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工林

人工林

人工林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538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57篇、会议论文163篇、专利文献71785篇;相关期刊715种,包括生态学报、防护林科技、福建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06种,包括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森林培育高峰论坛等;人工林的相关文献由9510位作者贡献,包括温远光、杨玉盛、郭明辉等。

人工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57 占比:6.57%

会议论文>

论文:163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71785 占比:93.22%

总计:77005篇

人工林—发文趋势图

人工林

-研究学者

  • 温远光
  • 杨玉盛
  • 郭明辉
  • 陈宏伟
  • 冯弦
  • 洪伟
  • 孟梦
  • 秦武明
  • 何宗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梦娟; 张冰冰; 邹秉章; 王思荣; 万晓华
    • 摘要: 以亚热带不同林龄(5、8、21、27、4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氮矿化速率、微生物生物量氮、有效氮含量的差异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土壤矿质氮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27年生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和矿质氮显著高于21年生。土壤净氮矿化速率随林龄呈波动变化,其中40年生显著高于8年和27年。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与硝态氮含量呈正相关,与总氮和总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显示在营林阶段施用磷肥以及采取间伐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土壤氮损失。
    • 张健东; 孙赫; 邓婷; 刘强
    • 摘要: 以塞罕坝机械林场2019年更新的二类调查数据库为依据,参考《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对主要森林类型的生态功能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整体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其中较差林分占38.3%,天然林生态功能较人工林并无优势;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白桦天然次生林生态功能等级为中级的森林面积占比分别达到各自林分的79.5%和93.3%,而樟子松人工林生态功能等级为中级的森林面积占比不足35%;8种不同森林类型中,针阔混交林生态功能指数最高(0.57),油松人工林生态功能指数最低(0.35);幼龄林生态功能等级为中级的森林面积不足30%,近熟林和成熟林中生态功能等级为中级的森林面积达到80%以上,然而,过熟林生态功能明显退化。本研究表明,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整体偏低,在对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进行严格管护的基础上,亟需进行适当的经营。
    • 谭政; 王乾; 罗之恒; 丁波
    • 摘要: 对贵州省凤冈县退耕还林中龄林(15a)和近熟林(22a)2种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和生物量采用4种调控强度,研究了其对马尾松林分生长因子、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调控3a后对林分平均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单位面积蓄积和生物量的影响达显著差异水平,对林分平均树高差异不显著,但仍有一定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得出,密度调控能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潜力,中龄林TMH、TMM、TML和TMCK单株生物量平均增长量分别为25.95、25.81、23.45和22.13kg/株,分别比TMCK提高了17.28%、16.65%和5.97%,单位面积生产力分别比TMCK降低了34.85%、19.64%和10.52%;近熟林TNH、TNM、TNL和TNCK单株生物量平均增长量分别为31.49、30.93、25.62和24.21kg/株,分别比TNCK提高了30.09%、27.74%和5.83%,单位面积生物量分别比TNCK降低了22.45%、1.74%和2.31%。马尾松中近熟林分在经营过程中,随着调控强度的增强,短期内林分生物量有所降低,若培育大中径材为目标,中强度调控较好,对林分生产力提高的潜力最大。
    • 张华
    • 摘要: 在人工造林项目建设持续展开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人工林面积虽然实现了快速增长,但由于有关森林抚育工作的落实存在一定不足,因此人工林整体质量仍不够理想,能够发挥出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往往都比较有限,而如何提升森林抚育工作的有效性,将各项森林抚育技术措施有效到位,也随之成为了人工造林建设所必须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分别从林地管理与抚育采伐两方面出发,对森林抚育的具体技术措施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够为有关森林抚育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 任君艳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设置4个不同落叶松人工林密度,研究了落叶松人工林木生长、环境状况及积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林分密度的增加,树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胸径和冠幅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郁闭度和枯落物厚度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灌草盖度在1400株/hm^(2)时最大,单株积材随密度增加而减小,林分蓄积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综合比较:在密度为1400株/hm^(2)时,林分生长状况较好:对生态环境较好,且林分蓄积量较高,是较好的落叶松营造林密度。
    • 王志杰; 房子怡; 张菲; 张岩; 许中旗
    • 摘要: 为了探究塞罕坝地区不同典型人工林的碳汇能力,对塞罕坝机械林场3种林分类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云杉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的最大生物碳贮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胸径相同的前提下,华北落叶松的单株生物量及碳贮量最大,其次为云杉林,最小为樟子松林。在胸径小于16 cm时,华北落叶松林总碳贮量最高,其次为云杉林,最低为樟子松林;当胸径在16~28 cm时,总碳贮量由高到低分别为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当平均胸径大于28 cm时,总碳贮量由高到低分别为云杉林、樟子松林和华北落叶松林。各树种碳在各个器官的分配也有明显不同,华北落叶松的叶片和主干中碳所占比例随胸径的增加逐渐减小,侧枝则相反;樟子松叶片及侧枝中碳所占比例则随胸径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主干则相反;云杉林叶片中碳所占比例则随胸径的增加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主干中碳所占比例相反,枝条中碳所占比例则相对稳定。不同人工林生物碳贮量的相对大小与林分的平均胸径有关。
    • 向玫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云杉人工林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设置4个云杉林分密度,研究了云杉生长状况、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云杉人工林平均胸径、枯落物厚度和灌草盖度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土壤含水量、孔隙度、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这说明林分密度能影响土壤质量。
    • 郭志睿; 张冬燕
    • 摘要: 构建包含主要影响因子的最大密度线模型,为确定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适宜经营密度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2019年塞罕坝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基于4种常用的最大密度线模型,构建包含主要影响因子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大密度线模型。结果表明:(1)4种基础模型的确定系数分别为0.388、0.348、0.348、0.419,其中模型M 4的确定系数最大,拟合效果最优,最适用于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2)通过相关分析确定林龄、坡向是影响林分密度的主要因子,并在P<0.01水平上呈极显著相关;(3)构建了包含主要影响因子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大密度线模型,其中同时包含林龄和坡向的最大密度线模型拟合精度最高,其确定系数为0.720,拟合效果最优,该模型可为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多功能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 付立华; 孙赫; 孙一博; 王金珊; 丁玉辉; 刘强
    • 摘要: 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的间伐可以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下环境,提高森林生产力和稳定性。本研究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对比分析间伐和未间伐林分(自然保护区)中林木生长、物种多样性和天然更新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伐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年均增长0.72 cm,比未间伐区提高53.2%;间伐区樟子松人工林胸径年均增长0.59 cm,比未间伐区提高25.5%。间伐区内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较未间伐区分别高出159.2%、185.3%、185.9%和108.4%。间伐区幼苗幼树的更新种类和数量明显高于未间伐区,其中,樟子松人工林间伐区幼苗幼树的更新种类和数量均高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可见,对自然保护区内未经营过的人工林进行适当抚育间伐对提高森林生产力、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森林正向演替有重要作用。
    • 贾存; 郭明明; 王倩; 崔立志; 郭敬丽; 陈忠震; 李永宁
    • 摘要: 【目的】相同树种不同起源的林分在结构与稳定性上有较大的差异,林内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不同。研究不同起源的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北省围场县采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优势木年轮样本,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建立二者的树轮宽度年表。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与方差分析,分析两种年表与气温突变前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其差异。【结果】气温突变后,天然林的径向生长有显著增加,人工林径向生长则变化不明显。人工林与5—7月月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6—7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天然林与7月月均温呈显著负相关,与7月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4种生态气候指标中,人工林、天然林年表与干燥指数的关系差异最大,气温突变前后,人工林径向生长与干燥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天然林则不显著。人工林径向生长在气温突变前后均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天然林径向生长在气温突变前不受水分胁迫的影响,但在突变后开始受到影响。【结论】在气温发生突变的情况下,结构单一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会由于水分胁迫的影响而衰退,而结构合理的天然林有较高的稳定性,更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