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1年内共计100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2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61篇;相关期刊254种,包括中国房地产业、自然资源学报、城市规划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七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2016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201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等;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文献由162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伟、李铭、林坚等。
国土空间规划
-研究学者
- 王伟
- 李铭
- 林坚
- 刘海革
- 朱梓铭
- 朱江
- 管众
- 黄征学
- 何光远
- 何子张
- 何宗耀
- 俞孔坚
- 克里斯蒂娜·冯·哈伦
- 克里斯蒂安·诺尔夫
- 刘权毅
- 刘稳
- 卢相一
- 周鑫
- 唐小洪
- 孙琪
- 孙道胜
- 无1
- 李东
- 李经纬
- 杨凌
- 杨加平
- 杨斌
- 杨超
- 武廷海
- 汤曦
- 沈悦
- 牛强
- 王亚华
- 王传胜
- 王明田
- 王琰
- 王蓓
- 田莉
- 胡腾云
- 苏世亮
- 荣毅龙
- 覃盟琳
- 詹庆明
- 詹浩
- 谢雨婷
- 谭纵波
- 赵东升
- 赵智聪
- 郑慧媛
- 金云峰
-
-
田甜;
刘鸿铭;
辛培源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当前,各地省、市政府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环评("三线一单")的前期研究、编制工作.从两项任务的具体内容来看,绝大多数内容非常具有相关性,甚至有些内容基本一致,这一方面给实际工作带来便利,也会带来一切决策困难,甚至影响工作进度.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系统梳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环评("三线一单")工作的相关政策要求、研究进展,依据两项任务的具体编制要求,结合实际工作遇到的问题,从工作组织、基础工作、研究内容三个层面系统梳理出共同开展两项任务的方法.工作组织层面,成立一个领导小组,保障有效衔接"两项任务";制定一个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各阶段工作.基础工作层面,梳理一套基础数据清单,保证基础数据统一;统一指标和坐标;共同开展基础分析.研究内容层面,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统筹控制线划定和空间布局;统筹空间治理下的管制措施.
-
-
张波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文章试图对我国规划体系进行梳理,明确各类规划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提出了1+X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对市县层面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六定要求,来贯彻落实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规划并对其审批制度、成果内容、监管等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以希望对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出见解.
-
-
陈书荣;
王家帮;
陈宇;
农丰收
- 《201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研究目的:探索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路,指导编制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 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 研究结果:地理学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流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重点工作是地市层面双评价;村级国土空间规划根据现状特征进行目标定位总体统筹发展与保护;广西国土空间规划:规划的传承与变革. 研究结论:重视地理学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国土空间规划根据时间要以流域空间为基础,要做好双评价工作,要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充实空间规划要素内容,根据问题导向、目标转导和治理,统筹发展与保护.
-
-
袁源琳;
韩雅敏;
李隽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当前中国规划改革的首要任务,日本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对成熟,其形成的历史阶段和"多规"并行特征与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和规划体系类似.本文围绕空间规划的法规体系、行政体系和运作体系,对日本相关法律法规、行政架构和规划原文进行了全面解读,深入分析各个层级国土形成规划、国土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基本规划的内容体系,探究其规划体系特征和协作机制,并归纳了对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几点启示,以期为中国构建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借鉴.
-
-
马强;
吴斐琼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是国务院文件提出、城乡规划法赋权的城乡规划监督管理重要制度.国土空间规划更强调底线约束、刚性管控和监测评估预警,更有必要坚持强制性内容制度.目前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强制性内容归口来源较多、研究成果较少.本研究以城乡规划强制性内容为溯源基础,以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事权重组角度为切入点,重新界定国土空间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内涵,提出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为主体和主线的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强制性体系框架建议,并围绕统筹自然资源空间规划管理目标,提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10个强制性内容扩展方向、12项基本内容构成以及五级分级建议.
-
-
徐放;
罗成;
杨静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通过遥感影像数据识别地类信息的技术在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过程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在现有卷积神经网络应用的基础上,从地块边缘识别、运算效率提升、网络结构优化、语义分割细化等角度进行算法优化,提升了影像识别效率和准确性,并将应用优化后的算法,对武汉市建设用地紧凑度进行了量化分析.
-
-
易丹;
赵小敏;
郭熙;
韩逸;
赖夏华;
黄心怡
- 《201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研究目的:科学划定"三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是合理利用国土空间资源的关键,而实际工作中"三线"划定往往由于不同部门的利益取向不同而存在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国土空间结构的优化. 研究方法:本文以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区江西省为例,通过定义"三线冲突强度指数"认识不同区域"三线冲突"差异,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其空间特征,并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不同类型冲突强度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①研究区"三线冲突"中,各类型的冲突面积依次为4305.791 km2、2892.894 km2、1845.341 km2、159.444 km2;②城镇—生态、城镇—农业、生态—农业、城镇—生态—农业冲突的Moran's I依次为0.524、0.486、0.483、0.348,空间集聚明显;③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城镇开发面积占比和永久基本农田占比分别为城镇—生态、城镇—农业和生态—农业冲突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城镇化率和距河流距离对城镇—生态—农业冲突强度具有影响作用,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冲突类型的影响具有空间非平稳性. 研究结论: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国土空间规划的认识,可以为合理安排国土空间资源、统筹空间管制、实现国土空间结构优化提供借鉴意义.
-
-
黄健;
刘许清
- 《2019年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文态空间是因人类活动而具有特定文化意义的国土空间,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其核心组成要素.根据《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指标评价层面,对于文化空间突出的区域可结合地方实际,增加文态空间评价.本文以文态评价为应用目的,简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文态空间识别和文态评价中的主要方法.
-
-
韩莉莉;
王亚男;
张驰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规划实施评估是城乡规划体系中具有明确法律地位的重要内容,但随着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国土空间规划取代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传统实施评估方法体系和价值作用亟需应对转型.本文借助平湖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通过"问题+目标+运行"导向的评估路径探索,提出了全域评估视角、全要素评估内容、优化指标体系措施等方面的拓展,强化评估公共政策价值挖掘,凸显实施评估作用转型,构建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评估方法,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实施评估研究提供新思路.
-
-
王金岩;
翟一鸣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中国古代人居功能体系蕴含了协调人(包括社会)与聚落环境(天地)关系的理论信念和技术实践两个层面.通过梳理清代《四库全书》所列经史子集四部文献框架及内容,发现古人围绕着人居功能体系理论的宏观结构、价值理路、思想品格,以及实践的范畴界定、技术操作、审美意境等方面都有详尽独到论述.依据文献进一步引申,可以将中国古代人居功能体系概括为生态体系、生产体系、生命体系、生活体系、生意体系等五个核心部分."五生"体系从世界观上传递了"天人合一"的朴素人居生成观,从方法论上诠释了古代人居实践依据"人与天调"主轴而展开的技术思路和审美特质,这对当代国土空间规划和人居环境建设的逻辑起点、基点和平衡点定位具有重要的启示,也对构建人居文明的中华范式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