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灾害链

灾害链

灾害链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95篇,主要集中在灾害及其防治、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96697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山地学报、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灾害学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2014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第十一届中国灾害史年会暨“灾害史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2013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等;灾害链的相关文献由66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学祥、姚清林、高建国等。

灾害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96697 占比:99.73%

总计:96960篇

灾害链—发文趋势图

灾害链

-研究学者

  • 杨学祥
  • 姚清林
  • 高建国
  • 杨冬红
  • 王涌泉
  • 郭增建
  • 唐晓春
  • 强祖基
  • 郭安宁
  • 王静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文; 王猛; 宋班; 余天彬; 黄细超; 江煜; 孙渝江
    • 摘要: 西藏自治区藏东南地区冰川广布,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川失稳现象凸显,冰崩隐患的光学遥感调查对该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实际意义。根据遥感影像上冰崩隐患的色调、形态、纹理、阴影等特征,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开展研究区冰崩隐患的遥感解译。在藏东南地区共解译出冰崩隐患232处,其中大型47处,特大型147处,巨型38处,结合地形地貌、地质环境特征,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划分出4个集中分布区、2个集中分布带。研究区冰崩隐患具有明显的链式特征,根据冰崩隐患与其可能引起的次生灾害之间的时空关系,将藏东南冰崩灾害链分为冰崩-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链、冰崩-碎屑流-堰塞湖-洪水灾害链、冰崩-碎屑流灾害链等3种类型,分别以米堆沟、尖母普曲、则隆弄沟为例,基于光学遥感技术对其动态变化特征、链式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藏东南地区冰崩灾害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王成军; 王志刚
    • 摘要: 为降低城镇-森林交界域输油管道泄漏事件造成的灾害损失,基于灾害链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城镇-森林交界域输油管道泄漏事件演化模型,利用Python算法对节点和边进行分析,提取模型中的关键节点、关键边以及最短路径,结果表明:以相邻管线系统损坏、形成流淌火、管道爆炸、建筑物受损、人员伤亡为关键节点,以水土流失-山体塌方、改变土壤性质-水土流失、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标-改变土壤性质、山体塌方-道路破坏、影响居民生活-不良社会舆论为关键边,通过对其采取断链措施,可实现城镇-森林交界域输油管道泄漏事件的灾害防治;城镇-森林交界域输油管道泄漏灾害事件与其他灾害事件之间具有较紧密的联系,一般只需要扩散3~4次就会造成灾害的蔓延。
    • 崔志勇; 王艳晗; 吕春磊; 尹贻新
    •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而引起自然环境破坏和社会经济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从地质灾害视角出发,为了更清楚地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以及影响进程,通过链式反应来将各种自然、人为灾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基于此,对灾害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断链过程这一概念进行了整体评价和概述,最后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张晓宁; 吴玮; 刘美玉
    • 摘要: 自然灾害评估工作的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自然灾害形成机制、时空演化规律正发生深刻变化,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日趋多元化。近年来,各类自然灾害易发高发,多灾种集聚和灾害链特征日益突出,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复杂性持续加剧,对经济社会和国家总体安全的影响更加深远。我国进入新的灾害多发期,极端灾害事件发生频次增加、损失加剧,灾害链发、多灾连发并发特征显著。
    • 王大伟; 徐锡伟; 曾俊; 杨峰
    • 摘要: 灾害是指自然异变产生的或人为影响诱发的,对人类及其社会经济系统具有严重危害的异常现象或事件,前者称为“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及其灾害链(徐锡伟等,2021);后者称为“安全事故”,根据伤亡人数可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7)。
    • 阮合春; 陈华勇; 陈剑刚; 曹春然; 李慧斌
    • 摘要: 受强降雨或高烈度地震作用,高山峡谷地区极易暴发大规模滑坡或产生大型潜在滑坡体,一旦滑坡体启动,将迅速入江堵断主河,引发因堵江造成的上游回水淹没、下游溃决洪水的巨大灾害链危害,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安全。因此,系统深入开展滑坡—堵江—溃决灾害链的研究,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理论支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总结国内外关于滑坡堵江机理、滑坡坝稳定性评估、滑坡坝溃决机理以及滑坡—堵江—溃决灾害链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一些亟待解决的前沿性关键科学问题。
    • 范泰洋
    • 摘要: 一、试题设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疫灾”是瘟疫灾害的简称,是人类灾害链网中顶级的灾害。疫灾的发生和致病源、人口数量、人类活动、气候环境、自然灾害等因素密切相关。高温高湿的天气有利于致病源的繁殖与生长,气候异常造成的旱涝灾害,以及季节性的饥荒也会引发疫灾。
    • 宋立军; 梁志远; 舒海疆; 周涛
    • 摘要: 一般而言,“大震巨灾”地震事件是指7级以上地震,灾区范围大于2万平方千米,极灾区烈度达到或超过Ⅸ度,发生“三断”概率高,灾害点多、灾害链长,是典型的灾害种类全、需要各方协同应对的突发事件。我们称大地震造成的灾害是典型多灾种的“面状灾害”,如汶川8.0级地震,灾区面积超过50万平方千米,仅地震触发的地质灾害就达1.5万处,地震造成24条高速公路、163条国道和省道干线、8618条农村公路受损,损毁公路里程53295千米、桥梁6140座、隧道156条。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全球自然灾害近年来呈现多发、频发、重发趋势。我国自然灾害严重,复杂的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分布格局,使多种灾害共生的区域特征尤为显著。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诱发了多处山体滑坡和堰塞湖灾害;2021年台风“烟花”袭击上海时恰逢天文大潮,形成了风、暴、潮、洪“四碰头”的极端不利局面;又如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旱涝急转的灾害时空群聚现象……多种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复杂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上述的灾害链、灾害遭遇和灾害群形式。
    • 殷坤龙; 张宇; 汪洋
    • 摘要: 滑坡作为水库库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其风险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水库滑坡涌浪的产生使滑坡灾害的影响范围由滑坡源本身扩散到上下游数千米,极大地扩大了滑坡风险的承灾体类型与数量以及灾害损失程度。因涉及交叉学科领域,滑坡涌浪风险评估是滑坡风险灾害链评价的难点与前沿课题。本文综合了前人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首先从危险性、易损性以及风险3个方面出发,对国内外的滑坡涌浪风险研究现状和常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对重点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分析,针对滑坡涌浪风险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包括考虑实际河道地形复杂性的试验研究、聚焦于滑坡-水体相互作用机制的多种数值模拟方法耦合研究,以及基于多种承灾体类型的易损性评价体系等。然后对近年来三峡库区发生过的多起滑坡涌浪风险管控实例的过程与后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基于多年的研究经验提出了滑坡涌浪灾害链风险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思路,即涌浪风险应与滑坡风险评价体系相互融合,并沿着定量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