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成灾机理

成灾机理

成灾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地球物理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45篇、专利文献2315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中国地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浙江省地质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学术交流会等;成灾机理的相关文献由45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永双、魏云杰、何锋等。

成灾机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3.99%

会议论文>

论文:45 占比:1.83%

专利文献>

论文:2315 占比:94.18%

总计:2458篇

成灾机理—发文趋势图

成灾机理

-研究学者

  • 张永双
  • 魏云杰
  • 何锋
  • 吴树仁
  • 王文沛
  • 石菊松
  • 张坤
  • 彭建兵
  • 彭涛
  • 朱赛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平; 张海锋
    • 摘要: 高坡降小流域泥石流在湘西山区分布较为广泛,具有高隐蔽性、暴发突然、摧毁能力强等特点。本文以吉首市云华泥石流为例,从泥石流的形成角度,对该流域的地形分区特征、物源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和引发因素,并根据泥石流的活动特性提出了包括岩土工程和生物工程的“固源+分级拦挡+排导+监测”的综合治理体系。该方案可达到有效固源、拦挡、排导目的,其防灾减灾效益显著,对今后相关泥石流防治具有借鉴意义。
    • 冯文凯; 贾邦中; 吴义鹰; 吴钟腾; 白慧林
    • 摘要: 2019年6月10—13日,龙川县发生持续强降雨,导致全县境内发生大量滑坡、泥石流灾害,贝岭镇米贝村是三个重灾区之一。本文以贝岭镇米贝村6号沟发生的滑坡-泥石流链生灾害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精细化调查测量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与计算,对链生灾害特征与成灾机理展开研究。研究发现:(1)6号沟内共发育7处浅层土质小型滑坡,仅3号滑坡体与部分6号滑坡体转化为泥石流,构成泥石流主要物源,其余滑坡未构成持续性影响;(2)持续降雨下渗,坡体由非饱和向饱和状态转变,坡表形成连续饱和区,孔隙水压力的增加与孔隙水的软化促使土体强度降低,加之坡体饱和自重的增大,斜坡发生浅表层失稳破坏;(3)降雨的持续下渗与支沟沟源"漏斗状"地形下的地表汇水快速增大滑坡松散堆积体内的含水率,促使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在重力势能下呈流态状启动、运动转化为泥石流。降雨结构影响滑坡-泥石流链生过程,前期降雨引发滑坡、后期降雨启动形成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发生表现出阶段性特征。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当地政府进一步开展滑坡-泥石流链生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也为该地区未来区域预警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 杨志华; 吴瑞安; 郭长宝; 张永双; 兰恒星; 任三绍; 闫怡秋
    • 摘要: 【研究目的】川西巴塘断裂带地质背景复杂,研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有利于揭示活动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研究方法】本文在巴塘断裂带地质灾害成灾背景分析和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区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典型滑坡发育特征,探讨了巴塘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研究结果】研究认为:(1)巴塘断裂带附近碎裂岩体结构为地质灾害孕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断裂剧烈活动(地震)或蠕滑直接诱发地质灾害,断裂带强烈地质灾害效应主要发生在断裂两侧3000 m范围以内;(2)巴塘断裂带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分布不均、局部集中等特点,金沙江干流沿岸深切峡谷区发育大量蠕滑型滑坡和历史地震堵江滑坡;(3)巴塘断裂带地震滑坡和古滑坡发育,部分滑坡直接跨越断层,受断裂、降雨和人类工程等内外动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局部复活明显。【结论】巴塘断裂带对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巴塘断裂带部分居民点和公路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城镇规划区应远离河谷岸坡和泥石流堆积扇等易受地质灾害影响区域。研究成果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效应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刘贤红; 宁进锡; 刘显丽
    • 摘要: 本文基于对邵东市城区地面塌陷的调查研究,查明了地面塌陷的发育特征和地质条件,分析总结了本区地面塌陷的主要孕灾因子为岩土工程类型、地下水、地表水、人类工程活动及地表动静荷载等几大类,探讨了邵东市城区地面塌陷的成灾机理,为今后邵东市城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及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依据。
    • 文强; 胡卸文; 刘波; 席传杰; 何坤
    • 摘要: 2020年6月17日丹巴县梅龙沟爆发了一次大规模泥石流,一次性冲出固体物质42.7×10^(4)m^(3),形成泥石流-堰塞坝-溃决洪水-滑坡灾害链,造成5100余户2.12万余人被迫转移,直接经济损失达8亿元。根据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拍以及遥感解译,分析梅龙沟泥石流的成因及致灾机理,阐述了“物源成因”、“降雨激发”和“地形促进”对泥石流形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梅龙沟泥石流是在前期累计降雨和短时强降雨共同作用下形成;(2)梅龙沟泥石流源头为大石堡沟,起动模式为“沟岸垮塌-泥石流”;(3)泥石流沟内持续的物源补给以及东风棚子、梅龙村、大邑村三处大型滑坡产生的级联堵溃效应,致使泥石流流量不断放大,最终导致大量固体物质冲出沟口;(4)沟口形成的堰塞坝-溃决洪水-阿娘寨滑坡灾害链进一步增强了泥石流的致灾能力;(5)现阶段梅龙沟内物源丰富,临界启动降雨阈值降低,极易在雨季发生大规模泥石流,建议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 魏云杰; 王俊豪; 胡爱国; 苟安田
    • 摘要: 涉水型古滑坡是西南水电工程区常见的灾害类型,揭示这类滑坡的成灾机理有助于降低链式灾害发生风险概率。以云南省德钦县燕门乡拉金神谷古滑坡为例,基于野外地质调查、InSAR监测和数值模拟研究,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滑坡的变形特征和破坏演化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拉金神谷滑坡成灾过程为前缘局部变形阶段→后缘拉裂阶段→滑坡—堰塞湖阶段→堰塞湖溃决阶段;②库水位上升和降雨共同作用是诱发滑坡大变形的直接原因;③若该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持续恶化,发生滑坡堵溃型链式灾害的风险很高。通过对拉金神谷古滑坡的成灾机理研究,提出了引入InSAR等监测调查技术手段开展类似涉水古滑坡排查的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建议,这对防范类似的高位链式地质灾害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 谢欢欢
    • 摘要: 缓倾滑坡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该类滑坡具有规模大、成灾机理多样的特点,其滑坡从孕育发展到最终失稳破坏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本文以晴隆县某大型不稳定斜坡为例,开展地面调查、高密度电法、钻探及井探等多元地质勘探,研究缓倾滑坡孕灾特征及成灾机理。该斜坡因其不利的地质结构体、地形地貌特征及大量开垦、建房的人为活动影响,坡体发生了局部变形;针对此类具有不利地质、坡体结构且变形为初期蠕变斜坡,建议采取“综合监测工程+斜坡截排水沟的综合治理措施”完善地表排水系统,同时以监测为主实现防灾减灾目的,对类似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减灾防灾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唐名富; 全洪波; 梁文寿; 刘芳; 肖筱瑜; 林达红
    • 摘要: 在广西龙胜镇浸沟泥石流勘查的基础上,从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入手,对龙胜镇暴雨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分别在流通区采用拦栅坝对物源区的物源拦截,在堆积区采用修建导流槽、坡面排水沟、导流堤、挡土墙等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工程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浸沟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良好.这一泥石流的治理思路可为同类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借鉴.
    • 胡林; 肖进; 罗绍强; 徐琳
    • 摘要: 格布沟泥石流位于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者郎沟东岸格布沟内,流域面积2.8 km2,主沟道长2.4 km,纵坡降208.33‰.格布沟流域属沟谷堆积特征明显的泥石流,其物源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堆积物源、沟道堆积物源、坡面侵蚀物源3类.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等手段,查明了格布沟泥石流基本特征、形成条件,计算了泥石流的重度、流速、一次泥石流总量、爬高、冲高等动力学参数;将格布沟泥石流成灾机理归纳为"沟岸冲洪积物-滑坡、崩塌-泥石流型",预测了泥石流发展趋势,为区域泥石流减灾防灾提供了依据.
    • 霍然; 陈庆峰; 肖颖斌
    • 摘要: 笔者通过收集资料、地形测量、工程地质测绘、物探、钻探、原位试验、室内试验及综合研究等手段,基本查明了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及岩溶地面塌陷特征,并对区内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防治措施建议,为当地政府进行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