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0年内共计1163篇,主要集中在普通生物学、植物保护、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6篇、会议论文100篇、专利文献17篇;相关期刊534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林学会树木引种驯化委员会第14次学术交流会议、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等;生物入侵的相关文献由247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博、万方浩、褚栋等。
生物入侵
-研究学者
- 李博
- 万方浩
- 褚栋
- 陈家宽
- 张润志
- 章家恩
- 潘晓云
- 全国明
- 刘刚
- 叶万辉
- 吴昊
- 徐汝梅
- 石红旗
- 刘国霞
- 桑卫国
- 郭建英
- 鞠瑞亭
- 黄成
- 丁建清
- 任明迅
- 刘建
- 周卫川
- 孙备
- 孟玲
- 张友军
- 李建东
- 邢福武
- 陶云荔
- 黄俊
- 于明坚
- 刘强
- 周青
- 姜伟
- 张利权
- 张国良
- 彭少麟
- 徐婧
- 成新跃
- 毛丹鹃
- 温俊宝
- 牟希东
- 王国骄
- 王娟
- 王瑞
- 王能飞
- 皇甫超河
- 胡隐昌
- 衣丹
- 谢俊芳
- 郑景明
-
-
吴昊;
韩美旭;
韩雪
-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年
-
摘要:
[目的]对广西、河南两地的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进行取样分析,探讨异质生境对其营养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期为该杂草的生物入侵防治及农业安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桂林市及河南省信阳市空心莲子草入侵面积超过100 m2的城郊样地取样,测定空心莲子草的全碳(C)、全氮(N)、全磷(P)和全钾(K)含量,并计算其对应的化学计量比;同时,记录样地生境的经度、纬度、海拔、年均气温和年均降雨量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探讨各环境因子的生态效应.[结果]①研究区空心莲子草的平均C含量(380.319 mg·g-1)相对较低,而其N(33.825 mg·g-1)、P(1.802 mg·g-1)含量均高于我国陆生植物平均水平,且其N∶P>16,表明该入侵种的生长主要受P限制,K含量(6.424 mg·g-1)的空间变异性较小.②年均气温、海拔上升显著增加全P和P∶K、降低N∶P;经度、纬度上升显著降低全P和P∶K、增加N∶P;P∶K变化趋势主要取决于P含量;生境波动导致空心莲子草在同化C的同时其对于N、P等元素的吸收有所减弱.③空心莲子草具有较高的C∶K和N∶K化学计量内稳性,这有助于其在多变环境中维持入侵优势.[结论]空心莲子草化学计量特征在大空间尺度上受到异质性生境的显著影响,应根据不同生境特点制定合适的防治措施,有效遏制该杂草的入侵蔓延.
-
-
-
-
-
-
-
-
-
-
张莉丽;
王丽坤;
钱诚;
李艳敏;
吴月兰;
俞晨荻;
萧焕玲;
黄俊
- 《浙江农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红火蚁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设施、 人类安全、 农林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大入侵害虫,如何快速或早期发现红火蚁是其得到有效防控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红火蚁野外诱集器,并比较分析了该诱集器与目前常用的塑料监测瓶的野外诱集效果.结果表明,新型诱集器的监测效果明显优于塑料监测瓶,尤其是在生境复杂或是地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前者的优点更为突出.鉴于此,我们认为该新型诱集器更适合于红火蚁的普查与监测,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
-
Shaopeng Li;
黎绍鹏;
Lin Jiang;
蒋林
- 《第八届现代生态学讲座暨第六届国际青年生态学者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在《物种起源》里,达尔文提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外来种归化假说.一方面,达尔文认为近缘种之间竞争激烈,因此土著种会抑制外来近缘种的归化,该假说被称为"达尔文归化假说";另一方面,达尔文认为近缘种占据相似的生境,因此土著种占据的生境更适合外来近缘种的入侵,该假说被称为"预适应假说".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假说综合在一起被称为"达尔文归化谜团".随着生物入侵的日益加剧和系统发育群落生态学的迅速发展,达尔文归化谜团已经成为群落生态学和入侵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尝试就该谜团的概念框架、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简要的梳理.尽管目前的研究结果莫衷一是,但笔者认为对该谜团的深入研究需要充分考虑空间尺度、测度指标、入侵阶段、功能属性和现代物种共存理论等诸多方面,而对该谜团内在生态学过程的揭示将为生物入侵的预测、监控和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
-
HE Weiming;
何维明
- 《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生物入侵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和经济问题.本文初步梳理了我国生物入侵研究的历史阶段、现实差距和重要进展,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关切.我国的生物入侵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以前的初级阶段和2000年以后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生物入侵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历史欠账较多,有影响的学术思想较少,应用性防控研究薄弱.近几年,我国的生物入侵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如不对称交配影响入侵,氮分配进化假说,入侵植物对种间关系的影响.未来的生物入侵研究应更加关注:生态系统框架下的生物入侵研究,不同机制在生物入侵中的相对重要性,环境变化与生物入侵的相互作用,入侵生物防控的应用性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人类活动强烈、自然环境多样,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生物入侵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
-
张真
- 《2014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均是威胁我国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应对策略,本文就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复杂的相互关系及综合减灾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44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不仅严重损害了我国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而且给农、林、牧、渔等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由生物入侵引起的经济损失近1200亿元.气候变化促进入侵物种的传入、扩散和建立种群,且使已入侵种更容易暴发成灾,还会降低防治手段的效果.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入侵的威胁将进一步加剧.必须将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入侵联系起来考虑对其的应对策略,并将之纳入我国整个减灾对策及规划管理体系进行综合管理.具体措施除加强有关的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技术体系外,应着重加强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专门的"外来生物入侵防治法",并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还需强化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
-
-
-
马志军;
干晓静;
蔡志扬;
李博
- 《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在过去十多年间,长江口盐沼湿地的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快速扩散.与此同时,斑背大尾莺在长江口盐沼湿地的繁殖种群数量快速增加:二十世纪初,斑背大尾莺是当地的鸟类新记录;目前斑背大尾莺是盐沼湿地的主要繁殖鸟类.斑背大尾莺种群数量的快速增加可能与互花米草的快速扩散密切相关.为了了解斑背大尾莺在长江口的建群和种群增加与互花米草扩散之间的关系,在崇明东滩对斑背大尾莺的栖息地利用、巢址选择、食物来源以及繁殖成功率进行了调查.样点调查和无线电遥测的结果表明,斑背大尾莺在互花米草入侵栖息地的密度明显高于在土著植物芦苇栖息地的密度,其繁殖领域主要由互花米草栖息地组成,其所有的巢都是以互花米草植株作为巢址.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互花米草是斑背大尾莺食物链上的重要初级生产者,特别是对雏鸟和雌鸟的食物贡献较大.斑背大尾莺在崇明东滩的繁殖成功率与其在中国东北和日本原产地的繁殖成功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互花米草栖息地为斑背大尾莺提供了必需的繁殖场所和食物来源,斑背大尾莺在长江口的定居和种群快速增长与互花米草入侵和快速扩散有着直接关系.本研究也表明,早期的外来入侵生物对入侵地生态系统的改变有利于其他非土著物种的成功定居.这为了解生物入侵的发生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