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发育特征

发育特征

发育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8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工程、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9篇、会议论文333篇、专利文献64389篇;相关期刊471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地下水、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等; 相关会议173种,包括全国第二十届洞穴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发育特征的相关文献由427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伟、王运生、胡卸文等。

发育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9 占比:2.09%

会议论文>

论文:333 占比:0.50%

专利文献>

论文:64389 占比:97.41%

总计:66101篇

发育特征—发文趋势图

发育特征

-研究学者

  • 李伟
  • 王运生
  • 胡卸文
  • 张茂省
  • 赵法锁
  • 陈伟海
  • 张秦华
  • 朱利辉
  • 李永红
  • 乔建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大富; 李庆; 冯琪
    • 摘要: 习水河位于赤水市,其中游是赤水市内地质灾害发育比较集中的区域,近年来发生了多次地质灾害。在对该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地质灾害种类及规模、形态特征、分布特征等发育特征,并对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地层岩性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地质灾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 陈俊锦; 刘时桥; 汪斯毓; 张欢; 秦永鹏; 陈万利; 吴时国
    • 摘要: 深海重力流沉积是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沿大陆架、大陆坡或岛坡向深海盆地搬运的重要沉积过程,在"源-汇"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且与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具有密切关系。根据新采集的二维多道地震数据,对中沙海槽开展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分析了中沙海槽重力流的地震相和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讨论了中沙海槽重力流沉积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中沙海槽内沉积地层可以划分出Sq1(古近系)、Sq2(下中新统)、Sq3(中中新统)、Sq4(上中新统)、Sq5(上新统)和Sq6(第四系)等6个地震层序。中沙海槽重力流沉积的发育时期具有差异性:中沙海槽南部的重力流沉积主要发育于晚中新世至今,在晚中新世和上新世发育范围较广,且于上新统和第四系识别出了多期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1-8);而中沙海槽北部的重力流沉积主要发育于早中新世和中中新世,晚中新世至今由于中沙台地北部的台地后退使其主要发育等深流沉积。中沙海槽重力流沉积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物来源、相对海平面变化、碳酸盐生产力和岩浆活动等因素的共同控制。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碳酸盐台地周缘重力流沉积规律的认识,为中沙海槽油气勘探和地质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 徐友鹏; 胡贵斌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闽粤地区管道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重视。长输管道无疑是国民经济中的生命线工程之一,在对油气长输管道完整性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对由沿线环境与地质灾害引起的管道安全隐患进行识别与防控较为重要,较为必要。环境与地质灾害会直接影响长输油气管道的完整性,如果对管道环境与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研究深度不够,一旦管道事故发生,不仅会造成天然气大量泄漏引发经济损失,同时还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严重污染环境,甚至会对事故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据此,分析了闽粤地区管道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
    • 罗魁
    • 摘要: 地质灾害一直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大灾害,种类多样,分布范围广,规模不一。因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往往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威胁居民的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经济及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掌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开阳县为例,分析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并提出有效防控地质灾害的策略。
    • 魏刚; 殷志强; 罗银飞; 万利勤; 李春孝
    • 摘要: 滑坡堆积体特征及其成因机理是进一步研究滑坡防治及开发利用的基础与前提。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黄河上游群科—尖扎盆地内的康杨滑坡属于典型的巨型古滑坡,其堆积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在该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结合工程地质钻孔资料,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粒度分析等方法对康杨滑坡形态特征、形成年代、滑坡体粒度特征及其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认识如下:(1)康杨滑坡为晚更新世晚期发生的泥岩滑坡,体积约为12.59×10^(8)m^(3),为一典型巨型古滑坡,后壁高耸直立;(2)滑坡前缘曾滑移至黄河北岸,堆积体可能堵塞黄河,后被黄河从中部侵蚀切穿,目前在黄河北岸仍存留有古滑坡堆积体;(3)高原抬升和黄河下蚀等作用可能是滑坡发生的背景条件,降水入渗形成软弱滑带和黄河侧蚀作用可能是触发康杨滑坡的主要因素。
    • 林永创; 李依米; 吴璐璐; 罗慧娟; 肖小敏
    • 摘要: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顺产婴儿胎粪菌群特点及出生6个月内婴儿肠道菌群发育的生理特点。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婴儿出生后第1次胎粪,第3天、14天及6个月的粪便标本12例,基于16SrR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物种差异。结果:(1)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第1次胎粪含丰富菌群,出生后第3天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在4个时期中最低;新生儿期(出生后第3及14天)肠道菌群的β多样性相似,而与第1次胎粪、出生后第6个月粪便标本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个月内婴儿肠道菌群以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变化最为显著,第1次胎粪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达48%,出生后第3天时降至18.3%,主要是变形菌门中罗尔斯通菌属、不动杆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显著减少,此后至6月龄,变形菌门丰度保持相对稳定;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在出生后第1次胎粪中仅为1.9%,随年龄迅速上升,6月龄时高达43.1%;主要是双歧杆菌属显著增加。结论:肠道菌群定植可能始于宫内时期,胎粪中变形菌门占比非常高;出生后3天内肠道菌群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6月内婴儿肠道菌群以双歧杆菌迅速增长为其发育特征
    • 张玉玲; 张鹏; 周钰昌; 刘影; 周雅茹
    • 摘要: 采用扫描电镜和光片显微观测等方法明确龙潭组页岩裂隙特征。研究表明,六盘水龙潭组页岩的裂隙宽度多介于0~50 m之间,以垂直和高角度的斜交裂隙为主,裂隙多为构造缝,在剪切缝中发现有大量的方解石填充,非构造性裂隙相对较少。
    • 刘志明
    • 摘要: 隧道高地温热害是一种典型的不良地质现象,是铁路综合选线设计的难点,直接关系到隧道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技术性及经济性。通过地质调查、地质勘探、水化学分析、地温测试及理论计算等方法,研究三百山隧道地质条件、地热特征及地热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百山隧道隧址区整体在三百山地区中生代以来火山盆地中穿越,受区域内多期次的构造运动以及岩浆活动、火山活动的共同影响,从下而上形成火山岩与火山沉积岩三元地质结构。深部岩浆热源距离地表相对较近,为地热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热源条件。地热水以SO_(4)·HCO_(3)-K+Na型为主,HCO_(3)-K+Na和HCO_(3)·SO_(4)-K+Na型为次。地热水普遍含有氟、氯、镁、铀等多种微量元素。钻孔实测温泉温度32~78°C,总流量8.704 L/s,地温梯度在1.65~2.34°C/100 m内变化,平均值为2.06°C/100 m,总体上,地温随着深度的增大而递增。采用二氧化硅温标方法开展热储温度估算,利用热储温度和通过钻孔资料得到的地温资料,对区域地热的热储深度进行估算。计算结果显示:隧道洞身以Ⅰ级轻微热害为主,占隧道全长的52%;导热破碎带段存在Ⅱ级中等热害问题,占隧道全长的10%。通过对该隧道穿越的不同地层地温梯度分析,提出了其地温评价的单元划分和应对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地热异常区的勘察、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
    • 裴小龙; 杨瀚文; 宋东阳; 杨斌; 田野
    • 摘要: 位于雅砻江中游的楞古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大型-巨型滑坡发育。以雅砻江楞古水电站夏日滑坡为例,在现场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试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蓄水后滑坡的稳定性发展趋势。根据地貌形态、物质组成、钻孔资料以及现场调查,将夏日滑坡划分为三个区,其中Ⅱ区目前已经出现一定的变形破坏,稳定性最差。数值模拟表明,蓄水前,夏日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只在前缘局部出现变形;蓄水后,滑坡变形明显扩大,前缘沿先存的次级滑带滑动。提出在夏日滑坡前缘进行格构锚和抗滑桩支护,并利用InSAR技术对滑坡灾害隐患进行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该研究为楞古水电站库岸滑坡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对同类型滑坡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陈昊东
    • 摘要: 漳县受特殊的地质环境影响,地质灾害频发。通过调查发现各类地质灾害及隐患点54处,其中滑坡5处、泥石流46条、不稳定斜坡3处,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地质灾害调查,分析各类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对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并分区,可为当地土地利用及城镇规划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