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刺槐

刺槐

刺槐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00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3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237篇;相关期刊389种,包括生态学报、防护林科技、河北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2015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七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大会等;刺槐的相关文献由318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云、曹帮华、侯金波等。

刺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3 占比:84.61%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2.22%

专利文献>

论文:237 占比:13.17%

总计:1800篇

刺槐—发文趋势图

刺槐

-研究学者

  • 李云
  • 曹帮华
  • 侯金波
  • 孙宇涵
  • 赵忠
  • 荀守华
  • 石冠旗
  • 陈培培
  • 王迪海
  • 董绍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华余兵
    • 摘要: 刺槐是潜山域内十分常见的树种,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绿色工程,刺槐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容易,栽植面积不断扩大,给潜山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对刺槐的育苗繁殖、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刺槐高效种植提供参考。
    • 任付珍
    • 摘要: 河北省邯郸、邢台地区春季蜂群进入繁殖期的时间为“惊蛰”以后,平原比山区提前半个月,而第一个蜜源——刺槐的开花时间则是在“五一”前后。整体繁殖期间短,在刺槐期难以达到强群生产。那么到了刺槐期是以采蜜为主,还是繁殖生产相兼顾呢?一是有蜜还要采。养蜂就是为了采蜜,尽管刺槐面积大幅减少,能采还是要多采,离枣树期还有一定的时间,这期间根据蜂群强弱合并组建强群集中采集刺槐蜜。
    • 马东明
    • 摘要: 刺槐作为我国广泛种植的林木之一,在城市环境绿化和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刺槐的萌蘖能力强、适应范围广、生长速度快,但其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的病虫害,为害刺槐生长。为此,应分析刺槐的病虫害种类,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促进刺槐的健康生长。
    • 宗小天; 焦菊英; 吴多洋; 寇萌; 徐倩
    • 摘要: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林下幼苗更新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而为黄土高原地区人工刺槐林生态恢复与功能提升提供参考依据,在陕北安塞纸坊沟流域不同林龄(10 a,20 a,30 a,40 a)的刺槐林下共设置8个典型样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林下幼苗的物种组成、密度及月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幼苗和地上植物间相似性系数表现为10 a>20 a>40 a>30 a,都以菊科、禾本科、豆科为主,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和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4—10月间,不同林龄林下均有大量刺槐幼苗萌发;随林龄增加,林下幼苗更新过程各异,10 a林以狗尾草、猪毛菜幼苗为主,20 a林以猪毛菜、臭草、狗尾草、裂叶堇菜幼苗为主,30 a林以长芒草、裂叶堇菜幼苗为主,40 a林以翠雀、榆树幼苗为主。(3)随林龄增加,幼苗物种数与密度均呈降低趋势;幼苗种类在4月、6月、9月较多;幼苗密度在4月和6月相对较高。(4)林下草本植物幼苗大多数存活时间短;在刺槐林恢复初期(10年),田旋花幼苗容易建植成功;在刺槐林恢复的中、后期(20 a,30 a,40 a),裂叶堇菜、臭草、长芒草幼苗容易建植成功。因此,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根据刺槐林的恢复时期及林下不同物种幼苗存活特性对幼苗进行合理地抚育管理,促进林下植被的恢复与更新。
    • 刘妮
    • 摘要: 以淳化县刺槐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床插根育苗、垄底插根育苗、高床容器插根育苗、垄底容器插根育苗4种育苗方式,研究不同育苗方式对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期为220 d,试验第75天和第220天分别对刺槐的地径和苗高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5 d时高床容器插根育苗方式的地径和苗高均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育苗方式(P<0.01);220 d时高床容器插根育苗的地径和苗高显著高于其他3种育苗方式(P<0.05),容器插根育苗的方法优于直接插根育苗,且高床方式培育的效果更优。这个结果也说明不同育苗方式对初期育苗影响较大。
    • 张天昱; 唐胶; 彭祚登; 冯天爽; 刘春和
    • 摘要: [目的]探究城市排水污泥制有机营养土对国槐和刺槐播种育苗及林下自然更新的影响,为其在国槐和刺槐林人工培育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污泥制有机营养土产品与苗圃沙土按不同比例混合,加入蒸馏水浸泡不同天数后并制成浸提液,用作种子发芽试验过程中的营养液,在实验室的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添加适量污泥浸提液对国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进程、发芽效率和萌发潜力都有促进作用,大多以污泥产品占比20%影响更为显著,污泥用量过多反而会抑制国槐种子的萌发,总体表现为添加少量污泥促进萌发、过量污泥抑制萌发的效果;与国槐种子的结果相似,当污泥产品占比为20%时,刺槐种子的大多数指标都表现为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但污泥施入对刺槐的发芽指数有抑制作用。并且浸提时间越长,对国槐和刺槐种子的萌发更加有益。[结论]城市排水污泥制有机营养土适量用作国槐和刺槐播种育苗的基肥和种肥是可取的,但仍需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完善,充分考虑其合理用量并应用推广。
    • 于东立; 郭韶鑫; 冯志培; 范贝贝; 杨喜田
    • 摘要: 【目的】深入了解短尾铁线莲和刺槐人工林的种间关系,探究短尾铁线莲是否对刺槐幼苗有潜在的化感作用。【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5、10、20、30和50 g·L^(-1))的短尾铁线莲根、茎和叶各部位水浸提液对刺槐幼苗根系生长状况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1)短尾铁线莲不同组织(根、茎和叶)水浸提液对刺槐根系生长和生理特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短尾铁线莲根、茎和叶浸提液在<20 g·L^(-1)时对刺槐幼苗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且作用程度与浸提液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根、茎浸提液对其促进作用显著大于叶浸提液;而在50 g·L^(-1)时却抑制其生长;(2)3种浸提液在50 g·L^(-1)时对刺槐幼苗根系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50 g·L^(-1)时3种浸提液浇灌刺槐幼苗后,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减少38.10%、33.25%和51.49%(P<0.05);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增加38.09、25.25和18.99 nmol·g^(-1)(P<0.05);(3)短尾铁线莲的3种水浸提液在<20 g·L^(-1)时,使刺槐幼苗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加,而在50 g·L^(-1)时,根系中的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小于CK(P<0.05);茎浸提液对刺槐根系SOD和CAT活性的作用大于根和叶浸提液。【结论】短尾铁线莲对刺槐幼苗存在一定的化感作用,且短尾铁线莲茎浸提液对刺槐幼苗根系生长及抗氧化酶整体影响较大。
    • 王珊珊; 毕华兴; 崔艳红; 云慧雅; 马晓至; 赵丹阳; 侯贵荣
    • 摘要: 【目的】研究晋西黄土区16年生刺槐林土壤抗蚀性的关键评价指标,探讨林分密度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为实现功能导向型林分结构定向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个密度梯度(1025、1300、1575、1800、2150株/hm^(2))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选取5大类、12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单独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1)应用主成分分析对12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筛选,可知土壤密度(因子载荷量为−0.776)、有机质含量(0.864)、>0.25 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0.747)、平均质量直径(0.960)、几何平均直径(0.779)、土壤分形维数(−0.736)和分散系数(−0.873)是评价晋西黄土区刺槐林(16年生)土壤抗蚀性强弱的关键指标;(2)同一林分密度下,刺槐林表层土壤抗蚀性优于深层土壤,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为0~10 cm(0.548)>10~20 cm(−0.070)>20~30 cm(−0.477);同一土层内,刺槐林土壤抗蚀性随林分密度的增大(1025~1575株/hm^(2))逐渐增强,在密度大于1575株/hm^(2)后逐渐减弱;(3)以刺槐林分密度为x轴,以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为y轴建立了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函数关系:y=−2.683×10^(−6)x^(2)+0.009x−6.375(R^(2)=0.77),据此预测刺槐林分密度为1590株/hm^(2)时,土壤抗蚀性最强,综合指数为0.403。【结论】研究区中密度刺槐林分的土壤抗蚀性较强,从土壤抗蚀性角度,建议刺槐林(16年生)的经营密度以1590株/hm^(2)为宜,对于密度过低或过高的林分,在满足林业生产的同时及时进行科学补植或间伐,还应注意保护表层土壤,以充分发挥林地的水土保持功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
    • 兑宝峰
    • 摘要: 槐,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树木。槐有槐、刺槐之分,二者都有“槐树”“槐花树”的俗称。其中的槐是原产我国的乡土植物,而刺槐则是漂洋过海,根植于中华大地的“舶来品”,他们虽然都是豆科蝶形花亚科植物大家族中的成员,但却不同属,形态上也有同有异,是有着血缘关系的远亲。尽管如此,他们都是优良的绿化树种,并有药用、食用价值。
    • 熊鹏辉; 周建
    • 摘要: 为了探索铅镉胁迫下苹果酸、草酸对刺槐生长与离子富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刺槐植株为研究对象,在铅600 mg/kg、镉20 mg/kg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苹果酸、草酸,测定刺槐生长量、铅镉含量和离子转移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苹果酸和草酸对铅镉胁迫下刺槐植株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作用不显著。苹果酸和草酸可促进刺槐根部的铅、镉离子富集,但会降低铅、镉离子的转运率,其中草酸8.0 mmol/kg对铅富集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因此,草酸8.0 mmol/kg可作为一种外源调控手段应用于刺槐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实践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