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5503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9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76797篇;相关期刊1620种,包括求实、理论前沿、理论导刊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1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一届江苏省药师周、中南六省(区)第二十一次卫生经济学术研讨会、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等;按劳分配的相关文献由5134位作者贡献,包括钱世明、卫兴华、晓亮等。

按劳分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96 占比:6.6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6797 占比:93.31%

总计:82300篇

按劳分配—发文趋势图

按劳分配

-研究学者

  • 钱世明
  • 卫兴华
  • 晓亮
  • 童源轼
  • 关柏春
  • 李松龄
  • 沈立人
  • 郭飞
  • 何伟
  • 李国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芳兰
    • 摘要: 按劳分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按劳分配在宪法文本中经历了曲折入宪、分配方式政策调整、与基本分配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的宪法确立以及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的创新完善四个时期。通过不同时期纵向对比,除了有利于厘清现行宪法按劳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规范按劳分配的原则地位以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地位关系之外,还有助于准确定位按劳分配中的公平效率关系。最后,对按劳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关系进行重新梳理,分别从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探索宪法规范下的按劳分配制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以探索更加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国情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 文芋淘
    • 摘要: 在2019年的中共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又一次地强调并明确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制度需要以公有制为主。的确,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公有制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上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而其他的经济体制更多的是一种辅助的作用。本文基于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种种现象,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轨迹进行横向对比,并结合了中国的现实国情,论证了当今的中国为什么必须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为目标作为当今中国的基本社会经济制度,具体论证了其时效的合理性,也论证了其在当今时代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之上,在纵向的历史比较上,本文也结合了一些古代的经济发展实例,详细地分析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古代对当时的政权所产生的影响的区别。论证了公有制更加有利于一个政权的稳定,而私有制会大大拉开贫富差距,也进一步巩固了本文的观点。随后,本文就当今的一些实时热点话题进行了评述,包括“996”“社畜”“产能过剩”等一些与经济制度息息相关的话题。进一步有力地论述了公有制经济在中国发展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 陈东; 罗燕霞
    • 摘要: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理念是非正义的,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分配起点上的非公正性,在劳动力价值分配上的非正义性,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产品生产和商品分配目的的偏离,缺少人文主义情怀。在未来,应消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按需分配,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构建的分配正义思想对实现共同富裕给予经验启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用共享。
    • 张丽媛
    • 摘要: 按劳分配制度是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与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等同的理解误区,以及二者互相否定的认知错误。实际上,两者并不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实践并不违背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恰恰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两者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处于马克思所说的落后国家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过渡时期,生产力水平和所有制关系都未达到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水平,因而不能实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分配方式。
    • 杨真懿
    • 摘要: 基于社会的发展,企业在发展中逐渐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绩效工资的实施。 现阶段企业绩效工资的发放,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想要有效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应对绩效工资实施变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调动员工的活力,并对目前的激励制度加以优化,全面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绩效工资变革过程中的问题,会对绩效工资变革产生不良影响,应对这些问题加以优化,探讨有关的改进措施,为企业绩效变革奠定夯实基础。 本文结合现阶段绩效工资发放情况,探讨了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健全工资管理体系,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赵明悦; 宗昕蕊; 陈雨露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学生在基于贡献和需求因素的资源分配任务上决策行为,并分析其与心理理论、共情两种“读心”的关系,为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助人为乐品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小学四年级的17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完成涉及按劳分配、按需分配两种因素的第三方身份资源分配任务,以及Strange Stories心理理论故事任务、《格里菲斯共情量表》。结果:只有贡献差异或只有需求差异的简单情境中,儿童能够明显地根据情境进行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在贡献差异、需求差异同时存在的复杂情境中,儿童也能够综合考虑两个因素进行分配。回归分析表明,在简单情境中倾向于按劳分配的儿童也会在复杂情境中更多地使用按劳分配原则,按需分配也如此;同时,心理理论不管是在简单情境还是复杂情境中,都能够正向预测儿童的按劳分配行为。结论:小学生会综合考虑接收对象的贡献和需求进行资源分配,其心理理论能力与这种资源分配决策有紧密联系。
    • 吴浩月
    • 摘要: 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构成。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研究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从界定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概念入手,探讨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有利于把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学说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加快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大众化进程,对现阶段的中国特色分配理论体系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和实现共同富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 谢丽娟; 李鑫
    • 摘要: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全面彻底批判了拉萨尔机会主义思想以及他在分配上的错误,提出了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并对未来社会分配制度提出新的观点,对未来社会发展做了一个总体预见,精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对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许光伟
    • 摘要: 分配关系具有若干历史工作本位,包括人本位、物本位、身份本位、财产本位以及国家本位、资本本位等性状各不相同的唯物史观及所有制范畴.统辖这些本位规定的绝不是任何的文本和理论流派,乃是"劳动过程→生产方式"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深化了对这一议题的规律性探索.由此引出"国家合约"的发生及其向社会主义合约转化的历史探究.这是一理论命题,也是一实践命题,然则"姓资""姓社"的理论逻辑锚定于兹.党的分配辩证法实际是对"列宁-恩格斯道路"和"恩格斯-列宁道路"成长规定的高度性统一.它分成内在联系和历史演进的三个时期:(1)百年党史的"头30年",土地本位历史让位于"党工作本位",这是党分配本位的初构;(2)百年党史的"中间30年",党本位藉以实现自己经济主张的工作形式是"计划",由此产生和奠立"中国道路的按劳分配(本位)",这同时也是党(分配)本位的巩固成型;(3)百年党史的"后40年",藉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之伟大载体,党本位落实为"国家(治理)本位",在分配形式上的思考逻辑即是基于国家工作本位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市场治理".基于此,国家、所有制及其劳动合约的形成机理关系,可以认定是一种实践化的具有中国特色工作背景元素的"结构-发生"模式.这一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坚持"范畴生产概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原则,在于体系建构意义的"问题导向",在于对唯物辩证法原理和范畴的历史定位、实践定位以及工作定位.
    • 宋柏舟
    • 摘要: 我国的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行全面改革,从而构建了一种市场经济体制和按劳分配方式一起并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比较符合我国国情,国民的精神消费、物质消费得到很大提升。由于我国的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地方区域的差异和制度发展没有达到统一,导致了我国国民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国民在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建设,想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对我国国民当前收入分配的状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