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修复重建

修复重建

修复重建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77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口腔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5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101052篇;相关期刊260种,包括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首届北京国际外固定与骨-关节修复重建大会、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议等;修复重建的相关文献由211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晓、李赞、付光新等。

修复重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5 占比:0.69%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1052 占比:99.28%

总计:101781篇

修复重建—发文趋势图

修复重建

-研究学者

  • 周晓
  • 李赞
  • 付光新
  • 夏德林
  • 孙坚
  • 吴双江
  • 孙长伏
  • 张志愿
  • 张陈平
  • 本刊编辑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伟良
    • 摘要: 面⁃颏下动脉岛状皮瓣(facial⁃submentalarteryislandflap,FSAIF)是由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筋膜皮瓣,其与口腔颌面部缺损区相邻,其质地、色泽与头面部相似,该瓣血供恒定且血运充分,制备较简单,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根据所携带的组织,FSAIF可分为筋膜皮瓣、肌皮瓣、单纯皮瓣等,该瓣还可制备成带下颌骨的骨筋膜(肌)皮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由于其为带蒂瓣,能够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卧床制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中型缺损修复。医师在使用FSAIF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未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者可安全使用;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但无淋巴结外扩展者,在颈淋巴清扫彻底的前提下可使用该皮瓣。FSAIF修复禁忌证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且有淋巴结外扩展,此时,应选择其他组织瓣修复。
    • 袁宗毅; 明华伟; 张兴安; 韩新生; 王华东; 李婷; 陈方园; 谭小尧
    • 摘要: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穿支血管及辅助穿支血管解剖在制取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需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术前将携带校准点的患者双下肢CT血管成像数据导入数据工作站,对双下肢穿支血管及其周围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并将重建结果导入Microsoft Hololens 2眼镜。术中通过术区校准点进行校准,使术前重建结果借助Microsoft Hololens 2眼镜重合投射在术区,从术前是否重建出穿支血管、穿支血管实际走行是否符合重建结果、穿支点实际位置与术前重建结果偏差是否在1 cm内、是否发生穿支血管损伤等方面分析混合现实技术辅助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定位解剖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记录取瓣所需时间、术中所需校准时间。结果6例患者均在术前顺利重建出穿支血管位置及走行,术中穿支血管实际走行均符合重建结果,穿支点实际位置与术前重建结果偏差均在1 cm内,符合股前外侧皮瓣实际制备要求,所有病例均无穿支血管损伤发生;平均制取皮瓣时间为(70.50±7.20)min;平均校准时间为(13.33±5.50)min;术后皮瓣均存活。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将股前外侧穿支血管重建结果直接投射在术区,为辅助定位及解剖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提供一种新方法,减少了损伤穿支血管的可能性。
    • 陈伟良
    • 摘要: 面⁃颏下动脉岛状皮瓣(facial⁃submentalarteryislandflap,FSAIF)是由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筋膜皮瓣,其与口腔颌面部缺损区相邻,其质地、色泽与头面部相似,该瓣血供恒定且血运充分,制备较简单,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根据所携带的组织,FSAIF可分为筋膜皮瓣、肌皮瓣、单纯皮瓣等,该瓣还可制备成带下颌骨的骨筋膜(肌)皮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由于其为带蒂瓣,能够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卧床制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中型缺损修复。医师在使用FSAIF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未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者可安全使用;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但无淋巴结外扩展者,在颈淋巴清扫彻底的前提下可使用该皮瓣。FSAIF修复禁忌证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且有淋巴结外扩展,此时,应选择其他组织瓣修复。
    • 袁宗毅; 明华伟; 张兴安; 韩新生; 王华东; 李婷; 陈方园; 谭小尧
    • 摘要: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穿支血管及辅助穿支血管解剖在制取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需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术前将携带校准点的患者双下肢CT血管成像数据导入数据工作站,对双下肢穿支血管及其周围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并将重建结果导入Microsoft Hololens 2眼镜。术中通过术区校准点进行校准,使术前重建结果借助Microsoft Hololens 2眼镜重合投射在术区,从术前是否重建出穿支血管、穿支血管实际走行是否符合重建结果、穿支点实际位置与术前重建结果偏差是否在1 cm内、是否发生穿支血管损伤等方面分析混合现实技术辅助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定位解剖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记录取瓣所需时间、术中所需校准时间。结果6例患者均在术前顺利重建出穿支血管位置及走行,术中穿支血管实际走行均符合重建结果,穿支点实际位置与术前重建结果偏差均在1 cm内,符合股前外侧皮瓣实际制备要求,所有病例均无穿支血管损伤发生;平均制取皮瓣时间为(70.50±7.20)min;平均校准时间为(13.33±5.50)min;术后皮瓣均存活。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将股前外侧穿支血管重建结果直接投射在术区,为辅助定位及解剖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提供一种新方法,减少了损伤穿支血管的可能性。
    • 沈锂; 谭智; 青海; 邓杰
    • 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设计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修复重建颌面部缺损的可行性及精确性。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0年6月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5例颌面部缺损患者,采用彩色超声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的位置进行定位,对下肢进行CT扫描获取CT参数,利用软件对股前外侧皮瓣进行设计,对皮瓣的体积进行计算并进行皮瓣的制备,对术中实际皮瓣的体积进行测量。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皮瓣成活及供区愈合情况,对口腔功能及外形美观进行评分,比较术前超声定位的皮瓣穿支位置与术中实际穿支位置的符合率,术前设计皮瓣体积与术中实际皮瓣体积的差异。结果:15例皮瓣均成活,13例供区为一期愈合,2例供区经过1周的换药后愈合;患者的口腔闭合、言语功能、咀嚼功能、吞咽功能及外形美观评分分别为(8.752±0.70)分、(8.83±0.79)分、(8.90±0.44)分、(8.24±0.55)分、(8.99±0.72)分,术前超声定位的皮瓣穿支位置与术中实际穿支位置的符合率为86.67%;术前设计皮瓣体积与术中实际皮瓣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技术设计ALTF修复重建颌面部缺损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精确性。
    • 翁雁鸣; 郭家平
    • 摘要: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一期重建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尽管游离皮瓣是目前修复口腔颌面缺损的主流,但带蒂组织瓣仍然十分重要。锁骨上动脉皮瓣因其血供稳定、颜色质地与面颈部相近、厚薄适中、无需血管吻合、重建效果良好等特点逐渐受到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青睐,且锁骨上动脉皮瓣的应用可能有助于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负担。本文就该皮瓣的解剖、设计、制备、优缺点及其临床应用等做一综述。
    • 张森林; 魏斌; 梁彤欣; 钱浩亮
    • 摘要: 大型眶下区缺损的修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该研究报告了3例前额旁正中皮瓣转移修复眶下区肿瘤切除后的缺损病例。随访4~20个月,移植皮瓣均成活,面部外形恢复良好,无下睑外翻畸形,额部供区存在轻度的瘢痕畸形,患者满意,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前额旁正中皮瓣制备简便,皮瓣色泽和厚度适宜,适用于修复邻近中线的眶下区软组织缺损。
    • 王磊; 冼淡; 陈巨峰; 杜永军
    • 摘要: 目的:探讨逆行双叶前臂桡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贯通性薄型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口腔癌术后贯通性薄型组织缺损采用逆行双叶前臂桡侧皮瓣进行修复,并对皮瓣成活情况、修复效果等进行观察。结果:应用8例皮瓣有效修复了缺损,其中1例皮瓣出现周边瘘管,换药后愈合,1例因下颌骨下缘卡压,导致皮瓣部分坏死,经过换药后逐渐愈合。皮瓣修复后外形较佳,供区瘢痕隐蔽,美观性好。结论:利用逆行双叶前臂桡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贯通性薄型组织缺损是较好的方案。
    • 胡凯龙
    • 摘要: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以及文物本体的暴露性,导致不可移动文物容易在自然灾害中受损。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开展了遗产地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灾后修复重建等研究工作,并积极推进预防性保护理念的推广。本文通过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我国发展理念、不丹风险管理情况,介绍了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发展现状。
    • 江起庭; 余红; 孟丛鹏; 方威; 刘一廷; 张锦飙; 李智; 王志钢; 熊明燕; 孙亮; 李涛
    • 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手指皮肤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游离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术中均解剖游离此穿支,并携带较长的血管蒂。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平均为4.5 cm×3.0 cm,穿支皮瓣切取面积平均为5.0 cm×3.5 cm。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颜色、质地、外观、两点辨别觉(2PD)、总主动活动度(TAM)及手指功能。结果术后1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佳。所有患者均随访6~10个月,平均6.2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颜色与受区基本一致,质地可且厚薄适中,2PD为4.0~10.0 mm,平均5.5 mm,患指TAM为268.0°~280.0°,平均275.3°;供区无明显障碍,遗留线性瘢痕,1例因摩擦而造成供区切口瘢痕增生;参照美国手外科协会TAM系统评定手指功能:优9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游离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可有效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且切取简便,实用易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