨修复缺损部位,然后降低耳颅角,用联合皮瓣覆盖缺损部位.而且行耳颅角成形或加大、耳颅沟植皮术.rn 结果:15例全部成功,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修复耳耳轮、耳舟、耳甲腔形态,耳颅角、颜色、质地良好.rn 结论:对于急诊或后期外耳部分缺损患者,应用耳后、乳突区联合皮瓣及离体的耳软骨或者同侧耳甲腔软骨修复部分耳廓缺损,二期行再造耳耳颅角成形术的方法,可以保留良好的再造耳形态、弹性,同时可以减少供区损伤.
-
-
韩雪玲
- 《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急救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随意皮瓣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手指末节指腹缺损多少或厚薄,选择大鱼际肌或锁骨下为遗留创面的设计皮瓣,根据血管的行径,蒂部应靠大鱼际肌的近端或锁骨下上端,皮瓣的长度和宽度较遗留创面放大1-2cm,再增加2-3cm为蒂部,将遗留创面的手指末节指腹直接与供皮区拉拢缝合。患者术后创面包扎后用石膏绷带固定,应用扩血管及抗凝药物,防止皮瓣坏死。断蒂时间为18-21天。结果:成功率100%,手指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结论:随意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缺损具有操作简单、易掌握,皮瓣成活率高,功能及美观恢复好,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同时供皮区创面可直接缝合,无需植皮,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
-
-
-
-
-
张春;
张展;
郭峭峰;
沈立锋;
俞华军;
张晓文
- 《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总结与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创伤后严重复杂软组织缺损的疗效与经验.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间对59例小腿严重创伤后复杂软组织缺损患者,在全身情况稳定、局部急性感染已基本控制的情况下,经过反复彻底扩创,创面用VSD覆盖保护.待创面肉芽新鲜清洁后应用单一皮瓣、肌皮瓣吻合血管移植修复56例,单一组织瓣不能满足缺损修复需要,则选用两块组织瓣组合移植3例,对受区无合适可供血管吻合者,采用桥式交叉血管吻合移植5例,单块组织瓣面积最大32cm×13cm,最小15cm×8cm,组合组织瓣皆为2块.结果:59例组织瓣移植均获成功,受区伤口Ⅰ期愈合57例,Ⅱ期愈合2例,1例供区继发伤口感染,经换药扩创后再次植皮治愈.肢体严重复杂软组织缺损得以修复重建,毁损肢体得以挽救,功能得以保留.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吻合血管皮瓣、肌皮瓣修复创伤后小腿严重复杂难治性软组织缺损是缩短疗程,挽救肢体,保护与恢复功能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