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稳定性评价

稳定性评价

稳定性评价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264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8篇、会议论文407篇、专利文献194371篇;相关期刊586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工程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295种,包括2015年煤田地质学术交流会、第二十四届铁路地质路基年会、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学术交流会等;稳定性评价的相关文献由6467位作者贡献,包括沈志平、付君宜、吴斌等。

稳定性评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08 占比:0.92%

会议论文>

论文:407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194371 占比:98.87%

总计:196586篇

稳定性评价—发文趋势图

稳定性评价

-研究学者

  • 沈志平
  • 付君宜
  • 吴斌
  • 石豫川
  • 唐辉明
  • 黄润秋
  • 余能彬
  • 朱军
  • 陈德茂
  • 宋二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勇; 李昌存; 庞仕辉; 杜永刚; 乔小兵; 陶志刚
    • 摘要: 针对矿山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日益严重问题,以新疆土屋铜矿露天采场为工程地质背景,通过对原有地质调查资料的补充和分析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将矿山露天采场分成4个区域,并运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和全波列声波测井法对不同区域的岩体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区域不同特征的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评价各区岩体蚀变状况、水文地质特征、岩层和边坡赋存状态,得出Ⅳ区工程地质条件最差;通过赤平极射投影法绘制的极点图、等密度图和玫瑰图对比各区平均节理密度和节理发育程度,得出Ⅱ区边坡稳定性最差;通过全波列声波测井法测得各区代表钻孔的波速,进而求解出各区钻孔的岩体完整性系数Kv,得出Ⅱ区边坡稳定性最差.结合工程地质分区、赤平极射投影法与全波列声波测井法综合分析,Ⅱ区边坡稳定性最差,容易出现边坡失稳等问题,需要重点监测、防护并加以治理.
    • 李泊良; 张帆宇
    • 摘要: 以兰州市大沙沟流域浅层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整合降雨渗透模型到黄土斜坡三维确定性模型,评价不同降雨和地震耦合效应下浅层黄土滑坡稳定性,并用混淆矩阵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ROC)评价稳定性评价预测的结果.研究结果发现,耦合降雨入渗和地震的三维确定性模型,对流域尺度浅层黄土滑坡稳定性评价具有较好效果,能作为降雨和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灾害评价和早期预警的工具,对加强不同尺度极端事件下黄土滑坡灾害时空灾害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梁敏; 李耘; 鉴倩倩
    • 摘要: 危岩是碳酸盐岩山体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之一。当危岩受不利因素影响发生崩落时,因其发生时间短,下落速度快,且运动轨迹不规则,所以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预测预警,将对山体下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文以柳州市北浩屯危岩地质灾害为例,对危岩的地质环境特征、稳定性、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采取静态爆破清除+设置被动防护网+植被防护相结合的防治措施,为以后类似危岩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参考。
    • 郭江龙
    • 摘要: 危岩隐患点分布于靖西市同德乡朋怀村弄零屯东北侧的山体上,亟需查明危岩隐患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规模、稳定性等,进而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勘查区存在危岩体4处,总方量约697.3 m^(3),属于小型高位危岩;危岩宏观稳定性较差,在风化、降雨、震动、植物根劈作用等因素影响下易产生崩塌;岩体在暴雨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有发生崩塌失稳的可能;危岩崩塌地质灾害威胁着山体坡脚处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 刘冲平; 钟华; 柳景华; 张焕强; 杨志川
    • 摘要: 金沙江上游某水电站坝址区存在特大型危岩体,其稳定性严重影响水电工程布置、施工及安全。因危岩体范围与方量巨大不宜笼统评价,按潜在失稳模式进行分区,并对各分区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表明,该危岩体范围分为三个区,Ⅰ区为解体崩落型,坡表遍布松动危岩体,浅表部稳定性差;Ⅱ-1区为整体滑移型,Ⅱ-2区为渐进式解体崩落型,受长大张开滑移面及侧边界控制,可能整体滑移破坏,稳定性差;Ⅲ区为局部倾倒或滑移崩落型,基本稳定。根据各分区失稳模式与稳定性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 翟振飞; 李成; 王戈; 王思捷; 周宁
    • 摘要: 恩施市某拟建滑雪场场地位于高中山岩溶地区,发育多处岩溶地面塌陷,给场地建设和安全运营带来潜在危害。通过地面调查、电法物探、钻探等手段,查明场地岩溶地面塌陷发育特征,分析塌陷成因并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表明,场地集中分布4处岩溶地面塌陷坑,发育22个塌陷口,均为小型规模的土体塌陷;解译出27个隐伏溶洞,溶洞主要呈走向45°和30°分布;地下水潜蚀和冲蚀作用是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主要原因。场地岩溶地面塌陷现状稳定性较差,其防治工作应以回填为主,并完善排水系统。研究成果对高中山区岩溶地面塌陷研究和防治有借鉴意义。
    • 宁波; 刘玉健; 王安东
    • 摘要: 利用尖点突变模型进行滑坡稳定性评价,再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GM(1,1)模型和支持向量机等方法为基础,构建滑坡变形预测模型。以变电站滑坡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点的突变特征值均大于0,即处于稳定状态;所得变形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均较小,验证了本文预测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外推预测,发现滑坡变形仍会进一步增加,稳定性变差。
    • 高明; 贺可强; 刘洪华; 王忠胜; 全恩伟
    • 摘要: 中国滑坡灾害众多,危害性极强,尤其是水库型滑坡,一旦失稳将会造成巨大灾害和损失,因此稳定性评价是滑坡预防与预警工作的首要前提。针对水库型滑坡特殊地质条件,选取结构特征、地质构造、变形特征、水文条件4大项,共包含10个因素作为稳定性评价指标。划分滑坡稳定性等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其权重,然后根据指标数据变化进行变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例,详细论述了变权重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其结果与滑坡实际情况基本相符,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可为同类型滑坡稳定性评价与预测提供参考。
    • 杨建勋
    • 摘要: 以广东省清远市某建筑用砂岩矿露天采场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有地质资料的补充和分析,同时开展补充调查,运用圆弧滑动法和赤平极射投影法对不同区域的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分析得出露天采场地层(矿体)倾向基本一致的边坡(顺向坡)稳定性差,容易出现边坡失稳等问题,需要重点监测、防护并加以治理。
    • 刘青松
    • 摘要: 甘肃省靖远县三滩镇朝阳村主要地质灾害为不稳定斜坡,对该区域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通过开展野外调查和样品测试分析,刻画不稳定斜坡的特征,综合评价坡体稳定性。勘查区内发育2处不稳定斜坡:X1斜坡为岩土质斜坡,坡宽615 m,走向南北,平面形态呈“弧”形,坡面形态大致呈“折线”形;X2斜坡属土质斜坡,坡宽180 m,走向东—西,平面形态呈“弧”形,坡面形态整体呈“直线”形。X1在自重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性状态,在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X2在自重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和地震工况下均处于不稳定状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