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菌草
巨菌草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3年内共计40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336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北方园艺、中国食用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7年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等;巨菌草的相关文献由962位作者贡献,包括郑书河、林占熺、叶大鹏等。
巨菌草
-研究学者
- 郑书河
- 林占熺
- 叶大鹏
- 林长山
- 方钊
- 杨薇
- 童向亚
- 林辉
- 林冬梅
- 林兴生
- 刘斌
- 罗海凌
- 林标声
- 洪培瑶
- 董楸煌
- 朱舟
- 王强
- 苏德伟
- 吴峰
- 李玲玲
- 窦凤玲
- 肖桂斌
- 丁燕瑞
- 唐田田
- 宋昭昭
- 李钢铁
- 胡洪钧
- 方兵
- 林占森
- 赵勇
- 刘凤山
- 刘平山
- 刘波
- 张俊
- 李晶
- 汪飞
- 王志明
- 吕建伟
- 吕祥熙
- 吴思杰
- 宋思梦
- 李海芸
- 杨桂花
- 林春梅
- 谢大涛
- 贾雨雷
- 邓振山
- 郑行昭
- 陈嘉川
- 陈旭
-
-
胡萍
-
-
摘要:
文章介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巨菌草引进种植的意义及可行性,引进种植过程,巨菌草测产情况,效益分析,并总结了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和建议。
-
-
邓新为;
徐源;
刘夏;
魏小博;
刘佳;
孙志宏
-
-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巨菌草饲粮对七彩山鸡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性能和肠道有害菌群数量影响。选取2周龄(初始体重104.59±3.82)g的七彩山鸡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期112 d。对照组为Ⅰ组,饲喂不添加巨菌草的基础饲粮,Ⅱ组、Ⅲ组、Ⅳ组、Ⅴ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4%、8%、12%和16%的巨菌草。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在饲粮中添加12%的巨菌草显著提高七彩山鸡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2)在饲粮中添加4%~16%的巨菌草饲粮可降低七彩山鸡盲肠中有害菌群的数量;(3)在饲粮中添加4%~12%的巨菌草可提高七彩山鸡血清的抗氧化能力。由此可见,在七彩山鸡的饲粮中添加4%~12%的巨菌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七彩山鸡生长性能和血清抗氧化能力,有效平衡肠道菌群。
-
-
李苏涛;
李妍;
张磊;
陈思齐;
韩雪林;
张娟;
苏德伟;
罗海凌;
周晶
-
-
摘要:
以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的叶片、茎、根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8个基因18s rRNA、Actin、GAPDH、ACTB、EF-1α、UBQ、CYP、TUB在正常生长、干旱以及盐碱胁迫下荧光定量PCR中稳定性表达情况,筛选巨菌草的稳定内参基因。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计算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值并进行排序,最终通过赋值法综合排序确定稳定内参基因。结果表明,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在不同处理下存在差异。其中,ACTB稳定性好,为本研究筛选出巨菌草的内参基因。本研究筛选出的内参基因,为后续巨菌草功能基因表达分析奠定了基础。
-
-
-
吕长鹏
-
-
摘要:
研究旨在调查巨菌草在喀什地区示范推广效果。通过采纳已成功的巨菌草种植经验,采用适宜的种植时间、种植模式、田间管理、刈割时间等方法,对巨菌草的出苗率、保苗率、用水量和种植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核查的乡镇整体出苗率平均为27.82%,扦插深度不够的经近期整改仍具有出苗可能,出苗率将达到50%的理想值,有效苗数可达1600株左右。核查的2075.80 hm^(2)种植地,10%~20%保苗率181.33 hm^(2),占8.7%;20%~60%保苗率863.60 hm^(2),占41.6%。地区内用水量平均为386 m^(3)。按照市场价0.30元/kg计算,可利用饲草平均产量156000 kg/hm^(2)(干草重51655.65 kg/hm^(2)),平均产值46800元,平均利润11400元/hm^(2)。研究表明,多年生巨菌草在喀什地区只能作为一年生饲草种植;重点关注选地、管理、栽培技术应用才能提高种植经济效益;全过程中配套的技术服务体系是提高其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
-
宋思梦;
彭彬;
陈梁婧;
周旭;
张茂娟;
梁蔡佳;
王欣然
-
-
摘要:
巨菌草是可用于食(药)用菌栽培业、水保业、畜牧业、新能源业、轻工艺业等多方面利用的综合效益极高的菌草之一,对川西横断山区退化生态脆弱区民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甘孜州大渡河流域干旱河谷区种植巨菌草后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巨菌草盆栽试验,探究其植株形态(株高、叶宽、叶长)随水分条件的变化过程,筛选最佳水分梯度。结果表明:水分条件显著影响巨菌草的株高、叶宽、叶长(P<0.05);巨菌草耐一定的水淹(100%田间持水量)及轻度干旱胁迫(50%田间持水量),但重度干旱胁迫(25%田间持水量)会影响巨菌草正常生长,最终死亡;甘孜州大渡河流域干旱河谷区巨菌草在正常水量(75%田间持水量)中生长最好。研究结果为甘孜州大渡河流域干旱河谷区巨菌草高效引种栽培的土壤水分管理措施提供了数据参考。
-
-
何世刚
-
-
摘要:
巨菌草资源在国内较为丰富,具有可再生性的特征,在培育食用菌菌种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结合白龙江林区林下的气候环境特点和养殖产业、食用菌种植产业现状,对发展林下巨菌草综合产业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以巨菌草为原料对食用菌进行栽培,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及市场价值均较高,利用巨菌草培育食用菌可以很好地解决林木与菌类之间的矛盾,还能制约菌类物质及林业生态间的平衡关系。
-
-
冯静;
生琳;
慕湧;
黄新华;
麻浩
-
-
摘要:
为促进中微量元素肥料在巨菌草及其他牧草中的推广应用,以巨菌草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的方式,设计5个梯度的中微量元素施肥水平,通过测定巨菌草株高、叶茎比、产量和营养品质等指标,确定最佳的中微量元素施肥量。结果表明:当施肥条件为C3处理(450 g·盆^(-1))时,与对照组相比,施加中微量元素肥能显著提高巨菌草株高、叶茎比、产量和各个时期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并有效降低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
-
-
罗泉达
-
-
摘要:
【目的】探讨施用不同肥料条件下,巨菌草对镉(Cd)污染农田土壤的野外实际修复效果。【方法】以矿区周边Cd污染农田土壤为对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对照(CK)、氯化铵(NH_(4)Cl)、氯化钾(KCl)、尿素[CO(NH_(2))_(2)]等4个处理,肥料用量为0.6 kg·m^(−2),分析不同处理下巨菌草对土壤Cd吸收富集的影响。【结果】NH_(4)Cl和KCl处理均能显著增加巨菌草叶片Cd含量(P<0.05),而CO(NH_(2))_(2)处理对巨菌草Cd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巨菌草生长150 d时,NH_(4)Cl、CO(NH_(2))_(2)和KCl处理均显著提高巨菌草地上部的生物量(P<0.05);对照处理下,巨菌草地上部Cd提取量为6.52 mg·株^(−1),NH_(4)Cl、CO(NH_(2))_(2)和KCl处理使地上部Cd提取量分别增加了70.19%、43.58%和59.05%,NH_(4)Cl处理显著提高巨菌草对Cd的迁移系数和生物富集系数。NH_(4)Cl、CO(NH_(2))_(2)和KCl处理均提高了巨菌草对Cd提取速率,缩短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年限。以150 d作为收获周期(一年收获2茬),NH_(4)Cl处理使土壤Cd含量降低至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pH≤5.5,Cd≤0.3 mg·kg^(−1))所需的理论修复时间最短,为9.07年。此外,巨菌草在90~150 d期间对Cd的平均提取速率是1~90 d生长期间的1.13~2.58倍。【结论】建议以150 d作为收获周期(一年收获2茬),NH_(4)Cl可作为巨菌草提取土壤Cd的强化剂。
-
-
周扬;
宋思梦;
周旭;
陈梁婧;
张茂娟;
梁蔡佳;
王欣然
-
-
摘要:
川西北高原位于三江源地区,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及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修复及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极其重要。本文在川西北高原典型干旱河谷地带,开展了不同水分梯度(25%、50%、75%及100%田间持水量)调控下设施栽培巨菌草的控制实验,探讨了其茎器官生长指标随水分胁迫影响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巨菌草茎粗、节数、节间长、茎秆总长均受水分调控的显著影响,随干旱胁迫加剧,生长指标增量越来越小。100%及75%田间持水量中巨菌草茎生长旺盛,尤其是100%田间持水量下巨菌草茎粗、节数、茎秆总长增量最大,75%田间持水量下巨菌草节间长增量最大,而25%田间持水量下巨菌草凋萎死亡。因此,75%~100%田间持水量状态下巨菌草茎器官生长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对川西北高原引种巨菌草后的水分管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
-
Song Jing;
宋静;
Cheng Xianguang;
程现光;
Mu Shengguo;
穆胜国;
He Haiyan;
贺海燕;
Duan Jingfeng;
段景峰
- 《2017年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2016年,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从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儋洲菌草种苗繁育基地引进巨菌草,在黄土高原沟壑区进行种植试验,试验表明巨菌草栽培技术简单,生长速度快,分蘖能力强,产草量高,抗干旱、耐盐碱,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是很好的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畜牧业发展的优良植物品种,在区域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