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1第七届全军手外科会议
2011第七届全军手外科会议

2011第七届全军手外科会议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乌鲁木齐
  • 出版时间: 2011-08-19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解放军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

会议文集:2011第七届全军手外科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报道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指指腹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尺神经手背支及其营养血管的解剖规律,设计逆行皮瓣,修复小指指腹皮肤缺损。结果:患者7例,随访5月-20个月,疗效优良率86%。结论: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血运丰富,修复小指皮肤缺损,覆盖完全,容易成活,优良率高,手术简单。
  • 摘要:目的:探索负压吸引技术在减少皮瓣术后坏死中的效果和作用。rn 方法: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回顾性分析四肢和臀部皮肤缺损65例患者,其中实验组40例,在皮瓣术中放置引流管。术后负压吸引;对照组25例,术中仅放置引流条。术后作一般更换敷料。所有皮瓣在术后均观察1月。计算皮瓣优、良、可和差例数。应用秩和检验。rn 结果:在实验组优35例,良2例,可2例,差1例,对照组优21例,良0例,可1例,差3例,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负压吸引技术能有效预防皮瓣术后的坏死,提高皮瓣存活率,方法简便。
  • 摘要:目的:研究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rn 方法:1994年7月-2002年12月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52例,其中因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47例,慢性溃疡3例,肿瘤2例。皮瓣面积4×6cm-10×21cm。rn 结果:48例皮瓣完全成活,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游离植皮后创面Ⅱ期愈合。所有软组织缺损得到修复,骨骼、肌腱外露得到良好覆盖。40例皮瓣经5月-4年(平均2.4年)随访,均有一定程度的感觉恢复,两点分辨率为11-17mm(平均14mm)。踝关节功能良好。rn 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手术设计简便,易于切取,不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可以代替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用于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 摘要:目的:报道髂骨及带血管的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桡骨远端肿瘤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19-46岁。所有病例均为术前穿刺活检,术后大体标本病检再次确诊。发病部位为:均为桡骨远端。结果:5例患者随访时间6-28个月,无肿瘤复发,移植腓骨全部成活,X线显示骨愈合时间9-12周。重建腕关节外观及功能良好.背伸25°-45°,掌屈30°-50°,挠偏10°-15°,尺偏15°-25°,前臂旋前55°-80°,旋后40°-75°。结论:对于肿瘤较大、侵犯大部分骨端及部分周围软组织者,如患者对腕关节功能的要求较高,则带血管的游离腓骨瓣移植是一种理想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显微外科治疗小儿先天性并指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72例先天性并指患儿在合适的时机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主要是采用神经吻合,血管移植开大并加深指蹼,设计双指腹皮瓣覆盖骨性并指外露骨质,采取掌侧A型,背侧M型皮瓣或矩形、三角形皮瓣形成指蹼 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按Swanson评定方法评价:优149例,良20,差3例。结论: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方法治疗,避免了并指分指术后大部分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明显。
  • 摘要:目的:探讨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rn 方法:采用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顺行3例,逆行6例。rn 结果:9例皮瓣中,6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逆行皮瓣尖端出现静脉危象,经按摩、拆线等,其中2例完全成活,1例尖端皮肤少量坏死,但皮下组织成活,经更换敷料后肉芽组织生长,植皮后创面愈合。rn 结论: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丰富,皮瓣质地柔软,弹性良好,顺行皮瓣带有一定感觉,是修复踝部、足跟和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 摘要:目的:报道应用足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足跗外侧动脉血管为蒂的足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35例,皮辩切取最大面积8x4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6-24个月的随访,皮瓣质量好,色泽与手部皮肤相似,皮下脂肪少,不臃肿,感觉恢复良好,手软组织缺损修复后各关节活动良好。讨论:对伴肌腱骨骼外露的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足跗外侧皮瓣进行移植修复,效果良好。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岛状皮瓣修复示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示指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应用岛状皮瓣修复示指软组织缺损48例。结果:48例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除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所有皮瓣全部成活。结论:岛状皮瓣修复示指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等优点。
  • 摘要:目的:探讨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疗效。rn 方法:本组共21例,其中男17例,女4例。病变及部位: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12例;足跟部皮肤黑色素瘤4例;足后跟压疮1例;胫骨下段钢板部分外露4例。皮肤缺损最大面积为8.0cm × 11.0cm,最小为3.0cm × 4.0cm。rn 结果:21例中18例皮瓣完全存活;2例足底皮肤缺损患者术后皮瓣淤血,表面出现散在的小水疤,局部发黑至皮瓣全部坏死;1例仅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rn 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能为足部和踝部的摩擦受压创面提供良好覆盖和感觉功能;解剖位置恒定;不牺牲肢体主干动脉;操作简单,定位、解剖及切取方便快捷,利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 摘要:目的:总结胫后动脉逆行皮瓣桥式交叉移植术的疗效。rn 方法:对小腿严重开放性粉碎形骨折伴小腿皮肤大面积缺损,肌肉和骨质外露,无法采用其他简单方法修复,采用健侧胫后动脉皮瓣制成桥式皮瓣交叉至患侧,修复患侧皮肤缺损、肌腱、骨质外露创面,皮瓣蒂部制成皮管,3-4周断蒂。rn 结果:7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8个月,其外形及患肢功能达到满意效果。rn 结论:胫后动脉逆行皮瓣桥式交叉移植术是修复对侧小腿难以用简单方法修复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一种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总结Riordan肌腱移位术治疗桡神经不可逆损伤的疗效。rn 方法:对1998-2010年间,采用Riordan肌腱移位术治疗不可逆桡神经损伤18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疗效评定标准:优:腕关节能主动背伸45-60度;当腕关节背伸30度时掌指关节伸直达。度,腕关节背伸0-10度时手指屈距远端掌纹0cm。良:腕关节能主动背伸30度;当腕关节背伸10度时掌指关节能伸至0度,腕关节背伸10-25度时手指屈距远端掌纹0cm。rn 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疗效优良者17例,优良率达89.5%。rn 结论:在众多晚期桡神经功能重建术中,Riordan肌腱移位术是目前比较合理的术式,术后大部分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酸-羟基乙酸-L-赖氨酸(RGD)多肽接枝聚复合FK506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缓释膜桥接大鼠坐骨神经5 nlm缺损促进神经再生的效果。rn 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切断左侧坐骨神经形成5 mm缺损,分别以RGD多肤接枝聚复合FK506和NGF缓释膜(A组)、RGD多肽接枝聚复合FK506缓释膜(B组)和RGD多肽接枝聚膜(C组)桥接缺损;A组膜FKS06与NGF的含量分别为0.48 mg和2弘g,B纽膜FK506的含琶为0.72 mg,C组为对照组。术后3个月,采用大体观察、神经电牛理、小腿.i头肌湿重恢复率、组织学观察和图像分析等方法观查神经再生情况。rn 结果:术后3个月,膜外形完整、质脆;各组再生神经均通过了缺损,且A组的再牛神经各项检测指标明硅优于B组和C组。rn 结论:RGD多肽接枝聚复合FK506和NGF缓释膜能够有效地促进损伤的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甩FK506和NGF联合应用,可减少FK506的用量。
  • 摘要:目的:报道了足趾撕脱离断再植的临床疗效。rn 方法:本组12例14趾,其中男7例9趾,女5例5趾。年龄4-50岁。再植趾别,其中踇趾7趾,第二足趾5趾,第三足趾2趾,踇趾及第二、第三足趾均离断1例,均为完全离断。离断平面:在踇趾离断中,近节4趾,末节3趾。在第二、三足趾离断中,近节4趾,中节2趾、末节1趾。单趾离断11例,多趾离断I例。再植时限在2-12 h,平均4.8h。吻合动、静脉比例情况,其中1∶1有3趾,1∶2有7趾,2∶3有3趾,2∶4有1趾。rn 结果: 患者足趾离断再植12例,共14趾。14趾中成活13趾,坏死1趾,成活率达92.86%,术后随访3个月到1年,再植趾外形恢复良好,活动范围良好,踇趾屈曲度为35-70,第二、三趾屈曲度为35 -90 ,趾尖两点辨别觉为12-18mm。患者行走步态正常11例,稍差1例。rn 结论:改良顺行法在足趾再植中的应用,使术者能在水平面上进行趾腹及趾背血管、神经及肌腱的吻合。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臂外侧皮瓣桥接再植复杂性拇指离断的方法和临床效果。rn 方法:2007年6月-2009年12月,对9例损伤严重伴有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离断拇指,应用臂外侧皮瓣桥接再植。以臂外侧皮瓣的桡侧副血管为蒂串联重建皮瓣和断指血供,以上臂后皮神经串联重建皮瓣和断指感觉。皮瓣切取面积为6.5cm×4.5cm-11cm×6.5cm,血管神经采用端端吻合法。rn 结果:术后皮瓣及再植拇指全部成活。随访5-12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感觉恢复至S3-S4。修复后的拇指长度近似健指,外观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5指,良3指,差1指。rn 结论:臂外侧皮瓣血管解剖恒定,管径与拇指血管相匹配,重建感觉满意,是桥接再植复杂性拇指离断的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采用甲(模)板治疗外伤性甲床损伤的显微修复方法。rn 方法:对50例患者62指不同类型的外伤性甲床损伤急诊采用甲(模)板回植进行显微修复与重建.rn 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指甲生长平整,外观满意,62指疗效评定:优43指,良15指,差4指,总优良率93.54%。rn 结论:甲(模)板回植技术对急诊进行甲床修复与重建,可减少患者术后痛苦及后期指甲畸形,利于美观与功能。
  • 摘要:目的:观察肘上建立动脉静脉内瘘的可行性。方法:在肘上选择肱动脉-肘正中静脉或肱动脉-贵要静脉端侧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供透析使用。结果:12例内瘘术后通畅均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2~24月,平均11个月。其中8例仍在继续使用。2例因肾移植而中断透析,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失访1例。结论:在肘上高位建立动静脉瘘维持透析是可行的。
  • 摘要:目的:介绍用游离坶甲皮瓣加腹部瓦合皮瓣组合移植修复全手及多指皮肤脱套伤的方法及疗效。rn 方法:对16例全手皮肤脱套伤者,采用游离同侧坶甲皮瓣修复拇指,剔除示小指系列后用腹部任意瓦合皮瓣修复中环指及手部剩余部位皮肤缺损。腹部皮瓣术后3周断蒂,行功能锻炼。rn 结果:16例皮瓣均全部成活。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拇指外形良好。屈伸自如,两点分辨觉8~10mm,余掌指关节活动度60°-90°,手部恢复拿捏及对掌功能。足部行走正常,无疼痛。rn 结论:应用游离坶甲瓣加腹部瓦合皮瓣组合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脱套伤,是最多保留伤手基本功能并最大程度减少供区损失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介绍拇指桡背侧动脉蒂第一掌骨瓣中心植入法治疗陈旧腕舟骨腰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rn 方法:2004-2010年,对31例腕舟骨腰部陈旧骨折,采用拇指桡背侧动脉蒂第一掌骨瓣治疗。术中以拇指桡背侧动脉为蒂,于第一掌骨背侧切取0.2-0.3×2.0cm骨膜骨瓣备用,电钻沿舟骨长轴钻孔后,将骨瓣小心植入骨孔。术后石膏夹固定3个月。双侧1例。rn 结果:术后随访半年~6年,平均2.1年。按Krimmer评分表对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3.5%。rn 结论:拇指桡背侧动脉蒂掌骨瓣中心植入法治疗陈旧腕舟骨腰部骨折,符合陈旧骨折治疗原则,为舟骨陈旧腰部骨折提供了一新的治疗途径。
  • 摘要:目的:探讨AO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切开或原创口扩大入路,解剖复位,选择直或T、L形AO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60例。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2-9周,平均5.5周。无皮肤裂开、坏死、感染等发生。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优良88.3%。结论:AO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疗效满意,是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修复创面和最大限度使撕脱皮肤成活。rn 方法:我院于2006年1月-2009年1月应用高压氧治疗手部皮肤撕脱伤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17-46岁,平均28岁。损伤原因:滚胶机挤伤6例,压面机碾伤12例,印刷机碾伤5例,其他损伤2例。伤情:手掌皮肤从掌中横纹逆行撕脱至掌指关节平面8例,手掌皮肤潜行剥脱5例,手背皮肤潜行剥脱4例,手背皮肤从腕横纹平面逆行撕脱至掌指关节平面5例,手背皮肤从手背中段平面逆行撕脱至掌指关节平面3例。本组病例撕脱皮肤较完整,合并有手部血管吻合者,术后不行高压氧治疗,未列入本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常规清创,将撕脱皮肤彻底清创后原位缝合,术后行高压氧治疗;HBO( 2.4ATA,1.5h)连续10d;根据皮肤坏死情况再行植皮或皮瓣手术。术后放置橡皮片引流,患手适度加压包扎,常规抗炎治疗。rn 结果:本组病例术后10例撕脱皮肤全部存活,8例散在小面积皮肤坏死,换药后皮肤愈合;5例行二期植皮修复,2例行二期皮瓣修复。术后随访3个月-1年。患手外形好,手掌背皮肤质地较柔软,无明显瘢痕挛缩。患者对手部外形及功能满意。rn 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能加快损伤血管的修复,减轻周围组织的水肿,改善创面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可以收缩扩张的血管,减轻血管渗出、组织肿胀及肿胀组织对局部创面血液循环的压迫,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和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手部软组织爆裂伤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外科修复技术予以早期、正确、及时的治疗,并辅助高压氧治疗和功能锻炼,最大程度恢复手的功能。结果:13例中,2例部分皮缘或小部分坏死,其余均一期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切实可靠,便于临床广泛应用。
  • 摘要:目的:总结舟状骨骨折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近6年收治舟状骨骨折89例患者诊断过程、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结果:80例患者骨折愈合,关节活动功能良好,5例骨折没有愈合,但疼痛消失,对日常工作无明显影响;4例行舟状骨部分切除患者,腕部力量无明显减弱,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舟状骨骨折愈合关健。
  • 摘要:目的:探讨髌骨下极部分切除结合带线锚钉修复髌韧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以来我院应用带线锚钉治疗的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31例观察近期疗效。结果:31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按照陆裕朴的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96%以上。结论:髌骨下极部分切除结合带线锚钉修复髌韧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报道可调式外同定器在骨关节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骨关节显微外科治疗中,应用可调式外固定器跨关节外固定治疗骨关节损伤。结果:治疗手部骨关节缺损11例;下肢关节不完全离断4例;胫骨近端慢性骨髓炎合并骨和皮肤缺损3例。修复后的骨关节对位对线好,关节间隙存在,术后1-3个月关节活动接近正常,皮瓣全部成活,肢端血运好。结论:该方法可简化手术、缩短手术时间,损伤小,骨折固定牢靠、方便调整,有利于骨折生长,并易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两例被误诊为腱鞘囊肿的示指伸肌变异患者的症状,介绍了其形成机理与临床特点,并就腱鞘囊肿与示指伸肌变异的误诊原因进行了讨论。
  •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治疗粉碎性肱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即双钢板内固定法。rn 方法:回顾总结自1997年5月至2009年6月,该类骨折手术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18-70岁,左侧14例右侧20例。采用臂丛麻醉或全麻,屈肘于胸前,均采用肘后正中弧形切口,显露游离尺神经,予以保护牵开,尺骨鹰嘴V性截骨入路4例,有鹰嘴骨折者直接向两侧切开显露,肱三头肌两侧入路8例,余病例选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rn 结果:本组34例5例失访,术后随访1-3年,挠骨小头,尺骨冠状突,鹰嘴及肱骨髁上骨折均愈合,其中6例严重粉碎骨折1.5-2年后延迟愈合,23例内髁骨折不愈合。无感染及肘内翻出现。根据Cassebaun评分系统评定术后疗效,本组中优10例,良17例;可3例,差4例。神经损伤于1-7月恢复。病人满意和基本满意率83%。rn 结论:对于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内固定为首选方案,能最大限度的挽救肘关节功能。
  • 摘要:手外伤影响人的生活,劳动能力,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家庭带来不良影响,由于手部功能复杂,对外观需求高,因此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是外科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腹部供皮面积大,供区对美容影响小,所以腹部带蒂皮瓣是手部皮肤缺损的首选治疗方法。作者就从2008年08月30日至2011年3月20日采用带蒂皮瓣转移治疗手指外伤的46例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报道。
  • 摘要:对手部外伤引起皮瓣脱离者则需要进行皮瓣移植术以进行伤处的愈合,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术是临床治疗上较为常见。作者就自2011年1-5月35例手足科病人带蒂皮瓣移植术采取的心理护理等措施进行了总结。
  • 摘要:断指再植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技术已近广泛普及,成功率已达到90%以上。断肢再植是把完全或不完全断离的指体,在手术显微镜帮助下将离断的血管重新吻合彻底清创,并作骨、神经、肌腱及皮肤的整复,以恢复其一定功能的精细手术。随着显微无创技术的提高,断指不仅成活率高,而且功能恢复的也比较好,然而在断指再植手术过程中,有诸多影响因素制约着断指再植手术的成功率,同样围手术期护理也影响断指再植手术所起到的恢复手指功能作用。
  • 摘要:作者介绍了9例采用不带趾骨的足踇趾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病例的基本资料,手术方法以及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此外,通过对9例接受该手术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作者认识到:虽然完成手术是取得移植再造成功的重要环节,但是积极的心理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术后细致、周到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预防血管危象是保证再造指成活的关键,而恢复期适时、正确的功能训练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 摘要:复杂性上肢离断是指伴有广泛的骨、血管、神经、肌肉、肌腱和皮肤的严重损伤以及多段肢体或多个肢体受累的上肢离断。其特点是病情复杂、损伤严重、手术要求高。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术后重点:早期发现和及时防治血管危象,保持正确体位;加强疼痛护理,尽量减轻疼痛;注意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作者就自2001年以来,来院治疗的24例伤情复杂的离断上肢进行再植手术术后的护理体会进行了介绍。
  • 摘要:本文就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类型及其特点,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除此之外,作者还指出在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中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疏导。
  • 摘要:本文介绍了断指再术后易出现的症状,如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提醒人们再植指的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肿胀程度、毛细血管返流情况也应引起注意。作者并就这些症状,提出了断指再植术后的护理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小腿软组织缺损,同时伴有胫骨骨折或骨缺损,骨髓炎病人行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的护理方法。rn 方法:对45例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同时伴有胫骨骨折或骨髓炎的病人采用游离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筋膜皮瓣及腓肠肌内外测头肌皮瓣等加外固定架结合的治疗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体位准备,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皮瓣颜色的观察,血管危象的观察及处理,外固定架的护理,康复功能锻炼指导等方面实施护理。rn 结果:除1例骨髓炎皮瓣坏死外,其余全部病人小腿创面均愈合,经X线示骨折愈合良好,皮瓣颜色红润,质地良好,外形美观,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满意。rn 结论: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观察,血管危象的及时处理以及专业的外同定架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下肢皮肤组织缺损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腓骨骨皮瓣、足部皮瓣修复的术前护理。术后体位的护理,皮瓣的观察,营养支持治疗配合相关的康复锻炼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术后24例完全成活,2例腓骨骨皮瓣部分坏死2-3cm给予换药和皮瓣按摩,植皮后伤口愈合: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良好,下肢负重,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穿支皮瓣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及护理,及时处理血管危象,配合正确的康复锻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摘要:目的:介绍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背尺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经验。rn 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共应用拇指近节和第一掌骨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并吻合皮神经。修复拇指6例,食指1例。rn 结果:1例术后皮瓣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换药后愈合,6例一期愈合。经6个月随访,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rn 结论:吻合神经的拇指背尺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 摘要:目的:介绍小腿内侧筋膜瓣修复足部缺损的临床经验。rn 方法:2006年以来,我们应用带胫后动脉内躁上皮支血管蒂筋膜瓣修复足背,足内侧,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男10,女4例,年龄18-47岁。1例为足踝部离断伴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再植术后断端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骨缺损,骨外露;2例为胫腓骨开放骨折伴肌肉血管神经损伤后骨外露;6例缺损位于足背踝前部肌肉血管神经骨外露或损伤;5例位于前足内侧。缺损面积5.Ocm×6.Ocm-lOcm×17cm。rn 结果:本组14例筋膜瓣术后均血运好,无肿胀淤血,全部成活,供区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8个月,皮瓣血运好,质地色泽与周缘相同,无脆肿,外型满意。rn 结论:小腿内侧筋膜瓣修复足部缺损,临床效果显著。
  •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rn 方法:自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应用带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85例,男59例,女26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0岁,中位年龄38岁。手部皮肤缺损伴肌腱外露59例,伴骨外露26例。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及指服皮瓣缺损39例,邻指带皮神经筋膜岛状皮瓣及手背带皮神经筋膜皮瓣顺行(逆行)修复手指近中节皮肤缺损及手背、手掌、虎口区皮肤缺损46例。rn 结果:85例皮瓣修复术后全部成活,成活率100%,皮瓣术后出现水泡10例,淤血6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5年,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皮肤弹性好,伤指无疼痛,指背顺行岛状皮瓣和吻合皮神经的逆行岛状皮瓣两点辨别觉5-7cm,未吻合神经的皮瓣为8-10mm。rn 结论:指背顺行筋膜岛状皮瓣,只适用于覆盖邻指相同水平以近的掌、背侧皮肤缺损;指背逆行岛状皮瓣可用于修复同指中、末节的皮肤缺损;而1-5指近中节皮肤缺损,手掌、手背及虎口区皮肤缺损均可选手背筋膜皮瓣修复(顺行或逆行皮瓣)。
  • 摘要:目的:探讨骨面种植肉芽治疗骨缺损、骨外露的可行性。rn 方法:对16例不同致伤因素所致难治性骨缺损、骨外露,早期控制感染,促进骨创面周围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凿除死骨、骨皮质钻孔致骨面有密集出血点,剪取骨创面周围肉芽组织片种植于骨面,成活后游离皮片移植。rn 结果:平均住院天数45天,种植肉芽全部成活,均行游离皮片移植修复创面。rn 结论:骨面种植肉芽治疗难治性骨缺损、骨外露疗效满意。具有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
  •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非移位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rn 方法:28例新鲜骨折,按Krimmer分型Al 3例,A2 12例;Bl 5例,B2 8例,手法复位后,以经皮空心钉内固定。rn 结果:28例均获得随防,术后平均随访(12.2±5.1)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22例腕关节功能正常,无客观异常及主观明显不适,4例客观活动度及握力为对侧76%-95%,主观每个月疼痛一次以上,2例客观早期骨关节炎,活动度为对侧76%-93%,握力为对侧51%-75%,主观能够恢复以前的职业,重体力劳动后疼痛。采用Jiranek腕舟骨骨折疗效进行评估,主客观评价95-100分22例,80-95分4例,75~80分2例。rn 结论:对于治疗非移位新鲜腕舟骨骨折,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是一种微创,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微创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rn 方法:本组26例(28侧),按AO/AISF分型:A3型7例,B2型3例;B3型1例,C2型7例,C3型8例。手法或外固定架协助复位,结合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rn 结果:26例(28侧)均获得随防,术后平均随访(12.2±5.1)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术后影像学评分采用Stewart改良的Sarmiento方法评估,结果优23例,良2例,可1例。腕关节功能评分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优21例,良3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2.3%。rn 结论:微创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一种微创手术,符合现代骨科的BO原则,是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臂丛神经损伤的保守治疗的指征、方法、手术指征、颈5,6,( 7)根性撕脱伤,并给出了建议以及病例以供参考。除此之外,本文还论述了相关的各种类型撕脱伤的指征、移位方式等特征。
  • 摘要:钩甲畸形是指腹及末节爪粗隆因外伤缺损造成的一种畸形愈合,发生率不高,却影响手指外形及功能。作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吻合血管的趾腹皮瓣移植并植骨治疗5例,2例失访,3例经1-2年随访,获得较满意的外形与功能。作者对钩甲畸形的机理、手术方法及手术注意事项进行了研究,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 摘要:目的: 探讨手部压砸伤后导致2~5指掌指关节僵硬的治疗方法。rn 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6月,对7例由于手掌压砸伤而引起的掌指关节僵硬的患者,术前先予物理治疗软化手部疤痕,并被动活动关节,在伤口完全愈合后3-15个月、平均5.4个月后手术治疗。7例中男6例,女1例;年龄17-63岁,平均37.4岁。受伤原因和伤情:7例均为压砸伤,6例为多发性掌骨骨折或伴有掌指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1例为手掌部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掌指关节僵硬。术中先作手指掌指关节背侧切口,彻底松解关节周围的挛缩组织,使其可被动屈曲80°-90°,再作手掌切口重建蚓状肌功能,其中5例采用中、环指浅屈肌腱直接重建蚓状肌功能,2例采用腕部残留的屈肌腱移植长段肌腱后重建蚓状肌功能。术后腕关节背伸30°、掌指关节屈曲90°、指间关节伸直位固定六周,并开始功能锻炼。rn 结果: 经6m-3y的随访,手指掌指关节伸直0°,主动屈曲度数为67°-90°;患手平均握力与健侧相比:优势手达健侧的86.70%;非优势手达健侧的66.70%;拇手指平均捏力:优势手为健侧的83.52%;非优势手为健侧的61.30%;按照TAM系统评定方法,优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达85.71%。rn 结论: 对于手掌部压砸伤而引起的掌指关节僵硬,在手掌背疤痕已软化的情况下,在作掌指关节松解的同时。Ⅰ期重建蚓状肌功能,掌指关节才能正常屈曲。克服了以往单纯作掌指关节松解效果不佳的缺点。
  • 摘要:目的:探讨结合不同的皮瓣和外固定架治疗严重胫骨干骨折的经验。rn 方法:自1990年至2007年,共治疗GustiloIIIB和GustiloIIIC型胫骨干骨折190例,其中GustiloIIIB型160例为GustiloIIIC型30例。患者平均年龄42.5岁,男169例,女21例。车祸132例,机器伤32例,石块砸伤26例。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清创、植皮、各种组织瓣(游离胸脐皮瓣2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8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2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例,筋膜皮瓣26例,及腓肠肌内、外头肌皮瓣22例)、各种外固定架(半环架84例、单边轴动力外固定架12例、AO外固定架12例,山东潍坊三维外固定架42例、组合式外固定架40例)。平均随访7.3年。rn 结果:所有皮瓣存活。186例骨折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84例半环架为7.5月,42例山东潍坊三维外固定架8.1月,8例单边轴动力外固定架11.2月,12例AO外固定架8.5月,40例组合式外固定架7.8月。除半环架外,其他外固定架都需植骨。4例骨折未愈合,为单边轴动力外固定架固定后有骨髓炎。最近随访发现所有病例的膝、踝关节功能正常,无患肢疼痛。rn 结论:皮瓣与外固定架结合是治疗GustiloIIIB和GustiloIIIC型胫骨干骨折的较好方法。
  • 摘要:目的:介绍踝上穿支血管蒂小腿部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rn 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10年11月,对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采用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血管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37例,胫前动脉踝上穿支血管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2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血管及隐神经营养血管为蒂小腿内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22例。其中,足跟缺损21例,踝部缺损13例,足背部缺损11例,足底缺损16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9cm×6cm-23cm×12cm,其中,41例伴有骨、肌腱等组织外露或缺损,皮瓣切取面积:12cm×8cm-26cm×15cm。rn 结果:本组61例,其中,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后自行愈合,1例术后因烤灯照射导致皮瓣中心有2cm×3cm皮肤坏死,疤痕愈合。其余皮瓣完全成活。对皮瓣臃肿者行去脂整形术。随访3个月-2年,皮瓣颜色、厚薄、质地与受区接近,吻合神经者皮肤感觉恢复接近正常,未吻合神经的皮瓣恢复了保护性感觉。恢复了足部行走功能。rn 结论:以踝上穿支血管和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切取的小腿部皮瓣,为多源型供血的复合蒂,可增加了皮瓣的血供,扩大了皮瓣切取范围。
  • 摘要:目的:探讨健小腿内侧跨区供血骨膜皮瓣桥式转移修复患侧胫骨骨外露并骨坏死、骨不连、骨缺损及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采用以小腿内侧胫后血管下端为蒂,携带肌间隙骨膜支血管及皮支血管为血供,切取逆行跨区供血胫骨骨膜皮瓣;或以小腿内侧隐动脉为蒂,携带其骨膜支血管及皮支血管为血供,切取顺行跨区供血胫骨骨膜皮瓣,桥式转移修复患侧胫骨长段骨外露并骨不连、骨缺损及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本组8例。骨膜切取面积:5cm×12 cm-7cm×16cm。皮瓣切取面积:15 cm×25 cm-20 cm×41cm。rn 结果:骨膜皮瓣全部成活,分别于术后14-19天创面愈合。3~6个月骨折线消失,骨折全部愈合。rn 结论:对各种原因不能行游离组织移植修复的长段胫骨外露并骨坏死、骨不连、骨缺损及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小腿内侧跨区供血胫骨骨膜皮瓣桥式转移修复,不需吻合血管,安全,手术成功率高,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第二趾侧方皮瓣在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rn 方法:对21例创面临床应用第二趾侧方皮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皮瓣面积1.5cm×2cm-2.5 cm×4.5cm。rn 结果:移植皮瓣除1例皮瓣感染,1例皮瓣蒂部受压,远端部分坏死,6例未行血管桥接皮瓣在术后36h明显肿胀,给予蒂部拆除部分缝线,局部应用肝素等处理,3-4 d后皮瓣转红润,肿胀减轻,重新缝合皮瓣成活,血管桥接皮瓣未经特殊处理均顺利成活。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好、耐磨,吻合神经的10例,皮瓣两点分辨觉在4-7 mm,没有吻合神经的皮瓣,初期感觉差,后期由于受区神经的长人也产生了保护性感觉功能。rn 结论:采用第二趾侧方皮瓣修复指掌侧组织缺损,才能恢复较好的功能与外形。
  • 摘要:目的:总结蒂部减张皮瓣在远端蒂皮瓣蒂部处理的临床经验,探讨减张皮瓣处理方法对远端蒂皮瓣成活及预后外观的影响。rn 方法:蒂部设计圆形减张小皮瓣对远端蒂皮瓣蒂部进行减张处理,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共27例,并进行适当改良,与既往采用“鼠尾”状皮条进行比较。rn 结果:3例皮瓣术后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愈合,其余皮瓣均一期愈合,蒂部减张皮瓣均成活,随访6个月~1年,愈后皮瓣无明显臃肿,皮瓣外形好,患者满意。rn 结论:蒂部减张皮瓣在远端蒂皮瓣蒂部减张作用可靠,术后外形更能令患者满意,是远端蒂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蒂部处理的较理想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在各种急慢性创面以及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rn 方法:本组6例,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56岁,平均37.4岁。大腿1例,小腿3例,前臂1例,足部1例,伴骨折4例。其中骨筋膜室综合症行切开减压2例,共8处创面。创面积6cm × 4cm ×1cm~20cm × 19cm × 7cm不等,平均12.Scm × 12cm ×4cm。rn 结果:6例伤员安全后送转运,8处接受VSD治疗的患者中,6处创面经7一10d引流后,肉芽新鲜,2例减张伤口先行间断减张缝合,1例完全闭合,另1例张力过大,同其他4例皮肤缺损较大创面一样行植皮后愈合,1例经再次置入vsd材料后,创面缩小植皮愈合,1例创面仍有肌腱骨质外露,细菌培养阴性,行皮瓣覆盖创面存活。rn 结论:使用负压封闭引流在地震批量伤员可避免换药的痛苦和护理困难,方法简单,易于掌握,远优于常规治疗,是应急条件下创面处理的有效方法,是一种适合应用于地震、战争、恐怖袭击等群体性灾害性事件中医疗队不可缺少的医疗物资,值得推广。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例上臂离断快速再植成功的案例,文中详细介绍了其修复治疗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为以后类似案例的治疗提供借鉴。
  • 摘要:目的:总结断指再植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原因及处理措施。rn 方法:2008年8月-2009年7月断指再植术后出现血管危象患者15例共17指,男10例11指,女5例6指;年龄最小13个月,最大42岁。均为完全离断;受伤时间10-25h。拇指3指,示指4指,中指4指,环指3指,小指3指。切割伤5指,冲压伤5指,旋转撕脱伤4指,电锯伤5指。rn 结果:17指中成活12指,失败5指。rn 结论:对于断指再植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应清楚区分;关于断指再植“不再流”现象,推测机理为:指体离断缺血损害致一定程度,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细胞连接分离,与血管壁产生裂隙。再灌注时,间质水肿,使血管腔狭窄;对于血管危象发生于夜间,考虑原因有神经因素、激素因素、血液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精神因素。对于不同的血管危象原因,都应该引起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促使血管危象出现的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邻近血管转位在撕脱性断指再植中的应用。rn 方法:我科自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5例18指,均为旋转撕脱性离断伤,年龄18-45岁,平均21岁。男10例,女5例。拇指6指,食指2指,中指5指.患指3指,小指2指,中、环指同时撕脱3例。采用临近血管神经转位法进行再植。rn 结果:完全成活,无一例发生坏死。成活率100%, 5例撕脱拇指术后观察呈蜡黄色,术后8小时后逐渐转红润。5例获得4-8月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优5指,良8指,可3指,差2指。优良率达%。rn 结论:采用临近血管转位的方法重建旋转撕脱性离断手指的血液循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有效提高了再植成功率。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各种带蒂皮瓣修复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rn 方法:2006年5月至2011年2月,我科共采用各种带蒂皮瓣修复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阴股沟皮瓣5例,股前外侧皮瓣5例,髂腹股沟皮瓣3例,胸脐皮瓣3例。rn 结果:12例皮瓣均顺利成活,无色素沉着。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感觉恢复可,部分皮瓣经过二期整形后外形满意。rn 结论:应用邻位各种带蒂皮瓣修复会阴部软组织缺损外形满意,供区损伤小。
  •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先天并指畸形的治疗方法及最佳时机。rn 方法:对36例先天并指畸形患儿,术前1-2个月行指间皮肤夹式训练,分别采用指掌侧菱形皮瓣、指间背侧矩形皮瓣、指间掌背侧倒“V”字型皮瓣形成指蹼,指间掌背侧锯齿状切开皮肤,指尖设计小长带蒂三角形皮瓣,修复分指后的指间皮肤缺损;远指间关节共用关节囊、侧副韧带者,将两患指对侧部分关节囊、侧副韧带切除,以防止分离后患指侧曲畸形。rn 结果:36例,43只手,92指创口Ⅰ期愈合,2例术前夹试训练不当致皮肤损伤延迟手术,术后1-3年随访,4例分指后患指屈曲、侧曲畸形,给予二次处理关节囊、韧带矫正,2例分指后指蹼长于健侧,给予二次五叶瓣指蹼缩短术;36例指蹼外形良好,优良率83.2%。rn 结论:术前采用指间皮肤夹试训练,为手术提供充足的皮肤保障,采用指掌侧菱形皮瓣、指间背侧矩形皮瓣、指间掌背侧倒“V”字型皮瓣形成指蹼,无明显差异,指间掌背侧锯齿状切开皮肤,指尖设计小长带蒂三角形皮瓣,取得良好的效果;远指间关节共用关节囊、侧副韧带者,将两患指对侧部分关节囊、侧副韧带切除,以防止分离后患指侧曲畸形。
  • 摘要:目的:总结对手指血管球瘤的诊治疗效。rn 方法:1997年1月至2010年5月对19例手指血管球瘤进行诊治。肿瘤生长于甲下33例,甲旁4例,指腹1例,指近节掌侧l例。39例患指有疼痛和压痛,Love征呈阳性,28例患指甲下有紫红色斑点,12例患指对冷刺激敏感。39例均作血管球瘤摘除术。rn 结果: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38.4个月。35例治愈,术前症状消失。4例术后3个月-5年肿瘤复发(10.26%),再次接受手术治疗,3例获得治愈。1例第3次术后又复发,由于患指疼痛及甲板明显畸形,施行第3次手术时,将肿瘤及全部甲床切除,用鱼际皮瓣修复示指末节背侧的软组织缺损,最终获得治愈。甲下血管球瘤术后27例(27/33,占81.82%)患指的指甲上有微小的纵沟。5例(5/33,占5.15%)指甲明显变形,1例(1/33,占3.03%)指甲损毁。rn 结论:血管球瘤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和病理表现,均可明确诊断。肿瘤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对11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的手术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儿经3-7年的随访,9例愈合良好,假关节未复发,2例失败,有效率81.81%,1例患儿术后发生了踝关节外翻畸形。结论: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是治疗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有效方法。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例锁骨下动脉、腋、肱动脉血管广泛血栓形成患者的症状、手术方法、病理结果等。作者还就本例的治疗过程,表达出了自己的体会,以供借鉴。
  • 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提高康复质量。rn 方法:总结我科近5年得到回访的13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整复,其中失败的47例进人下一级手术治疗,并根据骨折程度分成2组,18例直接切开复位克氏针或T形钛板内固定,29例采用切开复位T形钛板内固定加植骨处理。rn 结果:随访3-24个月,均骨折愈合良好,但手法复位成功的85例中,出现轻度疼痛、握力下降、屈伸及旋转受限7例,手术47例中,无畸形出现,无关节僵直出现,轻度活动疼痛、握力下降、屈伸及旋转受限5例,明显减弱2例。rn 结论:2级筛选2分法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桡骨远端骨折的闭合复位成功率,降低手术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功能康复,为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外侧入路交叉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陈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rn 方法:从2004年3月-2009年3月应用该方法治疗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再移位的小儿肱骨髁上陈旧骨折32例,通过肘外侧小切口显露骨折,清除骨折端新生骨痂,直视下手法复位骨折维持固定骨折,经外侧切口交叉钻入克氏针固定骨折。rn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骨折均4~6周达到临床愈合。根据Flynn评分标准,获得了90.6%的优良率。rn 结论:该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复位准确、创伤小,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是小儿陈旧髁上骨折的可靠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术后的自卑及敏感情绪,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rn 方法:统计分析我科2008年~2010年手外伤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理反应,根据不同患者及其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心理及常规护理。rn 结果:通过对手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及疑虑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及恢复效果。rn 结论:准确、及时到位的护理对策可以帮助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手功能。
  • 摘要:本文就游离双侧第二足趾联合股前外侧皮瓣组合移植修复小儿手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进行了论述,包括患者资料、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最后就重建缺损手指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讨论。
  • 摘要:目的:比较二种不同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疗效。rn 方法:2000年1月-2008年6月,对82例单侧拇指指腹缺损采用2种术式进行修复治疗。第一组35例,采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移植术;第二组47例,采用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术中、术后进行观察、比较。rn 结果:82例皮瓣中80例存活。第一组手术中有2例坏死,4例出现动静脉危象;第二组手术中有l例出现静脉危象。术后随访6个月~1年半,存活皮瓣拇指色泽外形均满意,第一组28例术后出现皮瓣异指感觉、示指功能受限;第二组术后感觉、功能均满意。rn 结论: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是修复拇指指腹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指腹及虎口区皮肤缺损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rn 方法: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9~47岁,平均33岁。拇指11例,示指5例,虎口区2例,中指1例。碾压伤7例,热压伤5例,交通伤4例,重物砸伤3例。游离左踇趾11例,右踇趾8例。皮瓣切取面积为:2.5cm × 1.8cm~6.5cm × 3.0cm。采用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指指腹及虎口区皮肤缺损。手术时间 2.5~7.0h,平均4h。急诊修复4例,二期修复15例。rn 结果:本组1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术后12小时内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危象解除;1例皮瓣修复术后指侧方略显臃肿,经二次整形后恢复满意。术后随访6~35个月,皮瓣外形逼真,手功能良好,两点分辨觉为4~7mm;依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4,良5例。供足行走、负重无影响。rn 结论:踇趾腓侧皮瓣其质地柔软、致密,厚薄适中,耐磨、耐压,而且皮瓣含有趾组织结构相近,不仅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手指的外形,如指腹螺纹;而且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手指的精细感觉。使修复后的指腹饱满而不臃肿,外形逼真,功能更接近于正常手指。另外,供区位置隐蔽,皮瓣的血管神经蒂解剖恒定,寻找、切取容易;不需要牺牲足趾,术后供足行走、跑、跳无影响。
  •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修复小儿指端指腹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rn 方法:2007年6月-2010年1月,我院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儿指端及指腹缺损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5-12岁,平均8岁。示指4例,中指3例,环指2例,拇、小指各1例。门夹伤4例,压面机伤3例,锐器伤2例,电击伤2例。修复指端6例,指腹5例。皮瓣切取为:1.2cm ×1.0cm-2.0cm × 1.5cm。急诊手术9例,择期2例。rn 结果:本组1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因蒂部缝合过紧,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给予间断拆线后解除;1例皮瓣术后发生感染,经换药后控制。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外形及手功能恢复良好。依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7,良3例,中1例。皮瓣的两点分辨觉为4-10mm,供区恢复良好,无功能影响。rn 结论: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其操作相对简单,皮瓣有其专有的动脉供血,不受长宽比例及旋转角度的限制。修复后皮瓣血供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成活质量高。术后无需卧床休息,无需制动患侧肢体,不妨碍其他指体的活动;患儿痛苦少,护理相对简单。
  • 摘要:目的:探讨拉网式返取皮原位回植术及高压氧辅助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逆行脱套伤的可行性。rn 方法:从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55例四肢皮肤脱套伤患者,其中上肢脱套伤36例、大腿及小腿脱套伤16例、全足脱套伤14例,术后均建议高压氧治疗。根据是否行高压氧治疗分为网状返取皮原位回植及术后高压氧治疗组(综合治疗组)和单纯网状返取皮回植组(单纯治疗组),综合治疗组共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6-64岁(平均40岁),患者外伤致四肢袖状脱套伤,皮肤剥脱后基本完整,无明显搓灭和缺损,伤后就诊时间<8小时。单纯治疗组35例,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龄18-60岁(平均39岁),伤型及就诊时间同综合治疗组。rn 结果:根据术后皮肤成活率,我们将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分为优、良、中、差4类,植皮成活率分别为>75%、50-75%、30-50%、<30%。单纯网状植皮组,植皮成活优良率仅40%,且术后感染率达60%;高压氧综合治疗组植皮成活优良率75%,感染率15%。两组优良率及术后感染率比较,综合治疗组均优于单纯网状植皮组(P<0.05 ) 。rn 结论:采用网状中厚皮片回植及术后高压氧辅助治疗是治疗严重四肢脱套伤的有效措施。
  • 摘要:目的:探讨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rn 方法:6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串者,在同指或邻指近节或中节背侧,沿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走形方向,设计切取逆行或顺行筋膜蒂皮瓣;通过皮下隧道或切开明道转移覆盖缺损,供区保留腱周膜植皮。rn 结果:本组57块皮瓣成活,3块皮瓣坏死植皮而愈;随访2-4个月.外形、功能满意。rn 结论:指背筋膜蒂皮瓣质地颜色与受区相近,厚薄适中,外形美观,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 draina,VSD)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的可行性。rn 方法:2008-2010年本院采用脱套皮肤修整后反植于创面联合vsd负压吸引治疗大面积皮肤脱套伤患者43例,男23例,女20例;脱套范围:肩至肘部5例,肘部至腕部10例,手部16例,大腿中部至踝上5例,膝上至踝上4例,足部3例。rn 结果:本组患者脱套皮肤基本I期愈合,成活率占脱套皮肤总面积的95%,少许局灶状皮肤坏死经换药愈合。全部患者随访5-28个月,脱套皮肤回植部分肤色正常,皮肤弹性好,感觉良好;患者关节功能良好。rn 结论: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可减轻感染,促进新的毛细血管生成及肉芽组织生长,微循环得到改善提高了创面的血流量,从而提高撕脱皮肤的成活比例。
  • 摘要:目的:报道外固定架联合游离皮瓣治疗胫骨骨折伴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彻底清创,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胫骨骨折,采用游离肌皮瓣覆盖创面,修复胫骨骨折伴皮肤缺损26例。rn 结果:临床应用26例,皮瓣均一期愈合,术后2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处有骨痂形成。随访8-27个月,平均12.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满意。rn 结论:外固定架联合游离皮瓣是修复胫骨骨折伴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组织桥接移植修复在肢(指)体保存中的临床应用。rn 方法: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17-32岁,平均20岁。指别:示指2例,前臂远端1例,肘关节1例。伤因:压砸伤2例,电锯伤1例,烧烫伤1例。示指缺损面积为2.0cm × 4.5 cm,前臂及肘关节缺损面积平均约10cm × 15 cm。rn 结果:本组4例复合皮瓣全部成活,1例组织缺损过大,剩余创面进行植皮处理,皮瓣供区创面植皮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手指修复者两点分辨觉为6-10mm。肢(指)体外观良好,血供正常,感觉部分恢复。rn 结论:本方法适用于节段性组织缺损的修复,在修复创面的同时,通过组织桥接恢复远端肢(指)的血供。符合显微外科以次要部位修复重要部位的选用原则。本方法复合组织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解剖容易,而且可重建神经及骨组织的缺损感觉,在远端肢(指)的保肢修复上疗效可靠,在显微外科技术较成熟的单位可根据病情选用。
  • 摘要:目的:探讨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rn 方法:我院自2000.3-2005.4收治小腿中下段胫骨前软组织缺损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18-63岁,(平均35.4岁),病因车祸15例,其它外伤6例,胫腓骨术后感染骨及钢板外露8例,电烧伤1例。损伤清创术后一期急诊修复12例,二期修复18例。顺行皮瓣7例,逆行皮瓣23例。皮瓣最大面积17 × 12cm,最小3 × 5cm , 22例创面一期愈合,8例创面二期愈合。rn 结果:30例有22例完全存活,2例部分坏死,以表层为主,基底部存活,经游离植皮后愈合,1例发生静脉危险,表现为皮瓣肿胀,色泽紫暗,起水泡,经手术探查蒂部受压,敞开隧道后危象解除,皮瓣成活,3例发生皮瓣下方感染,经部分拆线,彻底引流,全身及局部应用敏感抗菌素治疗后未影响皮瓣成活及愈合,2例胫腓骨术后感染骨及钢板外露病例皮瓣转移术后仍有慢性炎症,窦道长期流脓,一年取出钢板后痊愈。经12-18个月随访,皮瓣受区及供区外形良好,足部外侧感觉障碍有不同程度恢复。rn 结论:该方法手术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的显微外科设备,适合大多数基层医院开展,为小腿胫骨前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手术方案。
  • 摘要:目的:介绍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方法。rn 方法:本组396例,男294例,女102例本组病例的修复方法包括二种类型,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及带血管蒂的皮瓣转移。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共96例,其中背阔肌肌皮瓣28例,侧胸皮瓣4例,腹股沟皮瓣3例,股前外侧皮瓣3例,小腿内侧皮瓣26例,足背皮瓣11例,前臂桡动脉皮瓣19例,骨间背侧皮瓣2例。带血管蒂皮瓣转移术300例,其中食指背侧岛状皮瓣26例,逆行挠动脉岛状皮瓣23例,尺动脉腕上支皮瓣17例,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37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例,小腿后侧皮瓣78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54例,胫后动脉为蒂的小腿内侧皮瓣47例,足背皮瓣16例。rn 结果:根据四肢皮肤缺损部位分别为①手部各种类型的皮肤缺损120例,皮瓣成活118例,失败2例,成活率为98.33 % 。②前臂伸屈侧32例,皮瓣全部成活。③小腿部137例,皮瓣成活134例,失败3例,成活率97.81 % 。④足部107例,成活102例,失败5例,成活率95.32% 。rn 结论:皮瓣移植术大体上讲有两种方法,一是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二是带血管蒂的皮瓣转移,根据目前皮瓣应用的进展情况看,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由于操作复杂,费时费力,手术风险大,使用率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带血管蒂的皮瓣转移以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成功率高的优点被广泛采用,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由于不牺牲主干血管,操作更为便捷,血供可靠,已在临床大量使用,并取得了很好的修复效果,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等。但对于手足远端创面的修复,由于带蒂逆行转移皮瓣蒂长度的影响,可能需要采用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进行修复。
  •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股前外侧皮瓣桥接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血管缺损临床应用及效果。rn 方法:自2000年6月-2009年6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桥接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血管缺损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9~56岁,平均37岁。车祸10例、压砸伤4例,机器挤压伤5例。新鲜无菌创面12例,晚期感染创面7例。创面面积5era×6cm-30cm×12cm,平均15cm×8cm,股前外侧皮瓣切取范围7cm×8cm-32cm×14cm,桡动脉缺损9例,尺动脉缺损6例,均缺损4例,缺损长度5cm-25cm。急诊手术10例,亚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4例。rn 结果:19例全部成功。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年5个月。术后发生静脉危象1例。移植组织均全部成活。修复创面一期愈合16例,二期愈合3例,愈合时间12-18d,各种组织移植供区无功能障碍。rn 结论: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血管缺损可使复杂创面修复一期完成,虽难度大风险高,但仍是很理想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选择应用18种不同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总结临床应用疗效。rn 方法:自2000年6月~2009年6月,应用18种不同皮瓣移植(轴形皮瓣14种、游离皮瓣4种)修复手部创面352例。其中切割伤(59例)、挤压伤(204例)和撕脱伤(89例)。急诊手术185例,亚急诊手术(术后2-7天)98例,晚期手术69例,带蒂皮瓣208例。游离皮瓣144例(包括组合移植)。rn 结果:术后发生动脉危象8例,静脉危象13例。移植组织全部成活320例,32例皮瓣部分坏死,行皮片移植后愈合。修复创面一期愈合310例,二期愈合42例,49例出现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愈合时间12-1 8天,各种组织移植供区无功能障碍。修复后外观令人满意。rn 结论:选择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可使复杂创面修复一期完成,是很理想的治疗方法。
  • 摘要:本文报道了诊断为右手示指伸肌变异和左腕腱鞘囊肿的两例病例的症状及处理方法。并提醒相关医护人员在遇到此类病例时。应仔细询问病史、细心全面查体,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超声,MRI),减少及防止误诊误治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掌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自2003年7月~2009年3月,我院对68例84指掌骨头骨折的患者应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进行内固定,并辅以早期的功能锻炼。rn 结果:68例患者中65例创口I期愈合,3例骨外露,1例因克氏针旋转,钢丝脱落而致骨折变位。随访12~68个月,平均40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按TAM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占91%。rn 结论:应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掌骨头及掌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又经济又可靠的治疗办法。
  •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手足部多发骨折漏诊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对策,提高对小儿手足部多发骨折的认识,以降低漏诊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我科8例小儿手足部多发骨折的漏诊原因,并针对性提出预防对策。rn 结果:漏诊原因:客观因素小儿无法表达,表达不准确,休克,主观因素询问病史不完善,体格检查、手术探查不完善,影像学检查不完善。阅片不细心,先入为主,注重漏轻等。rn 结论:小儿手足部多发骨折早期诊疗中应先抢救生命,保肢(指、趾),最大程度恢复患肢(指、趾)功能,减少并发症、伤残率,提高救治质量。
  • 摘要:目的:总结投弹所致肱骨干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21例肱骨干投弹骨折的特点,采用切开复位3-4枚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21例肱骨干骨折均为肱骨中下段螺旋形不稳定骨折,经随访6个月-5年。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个月(2-8.5个月)。结论:投弹致肱骨干骨折均由旋转暴力所致,肱骨中下段螺旋形不稳定骨折为其特点。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针对其特点提出了预防措施。
  •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rn 方法:35例43处掌指骨折采用微型钛质钢板内同定;其中闭合骨折切开背侧或背旁侧固定;开放伤口适当延长伤口内固定;伤后一周开始功能锻炼。rn 结果:开放伤口感染2例,换药愈合,余33例I期愈合;随访4-13月,钢板断裂1例,余病例骨折顺利愈合;愈后外观无明显成角和旋转畸形。按TAM系统平分:优24处,良12处,可4例,差3例,优良率84.5%。rn 结论:微型钛板内同定治疗移位掌指骨折,牢固可靠,有助于早期锻炼,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指背筋膜蒂皮瓣在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rn 方法:在同指或邻指近节或中节背侧,沿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走形方向,设计切取筋膜蒂皮瓣;同指皮瓣蒂部携带细长三角形皮瓣,旋转后蒂部能减少张力防止受压;邻指皮瓣通过皮下隧道或切开明道转移覆盖缺损。供区保留腱周膜植皮。rn 结果:本组42块皮瓣成活,2块皮瓣坏死植皮而愈;术后外形、功能、感觉均较满意。rn 结论:指背筋膜蒂皮瓣质地颜色与受区相近,厚薄适中,外形美观。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低,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好方法。
  • 摘要:目的:报道采用患肢的3种非主干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一次皮瓣修复术后皮瓣的远端发生部分坏死和胫骨外露的临床效果。rn 方法:12例小腿胫骨粉碎性骨折并皮肤缺损行骨折复位或异体骨移植,一次皮瓣修复术后。皮瓣的远端发生部分坏死,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腓肠肌外、内侧头皮瓣6例修复。rn 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X-线复查,移植的异体骨或复位的自体骨对位对线好。术后随访时间2个月-6年。术后一个多月有骨痂生长,6周可带外固定支架行走。2~8个月取出骨折内固定物;6~10个月可拆支架行走。植入的异体骨骨性愈合,未见明显骨吸收、感染和排斥反应等并发症。rn 结论:坚持无菌、无创伤及引流通畅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术前详细检查,精心设计皮瓣,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皮瓣无张力缝合,采用患肢的非主干血管皮瓣修复一次皮瓣修复术后的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报道应用掌背浅静脉干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掌背浅静脉干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皮肤缺损7例18指。结果:术后7例18指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6个月至28个月。皮瓣外形优良,不臃肿,皮瓣两点辨别觉5-8mm,手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掌背供瓣区遗留线形瘢痕。结论:掌背浅静脉干逆行岛状皮瓣切取方便,损伤小,不牺牲主干动脉,静脉和神经,手术可同时切取多块小面积皮瓣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是修复多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术式。
  • 摘要:目的:介绍了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手掌小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rn 方法:自2001年1月-2005年10月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共计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15-63岁,修复部位:拇指9例食指12例中指6例环指1例小指3例手掌1例背侧13例,掌侧18例,皮肤缺损最大3.5x6.0cm,最小2.0×1.5cm,肌键、神经、血管、骨质缺损约1.0-5.0cm不等。移植肌腿为小指或食指固有伸肌健,供区一期缝合23例,植皮8例。rn 结果:本组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其中第四掌背动脉缺如2例,采用筋膜静脉瓣均成活(包括远指间关节背侧缺损1例,皮瓣远端1l3坏死,换药愈合)。双轴点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1例,顺利成活。随访半年-4年(失访7例),术后外形满意,功能良好,吻合神经19例,3-6个月深、浅感觉恢复,移植肌腱24例,术后半年行松解术7例,余手指屈、伸功能恢复达健侧75%以上,骨缺损2例,4个月骨性愈合。手背供区因斑痕粘连影响手指屈伸行手术松解1例,余无功能障碍。rn 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血供可靠,且不破坏主要血管,供、受区邻近,供区损伤小,受区功能恢复好,手术成功率高,且一次性修复手指皮肤、肌腱、血管、神经及骨质,缩短治疗病程,减少经济开支,提高功能恢复质量。实用性强,值得基层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针、螺钉结合植骨治疗桡骨小头“歪戴帽”骨折的方法及疗效。rn 方法:本组11例,均为单侧。男10例,女1例;左侧7例,右侧4例;年龄17岁~67岁,平均35岁,以青、中年为多,占87 %;受伤原因:车祸2例,跌伤9例,均为新鲜骨折;伴尺骨鹰嘴骨折4例,伴冠突骨折合并尺侧副韧带损伤2例,单纯挠骨小头骨折3例,伴肱骨小头关节面软骨损伤2例〔均为手术证实)。rn 结果:本组11例患者,随访3-28个月,其中1例战士出院后即进行军事训练,未及时复查,出现骨折未愈合,其余10例均骨折愈合良好,关节面平整,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恢复满意。根据Mackay和Cam疗效评分标准分为3级:优:肘腕不痛,肘伸屈及前臂旋前、后障碍<20°,肘部肌力和手部握力正常。良:肘腕轻痛,上述各项活动障碍<30°,肌力和握力略有减弱。差:肘腕痛重,上述活动障碍<30°,肌力和握力明显减弱。按上述标准评定,本组疗效优8例(均为青壮年患者),良2例(均为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屈伸旋转功能障碍)。差0例,骨折不愈合1例。优良率90.9% 。rn 结论:采用克氏针、螺钉在有限空间内充分牢固固定挠骨小头“歪戴帽“骨折,同时植骨不但能填补骨缺损,而且有利于骨折愈合,结合术后良好的指导功能锻炼,总体疗效比较可靠。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例手部软纤维瘤的患儿的手部外形特征以及其母体情况。分析并讨论了手部软纤维瘤与其他类似特征的病进行鉴别的方法。
  • 摘要:目的:研究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rn 方法:6只成人红色乳胶灌注手标本,观察拇指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尺背侧区动脉的来源、行径及其分布。5只新鲜尸体手标本,直视下解剖,观察动脉来源、行径及其与桡神经浅支的关系。临床上对21例拇指指腹缺损及2例拇指指背软组织缺损应用该皮瓣进行修复。rn 结果:拇指尺背侧动脉为桡动脉穿第一背侧骨间肌两头之前发出,或为拇主要动脉穿出第一背侧骨间肌后发出,伴桡神经浅支的拇指尺背侧支走行,与指掌弓和指背动脉弓形成吻合。临床应用21例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指指腹及指背软组织缺损全部获得成功。rn 结论: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管恒定,血运丰富,切取简单,不牺牲主要动脉,易于临床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第二趾胫侧趾腹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rn 方法:自2005年起,应用第二趾胫侧趾腹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创面15例。其中单个皮瓣移植12例,与同侧拇趾腓侧趾腹皮瓣联合移植3例,皮瓣切取面积6.0cm×3.0cm-2.0cm×1.5cm。rn 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年,皮瓣肤色红润,质地良好,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按手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6%。皮瓣两点分辨觉达6-10mm。rn 结论:第二趾胫侧趾腹皮瓣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手术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应用单侧臀大肌上部、下部肌皮瓣,单侧全臀大肌肌皮瓣,双侧臀大肌旋转推进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9例褥疮及1例长期窦道患者,先行清创和负压封闭引流手术控制感染,再行肌皮瓣转移手术。rn 结果:所有肌皮瓣均全部完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5年,仅1例出现轻度伸髋障碍,其余患者外形及功能均满意,无复发。rn 结论:应用臀大肌皮瓣转位治疗骶尾部软组织缺损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摘要:目的:总结桡神经不可逆损伤功能重建的疗效。rn 方法:对2008年4月-2010年5月年间,采用Riordan肌腱移位术治疗不可逆桡神经损伤22例进行回顾性得分析。其中桡神经主干损伤18例,桡神经深支及其分支损伤4例。rn 结果:术后随访3-4个月。据总关节活动度(TAM)评定标准评定,优15例(占68.2%),良4例(占18.2%),可3例(占13.6%),优良率为86.3%。rn 结论:桡神经不可逆损伤功能重建以恢伸腕、伸指、伸拇功能,术式简单。疗效满意,可作位首选方法。
  • 摘要:目的:报告颈部臂丛神经切割伤的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rn 方法:采用神经损伤探查直接缝合、神经移植或移位以及晚期功能重建手术修复神经功能。rn 结果:术后1-2.5年随访8例,肩关节仍不能上举,冈上、下肌肌力达1-2级3例,余均为0级;肩外展20度1例,35度1例,三角肌肌力2-3级。2例斜方肌移位者肩外展达45度-60度。屈肘功能恢复,肱二头肌肌力3级5例,,4级2例,1例恢复不明显。1例因术后时间较短,仍在随访中。rn 结论:颈部切割伤所致臂丛神经损伤常引起臂丛上干或C5,6神经根损伤,且常为断裂伤;并可同时伴有颈丛神经、膈神经损伤。对颈部切割伤合并臂丛损伤者,在全身情况允许下,应力争在一期清创时探查并修复神经。术后肩关节、肘关节功能恢复尚可。二期手术时神经组织瘢痕形成,解剖层次不清、手术修复有一定困难。晚期功能恢复不佳的病例可行神经移位或功能重建术。以求更大的功能恢复。
  • 摘要:目的: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失神经支配肌肉的影响。rn 方法:SD雄性大鼠24只,在梨状肌下缘切断坐骨神经,制作小腿三头肌失神经支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EPO组(n=12)和对照组(n=12),EPO组于术后小腿腓肠肌内注射rh-EP02500U/kg;对照组小腿腓肠肌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注射一次。于术后第2、4周检测两组肌湿重、肌肉蛋白含量、肌细胞直径和横切面积,肌肉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及骨骼肌细胞凋亡率变化。rn 结果:术后第2、4周EPO组肌湿重、肌肉蛋白含量、肌细胞直径和横切面积,肌肉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EPO组肌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n 结论:EPO具有明显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的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臂丛神经回植至脊髓后,神经纤维能否再生并有效恢复对靶器官的支配。rn 方法:健康SD大鼠24只。制作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神经回植术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6个月行神经元的逆行标记、神经电生理学、功能学测定、肌肉称重和神经肌肉HE染色等检测,评价回植术后肌皮神经再生和肱二头肌肌肉功能的恢复情况。rn 结果:术后3个月和6个月,在相应的C6脊髓前角均出现逆行标记的神经元,肌皮神经有再生,肱二头肌的功能均有恢复。6个月时肱二头肌的MAP、肌肉强直收缩力、肌肉湿重等指标均优于3个月时,但再生神经的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差异。rn 结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行神经根回植术,神经纤维可以再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靶器官的功能。
  • 摘要:由于创伤、肿瘤等致大段周围神经缺损、变性、坏死等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上往往需要移植物来桥接、促进和引导神经再生。一直以来自体神经移植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最理想的手术方法,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也是衡量各种神经桥接材料的“金标准”。但往往会造成供体神经支配区感觉、功能障碍,且自体神经来源有限。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如何或消除免疫排斥反应并加速神经生长是临床工作者和基础科研人员所面临的难题。本实验旬对上述两个难题、用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高分子材料并加入FK506(免疫抵制剂)、NGF(神经生长因子)合成缓释膜外用于移植段神经周围,探讨其促进神经再生的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濒临截肢肢体保肢的适应证,截肢与保肢的选择。rn 方法:以Mess(mangled extremity security score)做为参照,根据评分判断伤情,6分以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重建肢体。7分以上的患者,结合病人的需求、经济实力和社会需要综合评定,作出“截”或“保”的选择。rn 结果:6例选择截肢,一期修复保肢的19例中2例一期愈合,其余行二期皮瓣移植后愈合,2例术后出现大面积小腿肌肉坏死及严重的感染,后行截肢术。rn 结论:结合病人伤情、需求、经济实力和社会需要综合评定,作出“截”或“保”的选择。总之做到既不放弃保肢的机会,也不要勉强去“保肢”。
  • 摘要:目的:介绍改良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方法的临床经验。rn 方法:对11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的拇指,采用移位第二(即中、环指以近)指掌侧总动脉神经束的方法重建拇指的血循环及感觉;供侧指神经的远端与健侧指神经作端侧吻合,并与以往的方法进行对比。rn 结果:11例再植全部存活,其中l例术后第2天发生血管危象,经探查后解除。随访6-18个月,再植拇指的外形良好、恢复了对指及抓捏功能;依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7,良2,中2,优良率82%;拇指的两点分辨觉为5-9mm。供侧指腹感觉恢复满意,无功能影响。rn 结论:用改良后的再植方法,不仅最大限度重建了旋转撕脱性离断拇指的血循环及感觉功能,而且供区损失相对减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方法,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复杂性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及功能的恢复。rn 方法:除常规采取逆行再植程序外,大部分病例需通过血管、神经、肌腱移植以及桥接等修复方式完成再植。rn 结果:本组9例31指再植率100%,成活29指,成活率94%。经过3月-18月的随访,再植指有良好的外形及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定:优10指,占32%;良11指,占35%;可6指,占20%;差4指,占12.5%,总优良率达67.5%。rn 结论:特殊复杂性断指再植虽然处理上较困难.成活率较低,但周密计划安排,缩短断指缺血时间。注重具有重要功能的手指再植,术后防治血管危象是提高多指离断再植成功的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利用远位寄养指回植再造拇指,重建手的功能与外观。rn 方法:2005年2月至21309年2月,将9例因远断端完整而近断端毁损不适宜一期再植,而寄养腕部及足部成活的拇指重新回植于患手再造拇指。男6例,女3例,年龄7-43岁。健侧腕部寄养指1例,足背寄养指8例。拇指Ⅲ度缺损2例,Ⅳ度缺损3例,V度缺损3例,VI度缺损1例。患手伴有食、中、环指不同程度缺失1例,食中指缺失4例,食指缺失2例,大鱼际肌萎缩3例。rn 结果:9例再造拇指均成活,3例于6个月时行拇对掌功能重建手术,3例因肌腱粘连于8个月时行肌腱松解手术。随访1-4年,再造拇指外观饱满,色泽红润,两点辨别觉8~10mm,拇指对指及对掌功能满意。rn 结论:利用远位寄养指回植再造拇指是拇指再造的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离断远端肢体异位寄养择期再回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rn 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来,我科收治近端毁损的2例上臂离断及3例手指离断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16-45岁,平均38岁,一期判断离断近端毁损严重,无原位再植条件,离断远端完整,离断上臂寄养于小腿,离断手指寄养于对侧手部或足背,成活后1-2个月行原位再植。rn 结果:5例患者原位再植全部成功,随访6个月-3年,回植手指外形好,皮肤感觉恢复,拇指对掌功能恢复,其他指体关节屈伸部分恢复,二期行肌腱松解,功能改善。上臂再植患者通过运动和感觉功能康复手段,能恢复部分关节屈伸活动,手部可协助对侧健手发挥一定功能。rn 结论:废弃手指异位寄养二期原位回植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上臂异位寄养再回植后部分恢复关节功能,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阴茎离断再植的方法。rn 方法: 患者,男性,42岁,已婚。阴茎自根部1cm处离断,创面平整,残端血管可见搏动性出血,阴茎及尿道海绵体渗血,创面及阴囊淤血肿胀,阴囊触诊睾丸、附睾正常。残段长约5.0cm肿胀苍白,创面皮肤破损,阴茎远端也有割伤,组织间隙可见污物,输血、补液、抗休克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遂急诊行离断阴茎清创再植术。rn 结果: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阴茎头颜色红润,包皮水肿,皮温正常,切口少量渗血,术后2d拔除引流皮片。术后7d出现阴茎右侧约2.5x3.5皮肤表层坏死,半月后坏死皮肤形成硬痂,予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二期行游离植皮术28d后拔除导尿管,再植阴茎及皮片均成活,切口愈合良好,静息状态下阴茎长度为5.8cm。患者可站立排尿,尿线粗远,无尿瘘、尿道阴茎海绵体瘘发生。2个月后随访无尿道狭窄,无尿瘘,夜间自发阴茎勃起存在。rn 结论:及时行离断阴茎再植手术是治疗的首选。
  • 摘要:目的:探讨组织桥接移植修复在肢(指)体保存中的应用。rn 方法: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17-32岁,平均20岁。指别:示指2例,前臂远端1例,肘关节1例。伤因:压砸伤2例,电锯伤1例,烧烫伤1例。示指缺损面积为2.0cm × 4.5 cm,前臂及肘关节缺损面积平均约10cm × 15 cm。rn 结果:本组4例复合皮瓣全部成活,1例组织缺损过大,剩余创面进行植皮处理,皮瓣供区创面植皮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手指修复者两点分辨觉为6-10mm。肢〔指)体外观良好,血供正常,感觉部分恢复。rn 结论:本方法适用于节段性组织缺损的修复,在修复创面的同时,通过组织桥接恢复远端肢(指)的血供。符合显微外科以次要部位修复重要部位的选用原则。其优点是复合组织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解剖容易,而且可重建神经及骨组织的缺损感觉,在远端肢(指)的保肢修复上疗效可靠,在显微外科技术较成熟的单位可根据病情选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