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48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93篇、会议论文136篇、专利文献919973篇;相关期刊2880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瞭望、合作经济与科技等; 相关会议120种,包括2015河南有色金属学术年会、2014中国高端SMT学术会议、2012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联谊会等;生产要素的相关文献由11427位作者贡献,包括程建平、许经勇、本刊编辑部等。

生产要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93 占比:1.18%

会议论文>

论文:13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19973 占比:98.80%

总计:931102篇

生产要素—发文趋势图

生产要素

-研究学者

  • 程建平
  • 许经勇
  • 本刊编辑部
  • 厉以宁
  • 王卫星
  • 王珏
  • 于刃刚
  • 张辉
  • 本刊评论员
  • 何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江容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大规模集聚的特点,数据将会是未来社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数据要素的特征,阐述国民经济核算中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的必要性,厘清数据要素定价和核算困难的深层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数据经济价值的来源,为深刻理解数据要素的经济学逻辑、重构数据生产关系提供基础,并为我国构建数据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提供帮助和参考,更好地促进数据的共享和融合.
    • 徐泽; 张正峰; 李储
    • 摘要: 基于彼得斯治理理论,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现状和要求,重构了其协同发展路径。结果表明:①要素禀赋、区域政策分别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客观基础和主观条件。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为京津冀地区提出了“坚持以北京和天津尤其是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引领,借助市场力量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协同方式(机制)建设”的新要求。③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重构可从“由软硬兼施的市场(市场平台和政府效能)、三维协同的主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和富有弹性的方式(临时机构和互动机制)”的“3M”策略入手。
    • 徐泽; 张正峰; 李储
    • 摘要: 基于彼得斯治理理论,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现状和要求,重构了其协同发展路径。结果表明:①要素禀赋、区域政策分别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客观基础和主观条件。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为京津冀地区提出了“坚持以北京和天津尤其是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引领,借助市场力量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协同方式(机制)建设”的新要求。③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重构可从“由软硬兼施的市场(市场平台和政府效能)、三维协同的主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和富有弹性的方式(临时机构和互动机制)”的“3M”策略入手。
    • 龚文龙
    • 摘要: 本文旨在构建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耦合机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梳理关于数字经济和数据要素相关的文献成果;其次基于理论基础构建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耦合的理论模型,推导出数据要素生产函数;然后基于生产函数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细分数据要素对区域产业发展的贡献率;最后建立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耦合机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 李重阳; 卢明名
    • 摘要: 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而制度创新是决定收入分配的最本质根源。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但由于缺少对单一要素的劳动者在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以及实施机制上的制度供给,造成劳动者与多要素所有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为此,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必须创新收入分配制度,实施人力资本产权多层次分解,完善权能结构,深化正式制度供给;加强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建设,建立与正式制度相融合的非正式制度;构建以造血机制为核心的实施机制,从而为劳动者提供生财来源的制度保障,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 葛韵竹; 李慕菡; 王庆奎; 李长娥
    • 摘要: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是天津地区渔业的主导产业,随着绿色渔业要求不断提高,南美白对虾养殖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难以实现产业升级以适应新形势。本文从生产要素角度分析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在水资源要素、土地资源要素、人才资源要素、技术资源要素、和金融资源要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 梁继; 苑春荟
    • 摘要: [研究目的]数据演进为生产要素,使培育数据生产要素市场成为必然选择。研究数据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分析框架、内在结构、作用机制,以有效促进数据市场交易、推动数据要素市场有序健康发展。[研究方法]在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需求”经济分析框架基础上,引入数据科学、信息科学的相关理论视角,围绕数据价值运动规律,以数据生产要素为核心,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演绎,从数据本体、数据载体两个层面构建基于“数据需求—数据供给—数据交易”的数据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理论框架,厘清数据生产要素市场的基本构成和内在机理,探究数字经济下的数据需求、数据生产、数据交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数据需求产生于人对现实世界(或物理空间)的应用需要,由此触动数据供给侧的数据生产,联动数据交易环节,实现数据生产要素的循环流动。一是从数据需求产生、数据需求设计两方面厘清数据需求的内部机理,明确数据需求来源;二是从数据生产加工、数据标准规范、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理解数据生产的内在构成,推动数据供给和数字经济发展;三是从数据确权、数据保护、数据流通等方面明确实现数据交易的基本因素,推动数据交易、促进数据共享。其中,数据本体层作为人类思维(或意识)过程(或结果)的表达方式,是数据生产要素产生和应用的基础,体现了数据的本原。
    • 范叙春
    • 摘要: 在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上,浙江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本文结合土地、技术、数据和公共资源要素,梳理浙江省在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上的实践,总结其经验,分析浙江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在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上提供有益的借鉴。
    • 龙如银; 叶景; 杨家慧
    • 摘要: 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07-2018年的面板数据,刻画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要素价格的空间分布,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要素价格在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扭曲现象;(2)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层面,资本和技术要素价格对东部地区具有促进作用,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数据要素价格具有正向影响,而劳动力要素价格具有负面影响;(3)在产业结构高级化层面,数据要素价格对东中西地区具有积极作用,技术要素价格对中西部地区具有负向影响。政府可通过升级传统要素、发展新要素与分区域改革措施来完善要素市场。
    • 黄桃红
    • 摘要: 职业教育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一环,适用供给经济学的解释框架。职业教育领域与其他生产领域一样,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问题并存。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生产、生产要素、制度变革三个层面同时发力。生产层面改革是基础,重点任务是教育教学改革;要素层面改革是关键,重点任务是要素升级,即师资、教材、教学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制度改革是核心,重点任务是职业教育的供给与生产主体分离制度、投资与成本分担制度、标准制度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实现职业教育根本性改革,使其更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