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9
  • 召开地:西安
  • 出版时间: 2019-08-23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在对中央环保督察组下沉焦作市开展督察的案件办理情况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分析案件特性,提出了合理化措施建议.
  • 摘要:为了更有效地削减种植业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基于长江经济带(含青海)十二省市不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及种植面积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分析不同作物种植结构及施肥方式对农业面源氮、磷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是经济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60倍的条件下,粮食作物的氮排放总量是经济作物氮排放总量的1.37倍,磷排放总量仅是经济作物磷排放总量的0.81倍,种植单位面积经济作物会排放更多的氮、磷污染物;有机施肥种植方式对氮、磷污染物削减率分别为50%左右、5%左右,测土配方施肥种植对氮、磷污染物削减率均在25%左右.建议长江经济带十二省市应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水环境污染的第一大来源,引起世界各国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污染物计算和评估模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方面进行论述,并且提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在未来仍应加强具有本土特色模型的研究、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物研究范围及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系统,以期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提供借鉴.
  •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一直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呈现从事农业的人口众多,最初级的行政区划村镇数量繁多等特点,直接导致农村环境问题难以解决.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工作的忽视,将会导致无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目标的后果.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农村经济正不断发展,同时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刻不容缓.本文将从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改善农村面源污染状况提供借鉴.
  • 摘要:通过对制糖工业污染预防技术和废水、废气以及固废末端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制糖工业环境管理中主要存在产排污数据监测不到位、清洁生产技术应用分析不足、政策发展与企业的污染防治技术联系不够密切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文章提出需要加强行业产排污数据的监控力度、筛选并优化现有废水及废气污染治理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以及加强废气及固废监管水平,从而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是衡量一个城市生态、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由于天津的快速发展和建设规模的扩张,中心城区绿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破碎化.本研究基于对现状绿地分布、分级的梳理,应用Fragstats4.2软件和GIS的空间分析工具,进行景观格局评价、绿网密度、渗透度和可达度评价,结果显示中心城区绿地面积总体不足、绿地网络破碎分布不均、空间结构和生态功能需优化等景观特征和问题,为未来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提升方向提供借鉴和支持.
  • 摘要:山西省焦化行业发展迅速,焦化废水处理工艺复杂、难度大,为全面评价焦化废水治理技术,研究并构建了山西省焦化废水治理技术测评体系.确定了4个一级测评指标和17个二级测评指标,对焦化废水工艺技术可达性、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合理性、管理适宜性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类测评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焦化废水处理技术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可作为山西省焦化废水治理技术测评的工具,同时为焦化企业合理选择处理工艺、环境管理部门有效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法规体系的逐步建立,加上常态化、滚动式的环保督察行动,我国环境保护正在步入"强监管"时代.环境形势愈加严峻,环保部门监管压力不断增大.以某区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为例,介绍了如今环境监管执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引入第三方环保机构,总结了第三方环保核查的工作程序,归纳整理了某区上百家企业存在的突出环保问题,为今后污染企业环境管理的重点领域提供方向.从环保监察队伍和企业角度分别探讨了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环境管理的启示,并对第三方机构综合能力的考察提供了建议.
  • 摘要:我国是光伏设备的生产大国,高纯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与组件四个生产环节的制造产业集中度都相对较高.本次调研选取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企业,对晶体硅太阳电池行业中四个生产环节进行发展基本情况与产排污现状分析,通过现场调研、资料收集等方法识别产排污关键节点,掌握企业产排过程中的主要废水、废气、固废及各类污染物.研究发现,产污主要影响因素为技术水平与技术路线的选取,目前主流工艺路线较为单一,部分新兴工艺尚处于研发阶段,但技术进步较为明显,逐步降低了产排污及能耗物耗.排污产生的污染物种类较少,以常规污染物为主,主要与产污种类有关,受规模等因素影响较小.为继续向低能耗和低污染的方向发展,未来光伏行业会不断地进行技术研发与改进,努力向环境友好目标迈进.
  • 摘要:分析了新时期有色金属企业面临的环保形势,对"环保管家"概念的提出和服务模式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有色金属企业开展"环保管家"的工作思路以及在开展过程中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可为我国有色金属企业更好地应对当前环保形势,实现绿色发展和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摘要:本文概述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在我国境内造成污染情况以及污染物的危害程度,对污染源和污染范围进行了划分.确定了优先监测的日遗化武污染物和采取的监测方法,并对今后的日遗化武处理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议.
  • 摘要:济南市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成立专职网格员队伍、强化制度建立和考核等工作,着力构建"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部门监管"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各级网格监管人员利用网格监管平台和巡查APP开展日常工作,打通了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
  • 摘要:西方国家为应对日益突出的军事环境问题的挑战,建立了军事环境管理体系,协助军事管理,提升军事活动的可持续性和军队的作战能力.本文回顾了军事环境管理体系发展历程,介绍了西方军事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和运行模式,为建立健全我国军事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 摘要: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的Landsat ETM影像和2016年GF2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Costanza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对北京市通州区不同时期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林地净化大气的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通州区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由2000年80.85%减少到2016年的60.43%,但是,绿地生态服务价值2016年已增加到13.8亿元,16年间增幅达45.27%,其增加值主要归功于林地生态服务价值的显著增加.2016年林地净化大气的价值量和物质量增加迅速.其中,林地净化大气总价值的增加幅度为2511.3%;林地净化大气的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以及滞尘量的单位林地面积增加值分别为:3.24吨/ha、0.1吨/ha、0.16吨/ha、0.43吨/ha.通州区林地面积的增加对其生态环境有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作用,尤其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显著.
  • 摘要:实验室危险废物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我国检测实验室中仍然对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尚有欠缺和不规范之处,通过浅谈分析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收集、规范投放和暂存的管理,为检测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思路.
  • 摘要: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利用能值指标分析了2006-2016年贵州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总能值投入减少而总能值产出增加,系统运行效率变好;净能值产出率上升,2016年为1.4,系统运行效率较差;2016年能值自给率为0.25,能值投资率为2.99,系统对环境依赖较弱而对经济资源依赖较强;产出低但环境负载率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总体上贵州省农业发展阶段仍处于初级较低水平,投入结构较不合理,环境压力较大,要调整产出结构,加强农业生态管理.
  • 摘要: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逐步重视,依靠政府部门单一的监管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于环境保护的需求.第三方环保服务公司能够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协助政府部门共同完成监管任务.文章分析了第三方环保核查的意义,探讨了第三方核查模式(包括核查依据、核查原则、核查流程、核查成效),并且对今后开展的核查工作提出了建议,从而不断地优化核查流程,提升核查技术水平.随着环境管理第三方核查技术的日臻成熟,第三方环保核查对于提高排污企业的治污效率以及提升环保部门的监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针对"水十条"要求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要求和落实流域污染物减排的目标,考虑流域环境管理思想系统化、管理过程精细化、管理手段科学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开展"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结构减排模式",基于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制定流域的结构减排核定标准,以流域产业优化布局和准入作为减排抓手,制定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减排实施,形成"目标核定实施手段保障机制"为一体的、系统的流域结构减排实施模式,以支撑流域环境管理工作.
  • 摘要: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然而由于其资源密集型的属性,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十分巨大,因此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本文基于钢铁企业供应链流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兼顾低碳环保因素和社会责任因素,以经济绩效、供应链运营绩效、低碳环保绩效三方面为评价方案准则层对钢铁企业低碳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估.论文采用基于模糊集理论的VIKOR方法,运用语言变量表示权重和指标,通过梯形模糊数量化评价结果,进而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并通过Kaya恒等式,灰色关联分以及回归分析对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绩效决定因素就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对策建议.
  • 摘要:本文探讨借鉴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五行学说,构建污染防治的五行框架,用以分析排污企业和社区污染物的生成、转化过程,并参考中医诊疗原则,提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思路,为系统性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 摘要:2019年3月12日,欧盟公布《欧中战略展望》文件(以下简称《展望》),声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国际影响力不容忽视,不应再列为发展中国家,建议欧盟及欧洲国家重新审视与中国的战略合作关系.《展望》指出,在多边主义、全球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领域,欧中具有共同利益,需深入合作.但是,中国需进一步维系基于规则的全球秩序,并发挥和承担符合其国际影响和责任的改革雄心和行动.2020年后中欧合作战略文件,尚未形成.英国脱欧、难民危机、经济危机、民粹主义,欧盟内部分歧四起、难以达成对华一致意见.中欧合作将迎来新挑战、新机遇.中国需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世界对中国的希冀.2018年12月中国发布第三份对欧盟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深化新时代下与欧盟的合作.在中欧关系上,既要理性面对中欧间存在的差异和不同,也要做到求同存异,一方面把握好自身定位,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在中欧共同利益区间积极作为,形成中欧合作的良好态势,共同应对世界对于多边主义的挑战,维护好共同利益,携手下好全球治理这盘大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对乡村建设作出的重大部署,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从乡村振兴中的生态宜居建设切入,分析山西省阳泉市乡村生态建设的现状,探究其在乡村建设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经济与生态平衡问题、农村污染治理以及村民参与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生态恢复、加强宣传引导、打造特色小镇、发展乡村旅游业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推进阳泉市乡村生态宜居建设,进而为其他区域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 摘要:浙江省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两山"理念的先行区.本文基于环境库兹涅茨理论,在对2001至2017年浙江省环境污染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模型的构建与回归,验证了浙江省环境污染与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转型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经典的"倒U型"特征,并对此特征的内涵与形成原因进行了阐释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浙江省的绿色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优化生态环境治理的学科支撑和科技水平、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体系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 摘要:土地资源具有自然经济二重性,所以士地的经济生产力必然受到其自然属性的制约.在具有相似自然条件的地区评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因此,对区域土地可持续进行评价研究,有助于协调区域发展.通过探究山西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以达到协调区域发展的目的,本文从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着手,选取了15个指标,运用极值标准化和熵权法分析山西省11个地级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并比较不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揭示不同地区土地利用差异,为调整区域土地利用模式提供依据.
  •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排污权租赁制度已在我国多个省、市得到实践.山西省虽然做了一些相关工作,但并没有实际开展排污权租赁.详细阐述了山西省和我国其他省、市排污权租赁现状,找出了山西开展排污权租赁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要转变思路,"以租代买"、建设排污权自主定价租赁平台、出台《山西省排污权租赁管理办法》等政策建议.
  •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资源作为一种宝贵财富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水资源总量大,居世界第四,但人均占有量少,仅2000立方米,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本文在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城市水价理论与定价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城市水价的改革历程及研究进展,指出现阶段我国城市水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提出了我国城市水价改革的路径与措施,旨在为完善我国的城市水价提供参考.
  • 摘要:针对我国部分排污权交易试点地区由于市场容量过小,导致排污权出现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本文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汾渭平原这4个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为例,从政策基础、组织机构、技术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汇总,就是否具备开展跨省域排污权交易的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并针对目前建立跨省域排污权交易市场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这4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已具备了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基本条件但是还需要进行以下工作:科学地开展跨省域的排污总量控制;公平合理地分配区域初始排污权总额;建立交易后续的排污监管机制.
  • 摘要:20世纪60年代,随着循环经济理论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再生资源,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能缓解资源匮乏的危机,也能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使其获得双赢效果.本文对以往文献研究的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驱动因素进行梳理分析,通过文献调查法,结合江苏省城市资源回收现状,识别、量化资源回收体系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提出有的放矢的江苏省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与效用感知、处理技术和经济因素显著相关.其次,良好的环境认知、便利的产品设施服务和较高的舒适度能有效地促进源头分类与回收.此外,回收渠道、政策因素和环境指标在收运过程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垃圾产生量也在逐年增长,为探寻如何建立资源回收体系从而更充分的利用可回收资源,本研究获取了江苏省2000年-2018年资源回收企业的登记信息,根据实际情况与研究需要,选取2008年、2016年、2018年三个时间节点借助ArcGis10.2软件采用核密度分析与标准差椭圆法,分析刻画了资源回收企业在空间上的数量分布特征、集聚特征、方向特征等,以期为建设和优化资源回收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8-2018年资源回收企业的数量持续上涨,其中苏北地区增长量大于苏南地区增长量,且资源回收企业有明显的向西北方向偏移的趋势.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识别资源回收企业分布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相关性,由此解析资源回收体系形成的演变机制,为我国建立资源回收体系提出科学建议与优化调控措施.
  • 摘要:当前我国排污权交易中,政府最低保护价是价格形成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合理制定排污权交易政府最低保护价,对于排污权交易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引导排污权交易价格的形成向市场预期发展,同时可以在排污权交易初期有效保障减排者减排积极性.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对排污权交易政府最低保护价的制定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 摘要:云在地气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利用浙江省近20年气象条件及杭州大气颗粒物浓度观测数据,对云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否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间浙江省云量分布从北向南逐渐增大,绝大部分地区总云量呈减少、低云量呈增加变化,但舟山总云量和低云量都减少,丽水总云量和低云量都增加.近20年浙江省年高压天气日数增多、年均气温升高、降水变得集中,气温日较差、净辐射、日照时数、风速及蒸发量等气象要素都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0.29°C、11.21W.m-2、113.37小时、0.23m/s及69.30mm左右,总降水量和年无降水日数都呈上升趋势.总云量下降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低云量上升主要受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浓度增加的影响,地形条件对云量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 摘要:我国菱镁矿资源储量丰富,是镁质耐火材料生产的大国,但镁质耐火材料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资源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了镁质耐火材料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生命周期视角,从企业生产过程、耐火材料的使用过程以及用后耐火材料的回收利用过程等方面分别提出镁质耐火材料产业节能减排的建议.
  • 摘要:透水铺装是一种重要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可以消纳、净化降雨径流,对城市的建设具有良好的效益,随着我国对城市生态建设要求的提升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对透水铺装效益的评价成了影响海绵城市建设推广的关键之一.主要阐述了透水铺装效益识别与定量化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梳理了透水铺装效益识别与定量化方法的理论成果,同时针对该效益在识别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对透水铺装效益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如通过建立功能与效益的对应关系来识别效益、借鉴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效益评估研究方法、建立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联结纽带、建立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为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合理配置与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 摘要:能源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青海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中国青海省在"一带一路"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理和区位优势,为了更好发挥绿色生态的比较优势,使青海省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本文首先分析了青海省经济-能源-环境的基本情况及关联机制,然后借助青海省2006-2015年的数据,分别运用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其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度,结果表明:(1)青海省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性仍然较高;(2)2009年之后青海省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发展水平指数急速下降,三个系统间协调度较差;(3)青海省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在2009-2011年间属于协调发展类型,但是其综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不可接受的协调发展水平.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青海省产业体系、发展路径等提出建议,提升青海省的核心竞争力:(1)不断强化技术创新,打造清洁能源的效率优势,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2)利用好青海省的资源禀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对外通道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转型.(3)联合政府、企业各方力量提高环境保护能力和水平.
  •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香港亦凭借其积累的经济优势,积极发展艺术产业.近些年来,香港已俨然成为了艺术领域的"东方明珠",其中首屈-指的便是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香港自身不仅在努力汲取着外界的艺术养分,同时也主动开放,将己有的艺术产业文化散播出去.适逢港珠澳大桥通车,笔者希望能够通过研究港珠澳大桥,从香港的艺术经济发展传播的影响角度,分析在面对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契机,香港艺术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 摘要:排污权交易政策试行以来,各试点地区进度参差不齐,主要原因在于排污权交易的制度安排不够充分,保障措施不到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本文试图通过对于我国各试点地区排污权交易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现状研究分析,找到我国现行环境保护立法方面对于排污权交易法律层面制度构建和施行的不足之处,通过与他国法律制度安排相比较,分析我国修订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对我国环境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排污权交易的法律法规制度安排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 摘要:当前我国虽然开展排污权交易的试点省市不少,但各试点地区开展排污权交易在方式、范围、行业都有很大差异,难以形成统一的政策体系和推广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污权交易在全国的全面推行.山西省作为较早获批环保部排污权交易试点的试点省份,自2012年开展排污权交易以来,排污权交易在山西省迅速得到了推广.因此,有必要总结并深入分析山西取得的实践经验,寻求深化排污权交易工作的有益启示和有效措施,努力构建统一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排污权交易政策体系,以推动我国排污权交易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 摘要:从世界城市构建要素和分析其显著特点与基本特征出发,对照北京与中国北上广深津渝几大名城的发展特色及其和世界城市发展的差距与不同,认识到环境科学布局同城市化与现代化、城市群与都市圈密不可分的发展依存关系.通过理顺首都的内涵及其分类,了解我国首都北京的突出国际影响,在综合分析归纳有关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一些疏解举措,从而加深对环境科学及其与北京大城市病危害的深刻认识,揭示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客观辩证地看待北京的疏解与发展,达到中央到地方、京津冀一体化以及全国一盘棋的统一思想,从而达到综合施策、成功有序地实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目标.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饮食娱乐企业在繁荣城乡经济、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部分企业因选址不当、设施简陋、缺乏污染防治设施等问题,排放油烟、噪声等污染而引发的环境纠纷案件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这都缘于饮食娱乐业在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于快速发展的经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合理规划和建设区域饮食娱乐业整体布局,从源头有效预防环境污染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规划部门在城区规划、建筑设计时首先应考虑如何从源头控制饮食娱乐服务业污染;其次规划设定相对集中的饮食娱乐业集中区、特色街,住宅小区规划出一定区域作为饮食娱乐服务业的集中经营场所;第三,规划新建住宅楼内严禁建设饮食娱乐服务业项目.通过合理规划区域饮食娱乐企业布局,加速区域经济可持续绿色发展.
  • 摘要:从源头上探究规模化畜禽养殖户的环境友好行为逻辑是提升养殖污染管制政策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探究影响规模化养殖户实施环境友好行为的深层次因素.结果发现,心理认知、行为意向、行为实施成本和环境规制情境4个主范畴对养殖户环境友好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各变量影响环境行为的方式和路径并不一致.心理认知是前置变量,行为意向是认知一行为的中介变量,行为实施成本是内部情境变量,环境规制情境是外部情境变量.在此基础上,探索并阐释了上述主范畴对畜禽养殖户环境友好行为的作用机制模型.据此,提出丰富宣传教育措施并强化非正式制度的惩戒监督、价值导向和传递内化功能促进治污意识内化,依靠协商、对话与决策方式以及技术、经济支持手段降低环境行为实施的相对成本,兼用引导弃养、产业转移扶持和警示惩戒手段促进环境行为长效化的建议.
  • 摘要:以辛胺为疏水改性剂,采用氧化-还原胺化反应制得具有两亲性的海藻酸衍生物(RAOA).通过FTIR,1H NMR和荧光光谱对AC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进而,以聚乙烯醇(PVA)作为助纺剂,对疏水改性的RAOA进行电纺性能的研究.通过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黏度仪、表面张力仪、电导率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RAOA和RAOA/PVA纺丝液的物理性能和与之相应的RAOA/PVA纳米复合纤维的形貌进行了测试,考察了该电纺纳米纤维的释药性能.结果表明,辛胺成功接枝到SA分子链上,RAOA的临界聚集浓度为0.42g/L,说明RAOA具有良好的两亲性.RAOA纺丝液的黏度、表面张力和电导率都比SA纺丝液低.而且RAOA/PVA电纺纳米复合纤维的形貌比SA/PVA电纺纳米纤维更加均一.载药后的SA/PVA纳米复合纤维在释药初期有突释行为,但改性后的RAOA可以有效地减缓布洛芬的释放速度,提高其缓释性能.
  • 摘要:本研究基于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特点、管理需求,从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开展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费用效益理论分析,构建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费用效益理论分析模型.通过理论与案例实践分析,相比传统燃煤发电项目,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属于环保和民生效应优先的清洁能源产业,在大气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精准扶贫、三农问题、绿色能源推广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基于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农林生物质能源利用的对策建议.
  • 摘要:城市内河治理是水环境提升的主要工作,而且对内河治理进行环境经济评价可以实现可持续河道.通过不同指数对内河水体水质进行综合健康评估,估算出城市内河最佳治理程度大致维持Ⅳ类水.对于区域断头河流未来的整治,提出了优化监测指标体系、把握河道治理程度、重建水生生态系统等建议.
  • 摘要:本文在建立成都市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评估了成都市2011-2016年环境绩效水平,将环境绩效水平提升速率与GDP增长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用SPSS软件对环境绩效指数与GDP做了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成都市的综合环境绩效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但综合环境绩效的增长速率却远落后于经济的增长速率,且综合环境绩效与GDP无明显的相关性(即某些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市县的综合环境绩效水平却较低),也就是说成都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未推动综合环境绩效水平的大幅提升,因此成都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使经济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 摘要:绿色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绿色发展评价研究对提升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PSR模型,结合大同市的实际情况,采用熵权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大同市2009-2017年11个县区的绿色发展状况进行空间差异和时间演变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同市绿色发展水平逐年提高,绿色发展指数在之间,其中,绿色发展高水平区1个,相对高水平区2个,相对低水平区4个,低水平区4个,南郊区最优,广灵县最差;其绿色发展在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摘要:本文以太原市为评价对象,对其环境-经济的各项指标进行可持续性评价.通过建立能源、社会、环境、经济四个模块的不同指标体系.结合时序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旨在于探讨太原市环境经济状况可持续性发展变化情况.进而揭示太原市可持续发展状况为下一步的相关规划提供依据.
  • 摘要: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传统方法繁琐、耗时耗能且耗原材料.Zn-Co双金属氰催化剂是一类新型的可用于二氧化碳共聚合成聚碳酸酯的较为可行的非均相催化剂.称取一定摩尔比的ZnC12和K3Co(CN)6为反应物,通过行星式球磨机合成了Zn-Co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剂,并用其催化CO2和环氧环己烧(CHO)的耦合反应的.通过IR、XRD、NMR、SEM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催化剂与加成产物(PPC)的结构进行了检测.研究成果表明,采用Zn-Co双金属(DMC)催化剂能够提高共聚产物的产量和物化性能.
  • 摘要:根据地理学第一定律,工业集聚发展在给本地区造成一定环境问题的同时,也会对周边地区带来一定环境问题.在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工业集聚是否是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为此,本文从空间经济学视角出发,将Copeland-Taylor模型思想与空间杜宾模型相结合,构建Copeland-Taylor空间模型,利用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地区的工业面板数据分别就工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工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的直接环境污染效应和间接环境污染效应,工业多样化集聚的环境污染效应作用效果要强于专业化集聚.在此基础上,本文为改善工业集聚引致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摘要:空间上密集的经济活动比空间上分散的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为深刻与复杂,在环境规制日益严厉的背景下,研究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考虑污染排放的跨境污染性及其引致的行业间负外部性这两大污染特征,从地区间环境规制互动视角,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经典的自由资本(FC)模型框架,构建解释产业集聚的环境污染减缓效应的理论模型.利用广义矩模型和门槛回归方法检验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及其门槛效应,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检测SO2估计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的环境污染效应具有边际污染排放递减规律,由此导致产业集聚的环境污染减缓效应;环境规制导致环境污染抑制效应,与产业集聚的环境污染减缓效应存在联动效应;产业集聚的环境污染减缓效应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具体的对策建议为:加快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构建更为严厉的环境规制体系.
  • 摘要:目前我国水环境管理已逐步转变为基于流域整体性的管控模式,但仍存在流域范围各行政区水质管理目标不协调、污染治理工程落实不到位、协调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为推进跨省界河流综合管控模式建立,本研究以韩江上游跨界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为例,探讨以生态补偿的方法促进跨省界水质管理目标协调统一、跨界河流污染防治项目落实,以期为我国完善跨界河流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流域水质整体改善、构建水生态文明提供理论支撑.
  • 摘要:城市化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现代化进程的普遍现象.城市规模的扩大,在提升容纳能力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以珠三角城市群为对象,定量分析了2000-2015年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和植被生长状况,以植被生长状况的动态演变来反映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干扰影响.结果表明:(1)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类型构成较为稳定,以林地为主,但各类型面积在2000-2015年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2)人工地表面积在这15年内呈明显增加趋势,面积净增长2137.49km2,主要以侵占耕地和林地为主,所侵占的耕地和林地面积分别为1440.60km2和614.07km2;(3)珠三角城市化进程并未对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植被覆盖度、生物量密度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在2000-201年间均呈增加趋势,表明珠三角城市群人工地表面积扩张侵占了大量耕地和林地,但其生态环境质量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反而有所改善.
  • 摘要:铅锌冶炼行业属于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的涉重行业.为实现企业和行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推行新的环境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通过调查和分析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在国内外,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和实践,对铅锌冶炼行业的EPR的推广提出一点建议,从EPR思想出发,围绕铅锌冶炼行业提出了产业链一体化、金融制度、信息披露和诉讼制度的设想,引导企业看到更多可能性和选择,从源头解决固废的处理和综合利用的问题.
  • 摘要:根据多环芳烃的性质,阐述了河流水样和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方法,分析了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研究了样品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 摘要: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轻重工业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各项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对所处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就大气环境污染情况而言,仅我国煤炭行业每年就向大气排放高达700万吨的VOC,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危害了人体健康,因此有效监测VOC对大气环境的治理和污染预防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就国内目前常见的大气环境中VOC监测方法做简要论述和评测.
  • 摘要:本文采用湖泊水、水库水、国家标准样品,用直火加热消解法,寻找最佳直火加热消解时间.通过两种不同的加热消解方法进行实样比对实验,测定结果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验证其准确性,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范围内,而直火加热消解法大大缩短消解时间,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与沸水浴消解加热法相比更有优势.
  • 摘要:本研究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鄱阳湖岸线与湿地变化开展遥感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以来,鄱阳湖区域岸线整体变化略有减少,局部区域岸线有增有减,变化原因复杂,包括降水量、蒸散发等气候变化,以及开发建设、农业活动、水坝调节等人类活动.湿地广泛分布在鄱阳湖流域,通过高分辨率遥感监测,鄱阳湖区域湿地面积变化主要以季节变化为主,2013年以来,局部地区湿地面积有所增加,主要可能是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引起.同时,由于一些恢复措施,部分区域湿地面积有所增加.
  • 摘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现状调查显示,我国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在重点区域呈现实施主体及参与单位多样、环境监测部门参与度不高且监测能力不平衡等特点.从当前大气污染治理需求角度考虑,应通过明确职责分工将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尽快纳入例行监测工作.同时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体系,推动重点区域乃至全国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有序开展.
  • 摘要:长期以来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都非常重视行风建设,坚持把行风作为系统建设的重要一环常抓不懈.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党中央和国务院深化机构改革关键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抓好全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着力打造"五个过硬"生态环境监测铁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 摘要: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气质联用系统,对石化行业某企业厂界环境空气中的VOCs物质种类和浓度水平进行现场快速、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气象参数及企业资料,摸清企业厂界环境空气VOCs的现状,明确区域重点污染位置,为控制VOCs排放提供精准技术支持.结果表明,该企业厂界VOCs排放浓度整体水平较低.白天两个走航时段监测到VOCs的排放水平较低,晚间时段的走航监测VOCs排放水平较白天高,且在企业厂界西北角发现2个浓度异常点.异常点发现的主要VOCs污染种类为丙酮、甲苯、二甲苯,浓度为ppb级.
  • 摘要:实现污染物的快速、灵敏检测是保障水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前提.本研究通过集成激光诱导荧光原理、光纤传感原理和生物亲和反应原理,自主研制了新型倏逝波多色荧光荧光传感平台,可实现两种荧光物质的同时超灵敏检测.该系统采用简单的全光纤光学系统和新型硅基光电探测器SOP-1000元件,以提高光学效率和检测灵敏度.在光学系统中,采用单多模光纤耦合器传输两个波长的激发光,采集和传输两个波长的荧光信号,光开关控制两个波长的激发光的交替进入和荧光染料的交替激发.利用光开关的时间分辨效应,通过光电探测器SOP-1000实现了两个波长荧光信号的同时灵敏检测.该仪器的检测灵敏度可达50fW,两种荧光染料Cy5.5和PB的检测限分别为2amol和20amol.该仪器具有小型化、集成化、灵敏度高、荧光串扰可忽略和成本低的优点,是传统双色荧光检测系统的有力替代,也可作为双色荧光检测全微分析(μ-TA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双酚A和2,4-D为检测对象,利用自主搭建的倏逝波多色荧光生物器,基于间接免疫竞争原理,建立了倏逝波多色荧光免疫传感技术用于两种特征污染物检测方法.BPA和2,4-D的检出限分别为6.75ng/L和3.24ng/L.高灵敏度来源于抗原抗体的高特异性、高的光传输效率、良好的时间分辨效率和低的交叉反应性.
  • 摘要:以研究土壤中的重金属汞(Hg)对小麦农作物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目的.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重金属Hg对小麦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g胁迫水平的升高,土壤对小麦种子的萌发由促进作用变为抑制作用,土壤中Hg含量小于2mg/kg时对种子发芽为促进作用,土壤中Hg含量大于10mg/kg时对发芽率为抑制作用,小麦产量随Hg胁迫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土壤在遭受重金属污染之后,会对农作物生长速度、产量以及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土壤Hg污染来源、污染修复现状研究提出土壤柔污染防治对策,为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以昆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土壤为监测对象,对采集土壤样品中的8种重金属Cd、Hg、As、Pb、Cr、Cu、Ni和Zn进行了测定与分析.采用土壤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结果评价,并分析了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饮用水源地周边土壤污染和生态风险程度都比较小,大部分重金属不存在污染和生态风险,只有Cu、Hg存在较低程度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As、Pb、Zn、Cu、Ni5种重金属元素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 摘要:利用OH法对广东某掺烧污泥(0%,5%,10%和15%的不同比例)的垃圾焚烧厂进行烟气、飞灰、底渣、垃圾、污泥的采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未掺烧污泥时烟气中汞的排放浓度为8.6μg/Nm3,掺烧污泥后烟气中汞的排放浓度下降,其中5%污泥掺烧条件下烟气汞浓度下降了38%.飞灰中的汞含量随着污泥掺烧比例增加而增加,底渣中的汞含量变化不大,说明飞灰是汞迁移的主要受体.无论是否掺烧污泥,垃圾焚烧过程中烟气中的汞形态变化不大,其中Hg2+占95%以上,HgO所占比例低于5%,这与烟气成分改变较小有关.未添加污泥时9.2%的汞通过烟气排放,绝大部分汞(83.5%)进入到飞灰中.污泥添加后进入飞灰中的汞进一步提高(>90%),通过烟气排放的汞下降至7%以内,污泥的添加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汞向大气的排放.
  • 摘要:以黑麦草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铜(Cu)、镉(Cd)、铅(Pb)、锌(Zn)四种重金属胁迫下的萌发生长情况.利用盆栽试验对每种重金属设置低、中、高共4种不同浓度的单一污染环境,结果表明:在Cu、Zn胁迫下,黑麦草萌发的发芽、生长等各项指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均体现为对黑麦草萌发的抑制作用.在Cd胁迫下,黑麦草的各项指标基本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各处理及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本试验浓度条件下Cd污染对黑麦草的萌发影响较小.而Pb胁迫表现出对黑麦草萌发及生长的促进作用,且在低浓度50mg·kg-1Pb处理条件下具有最大促进效果.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函数值大小顺序为:Cu>Zn>Pb>Cd,即在4种重金属胁迫下,黑麦草的萌发特性对Cu的响应最大,而耐性最弱;反之,对Cd的响应最小,而耐性最强.
  • 摘要:本研究以南方某市典型黑臭河道为对象,采用湿法分筛和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底泥中不同粒径下6种重金属的总量和形态分布特征,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法和风险评价编码(RAC)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大小,并基于这两种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简易综合评价法.结果表明,重金属在细颗粒组分上呈现出一定的富集特征,在各赋存形态中主要为可还原态、可氧化态;综合评价法是在考虑重金属毒性系数的的基础上,以重金属有效态替代重金属总量,其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和全面.
  •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增加,矿山开采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水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在剧增,综述矿山废水的来源、形成、特性及其危害,剖析矿山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处理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矿山酸性废水中重金属污染处理与控制提供帮助.
  • 摘要:为查明廊坊城区重金属As、Cd、Hg、Pb的污染来源,在完成廊坊市规划区地面降尘重金属含量分析后,对本地及周边的北京、天津地区的566家等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化学原料制造和金属制品类企业数量最多,占比分别为40.5%和28.6%.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金属制品、化学原料制造、医药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延加工等厂家呈密集集中分布,廊坊城区范围内地面大气降尘重金属起始污染面积约43km2,占总采样面积的21%,主要污染元素组合为Hg、Pb,其次为Cd、As,本地及周边长期的重金属排放是环境污染形成的主要因素.地面大气降尘重金属含量数据与居民癌症分布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b0.8439,As0.8150,Hg0.7950,Cd0.5847,同时指示致癌有机物与金属亲相关性较好.
  • 摘要:为了解吉林省某遗留工业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根据前期场地调查,测定主要污染物Cu、Pb、Zn、Cd、Cr、As、Ni重金属含量,按照环保部最新颁布实施的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利用健康风险评估法对遗留工业场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7种重金属均高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厂区内土壤As、Cd和Ni对人体致癌风险分别为5.45E-07、2.49E-08、7.28E-07;厂区内士壤As、Cd、Cu、Zn、Ni对人体非致癌风险(HQn)分别为0.15、0.06、0.05、0.02、0.88,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重金属元素健康风险水平均低于风险阈值,不会对遗留场地人体产生健康危害效应,可将遗留场地作为工业用地开发再利用.
  • 摘要:以臭氧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昆明市2016~2018年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结合excel和spss等绘图和分析统计软件,研究臭氧浓度时间变化规律,探讨臭氧污染的影响因素,对臭氧和其他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2016年~2018年臭氧浓度平均值处于平稳变化的状态,最大值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臭氧为首要污染物及超标天数有所增加;昆明市的臭氧浓度季节变化规律:春季>夏季>冬季>秋季,臭氧月均浓度最高值在3、4、5月,最低值在10、12月;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与臭氧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臭氧与二氧化硫之间不具备相关关系;臭氧与PM2.5之间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摘要:利用福州市5个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点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逐时臭氧(O3)浓度和福州站气象资料,分析O3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天气形势对O3浓度的影响、污染的天气成因,结果表明:O3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的月变化表现为10月最高,1月最低;O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白天高于夜间;副热带高压及边缘天气形势控制下,O3浓度最高,其次是冷高压脊,再次是台风(热带辐合带)外围;台风(热带辐合带)时,浓度最低,其次是低涡切变.O3污染的天气成因有多个,一是区域输送,二是静稳天气下空气污染扩散条件差,加上光化学反应,三是大气扩散条件较好,但局地光化学反应强烈,四是对流层中上层和平流层底O3下沉输送到近地面.
  • 摘要:本文利用2015~2016年福建省9个设区城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监测臭氧小时浓度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归纳臭氧的时空分布规律,开展臭氧超标的天气学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沿海地区的臭氧年平均浓度高于内陆地区,沿海地区又以宁德~厦门一线为高值中心,其中平潭综合实验区(位于福建中部沿海的海岛)臭氧浓度全省最高,年平均浓度约为其他城市的1.5~2.5倍.不同城市臭氧季节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有的是春季最高,有的是秋季最高,但一般都是冬季最低;沿海和内陆地区9-10月是臭氧平均浓度最高的月份,其次是4-5月,低值在12-1月;各市臭氧日分布规律较一致呈现"单峰型",午后是臭氧浓度高值区,夜晨处于低值区.以福州市为例,对2013年1月-2017年7月臭氧超标个例进行天气成因分析,臭氧超标主要有光化学反应型、本地积累型、水平输送型、垂直输送型等4种,对比分析不同类型下臭氧超标的气象要素、大气扩散条件、颗粒物浓度、高发月份和主导天气形势等特征,并列举臭氧超标的典型个例,为高浓度臭氧的预报预警和天气成因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 摘要:近年来,汾渭平原秋冬季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本文对雾霾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雾霾治理提供参考.
  • 摘要:目前,多数空气重污染事件的发生均与逆温的出现和加强密切联系,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利用成都地区2005-2017年的气象探空资料,对该区域不同类型贴地逆温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2005至2017年,成都地区逆温气候特征表现为贴地逆温频率最高,逆温厚度最大和强度最强,其次为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2)不同类型逆温出现的频率、厚度和强度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差异,贴地逆温春季频率最高,厚度最厚,其余季节差异不明显,贴地逆温强度冬季最强,夏季最弱;低悬逆温夏季频率最高,厚度最厚,其余季节差异不明显,低悬逆温夏季最强,秋季最弱;高悬逆温夏季频率最高,厚度最厚,其余季节差异不明显,高悬逆温强度秋季最强,冬季最弱.在边界层大气中这种季节差异会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现出减弱趋势.(3)不同类型逆温均有明显日变化,08时逆温出现的频率和厚度普遍大于20时,贴地逆温和低悬逆温08时逆温强度均大于20时,但高悬逆温强度在08时小于20时.在边界层大气中随着高度的增加,逆温强度呈现出明显减弱,且逆温强度的日变化呈现出减弱趋势.(4)不同类型逆温气候演变规律呈现出不同特点,贴地逆温频率和强度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呈线性增长趋势而其厚度则表现为随机波动,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的频率、厚度和强度都为随机波动.通过分析成都地区贴地逆温气候特征,阐明了成都地区贴地逆温的演化规律,对理解成都地区污染物扩散规律的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以淮北市冬季大气中六种污染物(O3、NO2、SO2CO、PM10、PM2.5)为研究对象,采用HYSPLIT、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了2015年11月03日至2016年01月20日淮北市3个监测站点(市环境监测站、烈山区政府、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大气污染物总体呈现:PM2.5>PM10>NO2>CO.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大气中颗粒污染物最为严重,O3污染最轻.观测期间,大气污染物PM2.5、PM10和NO2的超标率分别为44%、25%和16%.②相关性分析表明,NO2、SO2、CO、PM10、PM2.5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O3与NO2、CO、PM10、PM2.5存在显著性负相关.聚类分析发现,大气中各污染物间综合分为两类:其中,PM10、PM2.5、CO、NO2和SO2为一类;O3单独为一类.③小波时序分析表明,PM2.5、PM10、CO和NO2浓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总体呈现逐渐增大趋势,SO2呈现先增加再减少,而O3变化趋势不明显.小波系数实部图和小波方差图表明,变化周期主要以5d左右为主.
  • 摘要:利用江苏省地面气象站及探空站气象要素及PM2.5浓度数据等,对2013年12月上旬影响江苏及周边地区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中,925hPa和850hPa西南气流维持时间较长使得中低层的逆温结构持续维持.强冷空气是驱散雾霾的主力军,弱冷空气造成贴地逆温维持,对连续雾霾没有清除作用,反而增加了雾霾的持续性.冷空气影响前为上升气流,冷空气结束后就转为下沉气流,垂直速度小及下沉气流造成逆温持续维持.持续性逆温或等温是雾霾长时间维持的热力条件,小风速及弱的垂直运动是动力条件.东南风为大范围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
  • 摘要:本文针对合肥市一次典型的颗粒物污染天气,通过常规监测与激光雷达探测识别出污染过程,并利用GRIMM180E环境颗粒物分析仪对污染过程中颗粒物粒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了0.25~0.5μm粒径的颗粒物最早出现增长并且一直浓度较高,1μm以上粒径的颗粒物数浓度增长和消退过程都比较平缓,而1μm粒径的峰值与整个污染过程峰值基本重合.此外,在污染峰值的临近时间,最小粒径的颗粒物浓度最先增长,然后粒径更大的颗粒物浓度也依次开始增长,在1μm粒径附近形成最高点.
  • 摘要:通过研究中国健康成年人血浆比粘度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从而为中国健康成年人血浆比粘度的参考值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医学地理的发展.本文搜集了全国128个市县级单位测定的24369例(男性13728例,女性10641例)健康成年人的血浆比粘度参考值,运用SPSS19.0软件中的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这些参考值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健康成年人血浆比粘度的参考值与9个地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国健康成年人血浆比粘度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确实存在着相关性,并且推导出其与地理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运用Arcgis软件中的克里金插值做出了中国健康成年人血浆比粘度参考值在全国的地理分布图.只要知道了某一地的地理因素值,就可以运用回归方程计算出该地健康成年人的血浆比粘度参考值.
  • 摘要:目的:制定中国健康成年人血清白蛋白(ALB)统一参考值. 方法:通过检索各种数据库和查阅相关书籍、资料,收集了中国71个市(县)医院和相关单位测定的35605例20-60岁健康成年人血清白蛋白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血清白蛋白参考值与海拔高度(X1,m),年日照时数(X2,h),年平均气温(X3,°C),气温年较差(X4,°C),年平均相对湿度(X5,%),年降水量(X6,mm),年平均风速(X7,m/s)7个地理因素的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健康成年人血清白蛋白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利用回归方程计算出全国2454个市(县)健康成年人血清白蛋白参考值,最后将全部数据导人ArcGIS9.3进行差值分析. 结果:中国健康成年人血清白蛋白参考值与地理因素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健康成年人血清白蛋白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满足一个多元线性方程:Y=46.967+0.001X1-0.069X4-0.001X6.利用方程计算出中国健康成人血清白蛋白参考值并用克里金(Kriging)插值法绘制中国健康成年人血清白蛋白参考值分布图. 结论:可以根据中国某地区相关地理因素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该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清白蛋白参考值.
  • 摘要: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在两株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和BEAS-2B)中观察南京市PM2.5诱导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和促炎反应的机制.采用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观察PM2.5处理HBE细胞后,其基因表达的改变.ROS试验和ELISA结果表明,PM2.5可增加HBE细胞ROS水平、促进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在PM2.5(150μg/ml,暴露48h)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中,细胞色素P450酶(CYP)1A1和CYP1B1是差异表达倍数排名前两位的基因.通过siRNA共同干扰CYP1A1/1B1的表达,可显著抑制PM2.5诱导的ROS增加、IL-6/IL-8分泌以及STAT3/P-STAT3表达增加.同样,干扰STAT3的表达也可有效抑制PM2.5诱导的ROS增加和IL6/IL-8分泌.结论PM2.5可能通过上调人支气管上皮细胞CYP1A1/1B1的表达,进而介导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和促炎反应.
  • 摘要:目的:为制定中国健康成年人最大摄氧量(V02max)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中国多家市、县级医院和研究单位测定的7473例健康成年人最大摄氧量(V02max)绝对值和相对值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其与九大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发现中国健康成年人最大摄氧量参考值与中国地理环境要素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F(绝对值)=2.641,P(绝对值)=0.042;F(相对值)=8.538,P(相对值)=0.OOO].运用SPSS软件中的强行进入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推导出了中国健康成年人最大摄氧量参考绝对值和相对值回归方程:(Y)(绝对值)=16.20-0.002734X2+0.0613X3-0.1220X4+0.1673X6+0.2341X7-0.1541X9:t6.706(方程1)(Y)(相对值)=626.5-0.02985X1-0.03723X2-1.547X3-1.482X4-0.005824X5+0.05734X6+20.54X7-3.418X8-0.5569X9±341.1(方程2)在该线性回归方程1和方程2中,(Y)(绝对值)代表中国健康成年人最大摄氧量参考绝对值(L/min),(Y)(相对值)代表中国健康成年人最大摄氧量参考相对值(ml/kg/min),X1是海拔高度(m),X2是年日照时数(h),X3是年平均气温(°C),X4是年平均相对湿度(%),X5是年降水量(mm),X6是气温年较差(°C),X7是年平均风速(m/s),X8是经度(°),X9是纬度(°),6.706和341.1分别为方程1和方程2的剩余标准差. 结论:若知道中国某一地区的地理要素值,就可以通过线性回归方程1和回归方程2分别计算出健康成年人最大摄氧量参考绝对值和相对值作为该地医院、研究单位和体育教学应用的可靠资料.并依据中国健康成年人最大摄氧量参考值与中国地理环境要素间的依赖关系,运用Arc GIS制图软件,绘制出了中国健康成年人最大摄氧量参考绝对值和相对值地理分布图.
  • 摘要:突发性镉污染事件能造成水体剧烈"瞬态污染".对某江突发性镉污染发生后2012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20个监测断面水体镉含量进行研究,并开展了多暴露途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在20个监测断面中,仅2012年2月份在S8(健康风险值为1.34×10-4·a-1)超过EPA规定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1.0×10-4·a-1,其他断面均在最大可接受风险值之内.从风险类型看,致癌风险>非致癌风险.从暴露途径看,饮用水途径的健康风险>皮肤接触途径的健康风险,饮水途径摄入镉的健康风险比例达99.12%,由此可见饮水摄入途径是水体镉可能导致健康威胁的主要暴露途径.
  • 摘要:为指定中国健康成年人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参考值(n/min)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中国35个市(县)级医院和有关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测定的5796(男性:3050,女性:2446)例健康成年人的呼吸频率(RR)参考值,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其与七大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健康成年人的呼吸频率(RR)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男性:(F=4.381,P=0.002),女性:(F=7.459,p二0.000).运用SPSS中的进入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推导出了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和中国健康成年女性的呼吸频率(RR)正常参考值,回归方程分别为:男性:□=52.05-0.001213X1-0.005958X2-0.3874X3-0.2473X4+0.001439X5-0.04055X6+0.1858X7±2.05(1)女性:□=45.96+0.001035X1-0.006302X2-0.3105X3-0.2524X4+0.004311X5+0.1643X6-0.4304X7±2.55(2)在以上方程1和方程2中,□是健康成年人呼吸频率(RR)参考值(n/min),X1海拔高度(m),X2年日照时数(h),X3平均气温(°C),X4年平均相对湿度(%),X5年降水量(mm),X6气温年较差(°C),X7年平均风速(m/S).结论:如果知道了中国某地的地理因素,就可以通过线性回归方程1和回归方程2分别计算出健康男性和女性的呼吸频率参考值(RR).并依据中国健康成年人呼吸频率正常参考值与中国地理环境要素间的依赖关系,运用Arc GIS制图软件,分别绘制出中国健康成年男女性呼吸频率参考值分布图.
  • 摘要:本文收集全国各地健康成年人的心脏指数参考值,利用SPSS统计软件,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健康成年人心脏指数与海拔高度(X1),气温年较差(X2),年平均风速(X3),年降水量(X4),年平均相对温度(X5),年日照时数(X6),年平均气温(X7)等地理指标的关系.由相关性分析得出,年日照时数(X6)和年平均相对温度(X5)是影响健康成年人心脏指数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年日照时数的增加,健康成年人的心脏指数在减少,其之间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4073X6+5.719;随着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增加,健康成年人的心脏指数在增加,其之间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4249X5+4.065.此外,年平均气温(X7)和年降水量(X4)也与健康成年人的心脏指数参考值具有显著地相关性.运用SPSS软件中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导人健康成年人心脏指数(Y值)与地理因素(X5,X6,X7,X4)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推出的回归方程为:Y=2.741+0.001732X4+0.06875X5-0.1836X7±1.853(F=2.490,P=0.0390).
  • 摘要:以南方某典型重金属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场地环境检测数据和现场情况,运用HERA软件对关注污染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推算了土壤的风险值及修复目标值,并对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场地内个别点位存在铜、锌和砷复合污染;砷的非致癌风险值高于可接受水平10-6,砷和铜的非致癌风险危害商大于1,即场地内部分区域的砷和铜对人体健康存在风险.铜、锌和砷在经口摄入颗粒污染物途径的暴露风险贡献率最大,在场地风险管控过程中,通过避免或减少铜、锌和砷经口摄入土壤颗粒物的暴露可降低对人体的健康风险.
  • 摘要:排污权抵押贷款制度推出已有多年,但该项制度并未真正得到推行,多数省市的实践效果不够理想.本文首先介绍了排污权抵押贷款的概念及其对缓解企业融资难、拓展金融机构业务及促进排污权交易市场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意义,然后从排污权抵押贷款规范文件出台情况及具体实践两方面梳理总结了我国部分省市排污权抵押贷款工作开展情况并分析了在实践中存在的普及面不广、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差等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给出了进一步推行排污权抵押贷款的四点建议.
  • 摘要: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十大目标,把绿色发展确立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2016年我国将绿色金融发展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促进节能环保型企业的健康发展.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发展意义十分巨大.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今后优化绿色信贷路径提供思想上的借鉴.
  • 摘要: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国务院于2017年设立五省(区)八地(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各试验区把体制机制创新和落实中央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进行了多维度探索.联合赤道深度参与了四省试验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总体设计、咨询认证工作,在绿色项目库建设、地方绿色项目评价标准制定、绿色企业评价、环境信息披露、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开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探索和实践.
  • 摘要:绿色金融代表未来的金融发展的新方向,也是不可逆转的新趋势.开展绿色金融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产品等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整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理论创新相对滞后,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梳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脉络,分析问题所在,借鉴比较国际经验,为我国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 摘要:本文利用空气质量指数和首要污染物指数,对郑州市的2018年空气环境质量和首要污染物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对当地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郑州市的空气质量和首要污染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秋季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冬春季,1月份属于中度污染,为全年最差,2-6月份和11-12月份属于轻度污染,7-10月份大气环境质量为良,9月份全年空气质量最好.冬春主要为可吸人颗粒物,夏季为O3,秋季为NO2.城市空气污染是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人为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绿化面积、控制污染源、加强监管对改善郑州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本文续接《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分析与污染防治对策》(2006-2012)论述,对2014-2018年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归纳计算图表统计,采用AQI评价方法,探讨分析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在改善向好,优良率上升,重度污染天数减少,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主要污染物1-12月平均浓度变化曲线呈U型,重污染时段仍是冬季采暖期.提出的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与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 摘要:机器学习模型拟合效率高,能够克服多维度和高度非线性等问题,在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更好的反映北京市雾霾天气状况,本文采用高精度拟合的BP网络预测模型,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雾霾预测模型.首先,建立影响雾霾因素之间的指标体系.其次,采用2018年11月全月天数的大气污染物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神经网络雾霾预测模型.最后,基于BP神经网络对12月全月天数的PM2.5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小样本数据下,该模型可以较准确的预测PM2.5的浓度变化趋势,为有关部门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预报提供参考.
  • 摘要:近年来,大气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以2017年12月11日-12月15日太原市一次重污染过程为例,采用中国MICAPS系统和美国HYSPLT模式,分别从污染过程产生的天气条件、污染物输送轨迹等方面分析此次空气污染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高空槽前较弱气流、地面均压场控制,导致太原地区垂直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本地排放污染物垂直扩散,污染物容易积累;太原地区西面、北面和东面三面环山,导致近地面在弱的偏南气流控制下污染物不利于水平扩散;近地面弱的偏南气流从汾渭平原等地携带了大量的污染物向太原地区输送,容易加重污染,是太原市大气污染形成的区域污染因素之一.
  • 摘要: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通过Yaahp软件实现太原市空气质量评价,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太原市PM2.5显著下降,但以汽车尾气为代表的二次源污染显著上升,此外依托传统煤炭资源发展的现状虽积淀深厚但逐步改善.与此同时太原市空气质量污染更偏重的的是毒理性污染物,该问题不容小视.总体来说太原市空气质量污染物结构构成方面较为均衡,尚未呈现出典型性污染结构.
  • 摘要:本文根据山西省109个气象台站2018年霾日出现情况,分析了山西省霾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山西省各站霾日数总体较多,以轻微霾出现为主,其次是轻度霾,中度霾、重度霾相对较少.山西省霾日数的空间分布表明,山西省各站霾日数总体较多,且霾高发区较多.在忻州市、晋中市和吕梁市的大部分区域以及临汾市、太原市、长治市、大同市和朔州市的部分区域出现霾的日数相对较多.在山西北部的静乐、中部的太谷、文水-交城等地出现了霾日数的几个高值中心,而在北部的定襄、应县-繁峙、西部的柳林、东部的昔阳-和顺、南部的古县一带一带出现了霾日数的多个次高值中心.忻州市、吕梁市的西北部及大同市以及晋东南的晋城市等区域出现霾的日数相对较少.霾出现日数总的分布特点基本上是汾河谷地分布较多,东南部及中部偏西区域较少.2018年冬季全省霾出现频繁,霾高发区遍布全省各部,秋季、春季全省霾出现较为分散,夏季霾日数相对较少.2018年霾日数呈明显的冬季最多,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少的分布.
  • 摘要:采用西安市环境监测站2006~2015年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的日均值浓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三种大气主要污染物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西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高空逆温强度进行分析,研究了西安市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质量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06~2015年西安市SO2年平均质量浓度呈缓慢下降趋势,NO2和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呈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大气主要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一致,都是夏季低,冬季高.风速和气温与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逆温强度和大气主要污染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降水对大气污染物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 摘要:使用PCA算法与MLR模型实证分解2002-2016年重载货车污染对北京市严重空气污染天气形成的作用路径与贡献度.由方差分析结果,DHDT、DPM、DNO、DGTKM的方差贡献度均在50%以上,暗示省际公路货物周转需求是引起重载货车数量与行驶里程增加的关键因素,由此引起大量柴油消耗并显著提高北京市NO2与PM10、PM2.5浓度.系数估计结果显示,重载货车数量、省际货物周转量、NO2浓度与PM10、PM2.5浓度显著相关,重载货车污染综合变量与CO浓度、柴油消耗量每提高1个标准单位会使北京市重空气污染天数增加1.489个标准单位.因此,在重载货车污染因素中,重载货车数量、省际货物周转量、柴油使用量是北京市重污染天数增加的"元凶",NO2、PM10、PM2.5与CO的生成排放是主要污染路径.
  • 摘要:2018年2月13日-2018年3月4日利用宝鸡市高新区文理学院站点的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能见度、颗粒态污染物(PM10、PM2.5和PM1)和气态污染物(CO、NO2、O3和SO2)观测数据,分析了宝鸡市高新区烟花爆竹燃放期间BC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能见度、PM10、PM2.5和PM1颗粒态污染物以及CO、NO2、O3和SO2气态污染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BC小时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呈"双峰双谷"型,BC小时平均浓度0.45μg·m-3和日平均浓度0.44μg·m-3基本接近,BC小时平均浓度变化范围在0.29~0.59μg·m-3,日变化范围在0.11~1.08μg·m-3,BC小时变化范围比日变化范围小.BC日平均浓度与空气质量指数AQI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721,表明BC对大气颗粒物污染具有重要贡献.烟花爆竹燃放期间BC的小时平均浓度是非烟花爆竹燃放期间的1.9倍,说明烟花爆竹燃放对BC的浓度有影响.BC日平均浓度和能见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8,BC日平均浓度与PM10、PM2.5和PM1颗粒态污染物及CO、NO2、O3和SO2气态污染物呈显著相关,表明其同源性较强,其与PM10、PM2.5和PM1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856和0.869,表明BC主要以细粒子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BC与CO、O3和SO2的相关系数为0.879、0.447和0.866,表明BC主要受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影响更大.
  • 摘要:近年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受到广泛关注.山西省作为资源大省,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2014-2016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月、年平均空气质量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空气质量季节性变化最明显,秋季空气质量最好,冬季最差,夏季较春季好,(2)研究期间,该区域年际变化也较为明显,2015年空气质量最好,其次是2014年,2016年最差;(3)山西省南部地区空气质量状况较差,中部地区最差,北部地区最好.进一步分析表明,地形以及气候气象是造成山西省空气质量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源的增加叠加气象因素造成山西省空气质量现状的时间变化.
  • 摘要:本文基于对乌兰察布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近期改善目标的分析,论述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多项应对措施,为大气环境管理与治理提供基础性参考.
  • 摘要:基于保定市环境统计和经济年鉴数据,分析"十二五"以来保定市工业烟(粉)尘排放特征,深入剖析排放总量变化趋势以及排放强度的变化情况,识别工业烟(粉)尘排放重点行业以及区域.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政策要求、行业发展潜力、烟(粉)尘控制技术水平等因素,从排放标准、产排污系数等角度,估算工业烟(粉)尘排放密集型行业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15-2017年,保定市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呈现递减趋势,烟(粉)尘排放强度也逐年递减;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等七类行业是保定市工业烟(粉)尘排放密集型行业,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全市烟(粉)尘排放量的六成以上;从各区县分布看,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前十的区县累计占比达93.90%,其中易县排放量占比最高;参照排放标准和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假定重点行业排放浓度达到颗粒物排放浓度限值,产排污系数达到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水平,全市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将减排1568.71吨,减排比例为38.57%.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