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江林区
白龙江林区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专利文献404篇;相关期刊34种,包括森林公安、发展、甘肃科技等;
白龙江林区的相关文献由94位作者贡献,包括曹秀文、付作霖、刘锦乾等。
白龙江林区
-研究学者
- 曹秀文
- 付作霖
- 刘锦乾
- 刘江林
- 赵栋
- 邱祖青
- 何华
- 郭全平
- 丁骞
- 王云果
- 连娥
- 郭星
- 高智辉
- 东国荣
- 何世刚
- 吴秉礼
- 周挺
- 张艳艳
- 李丹春
- 李才娃
- 李玉环
- 王会儒
- 王小宁
- 王高选
- 石琼
- 许靖
- 谢飞
- 邱书志
- CHE Zong-ju
- HUANG Kun
- LI Bo
- 丁全定
- 万家斌
- 俞志强
- 冯宜明
- 冯宜民
- 冯建皓
- 刘正祥
- 孙学刚
- 孙平
- 孙建军
- 孙鹏
- 宋晓斌
- 屈金声
- 张冬梅
- 张广诚
- 张彩梅
- 张文华
- 张明洁
- 张涛
-
-
何世刚
-
-
摘要:
巨菌草资源在国内较为丰富,具有可再生性的特征,在培育食用菌菌种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结合白龙江林区林下的气候环境特点和养殖产业、食用菌种植产业现状,对发展林下巨菌草综合产业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以巨菌草为原料对食用菌进行栽培,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及市场价值均较高,利用巨菌草培育食用菌可以很好地解决林木与菌类之间的矛盾,还能制约菌类物质及林业生态间的平衡关系。
-
-
周挺;
张艳艳
-
-
摘要:
针对森林经营管理、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全国森林经营规划、森林抚育规程等省内外林业同行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多功能森林经营理论和全国森林经营规划中的作业法体系进行深入探究,未来白龙江林区森林抚育经营要取得实效,需进一步将新理论和新技术尽快融入森林抚育工作中,保障森林抚育补助资金落到实处。通过对白龙江全林区森林抚育工作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以查阅档案资料、现场调查等形式对森林抚育工作各环节进行认真调查分析,与林业工作者广泛交流,共同探讨森林抚育经营问题。
-
-
何世刚
-
-
摘要:
本文针对白龙江洮河林区森林经营管理、多功能森林资源经营技术等省内林业同行所关注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查阅档案资料、与林业工作者广泛交流等形式,对洮河林区森林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进行了认真调查和分析研究,尤其是结合多功能森林资源经营理论和森林资源经营规划中的作业法体系,对洮河林区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以此来解决洮河林区在实现森林经营目标和推动合理规划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
-
戴婷婷
-
-
摘要:
本文分析了调查林区种质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资源种类及利用价值等,并对白龙江林区木物种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讨论,提高杜鹃花栽培成活率,进而提高杜鹃花观赏价值。1杜鹃花品种和特点1.1主要品种中国杜鹃花种植历史较长.
-
-
-
郭旭军
-
-
摘要: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一项顺应天时、符合民意,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生态工程拉开帷幕。同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印发布告,决定自1998年10月1日起在全省天然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并在全国九大重点森工企业的白龙江林区试点实施天保工程,1999年将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纳入试点,2000年在全省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
-
周挺;
张艳艳
-
-
摘要:
根据国家层面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本研究立足白龙江林区实际,着眼长远发展,以实现智慧林业、维护生态安全为主要目标,以加强森林资源管护、资源整合共享共建共治为原则,建立更加合理的整体布局、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以实现林区生态安全和健康发展。
-
-
-
王国蓉
-
-
摘要:
本文对甘肃省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保护白龙江林区生态安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
-
LI Bo;
CHE Zong-ju;
HUANG Kun
-
-
摘要:
野生花卉适应性强、抗病害能力强,是花卉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种质资源和园林绿化的基本材料.以形态观察为基础,初步探索了白龙江林区高等植物,按照行道树类、地被类、垂直绿化类、庭院绿化类、盆景类、切花类等6类开发利用方向,筛选出观赏价值较高的29种野生花卉种类,分别简述了生态特性和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