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热激蛋白

热激蛋白

热激蛋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农作物、昆虫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5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345645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第十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等;热激蛋白的相关文献由112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箭、李敏、周人纲等。

热激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5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45645 占比:99.92%

总计:345929篇

热激蛋白—发文趋势图

热激蛋白

-研究学者

  • 刘箭
  • 李敏
  • 周人纲
  • 李唯奇
  • 刘强
  • 刘晨曦
  • 张新玥
  • 张礼生
  • 朱耿平
  • 李婷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雪; 邵亚林; 陈海涛; 赵平; 丁勇
    • 摘要: 【目的】分析樟叶越桔热激蛋白基因响应不同温度变化的表达模式,为阐明热激蛋白在樟叶越桔响应温度胁迫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樟叶越桔成熟叶片为材料,从建成的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候选内参基因(VdARP、VdGAPDH和VdEF-1α)和热激蛋白基因(VdHSP90、VdHSP70和VdsHSP)的cDNA序列,利用RT-q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在不同温度(4、25和35°C)、不同时间(1、5、10和15 d)处理下的表达情况。应用软件BestKeeper、GeNorm、Normfinder和RefFinder综合分析3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以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作为参照,分析3个热激蛋白功能基因响应不同温度的表达模式。【结果】软件BestKeeper、GeNorm、Normfinder和RefFinder综合分析显示,3个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为VdARP>VdGAPDH>VdEF-1α,因此以VdARP为内参基因分析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中3个热激蛋白基因在25°C各时间处理组中的表达水平整体趋于稳定。4°C和35°C处理均能诱导樟叶越桔VdHSP90和VdHSP70基因在一定时间内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但VdHSP90和VdHSP70基因受4°C诱导表达的水平分别显著高于35°C。VdsHSP基因受35°C高温诱导后显著上调表达,但显著受到4°C低温的抑制而下调表达。【结论】3个热激蛋白基因VdHSP90、VdHSP70和VdsHSP在不同温度(4、25和35°C)处理的樟叶越桔叶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显著受到高、低温胁迫的影响。VdHSP90和VdHSP70基因表达在高、低温度胁迫下均显著上调,且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更显著;而VdsHSP基因仅在高温度胁迫下显著上调表达。显示HSP90和HSP70基因表达产物在樟叶越桔抵御零上低温胁迫过程发挥重要功能,而sHSP基因表达产物则主要参与了樟叶越桔对高温胁迫的响应过程。
    • 祁艳华; 覃启剑; 汪斌; 金城; 房文霞
    • 摘要: 耐高温是酵母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特性之一。近年来,人们对耐高温酵母的应用研究日益重视并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其耐高温分子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酵母耐高温机制涉及代谢网络调控、信号转导途径及多基因/蛋白共同作用等方面。本文从代谢途径、基因表达、酶活特性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等4个方面综述当前酵母耐高温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为酵母耐热性能的基因工程定向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 楚宗丽; 李亮杰; 姬虹; 程琴; 孙君艳
    • 摘要: 为研究小麦Hsp70蛋白的相互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对小麦Hsp70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进行蛋白互作及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共鉴定到21个结构域高度保守的Hsp70基因家族成员,亚细胞定位显示主要分布于细胞质,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与无规卷曲类型在每个蛋白中所占比重较大,二者之和大于70%,延伸链和β-转角所占比重较小,二者之和小于30%。互作分析结果表明,TaHsp70-14、TaHsp70-6、TaHsp70-12、TaHsp70-16、TaHsp70-3,TaHsp70-8、TaHsp70-21、TaHsp70-20,TaHsp70-17和TaHsp70-11之间有相互作用,GO分析显示所鉴定基因主要在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及细胞成分方面起作用。
    • 陈柯君; 叶茜; 方圣
    • 摘要: 热激蛋白(HSPs)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伴侣蛋白,在调控细胞增殖和迁移、血管形成、信号转导、适应环境压力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生存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也可成为抗癌药物作用的新靶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是最具侵袭性和致命性的皮肤肿瘤,一旦发生转移,病死率较高。目前,虽然手术切除、干扰素注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已应用于临床,但对晚期CMM效果欠佳。而HSPs参与CMM的恶性增殖,两者关系密切,未来进一步探索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将为CMM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 谭照国; 苑少华; 李艳梅; 白建芳; 岳洁茹; 刘子涵; 张天豹; 赵福永; 赵昌平; 许本波; 张胜全; 庞斌双; 张立平
    • 摘要: 二系杂交小麦育种是小麦产量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生殖生长过程中花药的发育及开裂情况直接影响杂交小麦的制种效率和产量。植物花药的开裂与脱水活动紧密相关。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高效转运水分及特异小分子的膜内在蛋白,其中质膜内在蛋白(plasma membrane intrinsic proteins,PIPs)在水分的吸收与外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水通道蛋白在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花药开裂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不育系BS366花药的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了TaPIP1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TaPIP1进行分析,该基因包含一个87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2个氨基酸。TaPIP1的启动子区存在赤霉素、脱落酸、茉莉酸和光等响应元件。TaPIP1属于MIP超家族,具有典型的NPA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膜与核膜上。miRNA互作预测发现TaPIP1受tae-miR1131与tae-miR408的剪切抑制,表明TaPIP1可能和与植物的抗氧化能力相关。通过蛋白互作预测及qPCR实验,表明TaPIP1可与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90,TaHSP90)相互作用,在高温和干旱复合胁迫下,参与花药细胞壁膨压调控,进而调控花药的开裂。
    • 郭连安; 莫让瑜; 谭均; 潘媛; 陈大霞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高温(38°C)胁迫下半夏(Pinellia ternate)叶片转录组数据,挖掘其响应高温胁迫相关的基因,探究高温胁迫影响半夏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对高温胁迫处理后的半夏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并用qRT-PCR技术对DEGs进行验证。【结果】转录组测序共获得38.48 Gb Clean data,与对照组(25°C)相比,高温处理后1138个DEGS上调表达,578个DEGs下调表达。GO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集中在转录因子复合体、内肽酶活性和血红素结合;KEGG富集分析表明,内质网蛋白质加工代谢通路的DEGs最多。基因表达水平分析表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PtARP1、PtGRP1、PtABF)、7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PtGST和23个热激蛋白基因PtHSP在高温胁迫下表达量上调。qRT-PCR分析结果表明,9个DEGs在高温胁迫下的差异表达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通过对高温胁迫下半夏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挖掘高温胁迫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半夏高温胁迫响应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 贺丹; 华超; 何松林; 曹健康; 张明星; 张佼蕊; 刘艺平
    • 摘要: 【目的】探索芍药PlHSP70与PlDanJ基因在芍药属远缘杂交不亲和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NA-seq数据库分析芍药不亲和转录组中的热激蛋白家族基因,以芍药品种‘粉玉奴’柱头为试验材料,采取RACE克隆的方法得到HSP70与DanJ基因,命名为PlHSP70与PlDanJ,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分析。【结果】从RNA-seq数据库筛选出20个HSP家族基因,HSP70在自交24 h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杂交24 h的表达量,而DanJ在杂交36 h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杂交24 h的表达量。根据芍药与拟南芥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可将HSP家族基因进化树分为5个小簇。PlHSP70基因CDS区域全长为1539 bp,编码513个氨基酸。PlDanJ基因CDS区域全长为1269 bp,编码422个氨基酸。进化树结果分析表明,PlHSP70与TcHSP70同源性较高,PlDanJ与DcDanJ、PeDanJ同源性较高。RT-qPCR分析表明,PlHSP70和PlDanJ在‘粉玉奴’中的时空表达都具有组织特异性,PlHSP70在叶部相对表达量最高,PlDanJ在根部相对表达量最高。PlHSP70在自交和杂交授粉后(2~36 h)其相对表达量均呈现出多峰型变化趋势,在授粉后4 h达到最高。PlDanJ在自交授粉后(2~36 h)的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型变化趋势,授粉后4 h达到最高;在杂交授粉后呈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多峰型变化趋势,授粉后2 h时表达水平最高。【结论】2个芍药HSP家族基因在授粉后的表达水平与花粉管的整体生长情况相吻合,推测PlHSP70和PlDanJ基因通过调控花粉在柱头上的生长来影响芍药与牡丹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 张宏玲; 任浩; 李凯旋; 田宇; 张恒; 李艳艳; 李玲; 庞保平; 谭瑶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RNAi方法对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幼虫热激蛋白基因(GdHsp60和GdHsp70)的沉默效率,以选择一种可高效降低靶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方法,明确这两个热激蛋白在沙葱萤叶甲幼虫抗寒性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通过饲喂法和显微注射法进行RNAi沉默沙葱萤叶甲1和2龄幼虫的GdHsp60和GdHsp70,采用qPCR检测GdHsp60和GdHsp70的沉默效率;通过显微注射法分别对GdHsp60和GdHsp70进行RNAi后24 h,用热电偶法测定沙葱萤叶甲2龄幼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生物测定沙葱萤叶甲2龄幼虫暴露于不同低温条件下(-6~-14°C)2 h的半致死温度(Ltemp)以及在-5°C低温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后的半致死时间(Ltime)。【结果】用饲喂法和显微注射法进行RNAi均可以降低GdHsp60和GdHsp70的表达水平,但显微注射法的沉默效率更高。与对照组(显微注射dsGFP)相比,沙葱萤叶甲2龄幼虫分别显微注射dsGdHsp60和dsGdHsp7024 h后,GdHsp60和GdHsp70的表达水平均降至最低,分别降低了84.15%和92.38%。在沙葱萤叶甲2龄幼虫中,显微注射dsGdHsp6024 h后其过冷却点、结冰点、Ltemp及Ltime值分别为-10.56±0.42°C,-7.66±0.56°C,-8.33°C和49.25 h,显微注射dsGdHsp7024 h后其过冷却点、结冰点、Ltemp及Ltime值分别为-9.08±0.23°C,-6.09±0.28°C,-8.20°C和52.21 h,而对照组的分别为-14.71±0.11°C,-13.94±0.09°C,-10.63°C和87.13 h。与对照组(显微注射dsGFP)相比,在沙葱萤叶甲2龄幼虫分别显微注射dsGdHsp60和dsGdHsp7024 h后过冷却点、结冰点和Ltemp显著上升,而Ltime值显著缩短。【结论】显微注射法可作为沙葱萤叶甲Hsp相关基因RNAi的主要干扰方法;沉默GdHsp60和GdHsp70基因均会显著降低了沙葱萤叶甲幼虫的抗寒能力。
    • 崔艳红; 李玲; 白倩; 杨清; 苏淑钗
    • 摘要: 【目的】热激蛋白(Hsp90)是一种在细菌、植物、动物中均广泛存在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分子,在植物应激反应和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板栗作为我国重要的坚果树种,雌雄花比例不同、授粉受精困难及胚败育等现象致使板栗单产低,严重制约板栗的产量。近期有研究发现Hsp90基因家族参与植物的胚形成,本研究首次对板栗中Hsp90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及表达分析,旨在揭示Hsp90基因家族的功能及其在授粉受精和胚珠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而为提高板栗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板栗Hsp90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分析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进化关系、启动子元件。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CmHsp90基因在板栗胚珠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研究在板栗中共鉴定到10个CmHsp90基因,该基因家族成员的编码区(CDS)长度范围是2 112~2 481 bp,含有4~22个外显子,编码703~82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范围为80.67~94.21 kDa,等电点pI范围介于4.81~5.26;不稳定系数介于36.15~46.75之间,除CmHsp90-6、CmHsp90-4、CmHsp90-9外,其他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比较稳定。对CmHsp90基因家族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5个成员(CmHsp90-1、CmHsp90-4、CmHsp90-5、CmHsp90-9、CmHsp90-10)定位到了细胞质上,2个成员(CmHsp90-7、CmHsp90-8)定位到了内质网上,其余3个成员分别定位到细胞核(CmHsp90-3)、线粒体(CmHsp90-2)和叶绿体上(CmHsp90-6)上。对CmHsp90基因家族蛋白信号肽预测发现,仅CmHsp90-7和CmHsp90-8存在潜在的信号肽位点。CmHsp90基因家族蛋白的motif、保守结构域基本一致,均包含Hsp90结构域(PF00183)和HATPase_C结构域(PF02518)。基于系统进化树分析,10个CmHsp90家族蛋白被分为5个组。对CmHsp90基因家族启动子区域进行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发现光响应元件是CmHsp90基因家族启动子上的主要调控元件,其次为ABA响应元件,此外,有4个基因(CmHsp90-1、CmHsp90-5、CmHsp90-7、CmHsp90-8)存在温度响应元件。通过对板栗胚珠不同发育阶段的RNA-seq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除CmHsp90-3基因外,其他基因在受精前胚珠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受精后胚珠;CmHsp90-2、CmHsp90-4、CmHsp90-5、CmHsp90-7、CmHsp90-8、CmHsp90-9、CmHsp90-10基因在发育胚珠中的表达量高于败育胚珠。【结论】CmHsp90基因在胚珠不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在同一子房内发育胚珠和败育胚珠中的表达情况也不尽相同,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研究CmHsp90基因在板栗授粉受精以及胚发育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 魏佳兴; 孙鑫博; 朱俊飞; 董康挺; 王亭亭; 秦玉娇; 郭琦; 魏雨佳; 李军霖; 边秀举
    • 摘要: 为研究匍匐翦股颖HSP26.7基因启动子在植物抗逆方面的功能,克隆了匍匐翦股颖的一个小热激蛋白HSP26.7基因的启动子并进行了序列分析;构建了同时具有该启动子序列和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侵染法转化拟南芥植株.结果显示:该启动子存在HSE,ABRE等响应高温和其他胁迫的调控元件,受高温胁迫强烈诱导,且该启动子活性在生殖器官中较高.推断HSP26.7基因可能参与了植物高温胁迫的响应和生殖器官的发育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