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4407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74篇、会议论文129篇、专利文献450447篇;相关期刊1801种,包括江南论坛、今日上海、上海经济等; 相关会议95种,包括201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与区域治理”学术研讨会等;长江三角洲的相关文献由479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从先、卞显红、谢守红等。

长江三角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74 占比:0.94%

会议论文>

论文:12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50447 占比:99.03%

总计:454850篇

长江三角洲—发文趋势图

长江三角洲

-研究学者

  • 李从先
  • 卞显红
  • 谢守红
  • 范代读
  • 顾朝林
  • 沈玉芳
  • 佘之祥
  • 陆玉麒
  • 陈昭锋
  • 张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陶小凡
    • 摘要: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无锡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北倚长江,南滨太湖,被誉为“太湖明珠”,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
    • 谢雨婷; 比利时克里斯蒂安·诺尔夫; 比利时弗洛伦斯·范诺贝克
    • 摘要: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多重水风险。近几十年集中式的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与严格的土地利用管控措施被广泛实施来管理洪水风险,如今面对更具适应性、生态性的解决方案的需求,这些措施受到了质疑。借鉴三角洲都市主义的理论与方法,从基质、水管理和城市化3个子系统的动态关系视角回溯长三角区域空间的历史演变,研究发现:在由重大历史事件界定的5个时期中,水管理从受制于基质条件过渡到主导城市化,再到与城市化对立,扮演了不断变化的角色;3个子系统变化速率的巨大差异是打破它们之间平衡的重要因素。这一段历史回顾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整合水管理和空间规划提供了多学科的视角,对地方性传统水管理方法的重新认知为研发分散式的适应性水管理策略以及多尺度的空间规划和治理工具提供了参考。
    • 杨凤华; 侯小凤
    • 摘要: 本文运用变异系数与泰尔指数两种方法,全面测度2008—2017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一市三省各市(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结果显示: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由低到高,区域内部均等化水平亟待提升。分解泰尔指数计算结果后发现,组间差距远超组内差距,即浙东浙西、皖南皖北之间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差异大,导致浙江省与安徽省在长三角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中扮演了“扯后腿”角色。由此,应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要求出发,通过加速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步伐、创新促进区域间教育资源共享化、统筹完善中央地方专项财政机制设计等途径,加快推进长三角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 曹淑雯; 廖吉林
    • 摘要: 当前物流迅速成长壮大的同时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能源消耗强度大,技术与管理水平低下是导致物流业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最主要原因。文章从环境规制视阈出发,对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物流业2010~2019年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进行测度分析,并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0年内长三角整体物流业绿色生产率水平有所提高,各分解指标也均处于上升态势,但各市在研究年份均未达到生产前沿面,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上均有继续改善空间。分省域看,两省一市物流绿色效率表现出浙江>江苏>上海。有鉴于此,各地政府需重视环境规制在长三角物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大物流创新投入,引导鼓励物流业绿色运营技术创新,探索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路径,共同营造高效、绿色的物流运作环境。
    • 周晶晶; 蒋乃华; 赵增耀
    • 摘要: 通过构建市场一体化影响污染物减排的理论框架,并利用2003—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市场一体化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大气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大气污染排放强度,在考虑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长三角工业大气污染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市场一体化对原位城市的污染减排效应更大;创新能力提升、运输能级增强和产业结构改善是市场一体化推动工业大气污染减排的重要途径。因此,持续推动市场一体化发展,增强区域创新投入和成果转化,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区际间互联互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有助于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
    • 蔡鹏; 王立彬; 王飞球
    • 摘要: 南沿江城际高速铁路是沪宁通道上的第二条城际铁路,沿线主要经过各主要县级市,解决了当地人民前往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没有直达车的窘境。在分析了沿线城市主要经济人口指标之后,对南沿江城际高铁建成后的影响做出了以下预期:(1)近年来经济增长较为低迷,与此同时沿线各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仍逐年增加,消费能力显著提升。南沿江城际铁路的开通促进了居民消费旅游,加快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南京和上海两大都市圈的协同发展。(2)沿线城市外地流动人口占比很高,城市之间交通客运压力较大,南沿江城际铁路的开通缓解了运输压力,方便了居民日常出行。(3)相较于沿线其他城市,句容市经济发展滞后、外来流动人口过少,未能发挥出自身地缘优势,未能充分融入南京都市圈。南沿江城际铁路的开通为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了助力。
    • 林琳; 刘洪民
    • 摘要: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规划纲要顶层设计的背后,亟须沪苏浙皖一市三省政策规划的支撑和协同。基于沪苏浙皖促进一体化发展政策规划的比较视角,对江苏省实施一体化发展总体纲要所提出的区域性产业政策规划进行探讨,简要分析与沪浙皖三地政策规划与实施的异同。研究认为,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对一体化发展产业规划的实施基本都有较为明确的认知与目标,对应“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节点,凸显进一步将长三角打造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意义,应积极发挥一体化政策的正面影响,通过一市三省的产业政策协同融合来实现长三角地区整体高质量的发展和经济竞争力的增强。
    • 摘要: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长江三角洲,那儿长满了桑树,我爱家乡的桑树。春雨如丝,泡开了粉红的桃花,饮醉了嫩绿的垂柳,也惊醒了梦中的桑树。一片片桑叶长出来了,小小的,嫩黄嫩黄的,只要稍不注意,那些在微风中招手的已经是长大了的叶子。顺着"沙沙沙"的声音走进屋子,你瞧,那一只只白胖胖的蚕儿在一片片桑叶上吃得正欢呢!桑叶长多了,渐渐地树上就挂满桑葚。
    • 马悦; 信飞; 卢楚翰
    • 摘要: 基于1981—2020年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62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及NCEP/NCAR全球大气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梅汛期降水与前期大气环流季节内协同演变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的时空投影方法(STPM)构建了针对该地区梅汛期降水的延伸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梅汛期降水存在显著的10—80 d季节内振荡,且振荡强度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年际变化,降水量越大对应的季节内振荡越强。(2)梅汛期降水发生前15—10天大气环流发生季节内调整,热带低频对流活跃并出现经向传播,在西北太平洋、长江流域至黄淮—日本海的对流层低层(高层)激发反气旋(气旋)—气旋(反气旋)—反气旋(气旋)的低频波列,建立起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环流配置,长三角地区对流增强;大气低频响应导致南亚高压季节内南北振荡和东西进退明显,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长三角东南侧稳定维持,上述低、中和高纬度环流的季节内动态协同演变共同促进了该地区梅汛期低频降水的发生。(3)将影响梅汛期降水的前期大气环流季节内动态演变过程作为预报因子,基于STPM方法训练得到长三角梅汛期降水的延伸期逐候预报模型,近10年的独立回报评估显示该模型对梅汛期未来10—25 d降水有较高的预报技巧。
    • 张向武; 赵晓丽; 易玲; 张增祥; 汪潇
    • 摘要: 在全面推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进行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为地区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资源配置和空间优化的基本依据。在系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储备、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分别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土资源3个层面选择17个评价指标,完成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GIS技术,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线性加权求和法确立空间尺度的承载力评价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估算、等级划分及空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中东部的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以较低、低等级为主,北部区域承载力以高等级为主,南部区域以较高、中等等级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平原农业区承载力高,山地、丘陵地区承载力以较高、中等为主。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状况不容乐观,区域内资源、环境差异较大,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仍面临较大压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十分重要,以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