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第三次分配

第三次分配

第三次分配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22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中国政治、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05608篇;相关期刊235种,包括当代工人、人民论坛、中国民政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财政学会2010年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等;第三次分配的相关文献由35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立巍、邓国胜、杨文森等。

第三次分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1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05608 占比:99.95%

总计:605930篇

第三次分配—发文趋势图

第三次分配

-研究学者

  • 张立巍
  • 邓国胜
  • 杨文森
  • 苏京春
  • 武晓峰
  • 傅白水
  • 冯一凡
  • 刘沁娟
  • 印华清
  • 吴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海东; 关然
    • 摘要: 作为对初次分配、再分配进行的制度弥补,第三次分配带有明显的自愿性与道德性,但同时制度运行持续性、权利义务的明确性与社会福利总体的递增性是其基本特征,因而又表现为一种法律规则。如何保证带有道德属性的社会规则持续稳定地增加社会福利,寻找财产法支撑与组织法依托成为关键出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第三次分配,应当立足财产法下产权保护不力与组织法下企业家精神式微的基本现状,构建适合社会所需的三次分配制度。为此,在检讨第三次分配法律规则属性之时,通过司法维度弥补财产法与组织法支撑的不足,成为第三次分配中社会规则得以有效运转的前提。
    • 姚迈新
    • 摘要: 加快推进共同富裕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从新发展阶段、建立理想社会结构和消除相对贫困等方面分析共同富裕的形势背景,结合政治维度、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深入理解并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的多重功效,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需减少体制机制诱因下的群体性贫富差距问题,在新发展阶段重视和强调"第三次分配",提高社会成员个体可持续的创富能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 汪进贤; 汪晨
    • 摘要: 发挥三次分配调节作用,对于降低收入极化,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FPS居民微观调查数据,按照居民收入来源,采用MT指数法和循序分解步骤,解析了第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对收入极化的再分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显著降低了居民收入极化程度,且在城镇地区再分配效应更明显;总体而言,80%以上的再分配是通过公共转移收入来实现的,第三次分配降低市场收入极化的贡献不到20%;从转移收入类别来看,养老金的再分配效应最高,其次是政府补助、私人转移收入和社会捐助,而征地和拆迁补偿的再分配效应为负,即会加剧收入极化程度;各类转移收入的再分配效应与其规模弱的正相关而与其瞄准性弱的负相关。本研究表明,发挥三次分配调节作用、实现共同富裕,提高第三次分配的规模尤为重要,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第三次分配也需要重视。
    • 申超
    • 摘要: 近日,成都市出台《成都市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和措施进行了明确、规范和指导。明确一个要求: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举好"指挥棒"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新定位、新使命和新任务,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牵引,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服务"的总体思路.
    • 江慧伦
    • 摘要: 本文基于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民营公司的数据,借助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考察民营上市企业整体税收负担、所得税负担及增值税负担对捐赠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民营上市企业税负与慈善捐赠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税负的增加使民营上市企业转向价格相对较低的捐赠支出。与规模大的民营企业比,小型民营企业更敏感。此外,民营企业现金流、价值及资产负债率对慈善捐赠的影响也较为显著,企业年龄与税负对慈善捐赠的影响不大。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鼓励我国民营上市企业慈善捐赠的政策建议,从而利于我国第三次分配的发展。
    • 张静
    • 摘要: 全国两会,心系人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发展社会工作,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又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说明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社会心理服务等问题上社会工作的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近年来,不断壮大社工队伍、持续拓展服务领域、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推动优化公益慈善环境,注重发挥志愿服务和公益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
    • 何立军; 李发戈
    • 摘要: 第三次分配既是收入分配机制,又是社会治理机制,蕴涵多重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以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为代表的“三大部门”在参与第三次分配过程中都存在失灵缺陷,制约了第三次分配作用的发挥。社会企业在第三次分配中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参与兴办社会事业、为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赋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公益和商业功能有机融合,弥补了“三大部门”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存在的不足。然而,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自我造血能力弱,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的作用还有待提升。未来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企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积极作用,从制度环境、组织模式、运行机制等层面努力实现变革和超越。
    • 陈秋雄
    • 摘要: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结合近年来开展“爱心厦门”建设工作,对如何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完善慈善捐赠机制,促进慈善事业发展谈一点体会。
    • 施利民
    • 摘要: 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到“三次分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我国,收入的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安排由来已久,三次分配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这是近几年提出的一项新的分配制度安排。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将第三次分配规定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重要方式,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事业。
    • 邹鹰
    • 摘要: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的共同富裕,是民政的切实担当。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采取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了共同富裕与民政的理论关系,及民政的实践方位。研究发现,共同富裕的民政制度优势表现于解决赤贫问题、实现温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历史阶段。由于共同富裕的差别化内在特性,要求民政角色过程中,坚持保障底线公平、相对公平、拒绝平均主义的立场,充分履行社会政策传递者、第三次分配促进者、社会教育者角色,促进民政对象成长,不断使相对贫困人群进入中等收入阶层。而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通过促进传统民政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单向主义的三重跨越,不断推动民政服务、机制、治理等方面创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