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椰心叶甲

椰心叶甲

椰心叶甲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8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林业、昆虫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9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昆虫学报、植物保护、热带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中国昆虫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三亚)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论坛暨首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讨会等;椰心叶甲的相关文献由455位作者贡献,包括彭正强、金启安、温海波等。

椰心叶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 占比:82.98%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3.19%

专利文献>

论文:39 占比:13.83%

总计:282篇

椰心叶甲—发文趋势图

椰心叶甲

-研究学者

  • 彭正强
  • 金启安
  • 温海波
  • 覃伟权
  • 吕宝乾
  • 李朝绪
  • 唐超
  • 马子龙
  • 符悦冠
  • 黄山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华峰
    • 摘要: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是我国棕榈科植物的危险性入侵害虫。研究表明,椰心叶甲具有的短距离迁移能力以及人为远距离调运带虫棕榈苗木,是造成该害虫在我国境内快速蔓延扩散的主要原因;另外,椰心叶甲的高繁殖力和产卵习性,是该害虫成功入侵并建立种群的重要因素。目前,已建立以寄生蜂释放防治为核心,结合绿僵菌施用、挂椰甲清药包等的椰心叶甲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控害效果。然而,该技术体系中的生物防治存在见效慢的不足,而化学农药防治措施则存在害虫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缺点。因此,基于椰心叶甲对寄主搜寻定位和配偶识别的化学生态学原理,研发诱杀或趋避的嗅觉行为调控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该害虫的扩散暴发成灾机制、防控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化学生态学原理研究现状,并对基于嗅觉行为调控的绿色防控技术研发进行展望,为研发椰心叶甲新型防控技术提供思路。
    • 杨海中; 陶连生; 陈仁强; 王文丽; 吴波; 项秋兰
    • 摘要: 椰心叶甲是棕榈科植物重要害虫,其危害性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防止椰心叶甲扩散蔓延对确保槟榔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探索椰心叶甲的防治方法和效果,测定了1%联苯·噻虫嗪GR根施对槟榔椰心叶甲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联苯·噻虫嗪GR对椰心叶甲幼虫、成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具有保叶效果。在有效成分100~200g/株剂量下,施药后25d对椰心叶甲的防治效果为88.57%~97.14%,施药后50d对受害株的防治效果为91.43%~97.14%。1%联苯·噻虫嗪GR为高效低毒杀虫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作用,根部施药防治椰心叶甲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张华峰
    • 摘要: 椰心叶甲是棕榈科植物最具毁灭性的害虫之一。该虫一生几乎藏匿于棕榈科植物心叶中取食危害,难以发现,监测困难。本文利用前期试验筛选出对该虫有较强驱避作用的9种植物挥发化合物,对准老人葵植株受害心叶部位喷洒,观察林间椰心叶甲的忌避行为,监测椰心叶甲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在野外,肉桂醛、双戊烯和香茅醛等9种植物源挥发性气味化合物,对椰心叶甲有明显行为反应,可快速监测到老人葵植株是否受害。其中肉桂醛的驱避、胁迫效果最好,对于椰心叶甲成虫测报准确率达91.01%,对于3龄以上幼虫的测报准确率达85%以上,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 王剑嵩; 龚治; 阎伟; 彭正强
    • 摘要: 近年来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对槟榔的危害逐渐加剧,而寄主植物对入侵害虫椰心叶甲的物理抗性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对取自椰子、槟榔的5种叶片的叶绿素、蜡质、维管束、茸毛等物理特性进行研究,揭示椰心叶甲的物理抗性机制.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对寄主叶片的取食选择性和产卵选择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叶片叶绿素含量、蜡质含量、叶片维管束埋深均与椰心叶甲取食选择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叶绿素含量、蜡质含量则与椰心叶甲产卵选择性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这些揭示了叶片蜡质、维管束埋深及叶绿素含量可能是椰子、槟榔等棕榈科植物防御椰心叶甲的重要因子.
    • 章雨璐; 吕宝乾; 杨帆; 涂艳; 蒋方一丁; 齐可欣; 李紫城
    • 摘要: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是近年来危害棕榈科植物的主要入侵害虫之一,能够对多种棕榈科植物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通过对椰心叶甲肠道共生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鉴定其相关功能,以探究肠道共生菌对椰心叶甲环境适应性的作用.对椰心叶甲幼虫肠道共生菌进行分离培养,提取DNA以通用引物扩增鉴定后,以透明圈染色实验对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功能进行分析.椰心叶甲幼虫肠道中分离得到22株细菌和2株真菌,其中可培养细菌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孢杆菌属细菌具有降解纤维素和木聚糖的能力,而带化红球菌具有降解木聚糖的能力.椰心叶甲肠道中具有能够降解纤维素与木聚糖的微生物,并占据一定优势地位,因此椰心叶甲能够取食危害多种纤维素含量较高的棕榈科植物,而这一类肠道共生菌对于椰心叶甲入侵过程中的适应性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 李朝绪; 吕朝军; 黄山春; 钟宝珠; 覃伟权
    • 摘要: 针对当前槟榔种植户在防治重要害虫椰心叶甲时,水平不稳定、防治方法不得当的现状,根据多年来在槟榔上防治椰心叶甲的实践和研究,提出槟榔重要害虫椰心叶甲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规定了防治过程中寄生蜂、生防菌及绿色农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农技人员及农民防治椰心叶甲提供参考和借鉴.
    • 刘华伟; 李朝绪; 李芬; 吕朝军; 吴少英; 覃伟权
    • 摘要: 为了明确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响应种群退化的关键功能基因,通过对比其复壮和保种种群的转录组数据,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并将差异基因在KEGG数据库中进行对比,获得显著性富集的通路注释信息.结果表明:相较于复壮种群,保种种群共有55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06个基因上调表达,347个基因下调表达;这些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生物过程三个大类中.分子功能中,富集到单氧酶活动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占供试基因总数的28.57%;细胞膜富集到细胞组分中的差异基因最多,占供试基因总数的68%;而富集在生物过程中各项的差异基因都较少,仅有1~2个.差异基因主要在Hh信号通路、Hh信号通路-fly、胰腺分泌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4条通路中显著富集.椰心叶甲啮小蜂复壮和保种种群的差异基因涉及到蜂王浆主蛋白、嗅觉蛋白、细胞色素P450等,与椰心叶甲啮小蜂的个体发育、求偶交配以及产卵过程密切相关,可为进一步探究椰心叶甲啮小蜂种群退化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 李紫成; 吕宝乾; 卢辉; 唐继洪; 何杏; 苏豪
    • 摘要: [目的]椰心叶甲、椰子织蛾同属棕榈科食叶性入侵害虫,两者同时取食棕榈科植物却无明显竞争作用,本文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两者的肠道菌群组成、肠道代谢通路进行比对,以此探讨两者食性之间相关性.[方法]以16S rRNA菌群分析等预测手段对两者肠道微生物群落、代谢通路等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椰心叶甲体内变形菌门群落丰度显著高于椰子织蛾,椰子织蛾体内蓝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疣微菌门等菌群丰度显著高于椰心叶甲;椰心叶甲体内膦酸酯和亚膦酸盐代谢、N-聚糖合成等肠道代谢通路显著强于椰子织蛾,而椰子织蛾肠道中酮体的合成和降解、维生素B6代谢、核黄素代谢、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显著强于椰心叶甲.[结论]椰子织蛾体内相对较高的酸杆菌门丰度可能导致了其偏好取食纤维素高的椰子老叶,而椰心叶甲则相反.同时,椰子织蛾肠道内显著较高的维生素B含量在其族群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两者细菌丰度以及代谢通路强度的差异可能影响了两者的食性.
    • 蒋方一丁; 吕宝乾; 唐继洪; 卢辉; 何杏; 苏豪
    • 摘要: [目的]探讨椰心叶甲取食危害对椰树心叶挥发物的影响,探讨两者之间入侵前后的相互机制,通过化学生态学的方法对椰心叶甲-寄主-天敌(或其他害虫)三级关系加以理解.[方法]采用自动热脱附仪-气相色谱仪-质谱仪(TD-GC-MS)技术测定椰树健康心叶和受害心叶中挥发性物质.[结果]椰心叶甲取食诱导椰子心叶挥发物发生明显变化,挥发物烃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变种类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环烃和无环烃变化最明显,椰心叶甲取食明显提高寄主植物心叶挥发物中的1,2,4-Metheno-1H-indene,octahydro-1,7a-dimethyl-5-(1-methylethyl)-,[1S-(1a,2a,3aβ,4a,5a,7aβ,8S)]-、Copaene、Caryophyllene、Muurolene含量,降低寄主植物心叶挥发物中的Heptadecane,2,6,10,14-tetramethyl-含量.[结论]椰心叶甲危害寄主后,寄主产生挥发物变化可能导致对椰心叶甲天敌的吸引力减弱,也可能吸引其他害虫,如椰子织蛾,从而造成互利入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