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3年内共计322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65篇、会议论文49篇、专利文献107355篇;相关期刊577种,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规划师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七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2016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201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等;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文献由487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伟、朱江、李伟等。
国土空间规划—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7355篇
占比:97.53%
总计:110069篇
国土空间规划
-研究学者
- 王伟
- 朱江
- 李伟
- 杨晨
- 刘海革
- 岳文泽
- 朱梦雪
- 李娜
- 李欣
- 江雪峰
- 钟诚
- 刘惠舒
- 刘群
- 姜明
- 朱梓铭
- 李铭
- 林坚
- 熊国平
- 王智勇
- 王静
- 罗彦
- 葛艳
- 谭纵波
- 马小毅
- 魏伟
- 黄慧明
- 于连莉
- 何子张
- 刘权毅
- 刘畅
- 周鑫
- 唐伟
- 宋艳
- 尹宾
- 张宣峰
- 张敏
- 张楠
- 张磊
- 朱雷洲
- 杨洪星
- 段进
- 汲婷婷
- 焦彬
- 牛强
- 王婷
- 王成华
- 王燕
- 王英
- 王鹏
- 田莉
-
-
韩孟强
-
-
摘要: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搭建了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明确了规划的顶层设计。国土空间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开展国土开发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基础,需要做到系统谋划、统一规划、协同治理。下面,文章主要就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展开论述。
-
-
王子源
-
-
摘要:
随着土地资源的日渐紧缺,国家大力打击土地资源浪费、不合理利用等问题,以使得土地资源的价值得以体现。但我国的很多地区,由于在土地利用方面的思想尚未完全转变过来,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响应国家号召,这些地区在未来的工作开展中,应彻底转变土地利用方面的思路,加大土地资源的管理力度。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有效路径,对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
刘昭;
黄曦宇;
李青香;
李萍萍
-
-
摘要:
城市体检评估是落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推进“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近年来部分城市体检评估实践,通过比较分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的城市体检评估特征及其薄弱环节,探索建立了面向过程治理的“前期准备—保障机制—评估分析—反馈落实”体检评估框架,探析了体检评估结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用的主要路径,并从地方政府视角出发,针对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提出“共建体检评估信息平台、搭建系统统筹协同机制、突出指标问题空间属性、强化评估结论有效应用”四点建议。
-
-
阎炎
-
-
摘要:
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立全国统一、权责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提升国家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简称《行动计划》)紧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管理工作阶段性重点任务和实践需要,推进省市县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城市设计、大数据等30余项规划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
-
-
陈浩
-
-
摘要:
牧业空间是兼具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的特殊空间类型。草畜矛盾突出、生态保护政策落实难、牧民定居“只定人不定畜”是当前我国牧业空间规划面临的三大典型问题。文章以阿勒泰地区为例,提出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治理手段,协调牧业生产、牧民生活和草原生态,明确牧业空间保护与利用格局,运用生态载畜法测度合理规模,优化“粮经草”生产圈,推广宜居、宜业、宜游的牧民定居模式,以实现草地生态化、牧业农区化、牧民定居化。
-
-
赵映慧;
左汶轩;
姜博;
张慧
-
-
摘要: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属于地理科学类,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地理学上升为决策科学,加强专业建设意义重大。当前,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人才培养定位存在口径差异,发展方向不同,缺乏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服务的课程建设指南,专业实践含金量不高,地理综合技能较弱。未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专业发展方向需要紧跟国土空间规划发展趋势,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服务;增设国土空间规划专业课程,增加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实践。
-
-
王婷
-
-
摘要:
落实乡村空间统筹治理工作,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某村进行实地调研,借助相关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既往文献,对该村乡村空间治理工作进行分析,并在明确治理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治理路径。在有效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可有效提升区域空间管理水平,促进乡村发展。
-
-
范少杰
-
-
摘要:
新年伊始,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打造服务型机关”为主线,以充分发挥测绘基础支撑作用助力自然资源管理迈上新台阶为抓手,积极谋划当好模范“三员”,为全市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出彩添彩保驾护航。一是做测绘“服务员”,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护航。该局加快推进漯河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一张蓝图”,开创“多规合一”新局面。
-
-
王文卉
-
-
摘要:
城市建设不仅带来土地使用强度的提升,也引发交通需求的增长。许多城市建成区的实际交通需求远超过现有交通系统的服务能力,出现了越建设越拥堵的现象。针对城市建成区中土地使用强度与交通容量不匹配的问题,为了明确二者之间互动影响原理,进而建立二者之间的协同优化方法。本文尝试在国土空间规划新要求背景下,构建土地使用强度与交通容量的多层次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探析二者多层传导反馈的互动控制机制,建立土地使用强度与交通容量之间的转化方法,实现对二者的协同优化,并以改造度决策评价结果作为对目标项目优化改造类型的判断依据,为最终实现土地使用强度与交通容量之间的协同提供决策方向。
-
-
李婷婷;
刘美玲;
冯达
-
-
摘要:
论文以湖南省泸溪县为研究区,在考虑区域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计算出区域永久基本农田需求面积;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要求,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1)泸溪县人均永久基本农田需求面积2025年为0.037 3公顷、2035年为0.036 8公顷,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2025年为11 481.67公顷,2035年为12 116.45公顷;(2)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要求,可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为14 651.40公顷;(3)从耕地质量状况、区位条件、空间形态三个方面选取6个评价指标构建适宜度评价体系,对可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进行适宜度评价,泸溪县Ⅰ类适宜区面积为8 292.67公顷,占比为56.60%;Ⅱ类适宜区面积为4 969.09公顷,占比为33.92%;Ⅲ类适宜区面积为1 389.64公顷,占比为9.48%。Ⅰ类和Ⅱ类适宜区占比90%以上,面积为13 261.76公顷,可满足2025年、2035年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需求。
-
-
张翼军;
张平升;
李晓庆
- 《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20年
-
摘要:
在国家机构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各大城市正在编制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同步编制重点专项规划或专项规划纲要,综合交通作为城市引领性专项规划,往往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步编制,这一做法在本轮规划改革中得到充分体现.但是对于城市中的各个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城市尚未编制此类规划,相关规划编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待深入挖掘.因此,本文探索了片区级国土空间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协同编制的理论方法,提出从战略协同、空间协同、方案协同多规合一的规划路径,并以长沙黄兴片区为例进行分析,为各城市片区级国土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协同编制提供思路.
-
-
连玮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规划实施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中具有承前启后、上下链接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探索构建"适用、管用、好用"的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我国规划实施评估制度的演变思路,在概括分析国内外规划实施评估典型逻辑框架思路的基础上,总结广州近10年在总体规划年度实施评估实践中的探索和思考,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建设建言献策.
-
-
刘稳;
詹庆明;
刘权毅;
肖琨;
张月朦;
吴家祺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在新时期国家机构改革和空间规划改革的背景下,借助地理国情普查转向常态化监测的契机,结合武汉市地理国情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实践探索,梳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与"两规"调查的衔接难点,进行地理国情与"两规"数据的标准对比、对接试验以及误差分析,提出地理国情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的优化建议,以期为空间规划的编制、审批和管理提供公共基底服务,实现自然资源管理与空间规划的科学合理化.研究表明,工作目标、技术标准、分类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影响着地理国情与"两规"调查成果的对接效果;完善监测内容,扩展数据内容维度,统一技术标准,满足"两规"调查需求,优化分类体系,预留类别属性接口,从而优化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内容与标准,是实现地理国情与"两规"调查融合衔接,为空间规划提供公共基底服务,实现自然资源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
-
张波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文章试图对我国规划体系进行梳理,明确各类规划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提出了1+X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对市县层面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六定要求,来贯彻落实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规划并对其审批制度、成果内容、监管等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以希望对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出见解.
-
-
李霞;
王治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背景下,武汉、广州、厦门等各地都在结合城市管理特点,结合事权划分探索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及分级传导路径.本文结合昆明在"双试点"、新时期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中的实践探索和思考,提出打破"一传到底"自上而下的规划分级传导路径,重视传导中"市区协同"中"自下而上"的作用,提出"2"(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省级国土空间规划)+"3"(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区级国土空间规划-单元空间规划/单元控规)纵向"五级"及横向"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实施规划)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盘龙区国土空间规划-九龙湾单元控规编制传导为例,明确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作用、向下传导要点及传导机制,构建刚性管控"一传到底",地方特色"市区协同"的双线传导路径,以此作为"市-区"国土空间规划传导的昆明地方探索和思考.
-
-
王娜;
郝志吉
- 《对接京津——新的时代顶层设计研讨会》
| 2020年
-
摘要:
10月26日下午,市长杨燕伟专题听取廊坊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汇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安排部署,进一步研究推进当前廊坊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副市长王凯军主持会议并就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讲了具体意见.
-
-
杨凯;
桂春琼;
龚虹钰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新一轮空间治理体系改革,囊括了规划目标理念、技术方法、实施体系等诸多环节的系统性变革.回顾我国空间治理体系的逻辑演进,可以看出传统的面向工程设计与决策咨询类型的规划已不能满足自然资源管理改革时期的发展需求.为此,本文结合"市县-乡镇"两个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实践,深入探讨了资源管理型空间规划的两种解决方案,以期为破解新时期空间规划与空间治理难题提供借鉴.
-
-
孙梦琪;
赵彬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随着我国机构改革背景下新型空间规划体系重构,镇村布局规划已成为当前资源管控思维主导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因此也面临着编制目标、编制思路以及编制办法的转变.本文以《兴化市镇村布局规划》为例,通过"三区三线"底线管控思维影响、县国土空间规划目标格局体系传导以及多规衔接等角度,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思路和方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新的村庄分类标准,提出村庄分类管控措施.
-
-
张茜;
赵彬;
周文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快速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城市生态空间综合效益的凸显,城市非集中建设区的针对性管控需求越来越强烈,并且此类地区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关注焦点之一.本文在对我国非集中建设区的相关理论、法定规划、政策规范进行系统性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城市非集中建设区的规划实践,归纳了我国非集中建设区规划的三个阶段以及编制实施的主要难点,认为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语境下非集中建设区的概念及范围已趋于清晰,非集中建设区的规划工作将进入全面展开阶段,并将通过结构管控、边界锁定和用途引导实现全域覆盖,并逐步解决空间用途管制精细化、控制要素体系合理化、规划保障机制完善化方面等问题.最后结合南京江北新区非集中建设区的具体规划实践,从"框架构建、边界锁定、单元传导、特色管控"四个维度,提出了"精细管控生态空间、弹性引导建设空间"的"管用结合"编制技术方法,以期为非集中建设区规划体系的构建及具体的规划技术方法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
-
-
徐放;
罗成;
杨静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通过遥感影像数据识别地类信息的技术在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过程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在现有卷积神经网络应用的基础上,从地块边缘识别、运算效率提升、网络结构优化、语义分割细化等角度进行算法优化,提升了影像识别效率和准确性,并将应用优化后的算法,对武汉市建设用地紧凑度进行了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