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20中国医学装备大会
2020中国医学装备大会

2020中国医学装备大会

  • 召开年:2020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20-09-12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会议文集:2020中国医学装备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AI+医疗是未来大势所趋。虽然现有医疗AI领域公布的漂亮的数据,都相当于研发测试阶段的结果,还需要走完整的流程,才有可能真正应用于临床。但是,AI医疗评估系统的诊断准确率达到甚至超过人类医生,相当于给医生配备了一流专家助手,具有强大的现实应用意义。科技赋能下,国内人工智能垂直领域生根发芽的公司发展迅速,小仅应用在医疗领域,例如商汤科技、旷视科技、极链科技等在金融、交通、安防、智能家居、广告等众多领域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和惊喜。A工为未来的幸福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人们正处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好机遇时期。
  • 摘要:目的:物流机器人用于术中器械配送,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3个月的送货记录.实验组为物流机器人送货组,对照组为人工送货组.分别记录送货次数、时间、错误发生数.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分别统计学分析. 结果:机器人共完成配送267次,平均每次的送货时间是(单位:秒)114.29±21.73.配送错误发生4次,发生率1.50%.人工共完成配送223次,平均送货时间148.76±29.25.配送错误12次,发生率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医生组机器人配送的满意度得分(3.71±0.69)高于人工组(3.04±0.81),护士组机器人配送的满意度得分(3.65±0.68)高于人工组(3.16±0.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机器人应用于术中器械配送,能够缩短配送时间,提高准确性,提升医护的满意度.但机器人也有局限性,两者配合使用才能够达到最优化流程,在保证提供安全优质的配送服务状态下,最大化节省人力资源.
  • 摘要:本文从达芬奇机器人工作原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优势、临床适用科室以及初期使用要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达芬奇的基本情况,它是由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影像处理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的高级智能的手术平台,它具有裸眼3D、手腕灵活,操作稳定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妇科、胸外科、普外科等手术科室.
  • 摘要:辐射防护铅砖的质地较软,在传统的手工浇铸加工工作中,铅砖加工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受工人劳累、铅液迸溅、手工开合模、工人铅中毒的风险,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如有磕碰、撞击等情况,铅砖极易受力变形,这样就会造成模块铅砖组装困难甚至无法组装,不仅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材料损耗,也会降低屏蔽墙的辐射防护效果.河北玉核进行了技术革新,研制成功机器人浇铸铅砖的工艺,生产出一系列带保护台的模块式铅砖,已成功获得国家专利,在降低运输、安装材料损耗成本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辐射防护的效果.
  • 摘要:目的:诊断和治疗肺癌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对纵隔淋巴结的性质做出精准的判定.为了协助医生确诊纵隔淋巴结性质,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自动分析超声弹性图像性质的方法. 方法:收集211例纵隔淋巴结超声弹性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将图像进行调整尺寸大小与数据扩增等预处理后,输入到深度学习网络模型中的AlexNet模型中进行学习,构建基于AlexNet模型的自动判定纵隔淋巴结超声图像性质的系统.构建成功深度学习网络识别模型后,使用测试集验证此网络模型对纵隔淋巴结性质识别的准确性. 结果:经测试集对训练网络测试,该网络模型判定纵隔淋巴结性质的准确率可达80.56%.与传统方法相比较,使用构建的自动识别系统判定淋巴结超声弹性图像性质的准确率提高了7.57%. 结论:构建的自动识别系统与传统方法进行联合诊断是提高纵隔淋巴结判定准确率的有效手段.
  • 摘要:目的:本研究基于迁移学习实现DCE-MRI乳腺纤维腺瘤和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 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7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经DCE-MRI检查且定性为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184例.所有患者均于MRI检查后15天内接受手术,最终病理诊断108例(平均年龄,50.52±10.33岁)为纤维腺瘤,其余76例(平均年龄,42.20±10.10岁)为浸润性导管癌.基于InceptionV3模型建立了病灶水平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探究迁移学习过程中冻结不同模型深度对分类效果的影响.通过五倍交叉验证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并将分类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采用正确率(Accuracy,ACC)、灵敏度(Sensitivity,SEN)、特异性(Specificity,SPEC)和AUC等指标来描述分类结果. 结果:在病灶水平模型中,基于Inception V3的模型在冻结276层之前的权重时,得到了更好的结果(AUC=0.93,ACC=0.90),与图像水平模型相比,两种病灶水平模型的鉴别能力显著提高(准确率提高了13%). 结论:我们通过研究证实,迁移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用来鉴别纤维腺瘤和浸润性导管癌DCE-MRI图像.不同迁移学习深度的分类效果不同,我们提出的病灶水平模型能显著提高分类精度.
  • 摘要:目的: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瞬时的大脑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脑部神经有很大的影响.但现在对脑电图的判读一直靠人工进行,主观因素大、劳动强度高,并很难实现大规模筛查识别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在平稳状态下对癫痫脑电信号筛选算法的研究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辅助医生更准确、便捷的对患者是否患有癫痫做出判断,为后续的系列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本文提出了数学形态学的骨架抽取改进算法对在平稳状态下的癫痫脑电信号进行识别.首先对正常脑电图的幅值和周期进行分析;其次与小波变换法、离散S变换法、样本熵法和技师诊断观察值进行比较;最后应用到对癫痫脑电图的识别.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算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较高,且对癫痫信号的识别率较其他三种方法高,达到了将近79%. 结论:数学形态学的骨架抽取改进算法可以满足医生对癫痫信号识别的要求.
  •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分离胶采血管血液分离异常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6例MM患者(其中IgG型88例、IgA型4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分离胶真空采血管离心后血液分离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粘度、血清密度及检验指标[免疫球蛋白(Ig)、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g)]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液分离异常的原因;采用Pearson统计软件对血浆粘度、血清密度与各检验指标水平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136例MM患者共出现2种血液分离结果,对照组(IgG型77例、IgA型43例)分3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清、分离胶、红细胞(RBC),血清量较多;异常组(IgG型11例、IgA型5例)分4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清、RBC、分离胶、RBC,上层有少量血清,其下RBC明显增多,底层有少量RBC.MM患者血液异常分离比率为11.76%,其中IgG型为12.50%,IgA型为10.42%.异常组患者血浆粘度、血清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异常组患者Ig、TP水平显著升高(P<0.05),Hb、Hct水平显著降低(P<0.05),PLT及Fig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MM患者血浆粘度、血清密度与Ig、TP水平分别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5、0.643和0.635、0.604,P<0.01);与Hb、Hct水平分别呈负相关(r分别为-0.346、-0.373和-0.317、-0.356,P<0.05);与Fig、PLT水平无明显相关. 结论:MM患者分离胶采血管存在血液分离异常现象,血浆粘度和血清密度水平增加可能是造成血清红细胞分离不良,分离胶位置异常的主要原因,两者受Ig、TP、Hb、Hct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血液异常分离结果对提示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3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282例MM患者(IgG型152例、IgA型92例、IgD型6例、轻链型32例)以及同期20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200例健康体检者,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采集空腹静脉血,离心后观察血液分离结果,比较研究对象血液异常分离比率;根据血液分离结果将MM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异常组,比较对照组和异常组检验指标[免疫球蛋白(Ig)、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g)]水平的差异及异常组各型别所占比率. 结果:研究对象血液标本离心后共出现2种血液分离结果,其中自身免疫病患者、健康体检者及对照组(236例MM患者)血液分离正常,分3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清、分离胶、红细胞(RBC),血清量较多;异常组(46例MM患者)分4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清、RBC、分离胶、RBC,上层有少量血清,其下RBC明显增多,底层有少量RBC.所有研究对象只有MM患者出现异常血液分离结果,异常分离比率为16.31%;异常组在免疫分型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异常分离现象仅见于IgG和IgA两种分型,所占比率分别为60.87%和29.13%.与对照组比较,异常组Ig、TP水平显著升高,Hb、Hct水平显著降低(P<0.05),PLT、Fig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MM患者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可能存在血液分离异常现象;血液分离异常提示患者可能存在MM.MM患者血液分离效果受Ig、TP、Hb、Hct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 摘要:为研究分离胶采血管离心后血液异常分离结果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免疫分型及相应分型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钩状效应之间的关系,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MM患者187例,根据离心后血液分离结果分为异常组(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清、红细胞、胶体、红细胞)和对照组(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清、胶体、红细胞),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总蛋白、白蛋白、Ig、血钙、乳酸脱氢酶、肌酐、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免疫分型等临床资料的差异;选取高浓度IgG和IgA血清样本各1份,通过倍比稀释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样本,绘制剂量-反应曲线,分别找出IgG和IgA的平衡点浓度. 结果显示,异常组和对照组在总蛋白、白蛋白、Ig、血红蛋白、免疫分型上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年龄、性别、血钙、乳酸脱氢酶、肌酐、血小板上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IgG和IgA的平衡点浓度分别约为35.0g/L和7.0g/L,达到该点后反应的吸光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以上结果表明,MM患者血液样本离心后存在异常分离现象,异常分离结果与总蛋白、白蛋白、Ig、血红蛋白、免疫分型有关;免疫球蛋白检测存在钩状效应,而异常分离结果提示相应免疫分型的Ig存在假性减低的情况,需稀释才能还原真实结果.
  •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炎性反应标志物用于预测COPD死亡风险的作用. 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老年COPD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划分为治疗前组、治疗中组、治疗后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西药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lara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16-kD protein,CC16)水平情况. 结果:治疗中组、治疗后组与治疗前组IL-8、CC16存在显著差异,且治疗中、后组IL-6水平低于治疗前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和治疗中组比较,三种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COPD患者实施恰当的治疗,患者IL-8、IL-6等指标水平会下降,这对准确评估患者治疗效果、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目的:研究导致临床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尽量减少输血的风险,并确保最佳地、安全地和适当地使用血液和血液成分. 方法: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某三甲医院143851例次输血病例(同一输血者多次输血按多例次病例统计),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分析整理其不良反应表现及反应特征. 结果:五年间此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了226例次,最常见的反应类型是过敏反应,共172例次(占71.07%).单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0.84%),而悬浮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三种血液成分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滤白处理的血液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0.13%)较未经滤白处理血液制品(0.28%)低.在血液制品保存时间方面,悬浮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保存时间为15~30天(66.67%);新鲜冰冻血浆为1~3月(30.83%);单采血小板为1~5天(100.00%). 结论:在输血治疗中,对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尤其是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尽量输注滤白血液成分;尽量为病人输注新鲜的血液制品,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摘要:目的:探讨分离胶采血管分离胶和红细胞分离不良的原因. 方法:选取分离胶采血管采集的血液样本347800例,经低速(1185×g)离心10min,筛查分离胶、红细胞分离不良的血液样本,对分离不良的样本较高速(2264×g)离心30min,选择仍然分离不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异常组),同时选择50例总蛋白(TP)增高的自身免疫病患者(AID组)及50例健康体检人群(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观察AID组和健康对照组高速离心后血液分离结果;收集异常组的临床信息,并比较各组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ALB/GLB(A/G)、血清密度、红细胞密度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统计软件对血清密度、红细胞密度与T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低速离心10min后共有68例分离不良,占全部样本的0.195‰,较高速离心30min后,仍有26例分离不良,占分离不良比率38.24%,而AID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液分离结果均正常;异常组临床诊断分别是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3例、多发性骨髓瘤18例、巨球蛋白血症5例;与AID组比较,异常组TP、ALB、GLB、A/G、血清密度、红细胞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异常组TP、GLB、血清密度明显增高,ALB、A/G明显减低(P<0.05),而红细胞密度无明显差别(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P和血清密度呈明显正相关(r=0.973,P<0.05),与红细胞密度无明显相关性(r=0.036,P>0.05). 结论:低速离心可引起分离胶和红细胞分离不良,较高速离心可以纠正部分分离不良现象;较高速离心后分离胶、红细胞仍分离不良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P),MGP可以引起红细胞、血清不能有效分离,进而导致分离胶、红细胞分离不良.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分离结果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IL-10、TNF-α、β2-MG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4例初诊MM患者(其中IgG型76例、IgA型4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分离胶采血管血液离心后结果分为对照组(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清、胶体、血细胞)和异常组(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清、血细胞、胶体、血细胞),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β2-MG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分离结果及不同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124例MM患者血液标本离心后有21例(IgG型13例、IgA型8例)出现异常分离结果,异常比率为16.94%.异常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β2-M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以及部分缓解(PR)疗效的患者总数为85例,血液分离结果没有发生变化,而获得PR疗效以下的患者共18例,其中5例血液分离结果由正常转变为异常;异常组治疗后获得CR和VGPR疗效的患者总数为9例,血液分离结果由异常转为正常,获得PR疗效的患者数为8例,其中2例分离结果没有发生变化,6例分离结果由异常转为正常,而4例获得PR疗效以下的患者血液分离结果没有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血液分离结果转为异常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β2-M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血液分离结果没有发生变化的患者血清IL-6、β2-M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异常组治疗后血液分离结果转为正常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β2-M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液分离结果没有发生变化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β2-MG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MM患者血液标本存在异常分离现象,不同血液分离结果的MM患者血清IL-6、IL-10、TNF-α、β2-MG等指标水平存在差异,提示不同程度的肿瘤负荷;结合治疗后血液分离结果及血清IL-6、IL-10、TNF-α、β2-MG水平的变化,可指示治疗效果,为不同血液分离结果对MM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实验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检测结果评价酸中毒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机制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的评估. 方法:选择在2018年6月一2019年6月间,本院ICU收治的165例严重创伤患者,通过在等体积的静脉血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或氢氧化钠及等量蒸馏水将静脉血配置成等体积pH为7.157.257.35液体,分别测定TEG,探讨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速率(Angle)、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综合指数(CI)和凝血最终强度(MA)等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结果:165例严重创伤患者血液随PH的降低,TEG的R、K值呈延长趋势(P<0.05),MA、Angle、CI呈下降趋势(P<0.01).PH从7.35降到7.25,除反映纤维蛋白原功能的K及Angle明显受抑制外(P<0.05),其余指标的变化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pH从7.25降到7.15,各项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酸中毒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机制的影响较为明显.
  • 摘要:目的:探讨输血信息化闭环管理在临床血液制品输注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9年4月闭环式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临床后,收集我院红细胞和血浆用量较大的ICU病区,肾内科,消化内科,介入治疗科相关数据,以血液制品发出至输注完毕的全流程时间节点为研究对象,按闭环管理系统实施时间分组,2018年5月至2018年7月为实施前组,2019年4月至2019年7为实施后组,血液制品发出后,比较该管理系统实施前后护士取血核对时间、输注等待时间及悬浮红细胞、血浆输注时间等. 结果:闭环管理系统实施后我院血液制品发出护士取血核对时间及输注等待时间缩短,并且根据输血规范要求,悬浮红细胞,血浆从开始输注到输注结束的时限符合率提高. 结论:将闭环式管理应用于临床血液制品输注全过程,实现了对临床血液制品输注全过程的实时监控,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血液制品输注安全性造成不良后果,提升了输血管理质量,保障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 摘要:高校实验室安全日渐受到人们关注,实验室安全文化对培养师生的安全素质之作用日显重要.为充分发挥安全育人的作用,归纳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三大问题,结合工作实际,从实验室安全文化培育上寻找解决路径并进行了论述,希望为提高师生的安全修养和创建平安校园等提供益助.
  • 摘要:目的:避免高校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方法:落实各级领导实验室安全责任,完善实验室安全设施,加强实验室制度建设,严格日常关键部位管理,强化实验室安全检查,注重师生安全素养和自身防范意识的培养.结果: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运行,有效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完成.结论:实验室安全各个环节齐抓共管,确保实验室安全,是实验教学等各项事业有序进行的保障.
  •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形态学平台的工作制度与管理模式,为加快实验室建设和提高实验室综合实力提出管理改革的举措.方法:结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形态学平台建设的工作实际,从规范建设流程、完善制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组建高水平服务团队、加快推进平台智能化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设和管理实验室的措施和思考.结果: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有效提升了教学科研资源利用率,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推动了医院实验教学和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结论:实验室的建设与改革,应遵循管理科学和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合理制定改革方案,从而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实现提供最有力的支撑保障.
  • 摘要:目的:在公共卫生领域面临诸多挑战的现状下,国家对公共卫生领域提出更高要求,总结目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调整实验教学各项举措,培养根据胜任力的公共卫生人才.方法:总结当前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探讨可行的解决路径.结果:总结了课程体系、实验室硬件、软件条件、教学方法、考核形式鞥方面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分别提出改革思路.结论:实验教学是整个公共卫生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改革涉及较多方面,需要统筹规划,科学合理部署,同时积极借鉴、大胆探索,力求真正提升毕业生综合应用能力.
  • 摘要:目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保证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方法: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形态学实验课程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教学实践.结果:文章以疫情防控期间青海大学医学院形态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为例,对形态学实验课教学工作进行思考总结.结论:进一步加强高校线上数字化教学条件的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传统教学融合互补充,不断提高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质量.
  • 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工作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在线教学.本文以医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学生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雨课堂使用态度、雨课堂功能使用情况及态度.结果:表明,近97%学生接受和认可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认为对学生自主学习具有监督的作用.而相当多的学生,希望在教学内容多介绍目前新增的检测项目和一些新的实验检测方法及多练习或多讲些病例分析题.文章最后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建议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策略.
  • 摘要:目的:通过信息化的建设,达到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方法:将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试剂耗材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运用流程化的管理手段,有效梳理管理过程,建立以标准化管理规范为基础、以实验室管理为中心的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结果:建立起实验教学管理、人员量化考核、仪器设备管理、实验试剂耗材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的数据采集、信息共享的完整信息平台.结论:树立信息化管理新理念,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真正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 摘要:目的:目前,大量新建改造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其中生物安全柜是重要设备,在种类选型上常常遇到困难.科学选择合适的生物安全柜需要考量综合因素,如试验类型、病原微生物等级、生物安全防护等级、实验室建设等情况,来确定需要配置的生物安全柜.方法:通过列举、解读相关标准和法规,阐释如何选择A2或B2生物安全柜,以及在使用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结果:一般情况下优先用A2型或者A2接外排型;处理一些特殊样品,可以选用B2型生物安全柜,但需要考虑更多的限制因素和使用成本.结论:参考最新的法规、标准,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正确选择生物安全柜不仅能提升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还能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降低相关成本.
  • 摘要:目的:通过对国内外腔镜手术防水雾进行现状研究及综述,以验证自制"套叠式"腔镜手术防水雾导线套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并探究"套叠式"腔镜手术防水雾导线套在腔镜类手术中的防水雾应用效果. 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采用聚乙烯材料外套体与弹性防水隔气塑料膜制成的筒状内套体相套接在一起的套叠方式,并通过内套体两端开口所设置的收口橡胶皮筋、外套体端部开口所设置的收口固定布线制作成"套叠式"导线套.将在我院手术室进行微创腔镜、椎间孔镜、关节镜、泌尿腔镜手术的病例150例,同类手术术中冲洗液数量相同,温度相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无菌导线套进行腔镜镜头保护与术中防水雾.试验组采用自制"套叠式"腔镜手术防水雾导线套进行术中防水雾与镜头保护,观察两组患者术手术超过1小时"套叠式"导线套与传统导线套,套内进水量(ml)计算对比;同种手术,相同术者情况下进行两种不同导线套套法下,手术超过1小时,摄像导线镜头与手术镜头表面进水产雾次数对比;同种手术相同术者、相同洗手护士进行配合手术情况下使用两种不同导线套,手术超过1小时,术中护士去除摄导镜头与腔镜镜头表面水雾次数进行对比;同种手术相同术者情况下,传统导线套内部产生水雾次数与"套叠式"防水雾导线套内层小套里层产生水雾次数对比.并在术后对两组患者、医护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套叠式"腔镜手术防水雾导线套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试验组导线套内进水量、摄导镜头产雾次数、术中护士除雾次数、手术时间等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试验组医护人员对"套叠式"腔镜手术防水雾导线套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自制"套叠式"腔镜手术防水雾导线套在腔镜类手术中放水雾效果明显,使手术更加快捷安全,值得推广到所有术中使用冲洗液体的腔镜类微创手术中.
  • 摘要:目的:设计一款新型的具备颈椎牵引及颈肌训练功能的磁悬浮颈椎牵引装置,开展临床试用验证装置的功能; 方法:本研究将装置设计为颈托和肩托两部分,应用Solidworks2016软件设计装置外观并设计稳定的磁悬浮模型,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装置外壳并将永磁体镶嵌于外壳内部,完成装置初版制作,最后通过力学测试将符合功能的装置试用于颈椎病轻症患者; 结果:设计出一款磁悬浮颈椎牵引装置,装置的颈托和肩托部分在磁性斥力作用下自然分离,与人体颈肩部肌肉收缩力形成对抗力,在自上而下的外力F为25N至50N时,装置能够在轴向缓慢且稳定压缩及水平方向稳定旋转,临床初步试用证实装置具备颈椎轴向牵引、颈肌训练及水平旋转功能,佩戴舒适性较好. 结论:磁悬浮颈椎牵引装置基本实现预期功能,设计合理,方案可行,可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
  • 摘要:目的:研发一种一次性气管切开集痰加温保湿防护罩,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此防护罩体与集痰盘分体连接,防护罩体上设有吸痰口以及盖合在吸痰口上的吸痰盖,集痰盘上设有衔接口.结果:该装置操作安全简单,能有效收集痰液,防止痰液喷溅所带来的污染,减轻气管切开伤口感染程度,同时利于气道的加温湿化.结论:根据临床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时保湿纱布易脱落、移位、污染等问题,研发的一次性气管切开集痰加温保湿防护罩符合无菌技术要求,使用安全便利,有益于气道的加温保湿,减少切口污染的同时避免痰液喷溅所带来的职业暴露,具有临床的实用价值.
  •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体温监测预警系统,适用于新冠肺炎密切接触群体的体温筛查、集中隔离人群的体温监测、疫苗临床志愿者不良反应的监控等. 方法:结合临床调研数据,分析患者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体温阈值设置的关键因素和大致范围,分模块对系统进行设计. 结果:将系统分解为个体体温监测单元和系统监控单元,选用2.4GHz频段传输技术作为数据传输的方式,除将单个监测端体温超过37.3°C作为触发报警的阈值之外,还将个体监测端体温上升过快(5min内体温升高2°C)和多个监测端体温异常(超出20%监测端体温偏离正常值)作为预警依据,. 结论:系统数据传输稳定,体温预警更为灵敏、准确和真实,系统设计既可满足重点单元的监测需求,又能够适应群体的监测需要.
  • 摘要:目的:降低鼓室成形术中,选用医用耳科钻头的时间,屏蔽因选用错误而造成的手术风险,减少保存不当造成的钻头额外磨损.方法:设计制作医用耳科钻头收纳袋,创新性的采用钻头定置管理方法,使钻头在选用及收纳时一目了然.结果:在收纳袋试用期间,钻头选用未发生错误现象,选用效率提升明显.结论:随着医用耳科钻头收纳袋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的不断研究与改进,其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
  •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新型CT成像性能检测模体,检测功能项目符合现行国标要求,对所检主要技术指标既可裸眼主观观测又能采用软件进行自动分析、评价和统计,可用于多排CT扫描系统成像性能的规范、高效和精准检测评价. 方法:依据IEC标准和中国国标选定模体检测功能参数,研发并采用最新检测和计算方法进行设计,同时运用最新技术和工艺加工制造,关键部件的尺寸在组装前根据计量校准把关. 结果:新型模体结构功能符合现行国标、规程和规范要求,可用于多排CT扫描系统成像性能的各种类型检测.拷贝扫描采集的DICOM图像数据后,可通过离机裸眼观测或智能软件自动分析计算多排CT一次扫描重建的各层图像的主要性能. 结论:①统计法检测评价低对比可探测能力(LCD)是科学、客观可行的;②现行国标规范中将"CT值线性"项列入质控基线值是科学的,用规范直径水模测评水模图像性能是合理的;③新研制模体中综合模段的支撑体材质不是最理想的,有待研发新材料.
  •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适合中国成年人CT扫描成像性能检测的新型模体,用于对多排CT扫描系统成像性能进行规范、高效检测和科学、精准评价,监控扫描重建图像质量,减少漏诊、误诊和重扫描,避免因使用不合适模体检测评价而引入的大剂量误导. 方法:根据X射线成像原理研究分析现有模体的优劣,按中国国标选定模体检测功能项目,依据中国标准成人头颅尺寸设计头模外径并内衬颅骨模拟层,腹模内衬脊椎骨模拟层,研发和采用最新检测、计算方法设计,运用最新制造技术、工艺加工制造,关键几何尺寸经计量校准. 结果:研制了裸模加外套组合式头部和腹部模体,可用于多排CT扫描系统临床扫描成像性能快速、精准检测.扫描采集的DICOM图像数据传送到图像工作站或拷贝到光盘或U盘后,离机主观或客观分析计算多排CT扫描重建各层图像的主要性能,达到研制目的. 讨论:头模外径按中国人标准头围设计,CT头模中含有颅骨模拟层、体模内有脊椎骨模拟物,CT扫描模体所得图像性能参数才能接近临床扫描值;统计法检测评价LCD是科学可行的、检测操作方便快速;使用新型模体进行规范的状态、稳定性检测,全寿命追踪X光管的输出和系统成像表现,才能准确掌控图像质量.
  • 摘要:目的:研发一种处理一次性负压吸引瓶的装置,以提高手术室一次性负压吸引瓶内医疗废液处理的效率及安全性. 方法:一次性负压吸引瓶处理装置为桶体结构,桶体内有两端敞口呈中空结构并且倾斜向下的导向柱,导向柱低边位置设有圆形的锯刀片以及驱动该锯刀片转动的驱动马达. 结果:该装置操作简单安全,通过转动驱动马达使锯刀片能有效划破一次性负压吸引瓶的塑料外壁,使医疗废液流出,同时桶体结构避免了医疗废液的喷溅污染. 结论:根据临床上一次性负压吸引瓶处理带来诸多问题,研发的一次性负压吸引瓶处理装置能有效提高一次性负压吸引瓶内医疗废液的处理效率,避免医疗废液喷溅引起的环境污染,减少处理时的职业暴露风险,同时减少医疗废物处理的成本支出,控制院内感染,防止疾病的传播,保护人们的健康,具有临床的实用价值.
  •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用于内镜干燥的酒精收集装置,以解决内镜干燥时酒精喷溅、泼洒问题.方法:酒精收集器由底座、固定孔、支撑板、滑动板等组成,对内镜管道进行酒精干燥时,将内镜插入部前端固定在收集器固定孔处,用75%酒精进行内镜管道灌流,灌流排出的酒精收集在存储腔内.结果:内镜干燥用酒精收集器能方便、有效收集灌流排出的酒精,克服了以往使用弯盘盛接酒精易致酒精泼洒和喷溅形成气溶胶的缺陷.结论:内镜干燥用酒精收集器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既能有效收集酒精并解决喷溅带来的气溶胶防护问题,又能保持干燥台无菌巾干燥并方便酒精倾倒,节约了无菌巾消耗成本和节省人力.
  • 摘要:目的:一种教学使用多功能皮肤消毒示范服,针对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范围进行教学自动讲解,发光线及发光标识直观展示划分不同消毒的区域,清楚易懂,极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方法:通过对教学示范操作过程的研究,根据现教学模具使用的功能、结构、操作性、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学生对教学知识掌握度,并结合临床操作规范进行功能设计. 结果:此示范服研制成功后适用于临床医学及护理针对常见手术皮肤消毒范围教学. 结论:此示范服在现有模型上增加了可触式装置、电子可控模式、一组以上发光线、第一主控芯片、语音播放器等细节让示范服完成智能可控的教学,可随机重复进行演示和授课,且不浪费耗材,大大的提高了带教的科学性、创新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 摘要:通过靠近方式使电针仪接头与针灸针连接,继而产生临床治疗效果,依据针灸针材料特性、注塑工艺及连接技术,并由力学测试设计出设计一种规则外型、制作工艺简单的新型针灸电针仪磁力接头.新型接头由外层的保护绝缘套与内层的磁体精密连接,实现靠磁力与针灸针连接、便于闲置与工作状态切换、紧急突发情况时自动断开,使用导电胶连接制作工艺简单化.该接头使针灸针与接头依靠磁力相连接,减短操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改进鳄鱼夹接头存在的问题,对电针疗法的发展与推广巨大的推动作用.
  • 摘要:目的:为医院常规化装备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方法:简要分析了医学装备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医学装备质量控制框架和安全管理实施路径展开了讨论.结果:按照质量管理指导标准,减少设备运行和管控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升医学装备的使用效率和应用安全性,一定程度上推动医疗业务和技术的发展.结论: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在医疗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升,也为医院服务业务升级奠定了基础.
  • 摘要:目的:对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性能状态进行评估,实施磁共振设备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案,为诊断疾病提供优质的图像. 方法:将模糊数学和信息熵方法引入到磁共振成像设备性能分析中,通过分析磁共振成像设备图像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数据,建立了一个多参数的磁共振成像设备性能评估模型. 结果:利用熵权模糊评价方法分别对采集的头线圈和体线圈成像参数处理成磁共振设备成像性能状态指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统计软件显示一致性较高,从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利用6个月内的检测指标参数为测试样本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经验一致. 结论:本文建立的多指标参数的评估模型,为系统CBM决策过程夯实了基础,并可提高磁共振设备性能状态评估的准确性,有助于制定最优设备维护维修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排故和维护工作.
  • 摘要:为解决医用自动清洗装置系统中的人机交互问题,使用触摸屏作为人机界面设计了一种交互系统.研究基于modbus协议人机交互系统中单片机与触摸屏的通信方法,触摸屏作为主机发出获取数据请求或操作请求,单片机作为从机接受并分析请求,返回相应的数据或状态或执行相应的动作.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自动清洗装置中单片机和触摸屏之间数据双向通信的问题.
  • 摘要:随着国家的经济不断的发展,科技技术不断增强,各行各业都在向智能化发展,医疗行业也不例外.在实现对医疗设备进行系统的管理,对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定位和管理系统并不完善,即使是医院的设备管理大多采用条形码技术,不能实现人员和设备的精准定位.本文提出采用超宽带定位技术(UWB)实现对人员和资产的管理和追踪.
  • 摘要:目的:通过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所有除颤仪进行电气安全检测,以掌握除颤仪的电气安全性能,了解其合格率情况,从而保障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 方法:采用ESA620电气安全分析仪对医院共计39台除颤仪进行检测. 结果:39台除颤仪在电气安全保护接地阻抗检测中,有10台超出规定范围,其原因是外壳发生氧化导致接地电阻阻值偏大,以及接线板路中的接地线没有接好.通过更换新的电源线或对外壳金属部分做抗氧化处理并检修电路板后,再次检测合格率为100%;其他检测项目的合格率均为100%. 结论:通过电气安全检测,对检修后仍不能满足电气安全指标的医疗设备禁止在临床中应用.时积极开展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检测,对检测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维护方法,以减少此类设备电气安全隐患,提高电气安全合格率.
  • 摘要:目的:运用除颤分析仪对心脏除颤器性能进行检测,探寻其中变化规律并进行科学论证,使检测数据在设备的维护保障工作中发挥作用.方法:使用Impulse7000DP除颤器分析仪对医院的除颤仪进行质控,并分析检测数据.结果: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发现相应数据变化规律及其分布差异现象,对现象原因或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保障仪器的性能安全可靠.结论:通过心脏除颤器性能检测及数据分析,掌握了医院设备整体的性能状态,提高对除颤器分析仪的技术认知及应用水平,确保病人生命安全,避免设备性能隐患带来的医疗风险.
  • 摘要:多参数监护仪在医院是风险等级较高的急救设备,为了降低多参数监护仪的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用FLUKE电气安全分析仪和监护分析仪对多参数监护仪进行质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 摘要:通过呼吸机质控降低呼吸机故障率,提升呼吸机利用率,检出带病工作设备,通过维护及时排除设备上的安全隐患,提升呼吸机质量安全,为呼吸机的深入维修提供技术保障.
  • 摘要:呼吸机是医院里常见的抢救治疗设备,相关人员需要对其基本原理与应用有一定的认识,才能更合理的使用呼吸机.本文旨在学习了解呼吸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整理HAMILTON-C1呼吸机的一些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并给出一些维护保养及检测参数的建议.
  • 摘要:目的:通过对医院呼吸机进行质量控制,讨论呼吸机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一方面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辅助医生更好地完成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另一方面通过检测呼吸机主要参数的准确性,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呼吸机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方法:使用专用的检测仪器设备FLUKE气体流量分析仪,对呼吸机的潮气量、吸入氧气浓度及呼气末正压等性能参数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记录.通过计算样本均值、样本方差两个参数来判断该性能对呼吸机的影响程度,从而直观反映呼吸机的工作状况. 结果:以《国家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管理条例》为依据,经过分析得出吸入氧浓度参数不准确是造成呼吸机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其他检测参数对呼吸机的性能影响较小. 结论:对呼吸机进行日常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实时地监测呼吸机的性能指标,还可以保障医院和患者的双方利益.
  • 摘要:血液透析是当前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方法,血液透析的主要方式是使用血液透析机.近年来,透析患者逐年增加,各类医院血透室设备及规模也逐渐扩大,对血透室的管理和透析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专业人员的维护和质控,确保设备处于安全、最佳的工作状态.使设备对病人的伤害降到最低.同时,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减少维修工作量,防范于未然,提高设备使用率.
  •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技术.方法:建立维修养护中心,制定维修的主要技术指标,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结果:确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结论:医院建立完善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制度,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
  • 摘要:血细胞分析仪是医学实验室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设备,在临床疾病的诊治及疗效判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仪器的运行状态密切关系着检验质量,当检测部件发生故障或潜在故障风险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严重影响.仪器的一些潜在故障风险有时不易发觉,但可通过室内质控监测到.笔者通过观察到血细胞分析仪XE-5000仪器WBC质控图精密度CV偏大发现并排除潜在故障一例.
  • 摘要:在ISO15189实验室认可管理模式下,血细胞分析仪发生故障时,如何进行修复后验证根据CNAS-CL02系列文件的相关规定进行一系列验证操作准文件的理解程度和行为规范是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原因和CNAS-CL02-A001中相关设备维修条款要求作一解读有效的完成修复后验证和故障前标本追溯提出个人建议合案例浅谈实施经验,以供借鉴.:更新标识、修复后验证、,实验室应该故障前追溯.对标,也是不符合项的主要来源.本文对CNAS-CL02,并针对如何科学、适宜的选用验证方法,如何更,以期为临床实验室相关技术操作提供帮助,并结合案例浅谈实施经验,以供借鉴.
  • 摘要:医用直线加速器是一种多学科综合的医用治疗仪器,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其涉及核物理、电子学、电机学、真空、计算机控制以及微波和高压控制等多学科的综合。因此,加速器的故障排除具有难于确定、容易反复的特点。近年来,随着调强技术和影像引导技术以及容积调强技术的推广,加速器的故障点和面都有扩展,使维修工作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基于此文章探讨了由于光导纤维引起的一系列故障的判断和解除方法。
  • 摘要:目的:对临床使用的除颤仪进行质量检测与控制,降低临床使用的风险,确保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各类医疗设备的质控方法,按照相关的检测规范制定检测流程,用美国福禄克(FLUKE)生产的Impluse7000DP除颤仪分析仪和ESA620电气安全检测仪对医院的除颤仪进行质量检测,并收集相关数据.结果:通过对检测所得数据的分析整理,对于检测项目中不合格的部分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对除颤仪的质控流程加以改进使之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系列较为科学合理的质控流程.结论:通过质量控制可以降低因医疗设备失准所引起的医疗事故,确保设备使用安全性,为临床的使用提供保障.
  • 摘要:目的: 研究基于循证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方法,提供一个客观和标准化的方法来支持医疗设备管理工作. 方法: 循证维护从证据(故障历史)开始,首先使用一组故障类型代码对维护工作单进行分类,运用直方图统计和分析故障代码发生率;然后运用一组关键绩效指标评估医疗设备维护性能. 结果: 对手术室和ICU的医疗设备进行多方面维护性能监测,当故障率发生异常时,进一步关注该故障及其关键绩效指标对整个维护过程性能的影响,通过修改维护策略在设备关键性和成本需要之间实现平衡. 结论: 在维护工作单中使用故障代码可以成为医学工程人员的常规操作,以便将它们与关键绩效指标结合使用. 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得出医疗设备维护性能的定期交叉分析结果并找出最合适的维护策略.
  • 摘要:目的:提高低值医用耗材院内物流管理水平,满足临床诊疗需求,降低医院医用耗材管理成本.方法:通过对我院低值医用耗材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通过加强管理,医用耗材库存积压品种的占比有效降低,临床诊疗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保障了安全.结论:新医改形势下,低值医用耗材院内物流管理既关系着医疗的质量与安全,也关系着医院的成本,而有效的管理是低值医用耗材院内高效保质流通的重要保障.
  • 摘要:对PDCA在医学装备管理中的质量进行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当前PDCA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医学装备管理中的具体情况.自实施后,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PDCA循环的出现,主要反应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逐渐以其独特的秩序化质量管理,受到了社会各级的广泛关注,并在社会各行业中均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当前不少医疗机构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了PDCA在医学装备管理中的重要性.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PDCA在医学装备管理中的问题加以解决分析,因此,在工作中开展PDCA也是医学装备管理的新趋势,具有现实研究价值和意义.
  • 摘要:随着医学装备的大量应用与发展,信息管理已成为医学装备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需求,使医学装备管理变得更加科学、规范、简便、实用与高效.但应注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能力培训,完善管理机制,预防与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确保系统运行正常与稳定,保障医疗卫生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 摘要: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席卷全国,湖北武汉率先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一级响应.由于疫情严峻,不少医院为保障临床需求,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物资.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让许多医院耗材管理平台出现了短板,捐赠物资如何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合理科学的管理成为一大难点.文章依据法律法规规范捐赠物资管理流程,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医院HIS平台,介绍如何将捐赠物资纳入医院资产精细化管理.
  • 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医学装备管理及维修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可行性管理措施,旨在为相关工作的研究与探讨提供借鉴.方法:分析设备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医学装备使用及维修管理模式的建设的有效措施.结果:医学装备效能得以全面释放,在临床发挥出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结论:正确的医学装备的使用及维修管理对于医疗质量提高和社会效益提升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值得广大临床人员探讨推广.
  • 摘要:本文介绍了某医院当前医用耗材管理现状,结合SPD物流管理系统的特点,探讨应用在耗材管理和应用两方面的优势,基于产品注册条码为基础,建立库位码和二维码标识,提高医用耗材管理工作的全流程精细化,推动医院医用耗材高质量管理进程.
  •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医疗机构中临床工程人员配置数量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方法:采用横截面调查研究方法,在52家医疗机构临床工程部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技术管理总时间、总床位数和设备数量与人员配置数量显著正相关(r=0.840,P<0.01),(r=0.890,P<0.01)和(r=0.846,P<0.01),将其纳入多元回归分析,方程的决定系数R2=0.837,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很高.结论:本研究提供一个预测工具(数学公式)来建立医疗机构临床工程人员配置水平的新准则,并得出影响人员配置数量最重要的因素是技术管理总时间,其次是总床位数和设备数量.
  • 摘要:目的:自1895年X射线被发现以来,电离辐射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已经成为电离辐射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在医院提高诊疗能力的同时,电离辐射的危害和防护也成为医院管理、环境保护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医院辐射安全管理的现状,探讨辐射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 方法:通过分析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到执行层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所应该承担的职责,总结出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同时结合人的思想观念对人行为的影响,阐述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 结果:安全文化建设应以安全观念建设为核心,明确分工,自上而下由里及外的开展. 结论:应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观念,增强整个医院对辐射安全文化的认可,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安全.
  • 摘要:目的:医疗设备在现代医疗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医疗设备维修问题上,存在着种种弊端,影响了医疗设备的使用,直接影响医院的效益,成为现代医院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方法:针对医疗设备维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及维修费用的有效管理,是临床使用科室良性沟通的根本之所在,以其更好的服务于医疗设备维修的日常工作. 结果:怎样对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促进医院设备效益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维修费用居高不下以及维修费用存在的一些难题这两方面提出了现代医疗设备维修成本费用的管理现状. 结论:增加维修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来提升维修人员的素质和对维修费用支出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及具体的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摘要:当前医疗设备的的预算编制、采购实施、安装、培训、验收、成本效益分析等环节或多或少由于制度编制不成熟、人员执行不到位、科室沟通不顺畅、监管力度不到位等原因,而存在些许问题,基于此就上述环节存在的问题逐个研讨并制定针对性解决建议.
  • 摘要:对于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其价值意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首先,延长设备的寿命,为医院节省了大笔费用。其次,增强了设备的可靠性,使患者对医院更加有信心,试想一台设备三天两头出问题恐怕也会给患者造成小安,又怎么会选择在此就医昵。再次,为医疗设备的采购选择提供了依据,为医院的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最后,杜绝了残次品进入医院,保证了设备的新和与时俱进。但是现在很多医院注重的往往是设备带来的效益,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却忽视了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要性,因为这些潜在的利益是看小到的,然而其重要性却是小可小觑的。对于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可以说是临床医生开展工作的支撑。如果没有这一环节很多医疗工作都是很难顺利开展的。医疗设备是医院前进的车轮,对其维护管理又是车轮完好的保障,所以对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价值小言而喻。因此希望医院能足够重视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出这一环节的优势,从而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医用耗材配送管理系统中临床科室请领与医用耗材排队系统进行运筹学分析研究,为合理配备配送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及排队论(queuing theory)模型计算出配送人员服务强度,队列中平均等待时间,系统中平均停留的科室数量,逐步确定基本队列模型与优先权模型,以形成较为合理的配送方案;结果:按合理的配送方案进行配送,有利于降低平均等待时间和提高物资耗材配送效能,合理设置人员数量,以最优经济性价比,为医疗救治需求给予最大的供应保障.结论:将排队论模型用于医用耗材集约配送人员的配置具有科学性,可以借鉴参考.
  • 摘要:目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是辅助医院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资产运营管理的关键.方法:本文主要根据医学装备管理系统的进程及现状,提出现代信息技术在医学装备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诊断治疗及辅助的设备、科室的硬件设施和网络设施、医院的基础设施.结果: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应当遵循操作简单、真实可靠、安全、先进和具有可拓展性的原则,同时系统架构应当分为资产管理、设备管理、动用率监控、温湿度管理、电子围栏、维修管理、报废管理等多个项目.结论:符合医疗设备管理实际情况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和使用才能更好地满足当前医院医学装备管理需求,为医疗技术发展提供保障.
  • 摘要:信息化手术室是信息化、智能化医院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了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重点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并讨论了目前我国手术室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手术室管理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摘要:从设备购置准入环节、安装验收环节、使用环节、维护保障环节、报废审批环节、医疗设备动态管理6个方面阐述了手术室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是一项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作.
  • 摘要:本文对首次发布的JJG1163-2019《多参数监护仪检定规程》从发布背景、规程内容、规程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新规程存在的不足之处.发布背景:新规程是在国内多参数监护仪计量需求不断增长下首次制定并颁布的.规程内容:主要介绍了新规程的通用技术要求、计量环境条件、计量特性、计量器具控制要求和检定方法.规程特点:新规程参考了单一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规程与一些现行行业标准的技术要求,既保证了计量工作的连贯与权威,又调整了一些与临床使用现状不适应的内容.存在不足:新规程存在部分参数无法溯源、重要生理参数覆盖不全、缺少不确定度实例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不适应等不足.
  • 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工作能力,降低设备的故障率,保障设备安全有效的工作,减少医院维修消耗、节约成本. 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对相关的期刊及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总结归纳临床医学工程师在设备使用前、设备使用中、设备使用后的职能以及相应发展进行研究. 结果: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工作不只是停留在维修方面,还需要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熟悉设备验收、预防性维护、设备质量控制和测评、设备定期巡检、设备折旧、设备报废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结论: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医疗设备变得越来越复杂,维修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当设备的维修成本较高时,对设备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进行密切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降低设备的故障率,从而减少维修成本,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
  • 摘要:传统医院信息共享不够及时、信息管理存在缺陷,RFID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从医疗信息、医疗设备管理、药品管理三个方面介绍RFID技术的应用且与其他技术比较,找寻目前最易实现且可靠的技术.
  • 摘要:目的:建立第三方维修服务商的评价体系.方法:文献提炼、借鉴经验、深入访谈.结果:根据评价原则选择评价指标,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结论:第三方维修服务商评价标准可以帮助医院筛选优质服务商,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将医疗设备安全风险最小化.
  • 摘要:目的:探讨合适的方法规避医疗器械采购前来自设备供应商的风险.方法:通过跟随导师进行供应商资质审核实操学习.结果:针对供应商制定规范的报名筛选表,针对设备建立指标对比表进行关键性能对比.结论:由有效指标制定的供应商报名表和设备对比表对于选择安全的设备商与合适的设备具有明显效果.
  • 摘要:首先论述了医疗设备的主要的故障类型和检修方案和过程等.然后综述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发展现状、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和现在临床医学工程师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认证制度以及应该具有的从业能力.
  • 摘要:目的:研究医院的MRI就诊流程,分析患者在MRI科室检查中的等待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访谈法通过MRI科室的工作人员掌握MRI检查的流程信息,通过调取HIS系统的患者的检查信息,最后采用SPSS对患者的检查时间和等待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步明确了医院内患者在两个MRI检查室所化是检查时间和等待时间的差异,根据统计分析结果给出优化检查流程建议.结论:对MRI检查流程的分析,有助于MRI科室灵活安排患者检查,缩短患者在MRI科室滞留的时间,提高患者对整体就医满意度.
  • 摘要:呼吸机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及治疗设备,其性能的安全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呼吸机的质控必不可少.医学工程人员是现代化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更好的发挥这些人员在呼吸机质控中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医学工程人员在呼吸机质控过程中的职责及作用.
  • 摘要:目的:通过对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模式的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科学管理办法.方法:对医院常见的维修方式进行探讨,考查不同维修方式的特点.结果:指出了三种维修方式不同的特点,以及经济效益,适用的设备类型.结论:通过对医疗设备维修模式的探讨,为医院不同的设备维护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了解了现有的应用在医用耗材的科学管理方式,分析总结这些方式并给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医用耗材的管理方式的进步有所帮助.方法:在万方医学网上查询近几年相关论文进行汇总.结果:三种科学管理方式,分别是SPD模式、PDCA循环、医院卫生技术评估.结论:三种科学管理方式虽然在医用耗材管理应用中各有其不全面性,但瑕不掩瑜,其合理适用性可以看见.
  • 摘要:目的:为了解决医院重症监护等特殊病房病患家属与病患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医患矛盾,以射频识别(RFID)为基础,将信息传输回终端并进行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信号传输,以后台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与处理,从而实现医院病房的远程监控与实时沟通.结果:该系统解决了医院重症监护等特殊病房的远程监控与沟通,缓和了以为医生与病人家属之间的一些沟通问题,缓和了医患矛盾,使患者家属和患者能够进行实时有效的交流.结论:在医院病房的远程监控方面应该大力推广本系统.
  • 摘要:目的:探索医学工程专业实习生培养的新方法新思路.方法:应用鱼骨图对医院医学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开展多种实习培养考核的模式,利用利用信息化手段、目标教学法等创新型培养方式,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完善医学工程专业实习生培养体系.结论:医学工程专业实习生培养是"准临床医学工程师"关键的一环,可有效推动医院医学工程人才队伍的建设.
  • 摘要:近几年,我国医疗事业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医学装备应用在医疗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升,也为医院服务业务升级奠定了基础.要想整合医疗装备管理工作,就要结合实际问题建立质量管控机制,提升装备应用的安全性.基于此对医学装备管理实施路径展开了讨论,旨在为医院常规化装备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 摘要:本文介绍了等级医院评审中医学装备计量管理的要求,并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构建医学计量管理体系,提出健全机构、加强宣传、加强人员培训、加强风险监测、加强信息化建设、医学计量与质量检测相结合的思路,为医学计量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全力保障医疗设备质量以及医疗诊疗质量.
  • 摘要: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湖北武汉爆发,并迅速传播与蔓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2019-nCoV感染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公共场所的体温检测是首选的非常重要的筛查措施.本文介绍了2019-nCoV的概况、临床表现,非接触式红外线额温计的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2019-nCoV的防治提供参考.
  • 摘要:本院是广西桂林市新型冠状病毒定点诊疗医院,疫情期间在接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同时,仍需接诊大量常规患者,这无疑加大了防控工作的难度.其中部分身上带有此病毒,但又需手术治疗的患者,虽然建议根据病情先暂缓手术治疗,但有些危及生命的疾病必须行抢救性手术.手术室作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到零感染,本院在实际工作中针对环境、人员、流程、培训、管理等方面实施了相关的防护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0002019-nCoV)感染的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以肺部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还可引起肠道、肝脏和神经系统的损害和相应症状.冠状病毒为RNA病毒,根据血清型和基因组特点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此次2019-nCoV为β属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目前资料显示病毒溯源可能为中华菊头蝠,存在人传人、医务人员感染、一定范围社区传播,疫情扩散较快,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急诊大血管手术,为保参与手术人员与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之间交叉感染,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在防控2019-nCoV感染的肺炎工作中的体会,初步制定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在防控2019-nCoV感染的肺炎工作中的体会,初步制定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手术室感染防控的工作方法.
  • 摘要:目的:为了实现新冠肺炎疫情下应急物资的妥善管理与科学分配.方法:通过全远程快速部署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应急物资管理平台,实现多级库存透明化管理、准确的物资流向追溯、对紧缺物资实现配额控制等手段,确保应急物资从来源到使用的实时透明管理.结果:i4U在非常短的时间(7天)里实现了从联防联控指挥部应急物资管理处到一线医院领用科室及各级(80家)联防单位的应急物资的管理.结论:论证了应急物资管理云平台能够在疫情环境下最大程度帮助物资物尽其用,实现反生产行为的最小化,保障抗新冠战役的胜利.
  • 摘要: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防控正处于焦灼对垒状态,有效预防由其引发的医院相关感染,是保持医疗救治持久力,有效防控疫情的关键环节.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军队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指南》,及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传播特点和诊疗实践流程等共同制定了本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医院防控规范,内容涉及各科室疑似患者排除规范、各区域规范化消毒、医护人员防护规范、复用物品处理规范、医疗废物处理规范等精细化管理措施,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有效防控COVID-19的医疗机构内传播.也为各级医院感控作以指导及借鉴.
  • 摘要:为减少医护人员因长时间佩戴挂耳式防护口罩对耳部皮肤产生的压力性损伤,提高佩戴时的舒适性,对挂耳式防护口罩进行改良,可有效减少口罩对耳部的压力,从而有效降低损伤的程度.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本院在当前抗击2019新型冠状病毒形势下,医疗设备的消毒措施与医工人员防护要点,主要包括大型设备消毒、普通医疗设备消毒、复用物品消毒、密闭机房空气消毒、医疗废物管理、床单元终末消毒以及医工自我防护和维护工具及配件消毒。
  • 摘要: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变异的冠状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已知的传播途径可能有飞沫传播、挥发性传播、接触性传播等.根据该病毒的传播特点,以往的消毒灭菌工作程序受到挑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包括: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及发放等.其中污染物品的回收和清洗消毒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因此消毒供应中心主要采取了岗前培训、人员防护、污物交接、去污区空气空调消毒处理、去污区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处理以及医疗废弃物处理提高消毒供应室中心应对能力。
  • 摘要:结合本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医用防护物资筹措的实践,探讨军队医院执行处置重大疫情任务中物资筹措的主要做法,并建议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的指挥协调,合理运用各种筹资手段,明确处置社会捐赠物资。
  •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自制无纺布口罩实际佩戴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种相同材质、不同形状、均为系带式的自制无纺布口罩,外科无纺布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分为实验组、对照组,随机抽取20名非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分别佩戴两种类型的自制无纺布口罩,进行日常工作4小时后,进行佩戴评估应用效果.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纺布自制口罩,应用效果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 结果:经过两组不同类型自制无纺布口罩试戴应用效果比较,自制外科无纺布口罩密封性、舒适性、实用性都明显优于自制的医用无纺布防护口罩,两组口罩的应用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针对口罩的密封性、舒适性、实用性的特点,选择自制的外科无纺布口罩的应用,大大缓解了临床医护人员急需的医用防护物资,同时也为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医用防护物资短缺,积累了有效的经验.
  •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途径以及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因素的分析,确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理,包括正确规范佩戴手套及手套破损的应急处理、规范穿戴防护服及防护服破损的应急处理、正确佩戴护目镜及护目镜起雾的应急处理、正确佩戴防护口罩及口罩滑落或护目镜松脱的应急处理等风险环节的管控,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上报流程,强化教育培训及措施的落实,保障职业安全.
  • 摘要:在医疗装备方面应根据分区特点设置医疗设备,建立应急设备和耗材储备,研发专门用于传染病防治的装备以减少传染病传播,控制传染病院内感染.
  • 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产生的平移误差及旋转误差对靶区位置影响,6自由度治疗床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靶区外放边界的变化. 方法:顺序入组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常规摆位后行在线CB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得出摆位误差后,联合6维度治疗床进行调整,而后立即行第二次CBCT,治疗后行第三次CBCT,将所有摆位误差结果记录,用于分析摆位误差对靶区位置的影响及靶区外放边界的研究. 结果:CBCT联合6维度治疗床在线校正后的误差无论是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均减小,而治疗后误差相较于校正后的误差在五个方向上有所增大(Y、Z、RX、RY、RZ);通过6维度治疗床联合CBCT在线纠正可以发现CTV(clinic target volume,CTV)CTV外放至PTV(plan target volume,PTV)PTV的边界在X方向上可以减少0.64cm,在Y方向上可以减少0.96cm,在Z方向上可以减少1.04cm;在纠正摆位误差后靶区的偏移在X、Y、Z方向明显减小;在RX、RY、RZ方向上的靶区偏移在纠正摆位误差后也明显减小. 结论:无论是平移误差还是旋转误差对靶区位置均有较大影响,6自由度治疗床联合在线CBCT完全可以减小摆位误差,并且可以为靶区外放边界提供可靠数据,缩小靶区外放边界.
  • 摘要:目的:测试并定量分析大图医疗rtStation软件在直肠癌放疗患者定位CT图像中自动勾画膀胱结构的几何精度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该软件在临床的应用及其优化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于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30例直肠癌放疗患者的定位CT图像,通过体积差异(?V%)、Dice相似性系数(DSC)、质心偏差(DC)等指标,定量评估软件自动勾画与临床确认的器官轮廓在形状、体积、位置等方面的差异,并通过SPSS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30例患者的定位CT图像中(仰卧位16例;俯卧位14例),两种勾画方式的DSC与膀胱充盈体积显著相关.除3例膀胱充盈不足样本外,其余27例的DSC、?V%、DC分别为0.89±0.05,(-4.44±16.25)%,(0.22±0.17)cm,位置差异在x、y、z三个方向分别为(0.08±0.11)cm,(0.25±0.62)cm和(0.26±0.58)cm.30例膀胱结构的自动勾画时间为(47.3±6.8)s. 结论:利用rtStation危及器官勾画工具,能够对定位CT图像中充盈良好的膀胱结构进行自动勾画,且在两种扫描体位中的勾画精度均接近人工勾画水平,表明该工具对体位变化具有较好鲁棒性,但对于充盈不足的膀胱结构有一定的局限性.
  • 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在首次放疗与CT模拟定位时,膀胱充盈状态的变化情况,为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宫颈癌放疗精度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宫颈癌患者,依据首次放疗前采集的CBCT图像勾画其中的膀胱结构,并最终显示在已配准的CT图像中,从中获得膀胱结构在CBCT与定位CT图像中的相对体积、位置差异及形状相似性,用于评估在仅凭患者主诉尿急进行首次放疗时的膀胱充盈状态较定位时的变化情况. 结果:21例宫颈癌患者首次放疗前CBCT的膀胱体积较定位CT相差(-387.33~251.14)cm3,体积变化率在去掉一例极大值后平均为-4.44%.膀胱几何中心的位置差异在X、Y、Z三个方向上分别为(0.27±0.34)cm、(0.42±0.27)cm、(1.07±0.55)cm,形状相似性指数为(0.70±0.12). 结论:宫颈癌患者首次放疗时的膀胱体积较CT模拟定位时小,且存在较大范围波动,膀胱几何中心的位置变化在Z轴(头脚)方向上更大,形状一致性有待提高.
  • 摘要:放疗图像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勾画是制定放疗计划的关键步骤,目前临床中多由放疗医师手工勾画.图像分割技术可以将图像中具有相似属性的区域进行划分,是肿瘤放射治疗中图像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传统的图像分割方法包括基于边缘、基于区域增长、基于能量最小化等,每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势所在.随着医疗服务需求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基于图谱库和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勾画方法相继出现,尤其是各种深度学习模型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治疗效率,同时对推动放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T管试验与压力支持通气试验作为自主呼吸试验在危重症患者脱机中应用效果. 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EBSCO、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所有T管试验与压力支持通气试验作为自主呼吸试验在危重症患者脱机中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研究.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检索文献、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资料,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均为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T管脱机组与压力支持通气组成功脱机率对比结果(Z=0.39,P=0.70)[OR=0.91,95%CI(0.58,1.44)],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T管脱机组与压力支持通气组在死亡率和住院时间上也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T-piece和PSV作为SBT,被认为对危重病人成功脱机具有可比的预测能力.次要结局指标分析显示两组再插管率、ICU及住院时间、ICU及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
  • 摘要:目的:为了增强国产RGD型热释光剂量仪的环境适应性和应用范围,更准确地测读热释光元件,提高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的剂量学性能,在原有型号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方法:通过实验测量了剂量仪的剂量响应曲线、发光曲线、温度重复性、剂量残余信号等.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剂量仪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和加热温度重复性、极低的剂量残余信号,发光曲线为只显示剂量信号的单峰曲线,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结论:这款新型热释光剂量仪具有优良的剂量学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适用于个人与环境的辐射剂量测量.
  • 摘要:目的:探讨哑铃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在多学科协作模式(MDT)下一站式切除的效果评价.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8例哑铃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例.观察组采用MDT模式下西门子Artis Zeego系统联合Davinci机器人系统联合切除肿瘤,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肿瘤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的缓解. 结论:MDT模式下一站式切除哑铃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