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287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贸易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35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1094308篇;相关期刊1390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环渤海经济瞭望、生产力研究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第二届台湾研究博士生论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与软法国际研讨会、2010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文献由3456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陈建军、全毅等。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94308篇
占比:99.70%
总计:1097595篇
区域经济一体化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陈建军
- 全毅
- 张锐
- 王勤
- 彭传圣
- 朱颖
- 石佑启
- 刘世元
- 和燕杰
- 张小济
- 张建平
- 张鑫
- 曹云华
- 李欣广
- 李钢
- 王育春
- 金丹
- 周运源
- 唐茂华
- 宣昌勇
- 张晶
- 张静
- 徐长乐
- 李光辉
- 李萍
- 胡剑波
- 胡江林
- 蒋菡芙
- 迟福林
- 郑建成
- 陈文玲
- 黎敏
- 丁瑶
- 东艳
- 何伦志
- 佘时飞
- 冯伟林
- 刘伟
- 刘力臻
- 刘澄
- 刘邦凡
- 叶必丰
- 吴迪
- 安筱鹏
- 宋华龙
- 崔和瑞
- 干小明
- 张利娟
- 张欢
-
-
穆沙江·努热吉;
赵国盛
-
-
摘要:
通过选取与中国陆地接壤及隔海相邻的23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以2000-2019年为研究期,采用生态种群竞争模型,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贸易的竞争与共生关系,并提出相应改善策略.为比较不同因素对双边贸易竞合关系的影响,将研究对象分为了地缘分布、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一带一路"参与国分布三种情况.根据种群演化竞争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周边相关国家在贸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较少的表现为共生关系,因此中国与周边各个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还需进一步改善.在相关影响因素的比较中可知,中国与隔海相望国家双边贸易关系好于陆地接壤国家,中国与联盟国家双边贸易关系好于非联盟国家,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双边贸易关系好于非"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提出了加快与周边国家自贸区建设、扩大农矿产品进口市场、推动周边国家与沿边地区良好互动的提升路径策略.
-
-
丛杰宇;
贾德辉
-
-
摘要:
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增强.参与RCEP是中国对外循环发展中寻求更大发展区域的重要路径和机制保障,有利于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有效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中国加入RCEP下的辽宁省对外贸易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
-
徐光伟;
耿晋
-
-
摘要:
区域一体化是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梳理其研究动向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0—2021年区域一体化的相关CSSCI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素、程度测量、经济后果及应对策略;经济后果研究与建设性政策建议是区域经济一体化领域的前沿问题;总体上看,在研究层次、理论视角和研究设计等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仍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
-
李家怡;
金红梅
-
-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区域一体化则是其重要推动力量。纵观世界,欧洲和北美洲开展区域合作的机制非常完备,形成欧盟、北美自贸区等高水平的区域合作组织,取得显著的效益;反观亚洲,中国、日本、韩国虽然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在区域合作方面有着较大发展空间,但多年努力却也未能使三国达成高水平、高层次的区域合作。为此,本文对影响自贸区建设的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探究三国间区域合作构建存在的机遇和问题,以期紧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问题,早日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
-
黄玉瑶;
张煜;
何牧钢;
董青云
-
-
摘要:
本文通过了解京津冀机场群现状,分析目前发展的优势及劣势,发现存在的问题。以纽约机场群为研究对象,对其机场群建设及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根据协同发展具体概念,得出推动京津冀发展的最优策略。
-
-
-
-
摘要:
商务部:RCEP正式对马来西亚生效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首批生效的国家包括文莱、柬埔寨等东盟6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非东盟4国。2月1日起,RCEP对韩国生效。3月18日起,对马来西亚生效。RCEP对马来西亚生效,将有力促进中马贸易投资互利合作,为两国企业和人民带来更多红利,也将有利于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机遇。
-
-
廖桂铭;
时洁;
顾乃华
-
-
摘要:
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点,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更具重大现实意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三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产业要素流动体制机制障碍、区域产业过度趋同等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双循环”背景下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思路,以此为基础剖析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多重挑战,最终从产业价值链升级、城市专业分工等角度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
-
沈保印
-
-
摘要: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浅析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东北地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思路。研究发现,作为一个新兴经济增长点,虽然体育产业日渐受到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经济体乃至国家的重视和布局,但东北地区还未提出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推动东北地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有着鲜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面临着突出的困难和挑战。为实现区域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各方要认清共同发展困境、建立协同发展共识,在各主体内部、各主体之间形成协同,通过建立协同的组织、制定协同的制度规划、整合区域优势体育资源、激发区域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动力、促进区域社会体育交流等方式,构建起区域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
-
-
李竞开
-
-
摘要:
近年来,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模型实证检验了“粤港澳大湾区”倡议对沿线省域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倡议显著提升了沿线省域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区域经济合作是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政府部门应加大相应的普惠金融数字化支持,以推动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发挥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
-
赵晶;
宋志勇;
袁波;
严灏
-
-
摘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为成员方合作共赢提供了更多机遇。推动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复苏均具有重要意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为成员方合作共赢提供了更多机遇。区域经济合作不仅能够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还有利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进而激发各国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
-
赵西君
- 《第二届世界现代化论坛暨第十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当前我国基本上游离于经济一体化之外.本文首先梳理了国际上典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及特点,探索了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要素,并从分工协作、市场交易、成本降低等角度研究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地区现代化的互动机制.最后,提出我国应积极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组织",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探索建立以补偿机制为导向的新型区域协调机制,逐步消除影响生产要素与产品流通的障碍,打破市场分割壁垒,全面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实现.
-
-
Zilong Zhao;
赵子龙
- 《第二届台湾研究博士生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台湾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扩展其对外经济空间和共享更大规模的市场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文献总结的方法分析台湾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参与路径,以及在参与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参与新型经济一体化形式的可能性.分析结果表明,台湾可以先从参与阻力较小的区域经济合作开始,特别是积极参与由中国倡导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台北港、高雄港和基隆港为核心的主要港口作为突破口加强于与有关该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资源共享与互联互通,从而加深与包括中国内地在内的亚洲其他地区、北非和中东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
-
-
李涛;
周锐;
苏海龙;
张伊娜
-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研究以关系型大数据为基础,选取企业分支数据、信息流数据和交通流数据,运用关联网络和多变量分析方法,测度长三角地区30个城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数.研究发现,区域内各城市的经济一体化水平指数呈现明显的梯度格局.区域企业网络和信息网络表现为单中心特征,而交通网络则表现为上海与南京的双中心特征.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核心-外围”特征,指数较高的城市与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铁路、海港)的分布具有明显相关性.实证分析的结论丰富了学术界对于关系型大数据的认识,并提供了描述和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系的新视角和新途径.
-
-
徐昱东;
柳新华;
柳玉青
- 《第三届东方行政论坛·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回顾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分权",在激发地方政府发展潜力、经济活力的同时,地方"割据"、地方壁垒等所谓本位主义现象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有时表现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省一级行政区之间.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突破省级行政区限制的区域经济集团化和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单个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竞争与包括若干个省在内的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开始变得非常重要,"分权促进增长"的逻辑在更大范围的区域间展开.提出通过提升地方市场化水平进而促进市场一体化建设为切入点,逐步为包括市场制度在内的制度一体化奠定基础,然后通过制度一体化,达到基础设施一体化和产业结构、经济政策协调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模式,并据此进路设计出一揽子兼顾远近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
-
石佑启
-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与软法国际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潮流日益深化,合作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打破传统"行政区行政"的藩篱,实现区域治理的范式变革,区域府际合作作为一项新型的区域公共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并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是在现行体制下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理性选择.加强区域府际合作,需要以法治为基石,需要将府际合作纳入法治的轨道,加强区域法治建设,依法协调府际利益关系,推动从"依靠政策推进一体化"向"依靠法律推进一体化"转变,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有力的法治保障.适应公共治理的转型和与区域府际合作治理相匹配,应在硬法治理与软法治理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构建软法与硬法相结合的混合法律治理模式,此种情形下的法治也将是"软硬并举、各展其长、相得益彰"的混合法治.同时,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包括法制协调机制、利益调节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绩效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争议解决机制等,着力解决区域府际合作中的制度供给和机制设计与运行的问题,实现区域.
-
-
Shi Youqi;
石佑启;
Zhu Zuixin;
朱最新
-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与软法国际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区域府际合作治理日渐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促进区域合作之治理模式选择.其兴起与发展需要雄厚的公法理论支撑和完善的公法制度保障,从而对传统公法的价值理念、变迁路径、概念范畴、调整范围、规制方式、制度设计等带来冲击和挑战.公法必须通过完善核心价值体系,重构变迁路径和公权力配置制度、拓展公法范畴、健全公法规则体系等进行持续不断的回应性制度变革,以实现区域府际合作治理与公法的良性互动,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有力的法治保障.
-
-
侯向丽;
陈福影
- 《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农业产业化己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突破口,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研究对象,对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地区不平衡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辽宁农业产业化实现均衡发展的对策,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地区优势互补,形成特色合理的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为推进辽宁地区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提供了有意的参考.
-
-
叶祝女
- 《2012年中国空间经济学年会》
| 2012年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以加快相邻区域内资金、信息、物资、人才等要素资源的无障碍流动与零交易成本为目的的"同城化效应"研究日益成为各领域研究的热点."与沪杭同城"战略是嘉兴"十二五"发展的首位战略,文章分析了嘉兴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的成效,探讨了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三城市经济发展竞争的压力进一步增大的背景下,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并相应提出了深化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的对策建议.
-
-
-
杨猛
- 《第八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廊坊区位优势与对接高端城市论坛》
| 2014年
-
摘要:
京津廊三地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但由于三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造成了其目前的经济一体化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机遇下,本文在对京津廊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区域间的现代交通体系,加强区域商品生产的分工协作,实施区域金融一体化战略,加大工业园区整合力度等一系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