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参基因

内参基因

内参基因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813篇,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园艺、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5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87073篇;相关期刊186种,包括昆虫学报、生物技术通报、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六届(2015)中国鹿业发展大会、第十四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等;内参基因的相关文献由2787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海生、温庆放、王彬等。

内参基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5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7073 占比:99.51%

总计:87501篇

内参基因—发文趋势图

内参基因

-研究学者

  • 朱海生
  • 温庆放
  • 王彬
  • 陈敏氡
  • 华雅洁
  • 岳远征
  • 杨秀莲
  • 施婷婷
  • 王良桂
  • 刘建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英英; 赵林姣; 杨桂娟; 张玉; 付鹏跃; 胡继文; 刘莹; 王楠
    • 摘要: [目的]筛选不同叶色部位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后期开展‘麦缘锦楸’叶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麦缘锦楸’不同叶色部位及灰楸对应部位叶片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7个候选基因(CfUBC、CfActin11、CfPP2A、CfMADH、CfGADPH、CfEF-1及CbuActin)的相对表达量,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分析软件对内参基因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分析了‘麦缘锦楸’和灰楸不同叶色部位中萜类合成相关基因(CfGES)的表达模式,验证了上述稳定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结果]7个候选内参基因在‘麦缘锦楸’和灰楸叶片中均具有作为内参基因的性能,其中,CfMADH和CfEF-1在不同叶色部位的表达量最稳定,CfGADPH和CfActin11次之,CfUBC最差。以萜类合成相关基因CfGES验证内参稳定性发现,单独或组合使用CfEF-1及CfMADH为内参基因时,CfGES的表达差异与转录组数据趋势一致。[结论]单独或组合使用CfMADH和CfEF-1来校准‘麦缘锦楸’不同叶色部位的基因表达量,可显著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 李雪; 邵亚林; 陈海涛; 赵平; 丁勇
    • 摘要: 【目的】分析樟叶越桔热激蛋白基因响应不同温度变化的表达模式,为阐明热激蛋白在樟叶越桔响应温度胁迫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樟叶越桔成熟叶片为材料,从建成的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候选内参基因(VdARP、VdGAPDH和VdEF-1α)和热激蛋白基因(VdHSP90、VdHSP70和VdsHSP)的cDNA序列,利用RT-q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在不同温度(4、25和35°C)、不同时间(1、5、10和15 d)处理下的表达情况。应用软件BestKeeper、GeNorm、Normfinder和RefFinder综合分析3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以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作为参照,分析3个热激蛋白功能基因响应不同温度的表达模式。【结果】软件BestKeeper、GeNorm、Normfinder和RefFinder综合分析显示,3个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为VdARP>VdGAPDH>VdEF-1α,因此以VdARP为内参基因分析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中3个热激蛋白基因在25°C各时间处理组中的表达水平整体趋于稳定。4°C和35°C处理均能诱导樟叶越桔VdHSP90和VdHSP70基因在一定时间内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但VdHSP90和VdHSP70基因受4°C诱导表达的水平分别显著高于35°C。VdsHSP基因受35°C高温诱导后显著上调表达,但显著受到4°C低温的抑制而下调表达。【结论】3个热激蛋白基因VdHSP90、VdHSP70和VdsHSP在不同温度(4、25和35°C)处理的樟叶越桔叶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显著受到高、低温胁迫的影响。VdHSP90和VdHSP70基因表达在高、低温度胁迫下均显著上调,且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更显著;而VdsHSP基因仅在高温度胁迫下显著上调表达。显示HSP90和HSP70基因表达产物在樟叶越桔抵御零上低温胁迫过程发挥重要功能,而sHSP基因表达产物则主要参与了樟叶越桔对高温胁迫的响应过程。
    • 严莉洪; 石烨祺; 吴君; 畅瑛; 施碧红
    • 摘要: 灰黄青霉D-756是1株灰黄霉素高产突变菌株,从转录水平揭示其灰黄霉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有助于了解其基因功能进而对菌株进行定向遗传改造。利用Primer3和Primer-BLAST设计引物,经qPCR验证,引物的扩增产物单一且扩增效率在90%~110%范围内,通过geNorm软件对TUBB、HISH3、RPS24和28S rRNA 4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选择评价结果中较为稳定的候选基因TUBB和RPS24作为内参基因,构建了一个适用于灰黄青霉D-756的qPCR体系。并用该体系检测灰黄青霉D-756中灰黄霉素合成关键基因gsfA在不同培养时间下的相对表达情况,为下一步研究灰黄霉素合成基因簇中各基因功能提供一个有力的工具。
    • 黄丽萍; 李思鸿; 钟启文; 王晋民
    • 摘要: 为筛选新兴经济作物香瓜茄的稳定内参基因,本研究以初花期香瓜茄不同组织部位及病害胁迫条件下苗期香瓜茄叶片为样本,选取9个候选内参基因GAPDH1、UBI、UK、β-TUB、GAPDH2、EF1α、ACT、APT、18S rRNA,通过geNorm、Norm Finder和BestKeeper等3个软件对它们在样本中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通过geNorm软件分析确定最稳定的内参基因是APT;NormFinder软件分析确定稳定性最好的内参基因为APT,其次是18S rRNA和UBI;BestKeeper软件分析确定稳定内参基因为18S rRNA和UBI。综合分析结果,在香瓜茄不同组织部位和病害胁迫条件下APT基因均有良好的表达稳定性,最终确定APT基因是定量检测香瓜茄基因表达的稳定内参基因
    • 宋美玲; 黄胜和; 陈祖杰; 邹嘉轩; 刘欢胜; 全文军
    • 摘要: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具有合适的内参基因。为筛选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合适的RT-qPCR内参基因,该文利用同源克隆法克隆斑地锦GAPDH、EF-1α、act、UBQ、TUB-α、eIF-4A、CYP等基因片段,RT-qPCR检测7个候选内参基因在斑地锦不同生长期根、茎、叶和果实中的表达情况,并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生物学软件对各候选基因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克隆的GAPDH、EF-1α、act、UBQ、TUB-α、eIF-4A、CYP基因片段为729、808、753、422、233、656、313 bp,分别编码242、269、250、140、77、218、103个氨基酸,与其他植物相应氨基酸序列的最高同源性均在85%以上。(2)综合3个分析软件分析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得出,表达稳定性排名为UBQ>EF-1α>TUB-α>eIF-4A>GAPDH>CYP>act。因此,可以选取UBQ作为斑地锦RT-qPCR分析的内参基因,用于不同生长期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研究。
    • 张慧; 金静静; 徐国云; 翟妞; 郑庆霞; 刘萍萍; 陈千思; 金立锋; 周会娜
    • 摘要: 为了筛选适用于雪茄烟叶(BESNO H382)基因定量研究的内参基因,以温室栽培条件下雪茄烟叶的不同组织器官(旺长期根、茎、叶,盛花期花萼、花冠、柱头、子房、雄蕊、雌蕊及种子)及不同盐处理条件下(300 mmol/L NaCl处理不同时间)的样品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从雪茄烟叶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到的10个候选内参基因进行分析,同时使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3种软件综合评价这些候选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RPL14A和UBC27最适合作为雪茄烟叶不同组织的内参基因;UBC28最适合作为雪茄烟叶不同盐处理条件下的内参基因。分别以UBC27、UBC28和RPL14A为内参基因考察了胁迫相关基因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5CS)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发现P5CS上调表达且相对3个内参基因的表达量和变化趋势均较为一致。
    • 李苏涛; 李妍; 张磊; 陈思齐; 韩雪林; 张娟; 苏德伟; 罗海凌; 周晶
    • 摘要: 以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的叶片、茎、根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8个基因18s rRNA、Actin、GAPDH、ACTB、EF-1α、UBQ、CYP、TUB在正常生长、干旱以及盐碱胁迫下荧光定量PCR中稳定性表达情况,筛选巨菌草的稳定内参基因。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计算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值并进行排序,最终通过赋值法综合排序确定稳定内参基因。结果表明,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在不同处理下存在差异。其中,ACTB稳定性好,为本研究筛选出巨菌草的内参基因。本研究筛选出的内参基因,为后续巨菌草功能基因表达分析奠定了基础。
    • 干思宸; 师悦; 梁立军
    • 摘要: 【目的】为山麦冬Liriope spicata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研究筛选最佳内参基因。【方法】基于山麦冬转录数据,通过变异系数以及变化倍数初步筛选出山麦冬15个候选内参基因。以幼果期和成熟期山麦冬果实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测定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采用ΔCt值法、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软件包分析候选基因的表达稳定性,最后选取来自6个基因家族(C4H、CHS、MT、UFGT、MYB和bHLH)的10个目的基因(C4H、CHS-1、CHS-2、MT、UFGT-1、UFGT-2、MYB-1、MYB-2、MYB-3、bHLH),对所选内参基因组合进行验证。【结果】4种方法分析得出的候选内参排序存在一定差异,需综合4种方法的几何平均值作为综合排序。根据geNorm软件推荐的最适内参数目为4个,即CNNM、GPR107、EF1-α、G6PD-2最稳定,PDP最不稳定。对10个目的基因表达量标准化验证发现:以CNNM、GPR107为内参组合与选用4个基因作为内参组合无显著差异,相关系数可达0.999 9,且选用双内参组合比4个内参组合的可操作性强,而不适合的内参基因(PDP)会对RT-qPCR结果产生严重偏差。【结论】以CNNM、GPR107作为组合是山麦冬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研究的最佳内参基因
    • 张帅磊; 赵天永
    • 摘要: 【目的】制备玉米三磷酸甘油醛(GAPDH)和肌动球蛋白(ACTIN)的多克隆抗体,检测热激条件下玉米B73叶片中ZmGAPDH和ZmACTIN的表达,为将ZmGAPDH和ZmACTIN作为非生物胁迫下的内参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利用DNAMAN 7对ZmGAPDH和ZmACTIN与不同植物同源蛋白间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通过PCR克隆ZmGAPDH和ZmACTIN的CDS,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并测序;将重组质粒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和RG2,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将目的蛋白透析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42°C热激不同时间(0,2,4,8 h)下玉米B73叶片中ZmGAPDH和ZmACTI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了ZmGAPDH和ZmACTIN基因的CDS序列,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ZmGAPDH和pET-28a-ZmACTIN。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了玉米ZmGAPDH和ZmACTIN蛋白,将纯化的蛋白免疫家兔后获得了多抗血清。ZmGAPDH多克隆抗体能清晰检测到4 ng原核表达的ZmGAPDH抗原,ZmACTIN多克隆抗体同样能够清晰检测到4 ng原核表达的ZmACTIN抗原。热激不同时间下玉米B73叶片中的ZmGAPDH和ZmACTIN蛋白表达水平一致,mRNA丰度稳定不变。【结论】成功制备了ZmGAPDH和ZmACTIN蛋白多克隆抗体;ZmGAPDH和ZmACTIN可以作为内参基因,用于检测热激条件下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
    • 杨昕; 李玉; 刘传兵; 张力岚; 何青垚; 祁建民; 张立武
    • 摘要: 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进行校正和标准化,既能提高实时定量荧光PCR的准确性,也为分析黄麻次生细胞壁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常用的内参基因,结合课题组已有的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初步筛选出8个内参基因(CcTUBα、CcACT、CcDnaJ、CcTUBβ、CcUBQ、CcEF1α、CcUBC和CcUBI)。为验证这些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以优良品种‘黄麻179’为材料,对种子萌发后14 d的根、茎、叶进行qRT-PCR分析。经Ct值的变异系数、软件geNorm和NormFinder的综合分析,确定表达最稳定内参基因为CcDnaJ,最佳内参基因组合方式为CcDnaJ+CcUBQ+CcUBI。通过种子萌发后10 d下胚轴、60 d和90 d茎皮的转录组数据分析次生细胞壁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木质素合成基因Cc4CL1、CcCCoAOMT1的表达量在种子萌发后60 d茎皮最高,而种子萌发后90 d茎皮表现为下降;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cCesA4、CcCesA7、CcesA8和木聚糖合成基因CcIRX8、CcIRX9、CcFRA8的表达量在种子萌发后10 d下胚轴最高,而种子萌发后60 d、90 d茎皮的表达量均有下降,表明这些基因参与了黄麻纤维发育。以CcDnaJ+CcUBQ+CcUBI作为内参基因组合,qRT-PCR分析5个次生细胞壁合成相关基因,即Cc4CL1、CcCCoAOMT1、CcCesA4、CcCesA7、CcesA8,在种子萌发后7 d下胚轴和14 d茎的表达模式,发现这5个基因在种子萌发期后14 d茎的表达量均高于种子萌发期后7 d下胚轴,暗示着黄麻纤维的形成开始于7~14 d之间,同时表明CcDnaJ+CcUBQ+CcUBI的内参基因组合具有实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