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实时荧光定量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3年内共计4218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肿瘤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30篇、会议论文88篇、专利文献207326篇;相关期刊906种,包括昆虫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66种,包括2016全国驴产业技术创新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等;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相关文献由1496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翠腾、黄瑜、万春和等。

实时荧光定量PCR—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30 占比:1.58%

会议论文>

论文:8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07326 占比:98.38%

总计:210744篇

实时荧光定量PCR—发文趋势图

实时荧光定量PCR

-研究学者

  • 陈翠腾
  • 黄瑜
  • 万春和
  • 傅光华
  • 施少华
  • 程龙飞
  • 傅秋玲
  • 陈红梅
  • 刘荣昌
  • 车团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潘洁明; 田绍锐; 梁艳兰; 朱宇林; 周定港; 阙友雄; 凌辉; 黄宁
    • 摘要: PILS(PIN-LIKES)是一类新发现的生长素输出载体,协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本研究立足甘蔗割手密基因组和栽培品种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分别在割手密和栽培品种中鉴定到11个PILS(Saccharum spontaneum PIN-LIKES,SsPILS)基因和4个PILS(Saccharum spp.hybrid PIN-LIKES,ScPILS)基因。结果表明,11个SsPILS基因家族成员分布于6条染色体上,基因内含子数量介于5~11个。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割手密PILS与水稻PILS有较高同源性,归属于3个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支。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SsPILS1c的同源基因ScPILS1c在受高粱花叶病毒和黑穗病菌胁迫甘蔗栽培种中差异表达。通过RT-PCR扩增技术,克隆获得ScPILS1c基因序列(NCBI accession number:OM258732)。该基因全长cDNA为1332 bp,包含一个123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410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I)为6.17,不稳定系数为39.31,平均疏水性值为0.689,预测ScPILS1c为稳定酸性疏水蛋白。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包括α-螺旋(48.54%)和无规则卷曲(35.37%),这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相符。qRT-PCR表达分析揭示,ScPILS1c基因在甘蔗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蔗髓中表达量最低、皮中的表达量最高,同时该基因的表达受H2O2及黑穗病菌的显著性诱导。亚细胞定位表明,ScPILS1c基因的编码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甘蔗PIN-LIKES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积累了基础资料。
    • 高威; 戴琴; 张攀; 宋崇阳; 朱杉杉; 赖晓芳; 高焕; 阎斌伦
    • 摘要: 为了解泛素羧基端水解酶5基因(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 isozyme L5,UCHL5)在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卵巢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脊尾白虾UCHL5全长cDNA,并对其在脊尾白虾不同组织和不同卵巢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pET32a-UCHL5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诱导表达研究.结果 显示,UCHL5 cDNA全长为1440 bp,共编码329个氨基酸,预测其相对分子量为37.57 kDa,理论等电点为5.51.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脊尾白虾UCHL5氨基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同源性最高(83%),与同为甲壳纲的凡纳滨对虾、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UCHL5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卵巢,且在以上2种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卵巢不同发育时期,UCHL5的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产后恢复期(V期)急剧下降至最低水平.构建的UCHL5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成功表达UCHL5融合蛋白.本研究结果表明,UCHL5可能与脊尾白虾卵巢发育有密切关系,为研究甲壳动物卵巢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张译芳; 王圣瑜
    • 摘要: 本文主要探究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以期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首先阐述PCR技术的主要内涵和类型,并对PCR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总结,然后通过多重串联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样品基因组DNA进行提取,从而分析食品微生物情况。试验证明,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洪娇; 奚玉; 孙青
    • 摘要: 目的:研究nm23核苷二磷酸激酶-1(nm23-H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中的表达方式及意义。方法:选择弋矶山医院30例EMS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通过qRT-PCR技术检测nm23-H1和MMP-9在EMS患者异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内膜组织中mRNA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m23-H1与MMP-9的蛋白表达。同时分析EMS异位内膜组织中nm23-H1和MMP-9表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nm23-H1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下调(P<0.001),MMP-9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上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nm23-H1和MMP-9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315,P=0.012)。结论:nm23-H1和MMP-9在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异常,可能参与EMS的发病。
    • 龙维虎; 王陈芸; 李哲丽; 叶尤松; 施红进; 李涛; 肖涵; 唐东红
    • 摘要: 建立检测树鼩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9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设计检测GLUT9(SLC2A9)及内参GAPDHmRNA的引物,以树鼩新鲜肾脏组织提取的总RNA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扩增,获得SLC2A9及GAPDH的标准曲线及其相对表达变化。测序结果显示扩增的SLC2A9及GAPDH核苷酸序列与人类的同源性为81%和95.1%。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熔解曲线为单峰,R^(2)接近1。建立了检测树鼩GLUT9mRNA实时荧光定量方法,为研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理、新药等奠定基础。
    • 张贺翠; 冯萍; 李帮秀; 薛雨飞; 杨昆; 朱利泉
    • 摘要: 针对农林专业教学的特点,设计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氮肥施用量下烟叶团棵期叶片中NtCIPK8的定量表达”实验,使学生了解不同施氮量下,相同组织中同一个基因的表达量不同的知识,还将基因表达的特点从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了具体的数字图形,同时使学生可以掌握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方法和仪器的使用,为增强农林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了新的内容。
    • 赵文华; 李富祥; 杨仕标
    • 摘要: 为实现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CPP)快速检测,研究基于病原体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的16S rRNA基因,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及探针,采用5’FAM-TAMRA3’标记物进行标记。结果显示,试验建立的CCPP-16S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特异性检测CCPP,产生特异性荧光信号,对相关其他病菌无法检出荧光信号;以CCPP-16S载体质粒为标准品,构建荧光标准曲线,探针的检测敏感度可达10^(2.06)copies/μL DNA。研究表明,试验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快速特异性检测CCPP,有待临床实践应用验证。
    • 陈炎添; 张雅西; 郭翼华; 苏雪棠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残留量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经治疗病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后,采用RT-PCR法检测其IgH基因重排残留量,总结检测IgH基因重排残留量在M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65例患者经6个周期的化疗后,其中病情达到CCR的患者有54例,达到部分缓解(PR)的患者有9例,未缓解(NR)的患者有2例。在经治疗达到CCR的54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的IgH基因重排呈阳性。这31例患者在治疗前及经治疗达到CCR后,其IgH基因重排拷贝数无显著变化(P>0.05),其骨髓瘤细胞的比例有显著变化(P<0.01)。在65例患者中,免疫球蛋白分型为IgG型和IgA型的患者经治疗达到CCR后,其IgH基因重排拷贝数偏高。结论:采用RT-PCR法检测MM患者治疗后的IgH基因重排残留量能指导临床治疗,有助于预防其病情复发,提高其临床疗效。
    • 丁燕玲; 王鹏飞; 杨朝云; 周小南; 赵志艳; 张岩峰; 史远刚; 康晓龙
    • 摘要: 为研究miR-144的靶基因与miR-144在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预测其对肌肉生长发育的调节机制,对miR-144在各物种间的保守性、潜在靶基因及其富集通路进行分析,通过qRT-PCR方法检测牛不同组织中miR-144的表达。结果表明,miR-144成熟序列在各物种间保守性较高;富集分析发现,靶基因显著富集于血管平滑肌收缩、cGMP-PKG、cAMP等与肌肉发育相关通路中。qRT-PCR结果显示,miR-144在肝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皮下脂肪中的表达量最低;miR-144在腿肌和心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肝中的表达显著(P0.05)。
    • 王思彤; 陈艳; 罗雨嘉; 杨缘缘; 蒋志洋; 蒋鑫怡; 钟樊; 陈好; 徐红星; 吴俨; 段红霞; 唐斌
    • 摘要: 【目的】几丁质是昆虫外骨骼和围食膜的主要成分,其合成始于海藻糖酶(trehalase,TRE),终于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HS),蜕皮与外表皮重塑过程则需要依靠几丁质酶(chitinase,CHT)完成。本研究通过注射3种新型化合物,检测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体内海藻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相关基因表达量并观察其生长发育,验证新型化合物对海藻糖酶及几丁质酶的抑制效果,对效果显著的化合物进行筛选,探究其调控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的机理。【方法】利用显微注射法向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分别注射丁烯内酯类化合物ZK-I-21、ZK-I-23和胡椒碱类似物ZK-PI-4。注射后48 h检测其海藻糖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及相关糖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在分子水平上测定4个关键基因(SfTRE1、SfTRE2、SfCHS2、SfCHT)的相对表达量;观察注射后草地贪夜蛾幼虫至成虫期间的表型变化,记录发育过程中的死亡率及畸形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ZK-I-21和ZK-PI-4后草地贪夜蛾膜结合型海藻糖酶活性分别为极显著下降(P<0.01)和显著下降(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注射ZK-I-21后SfTRE1表达量极显著上升,SfCHT表达量极显著下降;注射ZK-I-23后SfTRE1表达量极显著下降,SfCHT表达量极显著上升;注射ZK-PI-4后SfCHT表达量极显著下降。发育历期观察结果显示,ZK-I-21使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发育历期极显著延长,同时蛹重变轻、蛹长变短;ZK-I-23使5龄和6龄幼虫长度显著缩短;ZK-PI-4使成虫羽化率显著降低。3种抑制剂均可紊乱草地贪夜蛾的海藻糖代谢进而紊乱几丁质代谢,造成草地贪夜蛾蜕皮困难甚至死亡。【结论】ZK-I-21与ZK-PI-4是膜结合型海藻糖酶抑制化合物,ZK-I-23可抑制可溶性海藻糖酶基因的表达,3种化合物均通过影响海藻糖代谢过程进而导致几丁质代谢的紊乱,导致昆虫蜕皮困难、畸形、生长发育受影响。以上结果可为将来利用新型抑制剂调控害虫生长发育从而防控害虫提供理论依据,为绿色、高效杀虫剂的研发提供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