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35年到2022年内共计7597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74篇、会议论文220篇、专利文献95131篇;相关期刊2645种,包括前线、瞭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 相关会议150种,包括第十五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4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3届年会暨第2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7次年会等;分配制度的相关文献由7921位作者贡献,包括等、本刊编辑部、杨宜勇等。

分配制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74 占比:7.18%

会议论文>

论文:220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95131 占比:92.61%

总计:102725篇

分配制度—发文趋势图

分配制度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杨宜勇
  • 卫兴华
  • 周克明
  • 张爱莉
  • 张静
  • 朱妙宽
  • 王环增
  • 王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芳兰
    • 摘要: 按劳分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按劳分配在宪法文本中经历了曲折入宪、分配方式政策调整、与基本分配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的宪法确立以及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的创新完善四个时期。通过不同时期纵向对比,除了有利于厘清现行宪法按劳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规范按劳分配的原则地位以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地位关系之外,还有助于准确定位按劳分配中的公平效率关系。最后,对按劳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关系进行重新梳理,分别从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探索宪法规范下的按劳分配制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以探索更加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国情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 陈鲁南
    • 摘要: 2021年,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努力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中国福利彩票历经35年的发展,形成了发行销售市场化、资金管理预算化、使用方向公益化的格局,与三次分配有密切的联系,在基础性分配制度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 施利民
    • 摘要: 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到“三次分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我国,收入的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安排由来已久,三次分配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这是近几年提出的一项新的分配制度安排。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将第三次分配规定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重要方式,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事业。
    • 黄娟; 邵千城
    • 摘要: 下放高校绩效工资分配权,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由学院根据实际和发展需求,自主确定绩效工资结构和分配办法,是政府简政放权的重要策略,也是高校薪酬分配新一轮改革的开始。为了更好地行使自主权进行自我管理,充分调动教职工对学院教学、管理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必须建立公平、公正、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严格考核、有效激励。基于此,首先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放管服”背景下高职院校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一条具有可行性的参考路径。
    • 徐长义
    • 摘要: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自2009年实施以来,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缺乏对教师的有效评价,以职称为基准作为发放绩效工资的依据,评价过程不民主不透明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考勤、工作量、奖励等几个方面,提供了一些操作案例,供同仁参考。
    • 辛自强
    • 摘要: 财经素养是现代公民适应日益复杂的经济世界必备的重要素养,提升公众财经素养不仅有助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对于确保个体财经福祉、维系宏观经济良性运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财经素养的“三元”理论将财经素养界定为财经知识、财经能力、财经价值观三者的综合体,不仅整合了经济学和心理学两大学科视野,也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合理的义利观。在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财经价值观和相应的慈善文化,既要鼓励人们形成经济人的个体理性,更要引导其形成社会人的社会理性,具备帮助和带动后富者的道义感和行为实践。
    • 肖金成; 洪晗
    • 摘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本文通过对共同富裕概念的多角度辨析,明确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但并不意味着绝对平均主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现阶段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认为目前依然面临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高、收入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略低、分配制度不够合理等挑战。实现共同富裕,要依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夯实物质基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缩小城乡差距,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来缩小区域差距,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 高强
    •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追求以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阶段性进展。然而,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高质量发展短板凸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居于高位、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有待完善,以及数字鸿沟和信息障碍带来冲击等方面。建议以“做大蛋糕”“做实蛋糕”“做优蛋糕”和“分好蛋糕”为主线,同时要特别关注农村低收入人口等重点群体和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的共同富裕。
    • 李燕
    • 摘要: 新形势下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重要性一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会进一步拓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容,而且把它作为我国一项制度优势提出来,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非公党建工作,引导深化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让非公企业在党建引领下高质量发展,实现党建强、发展强。
    • 曹胜亮; 严郁洁
    • 摘要: 第三次分配作为本土概念的理论内涵与特征亟待挖掘。在共同富裕视阈下,第三次分配的理论意涵超越了中西方慈善事业,具有超越社会阶段的实然存在性、基于道德信念的内源自发性、适配分配方式的内容多元性、指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前瞻性等特征。其政治、理论、治理、伦理、现实逻辑进路也决定了其历史使命在于鼓励通过道德力量消解物质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实现社会单元从“精神贫困”到“精神富裕”的转变,最终助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